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地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地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教育部关于地震灾区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教基[**]17号)和《**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总结我省地方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灾后教育重建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我省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1.管理目标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地方课程开发、管理机制,增强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衔接与联系,构建**省完整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得到落实。

---充分反映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5.12**大地震后教育重建对地方课程开设的客观要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地方课程的特色。

——加强我省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的队伍建设,提高我省地方课程建设的能力。

2.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安全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养成知法守法、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促进学生对**历史和省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我省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地方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设置课程门类和安排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成长的需要、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整合性原则。按照《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的规定,开发我省地方课程资源,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内容及国家有关部委文件要求开展的专题教育进行整合和落实。

3.区域性原则。地方课程的设置应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充分反映**的历史和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我省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设置

我省地方课程共安排976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设置“生活·生命与安全”、“家庭·社会与法制”和“可爱的**”三门课程,使用相应的教材。各课程安排及课时如下表:

**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计划表

年级

课程

生活·生命与安全

3

3

3

3

3

3

2

2

1

家庭·社会与法制

2

1

可爱的**

2

注:表内数字为周课时数

四、我省地方课程设置说明

1.生活·生命与安全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身心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内容安排是:“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环境教育”;1—6年级的课程内容还包括劳动、科技实践等;7—9年级的课程内容还包括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等。“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保证各个学段的教学循序渐进、有机衔接。

2.家庭·社会与法制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总目标是: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知识运用,通过学习家庭、社会与法制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伦理教育、道德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法治观念,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家政知识、社会意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步形成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法律素养和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内容安排是:以家政、社会实践、法制教育为重点,整合科技创新等专题教育内容。具体教学内容结合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源于学生生活、利于学生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

3.可爱的**

“可爱的**”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厚重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努力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振兴**、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可爱的**”课程内容安排是:**的沿革、**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及全国的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常识、**的地理环境、**的旅游资源等。

五、地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地方课程的实施

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义务教育各年级一律执行本方案。

地方课程是必修课程,各地要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变革,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根据地方课程实施的需要妥善解决师资问题,要鼓励教师承担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地方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地方课程教学与研究能力。

2.地方课程的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地方课程实施的评估,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要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中;要将地方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重要内容。

地方课程的评价应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机制。可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要重视对地方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地方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六、加强对地方课程的科学研究

完善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精神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省教科所应联络有关师范院校、组织各级教育科研部门与学校、教师一道对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科研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地方课程实施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师生对地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丰富我省地方课程的内容,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