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哲学咨询的诠释学探讨范文

哲学咨询的诠释学探讨范文

时间:2022-06-11 02:45:58

哲学咨询的诠释学探讨

一、哲学咨询中诠释活动的实现

哲学咨询需要理解和解释人类生活经验的复杂文本,咨询本身可以看成是意义建构的练习①,是一种诠释活动。伽达默尔提供了一个用于诠释学对话的思考框架。他指出,理解是一种深刻的历史、语言和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理解和欣赏他者的真正努力,从前理解的立场出发,对话双方在对话中彼此倾听并试图理解对方。理解产生于对话双方产生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所达成的共识②。哲学诠释学把理解看成是一种解释的企图,把“正确的解释”转变为“情境的解释”,它需要我们认识到理解在意义或理解的“不同处境”发生③。哲学探究是对个人行动及他人行动之基本意义的研究,还有对个人经验的、他人所说或所做事物的反应。事实上,这就是Lahav所谓的“世界观诠释”的意义。

(一)诠释的焦点———世界观Lahav把“世界观的诠释”作为哲学咨询的核心,“世界观的诠释”被他描述为:解释某人关于自身及真实概念结构及哲学意涵的抽象架构;也是组织、区分、描绘意涵、比较、赋予意义,及理解个人对他自身及其所处世界的不同态度。④Lahav将哲学咨询的焦点集中在来访者所处的世界,从来访者的世界观入手,哲学咨询者可以接近来访者的困境,如意义的危机、无聊的感觉及空虚、人际关系不良、对生活的忧虑、矛盾和紧张、尚未检验的隐含的假设等,即阐释出来访者世界观中有问题的一面。世界观诠释的结果使来访者在理解其问题和应对这些问题中得到帮助。通过协助来访者“发现其生活方式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及批判地检验那些说明其困境的疑难观点”,提供来访者的“协调系统”⑤。诠释学能够帮助来访者引导出其态度中原先隐藏的特质,然后“藉由将每天发生的事件赋予意义,并从没有感觉的事实阶段到有意义的发生历程来评估它们,使来访者的观点更加丰富”⑥。诠释学以移情的方式解释或理解来访者“文本”,在来访者生活世界的政治、社会、关系或个人变化当中,以及来访者特殊及普遍的“背景”当中来理解来访者。世界观的诠释特别重视来访者所持不同观念之间的关系。对哲学咨询者来说,重要的是与来访者共同检验不同观念如何能够结合成观念网络,以建构来访者的世界观。Hoogendijk将这种检验世界观的探究历程称为“视野发展”,它要求通过分析与综合两种思考形式,揭露世界观中原有的假设、结构、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⑦。Ruschmann指出,整个哲学史“可以被视为及被用作不同世界观的连续体”⑧。在哲学咨询中,世界观是“对个人生活事件进行组织、分析、分类注意模式、叙述含义、合理及较普遍地赋予意义等许多方式之一”①。世界观的解释也包括咨询者针对来访者的生活方式,指出来访者存在的两个以上的互相对立的世界观以及多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

(二)诠释的过程———开放的对话理解和解释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理解产生于对话双方产生“视域融合”的过程,以及参与对话的主体之间相互的开放性。伽达默尔指出:“在真理上,诠释学经验延伸至理性存在者对对话的开放性。我们把自己敞开给另一个人,谈话是我们彼此影响的最基本的工具”②。对话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解释过程的关键。参与者各自的特质不仅影响信息接收的方式,也影响信息传递的方式。“辩证的经验,它正确的实行不在于确定的知识,而在于对那些有可能产生于经验本身的经验的开放性”③。哲学咨询中,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就是在这种开放性的对话中实现的。咨询中的理解涉及来访者和咨询者双方反映各自的历史、传统和前见的前理解。为了理解来访者,咨询者必须是开放的,并以广泛的注意力聆听来访者;反过来,来访者也试图理解沟通中的咨询者。咨询者和来访者双方都需要形成各自关于来访者问题世界的观点,并通过彼此的相互沟通来加以修正。当他们达到共识时,即产生了视域融合,新的理解就产生了。因此理解不是复制的,而是生产式的,它使参与对话的双方产生更广泛的新的观点④。对话的成功在于对话的所有参与者。哲学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开放式的哲学对话伙伴”⑤,“对话属于开放性的空间,而且,它最终不仅对说者开放,对任何听者也开放”⑥。开放性本身是不受任何控制的,因此,真正对话的关键是聆听,而且聆听应该可以对敌意开放,即允许参与者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并发表争论。哲学对话“协助来访者提出问题、发现隐藏的假设、检验可能的含义,但不强迫他接受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平常的,以及生命是什么等特殊的哲学观点”⑦。哲学咨询者透过开放性来澄清“真理”。哲学咨询者通过批判性的提问与评论,激励来访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并从来访者的观点考察自己的态度,重新考量或修正自己原初的观点,最后整合出不同的进路。哲学咨询者试图从问题中建立“开放性的对话”⑧,并使来访者从这样的对话中获益,而不是让来访者在自己有限的理解及充满冲突的意见中自行挣扎;让来访者和哲学咨询者一起探索不同的或替代性的观点、概念和信念,由此引导来访者发展出多个面向及整合的观点⑨。正如苏格拉底对话传统所揭示的,对话不是一种哄骗的方法,它是理解的过程。在对话中,一个人要把自己所说的、所计划的、所讨论的公开出来,因此,在对话中鼓励个人经验的运用,而不鼓励权威的运用。对话寻求揭示此时此地参与者的思想。在成功产生转变的过程中,参与、开放和透明是非常重要的①。对话不能产生在压制他者的地方②。

(三)对话诠释中的他者理解涉及的不仅是开放性,而且还是“一种进入共享的转变”③。对话关系的本质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影响对方,也影响其沟通关系。在哲学咨询的理解和诠释过程中,咨询者离不开来访者这个“他者”的共同参与。开放性取决于一个有爱心、慈悲的心灵;爱使得一个人忍受与尊重他人的观点。就像在Buber的对话中,实务者必须踏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透过对另一人放松的专心,以及在“主动地包容”他者的同时却不会在他者中失去自己,于是他者对咨询者来说就变得熟悉了④。“真正的哲学对话不但要求对话双方是平等的,而且从双方意见的分量来看,也是平等的”⑤。哲学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具有“对话伙伴”的关系。在这种对话中,哲学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使他们彼此之间能产生新的理解与洞察。Chessick指出:“两者关系的意义通过语言产生,并且这个意义不在言者的心灵里,而在对话本身中。这就意味着它们不能限于在言者心灵内部的私人领域,而必须集中在对话的社会交换意义上”⑥。意义出现在对话双方独特的相遇中,来访者的“现实”受到来访者自己的前见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咨询者的影响。所以,咨询者需要对对话关系具有高度敏感性,以及对自身和自己的偏见对来访者及咨询过程产生的影响具有高度敏感性⑦。在哲学咨询中,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在对话中互惠的影响。而互惠的咨访关系意味着双方的对话随情境而变化⑧。Norman用“生态的哲学咨询”解释哲学咨询的主要目标,提出哲学咨询是伙伴关系的诠释探究。她要求咨询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来访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或在她所谓的“生态关系”的范围内倾听来访者及咨询者本身。她指出:开放心灵地询问并不断诠释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行为持续运作,一再地重新出现,也同时敏锐地知觉到其他参与者的存在。倾听成为重要的艺术,让生态系统能够继续。倾听及收听他人,在那里,一个人能够听到的比实际谈论的还多;这个人也“听到”他自己的假设。倾听包括两种历程:某个人在倾听他人,但倾听者同时也倾听自己。这样引致结果的历程,可以很有希望地被重新描述。⑨理解是对话式的,这种相互性被定义为合作,其中包括给予与接受,以及用于形成合作的空间。在合作中呼唤对他者的“友善”瑏瑠,而友善意味着能够持续提高和加深与他者之间的理解。

二、哲学咨询中问题诠释的有效性

当代哲学咨询的创始人Achenbach主张,哲学咨询是一种开放的过程,其中包括持续对自身及世界的重述。哲学咨询者没有权力引导来访者的目标,他说:“你的来访者有权给对话设定目标,并从中发现意义”,而且,如果说哲学咨询中有个目标,那么所有“哲学经验”有一个相同的目标,即:对所有声称是对的、清楚无误的、有结论的、不容置疑的事情,也就是所有号称是“正确的”,并想藉此来制止所有进一步质疑的事情,都应该保持一种哲学的怀疑。只有透过这种怀疑,我们才有可能对所有之前被视为“不正确”而受到否定、处置、草草了结的事情重新产生兴趣。①咨询者每天对来访者文本的阐释、评估或建构,会受到建构意义者,即咨询者本身动机的影响。当哲学咨询者在通过“阅读来访者文本”来阐释或理解来访者时,哲学咨询者同时也将“自身当作阅读文本”,从自身经验来理解文本。诠释过程中也包括阐释者的自我理解②。因此,哲学咨询者必须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文本”中会有瑕疵,在一定范围内,来访者的文本也会呈现哲学咨询者自己的偏见、假设和成见③。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不仅试图有意识地理解他者,它也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解架构来获得一些共享的观点,这就需要我们严肃对待他人的观点,来挑战自己的观点④。

(一)诠释与批判伽达默尔用“视域”来强调人类理解的内在局限。我们的理解总是出现在特定的视域内,然而这个视域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我们与传统或他人进行相互作用时不断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诠释学呈现的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立场或一个观点。有效的诠释学解释包括对自我以及对他者的批判意识;理解需要参与者承认其自身的偏见,并寻求对偏见如何影响其沟通方式的理解。理解需要一种“在传统的历史发展和修正中的有意识的批判参与,以及批判地评估它们的局限的能力”⑤。哲学咨询是批判研究,也就是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基本假设是被质疑的。哲学咨询者可以将自己对问题的了解或解决方式呈现给来访者。但是,来访者并不是必须一定接受和遵循咨询者的建议。哲学咨询者要求来访者以批判性的态度回应其观点,因此促进来访者真正的自我了解⑥。Raabe认为,在超越阶段,诠释过程大部分是主动和明白的,透过来访者与咨询者的互动产生来访者的自我知识,互动包括开放及无限的可能性,沟通不仅是针对问题的内在对话,也促成意义的发现、重现、建构、解构、归因、重新评估、批判及解释⑦。开放性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Ruschmann视哲学咨询的诠释学观点为依循施莱尔马赫所建构的“诠释与批判”的两阶段过程。他指出:因为哲学咨询者就像“诠释专业人员”,面对着“作者”与“文本”,个人“哲学生活”之批判思考当然就被塑造成某种特殊形式,当(在较适当的观念或理论等观点下)具改进“文本”的批判重建,就和来访者一样,被系统化地叙述。如此一来,理解与咨询形成一种必要的单元,就像“诠释与批判”一样。①哲学咨询者帮助来访者发现用来解释来访者生活方式的不同意义,让来访者批判性地检视及叙述,并发现现有的问题,也就是使来访者认清所处困境的来源。这不仅帮助来访者丰富及发展他的世界观,也促使他改变及重建他的世界观,并从世界观的角度检验他们日常生活并进行批判研究。哲学咨询者必须是批判的,协助来访者进行分析以及区别信念与价值的意义,指出那些来访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并在来访者的世界观范围内,将来访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其可能应用在基本决策过程的矛盾、假设及偏见当中②。Boele认为,最重要的规则之一就是鼓励参与者怀疑,这样才能真正地“触及到苏格拉底方法的重心”,为此,参与者必须将自主的理性付诸实践;当有人质疑时,才能达成共识。开放的对话就像某种可以改善他们能力的方法,这是一种“以仔细分析经验、系统论证,并评论其重要性”的方法,就像批判思考练习一样③。Tuedio主张,任何隐含了有关真实、客观性及意义的本质主义的主张,都必须视为只是一种假设,在其他的参考架构里是应该被挑战的。他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加强来访者对自身经验及理性的信赖。他指出:有效的哲学思考能够促使来访者从事批判性检视,并且以来访者生活中的问题和以事件叙述架构为基础,让不具功能性的概念要素进行重建,运用洞察力提高来访者参与哲学对话的行动。④Schefczyk将哲学咨询视为“生命中当下观念的批判检验”。他支持以批判检验或诠释的方式接近对个人“观念转变”的了解,最终可以使得来访者较为自由和幸福。他不强迫来访者接受哲学咨询者本身有关世界之存在的、伦理的或其他的哲学假设,甚至他主张哲学咨询“应该批判检验这类假设”⑤。

(二)诠释学循环个体基于自身的前见和历史与现象相互作用,不断地产生新的解释、采用新的理解,并再次进入新的解释的过程,是一个诠释循环的过程,伽达默尔把这种解释与理解的循环过程叫做“诠释学循环”。伽达默尔指出:“在解释中,跳出个体已有的观念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显然是荒谬的。个体必须进入这个理解的循环结构。”⑥Heidegger也曾指出,重要的是“不要走出循环,而要以正确的方式进入循环”⑦。既然不可能跳出前理解,所以必须进入它、结合它、利用它,把它作为新的理解的基础。由于我们不能逃出前理解,当我们面对来访者时,我们对来访者的理解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已经经历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诠释学分析中,研究者不能武断地认定有一个“开始”和“结束”。诠释学的分析过程可以被比喻为意义不断上升的“螺旋”①,尽管这个过程不断地返回到现象(或文本),但每一次循环,经验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随着每一次的诠释,不断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②。现象的理解不是始于一个研究的开始,也不是结束于一个研究结果的获得。通过有意识地忽视对现象所形成的先前的概念,并“重新把它看作是又一个开始”,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就会产生。随着理解的深入,咨询者将会不断面对现象的新的一面,不断开启新的洞见,并不断挑战这个洞见。通过这个螺旋式的过程,咨询者不断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同时提炼这些理解以使之更有效。“理解作为一个任务是永无止境的,诠释学循环不仅是澄清前理解,而且也是修正前理解”③。哲学诠释学可以被当作对人类问题的深度的“阅读”,诠释学方法对问题的分析程序提供一套指导原则,而不是描述这个程序本身。诠释学方法要求确定并挑战前假设,这就需要咨询者进行持续的、辩证的自我剖析,潜在的解释根据不同的背景形成,并不断地再次形成。这样,使隐性知识不断地变成外显的知识,因而减少研究者的偏见④。

哲学咨询是一个由质疑、解释与理解组成的批判性思考的循环过程:质疑导致回答,并对回答的内容进行解释,进而理解这个解释,然后再对该理解进行质疑⑤。所以,Achenbach认为,生命是持续的诠释过程,重点不是发现一个或多个解释或解决方法,即使当一个人对某个议题或问题的解决已经发现了令人满意的理解时,重新思考还可能导致更新的、更令人满意的解释,哲学方法必须对新的及未知的部分开放。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更广泛的意义探索,这是个没有止境的探索,不断朝向更高水平的创造性,并不断地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对我们整个存在的理解⑥。哲学咨询者试图理解来访者问题的本质,厘清造成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试图产生一个最终的答案或理论。Boele强调,苏格拉底对话后所得到的核心叙述或中心概念,并不是问题的“答案”,苏格拉底对话方法最重要的在于强调参与者尝试追求答案的过程⑦。寻求智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是一次咨询过程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哲学咨询不是试图传授给来访者某种智慧,而是陪伴来访者迈向通往智慧的大道,增强来访者哲学地解决生活问题的愿望和能力。哲学咨询不企图找到绝对的答案,它是进入用哲学观点不断进行质疑的过程⑧。哲学诠释学和哲学咨询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并分享一个共同的核心旨趣———理解和解释人类生活经验的复杂文本及其意义⑨。作为咨询手段的各种具体方法,都预设咨询者能够预先了解来访者,这就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历史境遇和对话的相互作用。从哲学诠释学出发,可以修正现有的咨询方法。这不是哲学咨询的另一种选择或新的形式,但是,它可以呈现出一种希望:运用哲学诠释学的咨询者能够从他全部的咨询技能中提取、发展、制定出有效的方法,以处理任何不同的来访者①,以及他们面临的不同问题。

作者:张利增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被举报文档标题:哲学咨询的诠释学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hexuelunwen/6464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