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1篇

1.1数据联合模式

利用数据联合视图和交换接口,将分布式的异构数据转化为逻辑上集中的数据,以实现数据的同步与实时集成。该模型的主要组成包括统一查询接口、数据联合视图、资源目录、访问接口、数据标准化模块等。起关键作用的是数据联合视图,它提供了有效联接和处理异构数据的解决方案,对外屏蔽了数据源的多样性。在业务活动和电子政务门户信息服务中,需求方以不同形式和格式提出查询请求;统一查询接口负责接收定向到集成视图的查询,并使用优化算法进行查询转换,将其拆分为一系列子操作;数据联合视图根据资源目录体系,对已分解的子查询进行资源匹配;由数据交换接口从各数据源收集结果,进行数据标准化和组装,最后将集成结果返回到原始查询界面。上述处理序列以同步的方式实时完成,因此数据联合模式适用于业务需求灵活多变、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

1.2数据整合模式

利用相应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将异构数据整合为物理上集中的数据资源。该模型与数据联合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它形成了一个现实存在的数据仓储。该模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处理模块,它在各系统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基础上,面向预设的业务逻辑完成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从而屏蔽资源的异构性,最大程度地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这种“预处理”方式,使其更适用于业务处理较为固定、业务流程较为复杂的电子政务业务协同。

2电子政务跨系统协同中的技术融合模型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将已有技术手段纳入整体考虑,以有效地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形态。在初期建设中,不同部门、地区的技术基础和建设模式存在差异,导致各系统间技术兼容性较差。因此,系统间的技术融合是电子政务协同的难点,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研究通常依托于特定的技术架构,较为主流的有SOA架构、网格架构、云计算架构等。例如,王红霞等人提出了基于中间件的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模型;琚春华等人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电子政务技术协同模型;熊曙初等人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与工作流的技术集成框架;林颖贤等人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协同模型。复杂系统的技术融合中,通常需要将系统间的协同关联划分为多个层次。因此,尽管上述多种模型受所依托的架构影响而形式各异,但它们都可以从层次结构的视角归一为相近的逻辑模型,即跨系统技术融合包括传输层、数据层、功能层、过程层和表示层共5个层次。从这一共性的层次模型出发,建立统一的技术融合标准规范是重点。实践中,需要采用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通用技术标准,以便将互不兼容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技术对接,进而将具体技术融合到各业务环节中,推动资源共享和服务协作。基于这一思路,笔者对电子政务跨系统技术融合的层次与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结果如表1所示。传输层位于最底层,主要解决多个系统间通过网络互用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的问题;传输层的技术融合规范主要保障异构系统间的无障碍通讯互联。数据层除了要解决数据转化、交换和整合等基本功能,还需解决系统间的有效访问问题,其实现可以考虑从语法、语义角度进行。功能层依托于业务逻辑,针对电子政务实体的业务关系、资源共享关系进行层次化的功能构建,以解决面向用户的服务问题。过程层根据业务活动和工作流来组织服务功能,其技术融合以服务协同和数据协同为基础,综合运用低层支持协议和相关的集成技术来实现流程化的服务组合。表示层主要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调用界面,其技术融合的要求在于保证用户从统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满足用户通过界面方式访问不同系统的应用功能;因此需要提供可兼容多种应用程序的统一界面,以将相对分散独立的电子政务服务组成一个整体。

3电子政务跨系统协同中的服务协作模型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交互功能急需大力提升,特别是需要将多个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按用户需求和业务逻辑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标准化服务。因此,跨系统服务协作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问题。现有实践中,诸如“网上并联审批”“一站式办公”等服务形式都是以跨系统的服务协作为基础。电子政务中,一项业务活动往往包括多个子业务,这些子业务来源于不同协作机构,但都存在一定的时序约束和业务逻辑关系,可组合为“服务链”。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基于“服务链”的动态服务协作是现阶段电子政务协同研究中亟待深入的。相应地,电子政务业务的服务分解、子服务匹配和优化组合是服务协作的关键。另外,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电子政务业务活动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其服务协作体系需要有灵活性,以实现“可变流程”业务的配置。因此,电子政务的跨系统服务协作模型需要充分考虑业务需求的个性化配置问题。需求方(用户、业务人员)通过客户端或者协同门户提交业务配置请求,协作管理系统按照指定的业务逻辑解析其服务需求,服务需求由协作系统进行分配,由参与服务的协同机构来满足,且资源与服务对用户透明。综上所述,可将电子政务跨系统服务协作模型归纳如图4所示。该模型可分为服务资源层、元服务层、业务层和服务层。服务资源层中,参与协同的各系统将自身服务功能分解为粒度最小的子功能;在元服务层中,按统一的标准描述各子功能的基本信息(包括服务功能描述、约束条件、输入、输出参数等),并将其注册成为元服务,注册信息汇总为元服务目录,元服务可通过统一的安全接口进行调用。用户在服务层产生业务需求后,系统根据业务逻辑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相互约束的子任务,构成任务流,完成业务过程建模。相应的业务流转至元服务层,由元服务匹配模块查询元服务目录,以最优化和最大化为原则进行元服务匹配。最优化原则要求服务的匹配综合质量、能力、资源、职责、时间响应等维度考虑;最大化原则优先考虑某一系统可命中多个单元的“服务组合”情况。相应地,元服务调用模块通过安全接口调配元服务,通过流程化的服务组合实现用户需求与服务资源的映射。服务链的优化组合在满足业务逻辑约束关系(包括元服务间的顺序、并行、分支3种基本时序约束)的前提下,对存在前置关系的元服务实行串联响应,否则实行并联响应,以提高服务响应速度。

4电子政务跨系统要素协同中的管理协调模型

电子政务跨系统要素协同中,管理协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指出,政府零散孤立的管理职能体系导致电子政务效率降低,管理体制问题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阻碍日益明显。吴建南等人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信息技术只有改变政府内部流程的分工协调,才能显著提升政府绩效。多个国家的实践表明,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与组织架构以协调跨部门横向合作,是实现电子政务目标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发展初期阶段,跨系统要素协同的管理以主管部门统筹方式为主,以协调不同部门利益冲突和缓解协作阻力;而在成熟阶段,应转向持久型管理协调策略,其核心是建立业务标准、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各国政府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共性是通过明确目标和建立标准,以结构化方式进行管理协调。相应地,美国联邦政府在电子政务管理协调中采用了FEA架构,自顶向下分别包括绩效、业务、服务构建、数据、技术五层参考模型。英国在电子政务管理协调中建立了以标准化为核心的互操作框架,包括如图5所示的六个层面,自顶向下进行组织协调,自底向上开展变化管理。这一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为我国电子政务跨系统协同的管理协调提供参考。

5结语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2篇

本文将主要从行政文化所包含的协作文化、效率文化、法治文化的角度研究其对电子政务绩效的影响。

1.协作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的影响。协作文化主要是指政府机关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意愿和主动性。在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所产生的碎片化治理以及协调、整合问题后,希克斯认为只有跨越组织边界的协调运作,才能真正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以及提供综合性公共服务。[8]对外,协作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需求。在经济和信息化都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呈现出多元性,政府部门面对的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仅仅靠某一个职能部门很难独立解决,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信息共享和联合办公。对内,协作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需求。随着大部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化,重组后的政府部门流程需要进行重新的梳理和重组,有更多的信息需要进行整合与共享,这就意味着需要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协作。政府部门的协作主要表现在跨部门成员协作、信息协作、流程协作。如果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合作的意向,不仅使行政效率大大降低,也严重损害了全局利益与社会公共的利益。[9]资源共享、协作工作不仅能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与服务的职能,更是基于网络协作模式的电子政务最高水平。[10]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假设H1:协作文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有影响

2.效率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的影响。效率文化是指在日常办公中,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或工作作风是否体现了效率的原则。对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而言,高效率就意味着做决策要及时与果断;对普通公务员而言,高效意味着工作主动与快速敏捷。新公共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实用的或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试图找出下列两个问题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一,如何才能够利用可用资源来提供更多的或更好的服务(效率)?二,如何才能够以更少的资金来保证我们的服务水平(经济)?”[11]效率文化是行政文化的核心内容,因为效率反映了一个政府部门对资源的利用状况、管理水平和质量,高效率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企业化政府”的概念,认为政府行政在于通过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多的政府产品。可以考虑在政府部门中强调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并引入竞争机制来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12]电子政务的实施带来的数据化、电子化以及政府文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够减少传统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同时电子政务所包含的流程重组在组织结构上删除了冗余流程、将传统的串联流程优化成并联流程、用电子化取代手工流程,使得政府部门处理业务更加快捷合理。这是电子政务带来的政府高效运作的技术基础,但如果政府机关中决策时优柔寡断、处理事务时扯皮推诿,行政文化中缺少效率文化,将会对电子政务带来效率的提升造成阻碍。低效率文化不但会直接产生政府运作的低效现象,同时还会增加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沉重包袱。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假设H2:效率文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有影响

3.法治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的影响。法治文化主要是指政府公务人员是否具有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13]法治文化是政府实现和谐管理的核心文化,[14]政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充当着调节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角色,必然要求公平与正义。只有严格执法,根据制度行事的行政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公平正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正义与公平。电子政务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信息的公开与透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越来越大。如何公开?哪些可以公开?哪些必须公开?这些都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法治文化以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为表现形式对政府公务员执法观念、行为等产生影响,而公务员作为电子政务实施的主体,主体的观念、行为必然会影响到电子政务绩效的高低。通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假设H3:法治文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有影响综上所述,本文形成以下研究模型:

二、行政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影响的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问卷结构1.问卷结构。本次问卷设计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在职时间、职务、工作性质及单位名称;第二部分:行政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的影响。包括:协作文化、效率文化、法治文化和电子政务绩效的测量。2.样本基本情况分析。本研究根据便利抽样的原则,共回收调查问卷35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99份。调查对象分别来自长株潭地区各级政府部门,样本基本情况分析如下所示(表2)。

(二)问卷信度分析本论文采用的分析检验方法主要是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使用的软件是SPSS19.0以及结构方程软件SmartPLS2.0。一般说来,信度检验用Cronbach''''sAlpha和组成信度来检验。Alpha值一般要大于0.7,组成信度一般为0.7。本论文的Alpha最小值为0.6573,组成信度的值都大于0.84以上(表3),说明问卷有足够高的信度。

(三)问卷效度检验收敛效度检验,当测量题目对于它们所测量的概念之因子载荷大于0.5时,显示各题目与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联是明显而稳定的,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本文的潜变量的因子载荷见表4。可以看出,各个概念题目之间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7的标准,说明测量项目对于潜在变量之间的有很强的相关性。区别效度检验,当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该概念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的平方根时,显示测量模型中各个概念之间的问题的确彼此相异,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表5是各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为相应的潜变量的AVE的平方根。从表中可以看出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

(四)结构模型的检验对于PLS结构方程,一般我们考察的指标是AVE、R2、路径系数以及T值。其中路径系数是以Bootstrap法(1000Resample)来检验其显著性。原始模型的评价首先,AVE这个指标表示用潜变量的方差解释相应的显变量方差的百分比,一般认为AVE指标应至少大于0.5。本文中全部大于0.5(表6)。表明各个潜变量对于显变量的解释程度是至少达到了50%以上。其次,通过R2值可验证结构模型与实证数据的契合度,表明内部关系的预测能力。R2大于0.66是比较好的结果,0.35左右算是一般。本研究R2分别是电子政务绩效(0.2848)接近一般水平的0.35。说明了本论文的模型结构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不是很强。原始模型参数检验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协作文化(0.279),法治文化(0.232)说明模型整体解释能力还比较好。但“效率文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影响不显著,因为T值小于1.96。说明构建的理论模型中这两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存在。因此,本文的原假设中H1、H3得到验证,H2假设并不成立。模型的路径系数及T值见表7所示。综合上述模型分析,在协作文化、效率文化、法治文化与电子政务绩效三者之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协作文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有显著影响法治文化于电子政务绩效有显著影响效率文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影响不显著

三、结论解释及建议

(一)结论解释1.协作文化和法治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有显著影响。首先,协作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增强电子政务的绩效。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和进一步深化,其业务范围已经远远的超越了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管辖范围,越来越需要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部门间的协作使得政府工作实现立体沟通,打破了以往纵向层级和横向职能制的矩阵结构。部门间的并行协同工作,在本质上提升了电子政务协同效率。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的“政务办事大厅”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跨部门网上协同办公的案例,充分体现了协作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变革,更要在管理制度、文化等软性层面融入分享和协作的理念,才能在政府的日常运作中提升在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其次,法治观念的提升有助于增强电子政务绩效。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从技术层面的保障电子文件的存档、信息的传输与共享、办事流程的优化、电子签名与认证等问题,但还需要从法律层面的支持。随着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使得政府信息化的网上许可、身份认定、信息公开等领域都有了明确的法律层面的说明和界定,从而保障了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行。此外基层政府部门吸收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在具体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大大促进了电子政务从实施到应用的顺利展开。法治文化要求法治观念与行为能够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既包括良好法律规范、文明法律机构、高尚职业律师等构成的法治物质文化;又包括法治心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等构成的法治精神文化。法治的真正核心就是要将这种精神深入人们心中,形成人们的内在的信仰,以影响人们的外在行为。这种由他律到自律的关键性转变对于提高政府部门日常行政效率,建设高效实用的电子政务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2.效率文化对电子政务绩效无影响。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效率文化与电子政务绩效无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行政文化中的效率更多的表现为与业务无关的事情上,缺少与信息化有关的效率文化导致的。首先,缺少效率意识。信息化时代的办公经常被扭曲为浏览无关网页、网络聊天、打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务中。网络信息不但没有提高人们的办公效率,反而消磨了大部分的办公时间,无法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其次,决策效率低。一言堂、拍脑子决策或者集体协商决策的传统行政文化阻碍了决策的科学化,很难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信息系统、咨询系统、监督系统的作用。再次,执行效率低。政府办事流程繁琐,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也使得电子政务很难发挥其作用。因为电子政务彰显的是一种优化、精简后的流程。国内很多电子政务项目在实施之前,并没有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诊断和优化,仅仅是将原有的流程进行数据化、信息化,这就使得政府在日常管理中继续沿用旧的不合理流程,很难发挥电子政务的效率优势。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3篇

要想对服务器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就是进行密码的设置,当设置完毕之后,不管是管理员还是用户进行服务器的访问过程当中,应该将自己的登陆密码输入进去,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在实施密码的设置必须限定一定有效期的密码,当拥有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尚未操作服务器,往往就自动退出这一系统。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将银行的相关安全策略进行深入的学习,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将密码账户进行锁定,当出现用户访问服务器的过程中不能够成功输入正确密码已经有好多次,这就必须实施一段时间锁定策略对于用户。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服务器监控体系,系统在面临着无法记录上升的数据破坏数据文字性,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危害可以将服务器进行自动关系。只有遵循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便能够基于某种程度上确保服务器的安全。

2网络管理员的安全措施分析

由于在电子政务系统当中,网络管理员是其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网络管理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各类用户权限的分配,除此之外,还为服务器的安全提供保证,那么具体进行分析,网络管理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最好在WindowsNT/2000/2003等系统当中安装服务器,而且定期要将补丁进行及时更新,通过比较XP系统,WindowsNT/2000/2003等系统显得更加稳定,遭受的攻击显得更加不容易,安全性能更高,可是其也面临着比较高的配置需求,不要将其在DOS或者windows98当中安装;二是绝对不允许将设置服务器的BIOS从SCSI设备、光驱等能够移动的存储设备当中进行启动操作,以便可以有效保证只能够在WindowsNT/2000/2003等系统启动服务器,有效预防服务器感染非法用户病毒,另外还要把服务器注册表HKEY—LOCAL—MACHLNE\SOF,REIMiCroSoftxWindO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项中的Don’tDisplayLastUserName串数据修改为1,通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够把上次登陆控制台的用户名进行隐藏起来;三是针对流入服务器的相应请求,尤其是限制使用TCP/UDP的137,138,139端口,我们可以在防火墙之外放置Web服务器,以便可以将外部访问内部的情况进行隔离,从而能够对内部敏感数据提供切实的保证。

3数据安全的安全措施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当中具备特别重要地位的是数据,按照这样的思路,确保电子信息安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为数据安全提供保证,为了进行数据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重要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就是必须区别对待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必须按照具体的需要实施设定访问权限,还必须加密处理相对来说显得比较重要的数据,在指定的专用数据服务器当中及时存放该信息,还将指定专用数据服务器当中的信息做好有效保护,这样就可以在灾难恢复的时候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就是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备份相应的数据,按照客观实际需要能够实时备份关系到单位与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文件与数据,还应该在共享文件夹当中存放核心文件与数据,当出现实在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必须实施相应口令的设置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临时设立共享文件夹,在这里必须要让广大用户关注的问题就是在文件使用完毕之后,必须要将共享相关资源及时立刻予以取消,在共享取消的过程当中还必须实施备份相关数据,这不但应该做好本地备份,还必须做好异地备份工作。

4结语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公民本位理念的逐渐强化,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大力热捧。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何高效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政府工作得目标之一。由于移动电子政务无疑将会改变政府信息的方式,并丰富公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所以,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创新政府管理及服务职能,成为有效实现政府目标的重要工具。移动电子政务不仅可以加强政府内部之间的沟通,使各职能部门之间能更好配合,从而把握大局,而且能使公众对政府各项工作事务有更全面详细地了解,从而促使政府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2、有效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目前,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语言交流障碍、互联网建设水平、年龄等多方面的差异,数字鸿沟问题一直是电子政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数已达5亿,成为了上网第一大终端。由此可见,作为移动电子政务最主要的终端——手机的普及率大大超过了计算机终端,这一现象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明显。这也充分说明移动智能手机、PDA等信息终端由于操作简单、方便易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可以大大增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互动,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受益范围,让更多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到电子化服务,从而有效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3、节约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一个高效政府、廉政政府的必要前提,更是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从节约型政府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效率上要高,要求“低成本、高效率”;二是在行政成本上节约,要求“既廉洁又廉价”。对政府而言,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速地处理日常事务,使工作流程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提高了办公效率,从而大大节省了政府日常运营成本;其次,移动终端的普及度和发展成熟度可以减少硬件设备的投入和重新布线的成本,同时可以减少对计算机的购置和维护费用,节约了政府采购和日常维修成本;最后,移动电子政务的移动性与灵活性,降低了政府对办公环境的依赖,使政府办公移动化,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成本和办公成本。

4、增强政府与公民沟通互动,促进公民参与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5篇

1.1联通公司及其他电信运营商在推广电子政务方面的机遇及挑战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运营商重组落下帷幕,我国通信市场进入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时代。在个人市场趋于饱和、用户ARPU值持续下降时,运营商急于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行业应用的市场。电子政务的建设成为公司的ICT重点项目,尤其是公司同延安市政府在2012年11月签署了“智慧城市”项目后,电子政务项目成为了一块极好的试金石,能否摸索出一个双赢的商业合作模式,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1.2运营商建设电子政务的优势联通公司为中国国有特大型电信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所有与电信业有关的业务,具有一级集成业务资质;市一级的公司拥有专业的建设和维护团队;县一级的公司设有也设有维护部,可以给用户提供7×24小时服务;联通公司与全国各著名软、硬件生产企业有战略合作协议,联通公司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的购置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有效降低电子政务平台及网络的建设成本;作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公司实力雄厚,有能力垫资建设大型项目。

2列举、介绍两个区县电子政务建设案例的优点

延安联通公司积极参与区县电子政务项目建设,2009年建设洛川县电子政务项目、2010年建设吴起县电子政务项目、2011年建设宜川县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先后通过陕西省工信厅组织的系统平台验收工作,评审专家团对建设效果给予好评。下面将吴起和宜川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情况简单的说明:从图上可以看出,联通公司作为集成商给吴起和宜川县配置的服务器、存储、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均为目前主流高端产品,配置大大高于指导标准,安全设备及软件齐全,组网方式完全按照工信厅下发的指导意见执行。

从系统实现功能上看,联通建设的系统平台不但满足了区、县政府基本的办公需要,扩展功能也均实现,短信提醒服务更是满足了政务信息及时传达的需求。从平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上看,我们按照政府要求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系统,保证对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也有利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配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网页防篡改、杀毒软件等软硬件,网络安全体系完整,进一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3运营商未来ICT业务合作方向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6篇

为了便于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的网络传输和共享,采用XML语言来描述元数据。XML通过定义不同的标记(Tags)赋予数据不同的语义,分开表达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具有开放、可扩充和自定义性,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定义元数据标准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存储树状结构的元数据,并和网上实现无缝链接[5]。1)元数据结构的定义。依据基础信息库元数据标准,用XMLSchema对元数据结构进行精确定义。XMLSchema规定了XML文件的逻辑结构,定义了XML文件中的元素、元素的属性以及元素和元素属性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帮助XML的分析程序校验XML文件标记的合法性。用XMLSchema来描述元数据标准,很好地解决了树状文本表示法的缺陷,有效地说明元素类型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对元数据进行严格验证。2)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存储策略。XML文档是由标记和内容组成的文本文档,标记包括元素和属性,内容则是这些元素和属性的值。符合同一个模式的所有XML文档,一般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可以把XML文档分为结构和内容2部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分别用不同的数据库表来存储。元数据结构用XMLSchema进行定义和有效性检查,以独立的存储表存储在元数据库中。元数据内容以2种方式存储:一种以元素为单位存储,将元数据的XML文本分解,逐个存储每个XML元素的相应信息,用于对元数据的检索;另一种以整个元数据的XML文本为单位进行存储,在提取元数据全文时,避免重新组合元数据元素,以提高存取速度。

2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构建

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遵循开放的标准,采用J2EE技术架构、XML技术、中间件技术(Web中间件、GIS中间件)等进行系统研发,保证元数据在不同应用系统间能够顺利地交互,实现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分布式管理、统一、目录服务等功能。

2.1系统架构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自下而上分为数据层、平台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如图2所示)。数据层由业务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组成,采用Oracle11g、DB2数据库系统实现。平台层包括GIS中间件、应用中间件、元数据网关、元数据服务器。其中GIS中间件包括ArcGISServer、ArcSDE等,应用中间件包括J2EE应用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服务层包括数据下载服务和目录服务,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应用层包括元数据查询、数据预览、数据下载、元数据采集和目录服务注册。

2.2系统设计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是由数据主中心节点、数据分中心和试点省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系统。数据主中心节点包括元数据采集、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网关、目录服务注册、元数据查询、下载服务和数据预览模块;数据分中心和试点省节点包括元数据采集、元数据服务器、下载服务和数据预览模块(图3)。1)元数据采集模块。元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元数据的自动或人工采集,支持从现有元数据、ArcSDE数据库、Geotiff文件、要素目录中采集元数据信息,生成符合标准的元数据XML文挡,以及对已生成的XML文件进行人工编辑。所采集的元数据需遵循《信息库地理空间元数据》和《信息库元数据内容与代码》等标准,并通过元数据服务器上传到元数据库。2)元数据服务器模块。元数据服务器模块实现对元数据标准、元数据和元数据库的管理,并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元数据查询检索功能。元数据服务器通过将可查询数据限制为数据库中所有可用数据的子集的方式,实现对元数据节点的查询和元数据不同内容子集的提取,这种抽象数据库机制保证了查询过程与后台数据库实现的无关性,有效地支持对多标准元数据的联合查询。3)元数据网关模块。元数据网关模块实现核心元数据的抽取,以及数据主分中心和试点省元数据的统一,是系统的核心。元数据网关通过目录服务模块注册的元数据库信息,根据网关配置好的策略,定时对元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进行抽取并存放到缓存元数据库中,并提供目录服务实现对核心元数据进行查询。它向下链接元数据服务器所管理的元数据库,向上为元数据查询提供核心元数据库,便于数据的查询和定位。4)目录服务注册模块。目录服务注册模块实现对元数据服务器的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和管理,提供元数据的查询服务,有效地避免远程客户对元数据的直接存取,屏蔽了非法入侵,从而保证用户数据安全。5)元数据查询模块。元数据查询模块提供信息资源的发现、定位及条目信息的展示等功能,它通过与元数据网关交互查询缓存库中的库元数据,也可以通过与元数据服务器交互查询元数据库中的元数据。6)下载服务模块。下载服务模块提供使用协议管理、数据下载功能,支持基于HTTP/FTP协议的数据下载,同时支持断线续传和多线程并发下载。7)数据预览模块。数据预览模块基于服务提供基础信息库数据资源的预览功能,包括地图浏览、属性查询、空间查询、图片浏览等。

2.3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地理空间元数据共享服务的总体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①数据主分中心和试点省使用元数据采集模块完成元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的XML元数据导入到元数据服务器,存储到元数据库中。②管理用户通过目录服务注册模块将元数据服务器注册到元数据网关模块中。③元数据网关模块从数据主分中心和试点省元数据服务器中抽取核心元数据,保存到核心元数据库中。④用户通过元数据查询模块进行元数据查询时,首先查询元数据网关获取核心元数据信息,如果需要浏览全文元数据,则到该元数据所在的元数据服务器进行查询并获取元数据全文。⑤用户通过元数据中填写的数据预览地址和下载地址,直接访问数据预览模块或下载服务模块实现数据的预览或下载。

3结语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7篇

由于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借用了相关文章的数据[4],选取了湖南省十一个省市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为了确保输入数据(包括训练以及将来要预测的数据)在比较接近的范围里,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本文的数据主要包括输入数据和期望输出数据,输入数据主要是湖南省十一个市的电子政务指标数据,包括16个输入维度,输出的是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结果,主要包括: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结果。利用下面的线性函数转换方法完成数据的归一化。公式中的P为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P1为原始数据,P1min为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P1max为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通常情况下,用于测试的输入数据所对应的输出数据不是量化数据,比如本文中所提到的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结果。因此本文的输出数据主要使用的是专家评价得出的分数,来对电子政务绩效做出评价,分数评价结果的对应关系为:1-3为差,3-5为较差,5-7为一般,7-9为较好,9以上为好。经过归一化处理过的指标数据和通过专家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2输入层、输出层及隐层节点的设计

由于一个三层的前向网络具有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一个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因此,只需构造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层和一个输出层的3层神经网络。本文中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成本效益、服务对象、内部运营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指标维度,然后又将其细分成16项三级指标,也就是说神经网络输入层的维度为16,即输入层神经元个数Pn=16。输出层输出的结果是我们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而我们把评价结果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作为网络的唯一输出,因此,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r=1。1988年Cybenko[11]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三层神经网络中一个隐藏层就可以实现任意分类的问题,以任何精度来实现任意非线性的输入和输出的映射。本文将隐藏层设置为一层。隐藏层节点的选择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隐层节点数比较少的话,则有可能导致网络训练者性能很差;如果选择较多的隐层节点数,虽然能够降低系统误差,但是会使网络训练的时间增加,而且也极易使训练陷入局部极小点而得不到最优点,最终会导致训练出现“过拟合”的现象。其中n为输入层节点数,m为输出层节点数,a为1~10之间的常数。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的设计

利用BP神经网络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的主要步骤有:第一步:根据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选取合适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指标数据,利用相关的算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5],将处理后的指标数据x1,x2,x3,⋯,xn作为输入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第二步:在输入层输入数据以后,数据会在神经网络中正向传播,数据在隐藏层进行一层一层的处理,然后会把处理后的数据传向输出层,输出层得到的数据就是实际的输出值Y。第三步:当输出层得到实际的输出值以后,会和期望值进行比较,如果输出值和期望值不相等,那么会根据相关的公式计算出误差,然后把误差信号按照原来的路径进行反向的传播,通过不断的循环的传播来调整隐藏层神经元的权重,从而使误差越来越小。第四步:不断的重复前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一直到误差可以小到某个阈值,然后停止训练和学习,只有选择的样本足够多时,神经网络的训练才更精确,输入的样本数据不同,得到的输出向量也会不同,当所有的数据样本的数据值和期望值误差最小的时候,综合评价结果更为接近,神经网络的权重值Wij就是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和自适应的学习得到的一个内部的表示。对选取的样本进行训练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的训练模型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价,而且可以对大规模的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价,因为神经网络具有一定鲁棒性[6],那么会导致出现主观综合评价值在一定的程度会与实际值存在少量偏差,但是这个偏差不会影响评价结果。

4应用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

1995年两位美国学者对鸟群的群体迁徙和觅食的过程进行了模拟,从而提出了一种智能的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7](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随着近年来粒子群算法的不断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优化算法。粒子相继两次位置的改变取决于粒子当前位置相对于其历史最佳位置和群体历史最佳位置的变化。因此,若把网络的权值看作是PSO算法中粒子的位置,则在网络训练过程中,相继两次权值的改变可视作粒子的位置的改变。因而类比公式3,网络的权值改变量计算公式。

5实例分析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8篇

深层的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就如俗语中不能把萝卜拔起来看它的生长状况一样。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用“学习之轮”反映了团队学习的规律和节奏。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周期性活动,对于任何计划和行动,小组成员都需要经历公开反思、意义共享、联合计划及协调行动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而且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推进着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在“学习之轮”中,团队学习有着充分的“公开”性的“反思”。团队中的个体是平等的,可以彬彬有礼但不留情面地质疑他人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质疑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之上的。在教学中,由学生发展小团队作战练习,通过组织学生操作电子政务实验软件,学生会自发形成不同的团体。这个时候,团体还不能称之为团队,他们并未展开协同作战,而是在练习中不断地谈论各自的思想,赞同或质疑他人的观念,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位置。

在意义共享阶段,团队成员全面考虑可行的方案,无论方案可能是成熟的或是稚嫩的,这个时候团队成员逐渐建立了共同的基础,讨论使每个个体能够深入思考他人的建议和思想,交流推进“共同见解”,导向了共同愿景和价值。教学安排上,我们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让他们在论坛上充分“深度会谈”,他们交流的内容也作为了课程进度和考核的依据。联合计划阶段,由团体成员共同设计行动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完成决策,学生已经掌握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准备付诸实施,每个成员通过明确角色,在协调分工的基础上,实验进入了协调行动阶段。在协调行动中,团队成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发挥作用,即我们并不要求一个团队的成员必须位置上集中,而是利用团队学习的模式来完成特定任务。在这个阶段,团队可以协调联系不太紧密的各项团队活动,还能够不断修正团队自身的弱点,促进团队变革。而团队变革又将学习推向新一轮循环。因此,在“学习之轮”中,学习是一项周期性活动,经历反复行动、反思和休息。团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不断变革,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形成共同讨论的氛围和习惯,并把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行为准则。

二、基于团队学习的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策略

团队学习的意义在于“整合”而不是“一致”,也不是简单的提高交流能力的训练,它的组建和运作都需要教师良好引导。在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明确“发挥整体功能”的真谛,因此,团队学习的方法在于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团队。在电子政务实验课程中,教师不需硬性规定团队名单,而是由小组成员自发结合,一般3至5人即可。团队成员往往是基于友谊、社交及共同思想而凝聚,他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通过一种完善的协调和整体的感觉,强化协作方式。随着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每个成员不需要忽视或隐藏他们的分歧,在团队里可以充分分享信息和思想。

2.确立交流规则。团队需要建立自身的基本交谈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团队成员保证人人参与、互相尊重、畅所欲言、把重要信息迅速传达给团队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等。规则可以帮助团队形成固定的交谈方式和沟通平台。在“行政审批系统”模块里有并联审批事项受理,因为学生没有机关办公的经历,因此在处理并联审批事项的时候,政府网上并联审批的流程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复杂的,通过小组深度交流,每个成员均可以发言,每个成员不怕说“我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团队的交流规则,最后,他们尝试改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用“一站式”服务理念来指导该工作流程,使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团队成员在集体讨论时,应先确立交流规则以保证集体谈话成为有秩序和有效率的活动。

3.凝聚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培养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持续学习。团队学习相比个人学习更为注重学习的可持续性,把错误和失败看作是可以修正和改进的。团队的经验来源于持续改进的观念,在实验进行中,很多学生因为有了团队“约束感”,学习态度有了改变,从“安于现状”转变到“创造和革新”。因此,持续的学习观在于把“学习”看作奖励;把“问题和错误”看做学习机会。第二,团队协作。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全体成员贡献智慧、经验、理解和认识,团队的整体意义在于大家的协作和分享,因此,协作和共同成长是团队发展的动力。

4.完成团队计划。团队学习的核心工作在于团队确定“如何做”,即制订详细的任务计划书。学生在操作“档案信息管理”模块时,任务项有明显的先后次序,像预约档案、借阅档案,预约记录查询、借阅归还等任务项目,因此,详细的团队计划应该体现这样四个步骤:(1)识别、阐明问题并按照优先次序排列。(2)分派、协调和明确责任及义务。(3)安排资源使用的时间进度,配置资源。(4)安排进度、承诺并按期完成。学生通过计划体会到管理程序对完成任务的影响,团队计划的实施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任务执行结构。

5.明确团队激励。表彰及奖励是缔造团队活力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表彰和奖励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和加强积极行为去实现团队的成长和长期目标[3]。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团队整体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团队成员。每个工作段,教师通过实验进度查询可以将团队进度及时反馈给每个成员,成员在操作中能够快速了解自己和团队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种快速反应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团队的工作热情。学生不仅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实际操作来认识现代政务办公的程序和内容,而且也感到自身对于团队的作用,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