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课程建设论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制建设范文

课程建设论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制建设范文

时间:2022-01-27 02:46:40

课程建设论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制建设

作者:张森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趋势

1.1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

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进行论证,明确专业设置的定向和建设目标,使毕业生能找准就业方向,顺利就业。

1.2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且必须从专业设置、专业适应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整个专业课程的开设、课程结构来确定体系。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应以职业活动的程序或方法或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排列组合。开发高职课程的基础是生动活泼、具体实在的职业分析。职业实践活动是开发高职课程的根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是开发高职课程的基础。

1.3按照职业活动环节,实施教学过程高职教育的“教法”与“学法”要创新,要在学习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质等方面开拓新的思路。

1.4围绕学生是否具有职业胜任能力进行教学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是考核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而是考核学生能不能“做”。

1.5教学资源建设尽可能与职业环境的要求相符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真实的或模拟仿真的专业实训基地;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教材。

2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高水平的能力建设。这里的“能力”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的职业工作表现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学校要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通过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要素的详细分析,确定各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以职业为轴心,从“做”入手,打破学科界限,调整知行结构,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来选择和组合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由公共技术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综合应用实践课程组成的主干课程体系,以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需要;安排直接面向不同职业岗位的选择性岗位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设置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成融职业的一般需要、企业的具体需要和个性的自主选择于一体的柔性课程体系,形成高职课程的特色。

3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对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实行实训基地的开放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能;制定以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标准和各项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管,建立闭环型实践教学过程监控机制;使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在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探索可操作的产学合作教学运行方式,大力提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订单”的要求。长期以来,企业所需员工主要是通过组织调配实现的,企业一般无权拒绝上级组织或人事部门派遣的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它所欢迎的和不欢迎的员工。在这样的人员配制状态下,职业院校当然可以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培养毕业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员工主要是通过市场配制实现的,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开始拥有自主权,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就会被录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员工,就会被企业拒之于门外。在这样的人员配制状态下,职业院校就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培养毕业生,职业院校必须倾听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努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3]企业对未来员工的需求集中地反映在企业用人的“订单”上。

4尽快形成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层次化和模块化

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都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但仅有单一的学科课程往往很难胜任整个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其学习对象能够顺利的完成第一线的各项生产任务,而生产任务的完成,往往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知识所能支持的,它需要的是一组学科知识的支持。它需要将原有的单一学科的课程有机的整合,有机整合的过程就是课程综合化的过程。

专业课程的层次性是为专业课程的综合性服务的,层次与针对性有关。大类专业、专业、专门化方向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课程的层次性。不分层次的课程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果面对的是某一个专门化方向的综合,客观上就是对另一个专门化方向缺乏针对性;如果面对的是一个专业的综合,客观上就对另一个专业缺乏针对性;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大类专业的综合,客观上就对另一个大类专业缺乏针对性。综合课程的不同层次的组合则能够满足各大类专业、专业和专门化方向的不同要求。专业课程的层次性满足了一些专业对某门课程的较高要求和另一些专业对某门课程的较低要求的复杂局面,从而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专业课程的模块性也是为专业课程的综合性服务的,模块与灵活性有关。模块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它的组合特点。模块是一个自身相对独立但又和其它模块保持一定联系的课程组成元素,一门课程有多个模块构成。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部分陈旧的模块内容将会被淘汰,一些最新的科技发现可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而逐步形成新的模块。

5教学队伍的双师型

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导向,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这也是有别其它高校之处。一是要求所有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二是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具有指导、示范、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四是一个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和学科、专业建设配套,努力建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各行业、各地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一般是波浪式的,时而处于高峰,时而处于低谷。另—方面,在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新行业、新职业将会不断出现,一批批新的专业人才将出现短缺。[4]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对专业和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积极寻找传统优势专业的新的生长点,及时开发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新类型、新规格人才的需要。

被举报文档标题:课程建设论文: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制建设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yszlw/6150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