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

纺织经济杂志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1篇

摘要:针对杂散电流对井下安全生产带来的危害,分析了矿井架空牵引网络产生杂散电流的原因,对杂散电流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作了说明,采用回流与不回流钢轨人为绝缘、增大回流钢轨的截面积等方法来治理杂散电流,减少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从而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杂散电流;绝缘;回流

1杂散电流的产生

由于受到井下气候、积水、粉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回流轨道与大地之间不可能做到完全绝缘,因而会有部分的直流电流通过大地、积水、金属管路、电缆外壳等导体流回牵引变流所,这部分电流被称为杂散电流。我国煤矿在用的电机车主要分为架线式电机车和蓄电池电机车两种,架线式电机车常用在低瓦斯矿井的进风大巷。架线电机车的运转设备包括列车和供电设备两部分,列车是由电机车和矿车组组成,供电设备是由牵引电网和牵引变流所组成。电机车在回流轨道线路上运行时,电源从变电所整流盘的正极—经馈电线—巷道架空线—运行中的电机车—回流轨道—流向变电所整流盘的负极,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在这个闭合的回路中,回流轨道与大地之间不是完全绝缘的,不是说电机车从架空线接收到多少电流,在轨道回流线上也会有等值的电流流过。回流轨道与大地之间受巷道潮气、道床积水、顶板淋水、空气粉尘等因素影响,电阻值会降低,会有一部分电流不通过回流轨道,而是经过大地或其它媒介流回变电所整流盘的电源负极上去,这样便产生了杂散电流。另外,架空线的绝缘不良也产生杂散电流。杂散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轨道对地的接触电阻。轨道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主要有道渣、轨枕、路基三部分电阻构成。轨道对地的接触电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巷道潮气、空气中的粉尘等,电阻值就会降低,杂散电流就会增多,相反则小。它还与轨道铺设质量有关,轨道接头处的接触面清洁、鱼尾板螺栓扣件齐全、紧固有效时,电阻值会很小,电流在轨道线路上的通行阻力就会降低。当轨道接头接触面锈蚀、螺丝锈蚀松动,回流线接触不良时,电阻值就会增大,电流在轨道线路上的通行阻力就会增大。轨道对地的接触电阻还与轨枕的选用材质和季节性的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杂散电流的危害

2.1引起电雷管的超前爆炸

电雷管只需要1~1.5V的电压就可以引爆。在杂散电流的作用下,井下采掘巷道内铺设的轨道、金属管路与大地之间的电势差很容易达到引爆电雷管的电压值。因此只要电雷管的放炮导线一根与轨道或金属管道相接触,一根接地就可能引爆电雷管,发生井下爆炸事故,威胁到井下矿工的人身安全。

2.2诱发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架线电机车运行途中,钢丝绳与回流轨道相接触的位置容易产生电火花,金属材料与带电的管路、钢轨接触时也会产生电火花,电位差有时可以高达50V左右,在较高电压电极之间的击穿放电,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当杂散电流值超过其引爆的安倍数量级时,就会引起矿井局部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3对金属管道、铠装电缆金属外壳的腐蚀

矿井水多为酸性,当产生杂散电流时金属管道、钢轨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回路,构成了电解槽。钢轨和金属管道在酸性电解液的作用下被腐蚀成了铁离子,对于金属管道和电缆外壳来说,阳极区基本集中在回电点附近,腐蚀比较集中和频繁,腐蚀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再加上井下巷道内的潮气、淋水、粉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杂散电流的腐蚀的程度尤为明显。

2.4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的长期存在会直接影响到矿井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杂散电流通过媒介串入电气设备的线路中,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的一些保护装置出现异常,如果有漏电等现象还会损坏电气元器件,影响矿井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杂散电流的防治

3.1减小轨道电阻

(1)两平行钢轨之间每隔50m应连接1根95mm2的钢芯铝导线作为轨道回流线,在架线电机车运输量较大的地段每隔50m铺设2根95mm2的钢芯铝导线以增强轨道的回流能力。选用95mm2的钢芯铝导线依据:铜线电阻率为0.018Ω,钢芯铝导线的电阻率为0.0283Ω。

(2)牵引变流所总回流线应与靠近的所有轨道相连,回电点运行最高温度,铝质材料不得超过80℃,铜质材料不得超过90℃。

(3)经常性地保持轨道线路清洁、干燥,做到现场无淤泥、无积水、无杂物。

3.2减少轨道接头电阻

(1)在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的轨道上采用长轨法,每根不小于12.5m,巷道铺设轨道时应尽量铺设双轨,并选用38kg/m及以上规格的重型钢轨。

(2)在回流钢轨的接头处使用导线进行连接,尽量不要采用焊接工艺处理钢轨轨缝。钢轨属于高碳钢,简单的对钢轨轨缝进行焊接,在车辆频繁通行的情况下,短时间就可能造成焊口开焊,影响钢轨接头处的回流效果,同时对钢轨也是一种损坏。凤凰山矿+650水平全部采用了长轨法。钢轨接头处全部使用了铜导线进行连接。定期对钢轨扣件、回流导线进行紧固,保证钢轨接头处的鱼尾板、螺栓及其它紧固件不松动、无锈蚀,轨缝不超过5mm。

(3)使用导线连接或焊接工艺处理后的钢轨接头处的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3.3增大巷道底板岩石电阻

(1)回流轨道道床较远一侧的巷帮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不得高于道床的水平位置。矿井应定期对道床一侧的排水沟进行清挖、疏通,以确保道床周围无积水、无淤泥。

(2)回流轨道与大地之间应尽可能铺设采用油脂防腐处理过的木轨枕,杜绝钢轨枕的使用。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时,轨枕不得有裂纹、明显弯曲或钢筋外露问题。

(3)做好路基维护工作,道床应始终保持清洁干净,无淤泥、无积水、无其它金属导电材料。道床应使用20~40mm的干燥砾石进行充填捣固,也可以使用混凝土对道床进行整体浇注。

3.4缩小杂散电流扩散范围

(1)在回流轨道和与不回流轨道交界点增加轨道绝缘设施。第一道轨道绝缘设置在回流轨道与不回流轨道连接处,第二道轨道绝缘设置在大于一列车长度的地方,防止被串挂的列车短路。

(2)轨道绝缘设置点应安排专人进行检查维护、定期测量绝缘阻值。轨道绝缘安装位置要时刻保持干燥、无淤泥、无积水,防止因为淤泥、积水浸泡造成轨道绝缘短路,绝缘电阻值降低。

(3)在与回流轨道相联通的轨道线路上有钢丝绳、铁丝等金属材料跨越时,不得与轨道相接触,避免将杂散电流通过钢丝绳或其它金属材料导人采区,引起电雷管的先期爆炸或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4结语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2篇

萌芽期(1919—1924):1919年,阎锡山在其叔父徐一清的帮助下拟筹资150万银元,以一百元为一股共15000股,在榆次城北门外成立“山西晋华纺纱股份有限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累积,到1924年6月1日晋华纺织厂正式开工生产,并同时改名为榆次晋华纺纱厂(晋华纺织厂编《生命的历程•晋华纺织厂生产经营情况及1994—2001年亏损因素分析》,2002年)。发展期(1924—1937):1929年,晋华纺纱厂扩存股本到300万元(银币),并扩建厂房,增加纱锭,设备也在不断地补给更新,到1934年,除租赁祁县织染厂外,晋华成为共同拥有纱锭41744枚、布机480台、毯机4台的全能纺织厂。1935年11月随着上海技术人员的输入,晋华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较前有了一定的提高,1937年春季增加线锭1504枚,成为旧晋华产量最高的年份(晋华纺织厂编《生命的历程•晋华纺织厂生产经营情况及1994—2001年亏损因素分析》,2002年)。低谷期(1937—1945):1937年10月3日晋华由日寇实行军事管理,改名为“军管理第十二工厂”,主管者为“东洋纺绩会社”。1942年改归山西产业株式会管理,更名为“榆次纺织厂”。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从该厂榨取巨额利润达51577004日元,相当于24个晋华纺织厂。厂里许多设备损坏严重,陷于瘫痪(山西晋华纺织一厂破产清算组《山西晋华纺织一厂历史回顾》)。恢复期(1945—1949):1945年晋华被国民党接管,直属山西省西北实业公司。1948年7月18日榆次解放,晋华恢复生产。1949年9月开出纱锭26000枚,布机492台,当时的工人全部就业。全年共生产棉纱1.23万件(2232吨),棉布340.19万米,棉毯4800条,总产值(以1957年不变价计算)为946.93万元,占1937年的38.23%(山西晋华纺织一厂破产清算组《山西晋华纺织一厂历史回顾》)。

二、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优势

晋华纺织厂从艰难地创办,逐渐地发展,到跌入谷底,后逐渐恢复,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经历了一些发展和变化。生产技术主要包含5个方面:厂房建筑、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动力供应、原料分析;经营管理包含3个方面:销售管理、经济效益、人员分配。

(一)生产技术

1.厂房设备齐全

一战后,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车间厂房也由以前的砖木改为钢筋水泥结构,除限于地面和其他原因偶有二层或三层外,均为锯齿式平房。晋华聘请英籍工程师李密度设计厂房图纸,采用当时流行的单层锯齿形厂房,绝大部分采用混合结构。晋华共有8个库房,其中1—5#库为成品库,6—9#库为原棉库。成品库采用普通的砖混砖木结构库房,顶上有透气孔,窗户开在右侧面,采光较好;原棉库面积要较成品库大一点,库房门设计呈欧式风格,更为独特的是窗户开在房顶,每座库房均有7扇窗户,库房前部房顶各有两个样式别致的透气孔。晋华的生产及配套设施较为全面,建筑布局比较合理,除厂房主要部分为混合结构外,其余均为砖木结构,且建筑风格各异,其中会议厅为典型的欧式风格,其余建筑较好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风格,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思想。

2.生产设备精良

英国的纺织机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晋华在建厂之初便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英国、日本等国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不断得以更新和补充。当时,晋华主要有纺纱车间、织布车间、织毯车间、机电车间、修缮间、实验室、通风组及皮辊房等8个生产区域。晋华的主要设备里进口机器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上为抗战前从英国和日本进口。也就是说,1937年以前,晋华就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采用新式设备,具备了较为先进的生产能力,并且直接建立了以电气动力为标准的近代化大工业生产体系。比如,晋华所进口的这套纺织设备的开清联合机组,每台每小时的棉条产量即达到空前的6公斤左右,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生产效益与明清时的手工机械相比已是天壤之别。这批先进的设备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

3.生产工艺完善

建厂伊始,晋华就注重采用当时先进的生产工艺,尤其是1935年由天津中国银行代管后,从上海调入一批技术人员,其生产工艺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主要生产工艺为:纺纱:依次为原棉、送花、开包、松花、配花、除尘、喂花、头道清花、二道清花、三道清花、过磅、梳花、头道并条、二道并条、三道并条、头道粗纺、二道粗仿、三道粗纺、过细纺机、饮纱、摇纱、磅重、成捆、包纸、成包、印刷、送车储存,是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纺线:经筒子机并成筒子,经合股机合成线,以后与制纱同一工序。织布:经纱—过筒管车、牵经车、浆纱车、穿筘、上织机;纬纱—过纬纱机、送厂开织;整理—验布、括毛、碾光、叠折、缝布、印牌、成包、送库储存。正是因为该生产工艺较为科学,故建国后还运行了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说是晋华对我国棉纺织业的一个独特贡献。

4.动力供应便利

机器的运转有赖于动力的消耗,故动力产额的大小成为工业化的重要指标。建厂伊始,晋华使用蒸汽作为动力。随着电气设备的增多,全厂设备的电动机均为交流电动机,数量达1656台,动力供应不成问题。为此,1929年晋华在距榆次5公里的源涡村建立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发电厂,安装当时较先进也是山西省功率最大的1150KW透平发电机1台,但缺点就是耗水量极大。为此,在发电厂专门建有贮水池。加之,榆次又是产煤区,所出产的煤质高价优,发热量高,故燃料的供应可以就近取材,且能充分供应。

5.原料供应充足

我国固有品种的棉花,在长度、清洁度等方面无法达到当时纺纱机所需要的棉花品质,为此,1933年山西开始建立棉花技术指导体系,改临汾棉业试验场为山西省棉花试验场,在榆次等地设立分场,设立改良棉轧花厂,统一轧花,确保棉种纯洁度。此后,山西的植棉面积急速扩大,棉花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晋华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毗邻黄河流域的一些主要产棉区。所需原棉外省主要是河北石家庄,省内为曲沃、翼城、临汾、洪洞、荣河、文水及汾阳等地,供应充足,收购、运输便利且质量相对较好。一般而言,晋华棉花年需求量基本上稳定在近8万担,约占全省年用量的一半以上。

(二)经营管理

1.产品销售便利

晋华的主要产品有桐叶牌10支、14支、16支棉纱,三环牌20支、22支、32支、42支棉纱;三晋牌18磅粗布,明月牌16磅粗布,明星牌细布,三环牌各种色毯。产品种类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当时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产品销售分代销、批销、设庄运销及门市发行四种,销往省内各地及平汉铁路沿线河北石家庄、清苑、获鹿(今属鹿泉市)、河南许昌等地,并出口到国外,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榆次处于交通枢纽地位,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在榆次交汇,且石太铁路在晋华厂内设有站台,极大地方便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这是当时国内其他纺织厂所不具备的。

2.经济效益起伏大

晋华1919年建厂后,久经战乱,抗战期间又经历了日本人的军管,经营不稳定,经济效益起伏较大,但上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晋华发展的黄金时期。1937年为晋华厂历史上产值最高的年份,因其正赶上抗战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公司生产稳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抗战爆发后,日本人对晋华实行军管。此期间,一方面因为日本人的残酷盘剥,另一方面因为晋华工人的抗日情绪高涨,所以经济效益非常低。1947年榆次解放前,因阎锡山致力于内战,所以晋华厂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直至榆次解放后晋华厂回到人民手中,晋华厂才焕发出新的活力,生产经营渐趋稳定,经济效益逐渐恢复到抗战前水平。

3.人员分配合理

晋华厂最高权力机构为“董监会”,设董事长1人,常务董事2人,董事6人,监察4人,共计13人,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第63辑》)。第一,管理和技术人员。晋华厂直接管理生产者为经理和副经理,均由董事会聘任。在天津中国银行代管期间,晋华改革领导体制,设置了“四总”,即总工程师(相当于厂长)、总秘书、总会计与总稽核,后三职由徐一清之子徐士珙兼任(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西文史资料第63辑》)。厂内生产管理多由工程师、工务主任、工务员等担任。虽尚未达到科学管理及工作合理化水平,而与论工论货工资之厘定(并条、粗纱论亨司,细纱论木棍及重量计算工资),以及工人之训练考核(招募生手工、由教师制定机台、专事训练按期考试),均有相当改进。在技术人员方面,晋华开办前就请外国技师进行设计工作,同时徐一清还派许多中专生去南通张謇的纱厂实习,以尽可能多地储备技术力量。在晋华的百余名职员中,有20余名技术人员来自天津、上海等地,其余则为创办发起人和大股东举荐入厂。第二,工人。晋华生产工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掌握一定技术的熟练工,另一类是普通工人。前者包括机匠、工头及纺纱熟手,大都从上海、天津、河南等地聘请而来,约200人。如“清花间的于阿四,梳棉机匠谭金保,粗纱间的陈阿俊,细纱间的胡四高和陈顺甫,摇纱间的庄金镖、动力间的王玉林”等,都是开工时从外地聘请来的师傅。后者包括徒工和养成工,基本上均从榆次城镇和郊区招来。工人入厂前要填写“保证书”,大致内容为:自愿上工,遵守厂纪,服从指挥调遣,保证三年内不离厂等。填好后由本人画押,并由介绍人和铺保盖章。一些技术工种的徒工,入厂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为押金,本人不得领取,由公司扣押,以防不测(榆次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榆次文史资料第9辑》)。公司对聘请来的外省职员和工人,在住宿、托儿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待,如带家属,还分配给家属宿舍,其他职员则自找民房。1924年6月1日,当时有20名工程技术人员,100多名职员,500多名工人。1937年,职工人数3200左右,日开2班,每班工作12小时,全月每人工作28天以上。1937年,晋华职员96人,男工1333人,女工339人,童工31人,学徒89人,职工来源以本地为最多,其余多为河南和河北人。工资每月23000余元。

三、晋中近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劣势

晋中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五大优势,经营管理也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流程。但是晋华纺织厂的发展还是十分艰难,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也有自己的一些劣势。

(一)晋中地区历史条件的制约

工业的发展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工业的命运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而起伏,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影响工业的发展。纺织工业的发展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而当时国际上也以纺织业发展为主,所以晋中纺织业发展的机会很好,利益很大。但股东们、军阀们不是为了民族工业的壮大,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为了支撑军阀的军费开支,并巩固其地位,不断地筹措资金来兴办企业。当无利可图时,投入也就不复存在,尤其是晋华走向低谷的时候,资金成为了大问题,当然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日本侵略者对该厂生产设备只使用,不维修,为了经济利益,无限制地、无休止地剥夺劳动人民的成果。从晋华纺织厂的发展来看,建厂时的股东主要是山西的地主、商人和官僚资产阶级,而后被日本人控制,最后又被国民党接管,利润一直是管理者的追求,而利润的高低也是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利润高就扩大规模,利润低就减员减产,中国特殊的国情是晋华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

(二)晋中纺织工业缺乏先进技术

在投产初期,晋华虽然购买了很多先进的机器,雇佣了大量的工人,看似庞大的企业,其实完全没有竞争力,因为企业没有自己研发的技术和科研人员,而工人只是一味地按照指令做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尤其是当1935年日本在我国倾销纺织品,致使晋华产品销售不畅,造成积压,其实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了缺少技术的弊端,晋华只是购买了设备,没有完全掌握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华的技术也没有革新,造成了晋华纺织厂的技术落后,很难与欧美、日本的纺织业进行竞争。这时晋华纺织厂与太原纺织厂联合,但是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落后的问题。直到从上海引进了技术人员之后,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晋华刚想改革的愿望就此破灭了,一直到解放以后才慢慢恢复生产,引进和找回技术人员。但是,从抗日战争到建国这段时间内技术长时间地和国际脱轨,是造成晋华纺织厂技术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三)晋中纺织工业的人员缺少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纺织业电子商务交易网站

一、问题的提出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棉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服装出口和服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纺织电子商务的基本载体是纺织电子商务网,纺织电子商务网是采用计算机、通信及网络等高新技术并结合管理者的智慧开发的专用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及时的收集、加工国内外纺织生产、供、销、服务等各类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序、高效、合理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向用户提供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的有效信息,辅助使用者合理决策。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已经非常普及,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通过因特网去购买商品。在因特网上,越来越多的商品资料都可以自由查询,商品的国界限制正逐步淡化,整个世界正变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要想持久发展,必须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二、我国纺织电子商务的分析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1998年电子商务市场约为43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16倍。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量达3770亿美元。到2002年达到10234亿美元,2003年占全球贸易额的10%—25%。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国内外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日益增多。当前开展得比较成功的纺织服装行业专业性网站有apparelkey.com网站、etexx.com网站、瑞典的textilesolmion.com网站等,大型综合性网站如全球首个纺织品交易网站itextile.com。下面从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和种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电子商务在我国纺织行业应用的现状。

1、数量分析

通过因特网调查统计出中:中国纺织网目前已经汇集了国内外80000多家纺织及纺织相关企业的企业名录,输入“纺织”,可查到2548个纺织网站,分类查询,可查到棉纺织网站114个、服饰类网站1067个、无纺布类235个、化纤类724个、印染类621个、还有纺织院校、科研机构和皮革等行业网站。通过新浪网(http://www.sina.com)、搜狐网(http://WWW.sohu,com)、雅虎中文站(http://cn.yahoo.com)可以搜索到的国内纺织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分别是:2007个相关纺织网站,相关网页多达4210000个;45800个纺织网站,相关网页达4210000个;100000个与纺织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相关网页则多达7630000个;在专门进行网站查询的http://WWW.google.com上可找到579000个中国纺织方面的网站,相关网页有985000个。(见表1)

由于互联网发展快速,加上各类纺织电子商务网站层出不穷,加快了我国纺织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2、种类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其内容、运营模式、建站目的以及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网站与非交易型网站。

(1)交易型网站

交易型网站的主要目标是为促进供求双方达成交易,实现商务营销。这种网站成为买卖双方信息交流的平台,服务对象是企业。包括综合性门户网站、纺织各行业网站和纺织企业网站。他们的目标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和风格特点。据相关报道,截止2002年5月17日,几个交易型纺织网站的盈利情况为:中国化纤网盈利额为300万元,中国纺织网为100万元,中国服装网为60万元。交易型网站已经是纺织行业迈向电子商务的主力军,而且仍在不断完善中。这类网站又可细分为:综合性门户网站、纺织行业网站和纺织企业网站。综合性门户网站多是由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协助创办的,多实行有偿或无偿会员制,以电子商务、专业搜索引擎、企业网上社区、行业动态信息等内容为主,具有强大的信息检索、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功能。它们以B2B(企业对企业)运营模式吸引企业进行注册登记,在网上建立购销展示,开辟网上宣传等业务。其建站主要目的是商务营销。当前,此类网站在网络上最为活跃,人气也比较旺盛。这类网站如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它是目前国内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信息最权威的机构之一。纺织行业网站分为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绢丝纺织、化纤、针织、纺织原料、纺织面料、纺织服装、家用纺织、无纺布、纺织机械等行业网站。例如中国棉花网(http://WWW.cncotton.com)、中国麻纺信息网(http://WWW.cblfta.org.cn)、纺织布料国际贸易网、中国服装时尚网(http://WWW.chinafashion.com)以及染整家园(http://dye.onchinmnet)。这类网站主要涉及某一特定行业,专门某一方面的信息或为这方面的企业提供服务,具有明显的行业服务色彩。纺织企业网站多数是以展示企业形象为主,除个别企业外很少有网上交易。由于认识、人才或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网站多由企业与IT公司合作创建,由IT公司负责维护更新,但更新很少进行。

(2)非交易型网站

非交易型网站包括科技、科普网站、纺织院校网站和一些个人创建的网站。这类网站的主要目标是交流纺织技术和宣传纺织文化,数量相对较少,但倍受纺织专业人士关注。科技、科普网站,例如中华纺织论坛以及中国纺织导报等,多由原纺织科研院所和文献资料收集机构组建,此类网站以一些业内知名期刊杂志为依托,信息量大,它们是业内人士了解行业信息的有效途径。纺织院校网站,如东华大学网站(http:///

home.asp)、武汉科技学院网站()、天津工业大学网站(http://)等。纺织院校网站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宣传创新纺织科技的重要支撑环境。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纺织院校网站不仅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且越来越受到纺织各界的青睐。其中,院校网站纺织科技信息往往代表了时代研究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结论

从电子商务的建设来看,目前大致可分成3个层次:电子商情、网上撮合与电子交易。网上商情是在网上做广告或者提供商情。凡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都可被看成广义的电子商务,这是广泛的低层次的电子商务。网上撮合,即是有了明确的买卖双方,撮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电子商情的扩展。网上撮合的结果是网上签约,这就会牵涉到法律认证和法律效力的问题。电子交易,这是电子商务的最高层次。它的核心就是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当前我国纺织企业电子商务使用情况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上网用户数量增长很快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人,同上一次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1150万人,增长率为16.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5%,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128.2倍,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增长非常之快。

2.纺织企业实际使用电子商务的范围较小

多数企业以及个人有利用互联网的愿望,上网用户越来越多,但纺织企业实际应用范围较小,而个人上网的目的大多数集中在获取信息上,但是从图2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来,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或网上购物的比例却在缩小,我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也是为何大多数纺织企业还是多偏爱传统交易方式的一个原因。

`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本来就少,而其中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还不足1/3;从事网上采购业务的企业(有采购额)占41%,从事网上销售业务的企业占34%。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在信息;收集和交流的阶段。中国纺织电子商务网站上网企业的数量有增无减,但极少进行实质的网上的交易。企业对国际互联网的利用程度有所不同,企业上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交易方式。已开通的纺织电子商务网站,也主要是用来进行纺织产品信息的。

3.企业的创新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有资料介绍,国内上网企业的网站中,有85%的网站所的信息6个月没有更新或添加内容,90%的网站只有总经理的照片和企业产品照片,仅有不到10%的企业能利用国际互联网从事各项商业活动。这样就不可能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就不可能达到利用电子手段去实现商务的目的。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有创新的产品,也就没有可以更新的内容。

分析结果显示,在纺织行业中,电子商务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即使有些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但是大多数企业极少进行实质的网上的交易: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仍然处在信息、收集和交流的阶段;总体来看纺织企业还是多偏爱传统的交易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学军,电子商务与传统纺织业的发展[A].上海纺织科技专论与综述,2003.10:56-58.

[2]彭勇,樊荔,纺织企业电子商务建设[A].四川纺织科技,2003(4):89-90.

[3]徐伯俊,纺织企业信息的现状与发展[J].江苏纺织服饰导报,2002,(2):124.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山东省;毛兔;市场环境分析;建议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兔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兔毛约10000t,占世界兔毛产量和贸易量90%-95%。国内兔毛主产地集中在鲁、江、浙、豫、川、皖等省份,山东省是国内兔毛产量最多的省。毛兔产业属于外向型产业,自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全球气温变暖以及新型化纤衣料的冲击使得毛兔产业一直处于低波运行中。加之近三年,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和养殖业环保新形势下,我国传统毛兔产业已进入新型升级,山东毛兔产业经过大浪淘沙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培育出山东莱芜的黑耳长毛兔、山东沂蒙的巨型长毛兔、山东莱州的珍珠长毛兔。因此,山东省毛兔产业要及时洞悉中美贸易战中的机遇,搭乘国家政策的东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以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生产现状

1.山东省兔产业布局2016年山东省兔出栏量为6722.05万只,年末存栏量为2741.80万只。如表1所示,在山东省各地市中,济宁市兔产业具有明显优势,2016年出栏量高达1211.66万只,其次是临沂、枣庄。济宁、临沂、枣庄均有着较为长久的养殖历史,再其维稳背景下,带动了日照、济南、泰安等地的兔产业,以使全省兔产业稳步回升。长毛兔养殖在莱芜、临沂蒙阴、枣庄薛城等几个地区较为发达。2.山东省毛兔产业养殖规模我国毛兔常年存栏量为4000—5000万只,居世界首位,养殖数量达到世界总量的90%,兔毛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的95%以上,此外毛兔在法国、西班牙等国也有一定规模。从山东省2008-2016年的全省兔产业存栏量数据来看,2011年是我省兔产业低谷,2012年起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2010年的水平。临沂、枣庄两大产区兔存栏量未有明显波动,济宁兔存栏量明显降低。据调查数据可知,毛兔养殖户的存栏量与出栏量主要集中在1000-2999只,占比超过50%,其次是3000-49999只,而养殖规模在5000只以上的不足10%。养殖规模普遍较小,除临沂蒙阴县外未形成规模化产业。3.山东省毛兔产业经营方式我国兔业生产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类型:集约化规模生产模式、合作组织生产模式和农户庭院生产模式。据调查,山东省毛兔产业以传统农户庭院式生产为主,占比65.71%,参与集约化规模生产与合作组织生产为辅,占比34.29%。两种发展方向各有利弊,传统房前屋后庭院式养殖适合我国农村人口流失的现状,满足留守老弱妇孺的生产需求,而集约化、合作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是毛兔产业经营的趋势,有利于生产高质量兔毛,实现毛兔产业的供给侧改革。4.山东省兔毛生产加工状况兔毛的生产加工状况决定了兔毛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目前山东省的兔毛加工企业生产的毛衫、外衫产品已实现在当地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属于中低档,产品以纯纺兔毛为主,款、型、色定位符合当地需求,定价合理,所以在当地销售好,在外地如深圳销售不理想,证明适销对路的内需兔毛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兔毛的装饰品、披肩、帽子等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而高档的兔毛纺织品需要高档兔毛纺织设备。山东省兔毛纺织企业加工规模小,高端兔毛纺织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成本高、技术储备少是产品档次低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市场环境分析

1.销售现状兔毛的主要销售市场是欧洲、日本和中国港澳地区,除大部分出口外,国内也加工少部分。世界90%的兔毛交易量来自中国,仅蒙阴县就占全国兔毛交易量的15%左右,这足以说明山东省在兔毛生产上的重要地位。近些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兔纺织品脱毛问题的解决,兔毛制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的喜爱。2.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国外环境——纺织业受挫。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行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纺织业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颇深。美国作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一大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比达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5.5%,从出口结构来看以服装出口为主,占比超7成。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战的打响对我国纺织业将带来不小的打击。原料为纺织行业成本的大头,而化纤原料、羊毛、羊绒的持续走高,使我国纺织业四面楚歌。而作为有“软黄金”之誉的兔毛,其市场价格仅为羊绒的1/3-1/2,且其与腈纶的混纺织物的保暖性要高于羊绒产品。近年来,毛兔产业由原料出口向成品使用的转变、由供应品种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使其在纺织业的地位有所提高。以山东临沂地区为主的机梳兔绒开发生产,也极大地提高了兔毛制品的档次。随着兔纺织品掉毛、起球等现象的进一步解决,兔毛将摆脱畜牧业副产品的窘状,开辟国内外市场。第二,国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毛兔产业仍然面临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一方面,中低端劣质短毛产品产能过剩,存在着低质兔毛、兔绒严重积压的情形;另一方面,80天的冬季兔毛等优质产品仍为抢手货,优质毛对毛商、梳绒和纺织行业的风险小,优质兔毛依旧走俏。因此,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背景下,从毛兔产业的生产和供给端入手,调整兔毛的供给结构,成为拉动毛兔产业内需、促使毛兔产业现代化转型的根本。消耗积压兔毛、生产优质兔毛、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农户收入,光靠改善兔毛产品的生产结构是远远不够的,也要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兔毛产品质量的飞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这对中小型兔纺织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提高产品质量指日可待。

三、建议

1.生产方面第一,推动兔产业化经营。临沂蒙阴县早在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长毛兔之乡”,且近几年已经发展形成了“兔-沼-果”循环的产业化种养模式。山东省应充分发挥临沂蒙阴县的带头示范作用,推广环保的产业化养兔模式,以从根本上解决高质量兔毛原料上的紧缺,并拓宽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另外,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提高,生产率继续提升,使产业进入门槛提高,降低产业波动,对提高产业的标准化程度有推动作用。第二,加快配套设施的改良及应用。2013年的活兔拔毛事件虽仅是行业个别现象却仍旧沉重打击了毛兔产业。2019年山东省毛兔产业养殖也面临着“非洲猪瘟”带来的禽类疫病防护问题。为实现毛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实现从养殖、防疫、剪毛、纺织等全流程配套设施的改良。在养殖方面,加大同期发情处理、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提高长毛兔的繁殖效率。在疫病防控方面,应转变思路,把重点从治疗转为预防,利用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兔笼兔舍提高兔的存活率。在剪毛方面,利用高效剪毛器械代替传统人工剪毛,提高作业效率。2.销售方面第一,规范市场销售。由于兔毛混纺产品具有价格低、手感舒适的特征,不法商家会把兔毛产品被当做羊绒产品销售。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明确产品成分标注,为兔毛产品“正名”,做好兔纺织品的推广,让广大消费者认识、了解、接受兔毛产品。第二,勇于创新推广新产品。在国际金融危机与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积极拉动内需,发掘中国市场的潜力必不可少。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兔文化背景,利用“十二生肖之一”、“玉兔捣药”等传说,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兔纺织品以及兔毛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兔毛纤维的断裂强力低、放湿快等优势开发兔毛产业新领域。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生产客户喜欢穿的兔毛产品,只有成品销售市场的活跃才能带动原料市场兴旺发展。

四、结语

全国毛兔产业经历了较长的低迷时期,直至2017年秋季兔毛价格有所回升。此后,全国毛兔行业都在积极的选种、配种与繁殖,养殖数量的剧增与产毛量的积压问题逐步显现。为了使山东省毛兔产业在错综复杂的行业形势中得以发展,2019年山东省毛兔产业的主题仍然是转型升级,一方面力争实现毛兔产业的去产能化和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需要紧抓中美贸易战导致的纺织业受挫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徐晓龙,钟丽.山东省蒙阴县长毛兔产业发展调研分析[J].饲料博览,2017(02).

[2]张玉笙,姜文学.山东省兔业发展概况[J].中国养兔杂志,2011(2).

[3]白莉雅,徐敏丽,孙海涛,高淑霞,杨丽萍,姜文学.近五年国内外毛兔产业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7(09).

[4]武拉平,吕之望,秦应和.中国兔产品贸易和生产政策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5]唐静.2018年兔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建议[J].中国养兔,2018(04):15-1.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5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深谙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优的道理。作为一名主要的技术骨干,她深感责任重大。几年来,她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产品研制开发上,为了搞清每块样布的组织结构及工艺配置,她总是认真研究,反复琢磨,尤其是当每种新产品投入试织时,她都坚持对新产品试织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工艺优选,常常是废寝忘食,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

有一年的夏天,纺织行业白坯市场一度销路不畅,企业面临困境,为此,公司到处寻找出路,决定与名牌"富绅"服装专卖合作,生产"富绅"高档衬衫布系列,**从制定工艺、优选工艺到工艺上车,每一步她都亲自跟着,看到有的浆纱职工在排浆纱色纱时,有畏难情绪,觉得"从来都没做过这种有色品种,这怎么做得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头亲自上手排色纱,看着身材瘦小、眼睛颇为近视的她,吃力地扑在浆纱机上排色纱,挡车工们都很感动,自觉地协助她,和她在一道干了起来。她及时地与工人们交心,"按常规做,容易得很,其他厂家也能做,这样,企业的效益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就是要超越别人,下决心做别人做不了的,而且还要做得好,我们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优势,在其他厂家关车、停产的时候,我们仍然有订单可做,企业有效益,我们才会有收入呀!"就是这样,她与职工们一道,从下午一直干到了晚上12点多,直到确保工艺质量到位为此,她的这种为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周围的同事们。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坚持做到了接别人不敢接的单子,做别人做不了的品种,保证了生产开台,也确保了公司效益的稳定提高。

**还长期收集和整理各类纺织技术和生产的有关资料,对公司的每个品种的生产情况都有归纳、分类、比较、总结,为以后生产类似的品种取得最佳的工艺和质量提供资料,使公司的产品质量更佳。每当新品种订单一到,她都能很快的提供出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使之达到优质低耗高效的工艺要求。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6篇

摘要:

针对我国纺织产业特点及产业升级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成立纺织职教联盟,提出“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融合、四个落实、五项措施”的高职本科衔接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新思路,并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为例,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高职本科转段条件制定,总结取得的经验。

关键词:

纺织产业升级;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3+2分段培养

一、纺织产业升级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和纺纱锭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纺织服装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用工成本和综合成本不断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占。此外,以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用工成本仅为我国的三分之一,大大冲击了我国传统的低中档纺织产品的优势,普梳棉纱、针织服装低中档纺织产品的生产逐渐向这些国家转移。同时,美、英等原纺织大国利用原料优势(如美国的棉花优势)、人才和技术优势,推行纺织“再工业化”,对我国的纺织产业造成了新一轮冲击[1]。在当前多种挑战下,我国纺织产业只有不断升级,才能实现健康平稳发展,而纺织产业升级必须依靠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引领和支撑。目前我国纺织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以纺织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地方本科院校,但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封闭,造成高职学生毕业后几乎没有衔接升学的可能。此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多采用学科型教学模式,造成了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因此,面向我国纺织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必须探索高职和本科的“对口贯通”,依靠双方的相互衔接,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协同培养卓越纺织人才,建设一支适应传统纺织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队伍。

二、纺织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思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到2014年,全国签约实施该计划的企业达到一万多家,高校和社会力量协同对接产业,面向市场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理念,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尝试“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获得技师职业资质或技师职称潜力的后备技师。如何将“卓越技师”和“卓越工程师”贯通培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纺织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新要求。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轻纺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近年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要求为指引,加强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纺织人才的本科院校———盐城工学院的联系和合作,对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进行研究和探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江苏省纺织产业特点及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立足盐城、面向苏北、服务沿海、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提出基于“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融合、四个落实、五项措施”的卓越人才培养思路。“一个目标”是指校校、校企联合培养能推动纺织产业升级的卓越技师和卓越工程师。“两种能力”是指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融合”是指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四个落实”是指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实施的组织、制度、资金和条件落实。“五项措施”是指建设融“人生导师、专业教师、技能训练工程师”为一体的“三师型”队伍;共享集约型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生全员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一体化项目教学,实施产学研一体育人;成立纺织职教联盟,发挥联盟内政府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的探索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合作成立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组织机构,并牵头成立了盐城市纺织职教联盟,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盐城市纺织职业教育联盟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以中央财政支持的纺织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财政支持的纺织技术实训中心、现代纺织机电技术实训基地等,江苏省生态纺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基础,联合企业,校企双主体共建了纺织检测中心、纺织品设计中心、纺织生产中心和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等校内技能训练平台,建成了集技能训练、技能鉴定、项目研发和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实训基地。此外,充分依托悦达纺织集团等相关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落实了纺织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施所需的实践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江苏省品牌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盐城市纺织创新服务平台等优势资源,推进纺织教育与纺织产业对接,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卓越人才奠定了基础。

1.培养目标设定

纺织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比值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江苏省以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为主的纺织产业组织形态,在我国纺织行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如苏州吴江盛泽的丝绸产业、无锡江阴的毛绒和毛纺产业、南通海安的色织产业、南通叠石桥的家纺产业、盐城东台的纺机产业、盐城阜宁的过滤材料产业等。但是江苏省纺织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也存在层次低、创新弱、投入少、转型升级慢等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因此,江苏省纺织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卓越计划”具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不仅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而且凸显服务江苏省纺织产业升级的定位,根据区域内纺织行业对“卓越人才”的需求,以“五年一贯制制订培养方案,分段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详细论证,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纺织生产企业、纺织品检测机构和纺织品流通领域以及相关企业,掌握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织材料及其质量检测能力、纺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试验及质量分析、纺织生产调度、纺织生产核算统计、纺织试验、纺织跟单与销售、纺织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明确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打基础、重应用、强实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培养“卓越技师”;盐城工学院按照“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具体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与衔接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在制订“五年一贯制”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计划时,着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合理设置了各类课程,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

(1)高职与本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根据高职与本科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阶段课程按照“打基础、重应用、强实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原则,本科阶段课程按照“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将本科的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如纺织生产实训等)前移到高职阶段,将原高职的部分专业课程后置到本科阶段,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避免高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此外,考虑到生源多元化以及学生知识结构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等进行分类。通过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构建基于职业特性的“职业通用能力+专业菜单”分层分类课程体系,通过学分制柔性管理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有效对接。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修订并完善高职与本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教学、监控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重要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国家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也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纺织行业职业国家标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经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评估,入选全国首批“纺织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站以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实现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在“五年一贯制”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时,高职、本科作为两个不同的培养阶段,虽然其学历不一样,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不一样,但课程标准应适应不同层级的职业(工种)的岗位需求。以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在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工培训,至少应获得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设备保全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等职业(工种)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在本科阶段进行预备技师培训,至少应获得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设备保全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等职业(工种)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为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以“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课程为例,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筒并摇工、整经工、浆纱工、穿经工、织布工、纺织设备保全工等相关国家职业标准,重新制定了包括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策略等方面的课程标准,其中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对比见表1。

3.建立“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加强人才培养评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基于此,高职与本科院校必须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原则协同构建卓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反馈—调整—评价的控制系统,通过构建“多方(学生、教师、社会、专业机构、技能鉴定站和竞赛机构)同评、闭环控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人才培养开展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4.高职、本科转段条件制定

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学生在高职阶段学完规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的准予毕业,但是能否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还要符合转段要求。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必须通过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并获得相应的高级工技能证书;此外,3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纺织材料检测”“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必须通过盐城工学院统一组织的考核方能转段。转段条件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基于教育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产业升级驱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职与本科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建立健全“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设定高职、本科转段条件,全方位体现高职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贯性,破解了高职与本科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难题,满足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纺织专业群学生100%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一大批学生参加全国纺织面料检测、纺织面料设计和纺织服装外贸跟单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技能标兵”称号。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也以过硬的职业技能水平四次蝉联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纺织面料检测大赛团体一等奖,在2015年更是以专科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姚穆.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棉纺织技术,2014(2):1-5.

[2]王建明.高职院校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3(10):91-93.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纤维;智能材料;智能纺织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单一的纤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生产需要,智能纤维的出现解决了这种问题。《智能制造发展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建立中国支撑体系,实现重点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如今,在以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以及建设智能制造标准等为战略任务的背景下,人们对纤维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纤维可以使人体机能随着所在环境的变化处于最佳状态。

1智能纤维概述

1989年,日本学者将信息科学融于材料的构成和功能中,并提出智能材料概念,又称为机敏材料和灵巧材料[1]。智能材料涉及微电子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机械等领域,它的3大基本要素为感知、反馈、响应。智能纤维是指通过智能材料处理得到的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状态具有感知、可响应及功能发现能力的纤维[2]。

1.1智能材料及其功能

智能材料有3种形式,其中1种是智能纤维,即纤维状智能材料[3]。目前智能材料有形状记忆合金、光导纤维材料、相变材料、变色材料、智能凝胶材料、压电材料、光驱动型聚合物等[4]。材料仿生设计和材料的多功能复合是智能材料设计的指导思想,其概念的出现标志着第5代材料的诞生,推进了航天、纺织、医学及深海探测领域的发展[5]。智能材料系统具有传感功能、反馈功能、信息识别与积累功能、响应功能、自诊功能、自修复能力及自调节能力等生命特征和智能功能,其中传感功能是指智能材料能够感知外部与内部环境,并且可以检测识别外界刺激,如光、热、应力、核辐射及磁强度变化等[6]。

1.2智能纤维分类

较早出现的智能纤维是形状记忆丝绸,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纤维可分为光纤传感器纤维、蓄热调温纤维、智能凝胶纤维、智能释放纤维、变色纤维、电子智能纤维等,这些智能纤维如今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1]。形状记忆纤维是指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纤维,形状记忆效应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后,在满足特定情况时能够回复到纤维初始状态[2,7]。形状记忆纤维可以与其他纤维结合形成高性能复合材料,也可以制成丝线、颗粒或薄膜等形式,如今形状记忆纤维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制造出一件智能化衬衣,当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时,该智能衬衣的袖子会自动卷起,还能够自动熨平。蓄热调温纤维是利用蓄能材料的热活性相变化实现吸热、放热,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达到改善织物舒适性的效果。蓄热调温纤维可以纯纺也可以混纺,是一种新型纺织材料,在消防服、手套、帽子及户外服装中应用较多。智能调温纤维纺织用微胶囊调温原理。此外,还有根据外界条件变化呈现变色效果的变色纤维。

2智能纤维发展现状

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CraigRogers博士提出智能材料概念,到1989年日本学者高木俊宜将信息科学融于材料的构成和功能中并诠释了智能材料,再到20世纪80年代智能材料作为新材料开始发展,如今纤维形式的智能材料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3]。近年来,不同学科的知识不断交叉融合,电子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先进技术在智能纤维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纤维状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取得成效[8]。目前智能纤维和智能纺织品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1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对经济复苏和制造业振兴的渴望不亚于发达国家,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全球实体经济处于疲软态,曾引领欧美工业革命的纺织工业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9],所以业界想通过纤维做出改变,其中革命性纤维和织物的出现可能会颠覆纺织业态趋势,而革命性纤维和织物是一种多功能、多结构及多材料的智能纤维和织物。2017年我国智能纤维的发展趋势和产业规模统计及预测如图3和图4所示。目前,我国智能纤维的生产技术已逐渐成熟,如恒天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了变储能黏胶智能纤维,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了导电间位芳纶智能纤维,江苏中杰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出了导电涤锦复合智能纤维[10]。

2.2国外现状

从国外态势来看,各国对纺织领域核心纤维原料格外重视,特别是智能纤维、高性能纤维、革命性纤维被多次提出。2007年,《自然》杂志报道了智能纺织品及高性能纤维;2014年,德国建立了名为“未来纺织”的项目,该项目战略判断纺织行业是基于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纤维及智能产品等的全新行业,而不仅仅是传统行业;2016年4月1日,美国政府发起革命性纤维和织物制造的创新计划,该计划以研究开发未来纤维和织物为目标,以加速美国纺织制造业的复苏[9]。

3智能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智能纺织研究和开发理念是针对特定功能要求,结合功能或智能纤维制造整理方式来加工纺织品,开发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新产品[11]。如今智能纺织品不仅应用于服装、安全防护领域,也多应用于军事、医疗及健身领域。

3.1安全防护纺织品

智能纺织集合各种高科技,其纺织品可以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并提供更好防护。因智能纺织品具有许多突出功能,如变色功能、形状记忆功能及调温功能,很适合用来研究和开发防护服及各种安全防护纺织品。英国纺织品和防护服机构研发出一款防烫伤智能服装,它是将镍钛合金经过两次加工形成不同形状,然后再将其与智能服装面料组合,当防烫伤服接触高温时,镍钛合金记忆纤维被激发产生形变,形变的两次形状在织物间起到隔绝热源的作用,防止皮肤被烫伤[2]。美国学者研究出一款自动报警智能服装,在战场和具有放射性及有毒物质的环境里能够保障人体安全[12]。此外,还有智能防护帽子和智能防护手套等,如图5所示。

3.2医疗纺织品

智能纤维在医疗纺织品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纺织品对人体有保护、治疗和恢复作用。如今智能纺织品不仅要具有健康、防护、舒适功能,还要具有储存、检查和检测身体数据及功能传递作用[13]。目前智能纤维在医疗领域中应用主要是处理和执行功能、远程医疗、作为载体材料以及集传感于一体,智能纤维对药物释放系统具有关键作用。Steckmann和Prieb设计出随温度变化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并通过加热和电流可以激活的智能绷带[13];美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种可以测氧气浓度、细菌数量及湿度并自动记录在计算机中的智能绷带;Sensoria公司研制出具有摔倒感应、测量足底压力功能的智能医疗短袜;奥胡斯大学教授研发出一款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心脏衰竭进行监控的Edema智能长袜[14];德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含有环式糊精糖分子的智能医疗功能内衣[15]。

3.3运动健身纺织品

智能纤维在运动健身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预计2026年,智能运动健身纺织品将占智能纺织品整体的46.8%,市场规模将达到15.3亿美元[16]。智能运动健身纺织品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健身建议,提升运动人员表现效能,以及记录运动人员的呼吸、心率等。此外,随着智能纺织技术在运动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智能面料具有了缓解疲劳、吸湿快干、感测生理及温度调剂等多种功能。Athos研制出可以检测穿着者呼吸频率、心率、肌肉活动及加速情况的智能运动衣和短裤[17]。

4智能纤维发展趋势

智能纺织品一直走在科技变革和创新前沿,智能纤维的地位越来越高,其智能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材料虽然存在智能驱动材料载荷小、输出功率小、难以承受负荷较大作用、材料效率低、耗电、磁致伸缩材料应用范围较窄、制作成本高、难以应用在大型机械装备及建筑行业中等问题[10],但各工业强国已经开展智能材料及智能产品的研发工作,智能纤维相关技术被认为是航天、深海探测及新材料等行业的关键技术,此外,智能纤维在纺织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其中智能纺织品的应用范围涉及生物医学、土木工程及安全防护等领域。目前纺织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期,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正在向中国2025和工业4.0方向发展,未来智能纤维将向高舒适、高智能、高功能、多功能、低成本、美观、生态环保及产业化方向发展[1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智能纤维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多,全球纺织市场的主流将是智能纤维及其纺织品。

5结束语

智能纤维即纤维状智能材料,由于智能材料系统具有传感功能、反馈功能、信息识别与积累功能、响应功能、自诊功能、自修复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多种特征和智能功能,因此对智能纤维的研究开发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来看,为了纺织制造业的复苏,各国对纺织领域核心纤维原料格外重视,发起了研发未来纤维和织物及革命性纤维的项目,特别是智能纤维、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虽然存在智能驱动材料载荷小、磁致伸缩材料应用范围较窄以及制作成本高等问题,但各国已开展智能材料及智能产品研发工作,尤其是在防护纺织品、医疗纺织品及运动健身纺织品等方面,智能纤维的相关技术被认为是各个领域的关键技术。未来智能纤维的发展趋势是高舒适、高智能、高功能、多功能、低成本、美观、生态环保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朱平.功能纤维及功能纺织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2]杨丽丽.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高新区,2017(5):60-61.

[3]王艳玲,沈新元.智能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产业用纺织品,2003,21(2):42-45.

纺织经济杂志范文第8篇

摘要:

为了提升纺织行业的竞争力,介绍纺织产业的基本形势,认为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下中国纺织品产业走“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道路,开发新材料、创新技术、设备、工艺,生产高性能、新功能、特殊环境专用、精美精致、性能优异产品;并对纺织新纤维材料的应用、纺织新工艺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纺织器材及专件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指出:我国纺织工业的用工成本从国际中场上来看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一优势正在丧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振兴我国的纺织工业,从出路来看一方面要开发新品种,表现新面貌,使产品具备新功能;另一方面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设备,纺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工作大量发展,电子器件的要求数量大增,也是纺织器材和纺织专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纺织产业;新材料;新工艺;产品开发;应用;纺织器材;专件;创新;发展

1纺织产业的基本形势

纺织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衣、住、行、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纺织产业就业人数2200万人,间接就业(天然纤维种植、加工;化学纤维原料;加工、经营、管理贸易、运输、销售、出口、检验、认证等)人员1亿人。同时,纺织产业也是国际贸易体系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近30年来,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中,中国贸易都占1/3以上。特别是近30年来,纺织产业除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外,新发展的产业用纺织品创新发展,也是新兴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内容。近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量达到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9000万t的52%,是世界纺织加工生产第一大国。全球纺织纤维加工量还要迅猛发展。联合国随着全球人口暴增,将从现在70亿人增加到2050年100亿人,预测到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t。其中,服装用纺织品4150万t,占16.4%(4.32kg/(人•a));家用纺织品4100万t,占16.2%(4.27kg/(人•a));产业用纺织品17050万t,占67.4%(17.76kg/(人•a))。纺织产业尚有巨大发展空间。但是纺织产业也面临新常态下国际势力两面打压。第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依靠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流通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低档纺织产品生产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和研发成本低等优势,占领了低端纺织品的市场。2012年,印度出口到中国的29.5tex棉纱,加进口关税的售价是17800元/t,但2012—2013年度中国国储棉收购价19800元/t,2013—2014年度中国国储棉收购价20400元/t。剥夺了中国低档纯棉纱的生产环境。第二方面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美、英、德、法、意等)40年前因劳动力成本高于第三世界国家将纺织生产向外转移,继续“去工业化”,特别是1983—2002年,纺织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但是2013年开始推出“再工业化”,包括发展纺织产业。2013年,美国增加纺纱锭101万锭。并从6月开始向中国出口37tex纯棉纱,加进口关税,市售17200元/t。在这种双重挤压下,中国的低档纺织品的生产空间已被剥夺。中国纺织品产业只能走“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道路,开发新材料、创新技术、设备、工艺,生产高性能、新功能、特殊环境专用、精美精致、性能优异产品。

2纺织新纤维材料

2.1产业用纺织品的新型高性能纤维

近40年来,国际上新纤维材料不断涌现。中国40年前,开始在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研发中对新纤维材料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在这些要求推动下,在中央主持和管理下,一系列新纤维材料不断涌现。支持了科技、军工、国防的发展。这里举几个例子。如:a)高强度、超高强度,高模量、超高模量;b)耐高温、阻燃、极限氧指数高、软化温度高、热分解温度高;c)密度小、质量轻;d)高绝缘、耐击穿电压高;e)耐化学腐蚀性强;f)低温不脆;g)导电。首先是有机化学纤维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对位芳纶(芳纶1414)、间位芳纶(芳纶1313)、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噁唑纤维、聚间亚苯基苯并二咪唑纤维、无机纤维中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主要性能与钢材的比较见表1。航天、航空、汽车、火箭、火车、导弹早期结构及壳体用金属材料制造,但因为强度有限,原材料更由于密度高、重量大、耗能高、燃料量有限,一次通行距离有限。改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件及壳体强度高、模量高、材料用量减少、密度又低、重量大减、故速度可提升、耗能减。同样,燃料贮量行程可延长,而且飞机抗飞鸟撞击损坏下降。特别是导弹喷火口喉管,大飞机刹车盘等采用碳纤维三维成形体为增强体,其中空隙的基质用无定形碳的碳/碳复合材料,导弹喷火喉口,在1600℃燃气喷射摩擦下不被烧蚀。碳/碳复合材料的大飞机刹车盘,数十吨,百吨重量的大飞机着陆时,降速至300km/h着陆,18s~19s刹停,如此大的动能靠刹车盘摩擦力刹停,动能全变成热能,升温到千度以上,一般再好的材料,一次刹车,刹车盘将全部烧蚀毁尽,但用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可以用数十次。新型纤维材料为棉纺织生产,混纺、交织,产生高性能、新功能、适应市场需求打开转型升级的大门。

2.2服装、家用纺织品的新功能纤维

天然纤维中木棉纤维有浮海救生和驱螨虫的功能;汉麻有抑菌的功能,亚麻、黄麻、汉麻有导湿、快干功能。绵羊毛、山羊绒等毛纤维有保暖功能等。化学纤维采用异形截面形成纵向沟槽产生导湿快干功能;截面多孔产生保暖功能。扁平截面或三角形截面产生丝光功能等。化学纤维纺丝中提高大分子聚合度、取向度和结晶度形成高强度、高模量性能。纺丝过程中增加“加弹工序”产生高卷曲、高弹性恢复功能;纺丝中增加部分工序可产生高收缩功能等等。化学纤维纺丝时采用添加剂、复合纺丝的方法,形成新功能纤维。包括抗菌、防臭、防静电、防紫外、防透视、防蚊等功能。以及产生远红外辐射、释放香味、释放负氧离子、升温保暖、降温凉爽,以及导电、导磁、原液着色、及电场变色、温度变色等功能。化学纤维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生产直径亚纳米及纳米级的超细纤维在空气过滤,人造器官中有重要用途。化学短纤维和化学纤维长丝为棉纺织生产提供了基础性能、功能的材料。

3纺织新工艺技术及新设备

纺纱已形成系列纺纱系统,在传统的环锭纺纱,转杯纺纱,喷气涡流纺纱基础上,形成了广泛系列,包括,集聚纺纱、赛络纺纱、赛络丝纺纱、缆形纺纱、柔顺纺纱、低扭距纺纱、嵌入式复合纺纱、尘笼纺纱、平行纺纱等许多技术系统。这里多种纺纱技术提供了长丝和短纤维须条混纺加工的技术。织造也从普通有梭织机步入无梭织机领域,包括喷气织造、喷水织造、剑杆织造、以及多臂织造、万针提花织造、宽幅织造、超宽幅织造(幅宽16m以上)三轴向织造多层三维立体织造等。针织技术也形成纬编、经编、平型、圆型、宽幅单向衬纬、多向衬纬、单向衬经、多向衬经及同时衬经衬纬等,以及多针床三维立体成形技术,包括防弹头盔增强体一次成形。编结技术也形成系统三维立体一次成形的大型专用系统,包括导弹头罩增强基材的一次成形织造。染色技术覆盖了轧染、浸染、冷轧堆染、喷染、涂染、超声染、及超临界液体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等,形成少水、节能、减排、无污水排放的许多新技术。印花技术也覆盖平网印花、园网印花、喷墨印花、电子控制喷墨印花技术系统。服装设计生产也有原来的手工加工总结了各种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设计刻板及一次三维立体成形无缝服装的技术。在这些系统基础上,纺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也有了巨大进步。一年来,中国已建成了4座5万t的棉纺自动化示范工厂,每万锭每日三班用人有原来的365人降到30人以下。筒子纱染色也建成了大型示范工厂和推广使用。T恤衫、羊绒衫生产实现个体用户订货量体生产一次成形系统。这些进步使中国纺织产业步向世界强国的方阵。

4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服装生产和家用纺织品生产,在新常态下,适应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要求,重点生产高性能,多种新功能,适应特殊人群,特殊环境需求,精密、精美、精致、精湛、高品质性能的产品。用多种色纱线形成的色织产品已成为大量主体,不少企业,出口的衬衫,每批480种不同颜色和花型,并开始适应个体订货需求。产业用纺织品,近年来首先面对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的特殊要求,中国已有企业承接空中客车公司生产飞机多部件生产和分部装配任务。中国导弹在长征3号、4号基础上,已完成5号的总装。人造卫星、飞船、航天舱的系列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折叠展开装置都已形成常规化生产。大飞机、铁路动车、汽车的轻量化改造已形成系列研发生产系统。碳纤维增强1000kV2000A西电东输电缆已经投产。碳纤维增强的万针提花针织布机的提花针和多针床针织机的提花梭也已批量使用。发电厂、热力厂、水泥厂、垃圾焚烧场的高温尾气过滤的袋式除尘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大量使用,并正在配合高温尾气脱硫、脱硝、免除二噁英已技术结合。公路、铁路路基增强也广泛使用,并为青藏铁路提供了海拔5000m高寒地段冻土不会熔化,保持在-3℃以下的稳定性。纺织产业,正为祖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纺织器材及专件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