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治未病临床实践范文

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治未病临床实践范文

时间:2022-04-20 03:50:10

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治未病临床实践

摘要:中医治未病已上升为防治慢性病的国家战略,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中心依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借鉴现代健康管理学经验,提出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干预、整体预防以及防治一体的科室发展战略,规范出集中医体检、健康教育、药物调理、经络调理及效果评估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作为治未病实施途径,应用于养生治病,有效、安全、经济,可望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整体预防;慢性病

目前我国疾病谱已从以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过渡为以生活及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社会和环境导致的慢性病为主,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重心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前移,医学研究由以疾病研究为中心转为以健康研究为中心,预防医学蓬勃发展。当前慢性病防控存在诸多不足,如把握病因不准确、干预环节滞后、分科分病预防、防治分离及健康教育不足等,找到预防慢性病发生的系统的、整体的、可实施的有效方法已成当务之急。中医治未病受到广泛关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中心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现代健康管理学,提出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干预、整体预防以及防治一体的科室发展战略,规范出集中医体检、健康教育、药物调理、经络调理及效果评估五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法,作为治未病的实施途径,应用于养生治病,有效、安全、经济,可望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整体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1中医体检

中医体检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望闻问切等诊察方法,对健者(健者是相对于已病人群患者而言,指追求健康接受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未病人群)进行体质、证候及经络等健康状态辨识,评估中医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为健康干预寻找依据和制定方法。中医体检涉及的范围广,目前广泛开展的有证候辨识、体质辨识和经络辨识,三者有机组合、互参互补,共同成为中医健康体检的三大法宝。中医健康体检是治未病的首要环节,是治未病的基础,具有引领性作用。

1.1证候辨识

辨证即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症状和体征,并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外感或内伤)、性质(寒热虚实)、部位(脏腑表里、经络归属)以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或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防病养生也同样需要辨证施防、辨证施养。证由近期的症状和体征得出,相对变化性较大较快,是针对疾病而言的;体质一般是由健者1年来的症状和体征得出,相对稳定,辨体是由辨证发展而来。健者和慢性病患者稳定期以辨体调理为主,急性病患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以辨证调理为主。证候辨识对患者的脏腑表里寒热虚实辨别更加细致,更适合症状体征复杂严重者。

1.2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5],是人体精气神的总体概括。体质存在个体特异性,不同体质对同一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也不同。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该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并对每一种体质的形成原因、形体特征、心理特征、与外界环境适应性、常见表现、发病倾向都给予了准确的分析。通过填写体质量表,输入计算机健康管理系统,可生成中医体质辨识报告。

1.3经络辨识

经络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人体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经络病变可引起诸多疾病。王永炎院士指出病络与络病不同,提出“病络理论”,对于判断疾病轻重、把握疾病转变、确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的意义。病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病机,是指邪气侵袭络脉或正虚以及络脉本身的病变,导致络脉的形质改变或功能异常,造成相应脏腑组织器官损伤,引起种种疾病或病证的一种基本病机。病络是对疾病发生学认识的深化,有助于指导临床。目前广泛应用的中医经络检测仪,在人体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之前,能够早期检测出经络生物电信息的改变,在3~5min中可迅速地检测出受检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体能元气、精神压力等各方面,有中医体检之“CT”之美誉。对于各个脏腑经络都有精确的数据显示,将干预前后检测结果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其特点是检测准确超前、指标客观量化以及经济方便。经络辨识还应包括对传统的经络腧穴之色泽、凹陷、隆起、结节、压痛(包括酸、麻、胀、痛)、条索状物、松软紧硬及肤温等的诊查,这些望诊切诊经络诊察方法非常简便,对指导干预更有针对性,更加适用于临床应用。其他亟需开展的诊察方法有耳诊、手诊、足诊、眼诊、腹诊、背诊、罐诊以及全息诊等,如此可极大地丰富中医治未病的内容,广大健者也将受益很大,因此将经络辨识应用于中医体检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不是靠医生靠药物来维护的,自我养生保健对个人健康起主导作用。提高健康素养需要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健康教育,中医健康教育是健康干预的最重要一环。中医特色健康养生建议可归纳为:平衡阴阳,安和五脏,调理体质,疏通经络,扶正排毒,防病传变,形神一体,饮食宜忌,时令养生,规避外邪等。

2.1健康概念及理念教育

健康的人应内而精气神饱满,外而天地人和谐,体质平和,经络畅通。其表现为耳聪目明、脸色红润、头发润泽、牙齿坚固、声息调和、二便通畅、体形适中、腰腿灵便、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传播正确的健康理念,比如“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运动”“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补不如心补”“百病皆由心生”“迈开腿、管住嘴”“感谢疾病,痛恨病因”,使人明白自身起主导作用,医护起辅助作用。

2.2养生保健方法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健康四大基石是平衡膳食、心态平和、适度运动和戒烟限酒。中医的健康四大基石是饮食、运动、情志及起居。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给予健者顺应四季的不同的饮食、运动、情志、起居等方面的养生保健指导,同时建议健者在季节变换时,寻求医助调理,使人体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鼓舞正气,祛邪外出,预防疾病。(1)饮食方面。《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讲求食物四气五味五色均衡丰富,并要“食饮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2)情志方面。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应保持平和积极自然的心态。(3)运动方面。运动分为力量性、耐力性、柔韧性、智力性、气功性及综合性运动。中医更强调精、气、神方面的修炼,注重调形、调息、调心相结合,以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推荐各类运动相结合,或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至少进行3次,最好每天坚持,每次60min左右,以微汗出为宜,尽量做户外活动。(4)起居方面。《灵枢•本神论》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免熬夜,保证子午觉;保持二便通畅;劳逸结合,房事有度;慎起居,适寒暑,规避虚邪贼风等外感致病因素;规避各种污染(空气、水、食物、光、噪音)及各种辐射损害等。

3药物调理

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体质辨识可把握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调理偏颇体质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重要手段。对体质偏颇较重者,在健者饮食、情志、运动、起居等自我调理的基础上,医师可以用中药,尤其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对其进行体质调理,包括汤药、膏方、药茶、药膳、脐贴等。体质转化分在31~40分为倾向偏颇体质,41~60分为轻度偏颇体质,61~80分为中度偏颇体质,81~100分为重度偏颇体质。在药物用量及时间上要根据体质偏颇的轻重程度进行把握调控,力争将偏颇体质转化分降至30分以下。

4经络调理

对各种常见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多种增生性疾病,通过调理疏通经络可预防其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发展,经络调理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有一整套经络调理的方法,如针刺、艾灸、按摩、拔罐、放血、刮痧、熏蒸、砭石、耳针及足疗等。络病治疗不应忽视非药物调理,不应只关注全蝎、蜈蚣等搜风通络药物的应用。首选以背俞穴进行按摩、捏脊、走罐拔罐等综合疗法为主,配合四肢经络穴位按摩疏通经络,因为背俞穴内通脏腑、外达四肢。背俞穴调理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同时根据个体体质不同可加选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及三阴交等补泻兼施。尤其是阿是穴,既可辨识病处,又可驱邪通络。《灵枢•刺节真邪》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明确提出了络脉致病的诊疗方法。经络调理可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如上热下寒体质,在背俞穴进行按摩、走罐、拔罐的同时,可选大椎刺络放血,艾灸命门、涌泉、太溪,或加用散寒药物进行浴足,效果明显。通过中医综合调理疏通经络以达到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效果更佳。

5效果评估

推荐每年至少做1次中医体检,或每个季节做1次中医体检,定期接受健康教育,根据季节节气变化进行体质调理和经络疏通。初次接受调体通络干预,应坚持至不适症状基本消除。进入维护阶段后,根据体质偏颇轻重,可于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前后每个季节服用2~4周中药,同时据经络瘀阻轻重选择非药物疗法以疏通经络,每周调理1次,可调理4~6周,或可每个节气调理1次,全年共24次。调理体质疏通经络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根据以上内容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档案,每次体检都要根据理化检查结果、健者自我感觉、体质偏颇及经络瘀阻程度,恰当进行效果评估,并根据效果评估,持续改进健康管理方案,持续改善健康管理方法,持续加强健康管理力度。

6结语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主要因为阴阳失衡、正虚邪实。致病因素综合复杂,正虚有渐进性,邪实有累积性,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呈隐匿持续变化,所以各种调理不能一劳永逸,而应全生命周期持续维护。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可有效改善体质、疏通经络,整体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医治未病具体的实施路径。更好地实施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将有利于推动中医治未病学科及服务体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潘秋予,王敏,崔小希,等.医学模式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1):80-83.

[2]江志良,徐凌忠.基于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慢性病防治探讨[J].中外医疗,2010(28):186-188.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北京:国办发,2015[2015-05-07].

[4]袁尚华.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8-10.

[5]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6-293.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7]王永炎,常富业,杨宝琴.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6.

[8]袁尚华.构建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科及服务体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1-5.

[9]《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2):1123-1147.

[10]唐金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486-487.

作者:袁尚华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治未病临床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jkgllw/7039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