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种鸡白血病的防制范文

种鸡白血病的防制范文

时间:2022-07-13 04:30:22

摘要:

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致使家禽生产中常发并危害严重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以在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生产性能下降为主要特征。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防控等方面探讨性的提出了种鸡场禽白血病的综合防制方法,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白血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禽白血病;肿瘤;新平县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型疾病的总称[1,2],是由AL病毒(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类肿瘤疾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白血病。自1908年首次报道并分离到ALV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肉鸡、蛋鸡及地方品种鸡群也普遍受到禽白血病病毒的侵染,其发病死亡率甚至高达30%~40%,严重影响我国养禽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危害我国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3,4]。其危害主要表现为病鸡发生肿瘤而死亡、感染鸡性成熟推迟、母鸡产蛋率下降、蛋重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并产生免疫抑制,易造成发病鸡继发其它病原的多重感染,对疫苗免疫应答差。到目前为止,禽白血病的治疗尚无切实有效的办法,更加没有切实有效的疫苗[5]。针对这种情况,生产中如何有效地防治种鸡场禽白血病的发生是全国畜牧兽医工作者一直关心和苦苦探索的问题。因此,有专家提出其预防措施主要依赖于对种群的净化。

1流行病学特点

禽白血病病毒为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C型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根据病毒中和反应形式、宿主范围、囊膜特性及其他标准将其划分为A-J10个亚型。其中A、B、C、D、E和J亚型的宿主是鸡[6],目前存在于我国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有A、B、J亚型,其中主要以J亚型感染为主。E亚型为普遍存在的内源性病毒,A、B、C、D和J亚型为外源性病毒。在自然情况下,ALV的感染情况可分为四种,即有病毒血症、有抗体(V+A+)、无病毒血症、无抗体(V-A-)、有病毒血症、无抗体(V+A-)、无病毒血症、有抗体(V-A+)。其中无病毒血症、无抗体(V-A-)属于非感染鸡,无病毒血症、有抗体(V-A+)属于经水平传播感染鸡,有病毒血症、无抗体(V+A-)属于是通过垂直传播的先天免疫缺陷鸡,有病毒血症、有抗体(V+A+)属于病毒间断性扩散鸡[7]。该病的传播方式有两种:经卵由母鸡传给子代鸡的垂直传播和鸡与鸡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水平传播[8]。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其中有病毒血症的成年母鸡通过垂直传播感染鸡胚的许多组织器官,把病毒传给子代鸡,这些鸡胚的组织器官大多都带有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具有很高的传染性,通过雏鸡的粪便引起水平感染;而有病毒血症、无抗体(V+A-)鸡的血液和组织液中病毒含量很高,虽然该类型的感染鸡在所有血清型鸡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却以较高的比例向其子代传播禽白血病病毒,是重要的传染源;在感染鸡群中,大多数鸡类型为无病毒血症、有抗体(V-A+)血清型,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水平传播具有极高的传播率。自然情况下,母鸡比公鸡易感,通常4~10月龄的鸡发病多,即在性成熟或即将性成熟的鸡群,呈渐进性发病,不同品种的鸡其易感性差异很大。

2病理变化

2.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自然病例多见于14周龄以上的鸡。临床见鸡冠苍白、腹部膨大,触诊时常可触摸到肝、法氏囊和肾肿大,羽毛有时有尿酸盐和胆色素玷污的斑。剖检(16周龄以上的鸡)可见结节状、粟粒状或弥漫性灰白色肿瘤,主要见于肝、脾和法氏囊,其他器官如肾、肺、性腺、心、骨髓及肠系膜也可见。结节性肿瘤大小不一,以单个或大量出现。粟粒状肿瘤多见于肝脏,呈均匀分布于肝实质中。肝发生弥散性肿瘤时,呈均匀肿大,且颜色为灰白色,俗称“大肝病”。

2.2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病鸡虚弱、消瘦和腹泻,血液凝固不良致使羽毛囊出血。本病分增生型(胚型)和贫血型两种类型。增生型以血流中成红细胞大量增加为特点。特征病变以肝、脾、肾弥散性肿大,呈樱桃红色或暗红色,且质软易脆。骨髓增生、软化或呈水样,色呈暗红或樱桃红色。贫血型以血液中成红细胞减少,血液淡红色,以显著贫血为特点。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尤其是脾)萎缩,骨髓色淡呈胶胨样。

2.3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病鸡贫血、衰弱、消瘦和腹泻,血液凝固不良致使羽毛囊出血。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增加,其中成髓细胞占3/4。骨髓质地坚硬,呈灰红或灰色。实质器官增大而脆,肝脏有灰色弥漫性肿瘤结节。晚期病例肝、肾、脾出现弥漫性灰色浸润,使器官呈斑驳状或颗粒状外观。

2.4骨髓细胞瘤病

全身症状与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相似,病鸡的骨骼上常见由骨髓细胞增生形成的有暗黄白色、柔软、脆弱或呈干酪状的肿瘤,通常发生于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胸骨后部、下颌骨和鼻腔软骨处,也见于头骨的扁骨,常见多个肿瘤,一般两侧对称[9-12]。

3综合防制

3.1日常防护

由于禽白血病病毒容易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温度超过60℃时就可迅速失去活性,且普通的消毒剂就可致其灭活。禽白血病病毒可通过粪便污染场地、饲料、饮水及其他用具进行水平传播,搞好鸡群的环境卫生、加强鸡场的日常管理,是防止禽白血病的中心环节。在做好禽白血病病毒净化工作时,种鸡场和孵化室的环境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是出雏厅和育雏舍。在出雏厅的雌雄鉴别、免疫以及苗箱之内雏鸡啄食胎粪等都会增加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机率。育雏舍应与其他鸡舍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隔离,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从而切断水平传播途径。雏鸡入舍前,育雏舍应该加强隔离和卫生消毒,要进行两次冲洗和熏蒸消毒,空舍地面、墙壁、饲养管理用具等用热碱水消毒,减少环境中白血病病毒的含量,且育雏舍在进鸡前要保持舍内高温状态,并保持24h,有助于减少舍内环境中病毒的含量,还有助鸡舍甲醛的排出,减少对雏鸡的刺激,并且可以减少雏鸡在白血病抗体产生前的感染机会。雏鸡入舍后,应采用网上育雏法,保持雏鸡不与粪便接触,鸡舍内的粪便应坚持每天清除,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减少或杜绝鸡群与病毒接触的机会。饲养管理人员及外来技术人员出入鸡舍应更换鞋子,病鸡污染的垫料要集中烧毁,污染的饲养、用具应用5%的漂白粉或20%生石灰水彻底进行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死鸡焚烧或深埋。平时应注意鸡舍的定期消毒。

3.2饲养管理注意

鸡群的营养均衡,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并适当提高粗蛋白的含量,从而为免疫系统发育完善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应注意降低养殖密度,保证每只鸡有适宜的采食、饮水空间,避免应激刺激。有研究表明,饲料中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都可促使禽白血病的发生。饲料原料应良好无污染,饲料保存合理,防止霉败变质。适当提高幼鸡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为种鸡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不良应激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在断喙、转群、饲料转换和免疫接种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喂多维、电解质等,尽可能地降低鸡的应激反应。为避免交叉传染,应实行公母分群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种蛋及雏鸡必须来自无禽白血病的鸡场。

3.3种群净化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可减少白血病病毒的水平传播途径,垂直传播途径则可通过种群净化的方式来解决。其主要原则是阻断病毒从亲代到子代的垂直传播,此种方法宜小群饲养,逐步净化。目前国内多数养殖场只能做到保持鸡群较高的洁净度而无法达到绝对净化。研究显示,P27蛋白可以与禽白血病病毒所有的亚型反应,以P27作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技术进行种群的净化,对P27抗原阳性鸡淘汰。根据不同鸡群调查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水平,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段尤为重要。并通过对前期鸡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种群净化一般选择出壳1日龄、6周龄育雏后期、22周龄产蛋初期和43周龄留种前期4个敏感点进行检测,分析鸡群的排毒情况。其常规净化程序如下[13,14]。选留父母代种鸡:按照育种规程对种鸡做性状观察,淘汰在性状上不合格个体;对保留的种鸡通过对母鸡蛋清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做P27抗原检测,淘汰阳性母鸡。公鸡可采集精液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公鸡,并逐只采集血浆,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培养9d后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逐空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鸡。对选留种鸡进行家系的组建,繁殖第一世代种鸡,并进行检测。出壳1日龄检测:出壳前,将每只种鸡的种蛋置于同一出壳纸袋中,用棉拭子逐只采集1日龄雏鸡胎粪,置于装有稀释液的1.5mLEP管中。在对一只母鸡的雏鸡采集完胎粪后,必须更换手套,或彻底洗手消毒。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对1日龄胎粪检测P27抗原。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只母鸡所产雏鸡中,只要有一只阳性就应淘汰同纸袋中的其他雏鸡,同时淘汰相应种母鸡。6周龄育雏后期检测:育雏期结束时,按育种规程对后备鸡做性状观察,淘汰在性状上不合格个体。对保留的鸡逐只采集血浆,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培养9d后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逐空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后备鸡。在同一母鸡的同一饲养笼中,只要有一只阳性就应淘汰同笼中的其他后备鸡。22周龄产蛋初期:初产期属于鸡群禽白血病病毒排毒高峰期,因此,逐只取初生蛋3个一一编号,对蛋清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做P27抗原检测,淘汰阳性鸡。公鸡可采集精液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鸡。鸡群随即逐只采集血浆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培养9d后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逐空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种鸡。并组建第二世代家系群。43周龄留种前期:每只母鸡取3个种蛋对蛋清做P27抗原检测,淘汰阳性鸡。公鸡可采集精液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鸡。其余鸡随即采集血浆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培养9d后用ALV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逐空检测P27抗原,淘汰阳性种鸡。第二世代鸡群检测程序可参考第一世代。经过3~4世代的选育和净化,能有效地控制禽白血病的感染与扩散,最终达到相对净化的程度。通过净化,优秀的种鸡场最终要达到禽白血病血清学检测P27抗原阳性率≤1%的目标并保持,就可视为达到净化的最佳效果。如果要达到较高洁净度,可以考虑结合病毒分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

4展望

种鸡场作为优质的遗传资源,逐步实现禽白血病的净化势在必行。禽白血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地方品种鸡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尽快采取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种群净化等综合防控措施来控制其发展,为做好地方品种鸡的保种和选育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敏良,高福,索勋(译),等.禽病学[M].第1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18-578.

[2]黄秀英,刘长青,陈晓娇,等.蛋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水平传播控制技术[J].中国家禽,2012,34(5):49-50.

[3]徐镔蕊,董卫星,何召庆,等.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诊断海兰褐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9):7-9.

[4]奚德华,梁有志,尹丽萍,等.规模化种禽场白血病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初步应用[J].中国家禽,2014,36(3):14-17.

[5]朱明,沈海玉,杨凌,等.规模化蛋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成绩评估[J].中国家禽,2013,35(24):51-52.

[7]辛朝安.禽病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3-114.

[8]蔡丽娅,秦爱建.我国禽白血病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控制[J].中国兽药杂志,2009,43(11):46-48.

[9]陈叶,石玉珍,焦义仁,等.禽白血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J].广东饲料,2015,24(9):50-52.

[10]彭昭录,刘莉.浅述禽白血病的发生与流行[J].中国畜禽种业,2015(6):141.

[11]高跃飞.禽白血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2015(12):32.

[12]刘胜宇,汪峰,胡元元,等.禽白血病检测与防治的常见问题[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6):10-11.

[13]吴海冲,汤健雄,尹会芳,等.福建某鸡场禽白血病的净化效果探讨[J].畜牧与兽医,2015,47(5):105-107.

[14]崔治中.种鸡场禽白血病防控和净化技术方案[J].中国家禽,2015,37(23):1-7.

作者:马金松 刘丽仙 豆腾飞 佟荟全 李正田 胡文元 单位:新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种鸡白血病的防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bxblw/6961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