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人才继续深化培育研讨范文

企业人才继续深化培育研讨范文

时间:2022-12-14 05:14:52

企业人才继续深化培育研讨

作者:陈岚陈洁单位:浙江省科技教育中心浙江省科技馆

科技人才不足已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瓶颈因素

从浙江目前的实际看,制造业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令人十分忧虑。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科技人力严重不足。2010年我省科技活动人员达36万人,每个工业生产单位(含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科技人员平均仅0.6人;二是企业科技人力投入强度低。我省在被列入科技统计调查的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投入的强度大大低于创新型经济体的水平。2010年我省每个制造业企业R&D人员、每千名从业者研发人员和每个研发人员的R&D经费分别为11.5人、29.6人和2.9万美元,而日本制造业每个企业的上述三个指标依次为40.2、128.8人和10.6万美元。三是企业对研发资源的集聚程度低。研发资源集中在企业尤其集中在大型企业是创新型经济体的共同经验。美国100家大企业拥有300万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的60%~70%。年研发投入达1000多亿美元,占全国R&D经费的70%。而从我省2010年共有大型工业企业185家,拥有研发人员占全省研发人员的比例为25%,年R&D经费支出为6.3亿元人民币,占全省R&D经费的34%;四是创新成果少。与一些创新型经济体相比,如韩国、台湾地区等R&D人员总量并不比我们多很多、芬兰、瑞典等的R&D人员总量还比我们少,但它们获得的创新成果都比我省多很多。

2010年我省每百万人拥有的美国发明专利接近1件,而韩国、台湾、芬兰和瑞典每百万人拥有的美国发明专利分别为122.33件、276.82件、181.12件和136.73件①。由此可见,一是我国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科研经费投入的还远远不够,与国外相比,人均科研经费投入差四倍以上;二是科研经费投入后所产生的效益低,转化效率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转化效率差上百倍。这一巨大的差距表明我们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还远不是“创新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成为必然。

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要求,既有利于最为活跃的创新人才直接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有利于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企业奋战在市场的第一线,最了解市场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因而也能更好地预测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景。企业所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的知名度,而重大技术创新是与这个目标相一致的。此外,企业具有研究、设计、制造、服务、销售一体化的体制,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因而能够集聚重大技术创新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它可以通过努力集聚一批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我省制造业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的关键阶段,也是建设科技人才强省的关键时期,创新型科教人才不足已成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快企业创新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为此,笔者建议:

注重“捆绑式”技术引进,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所谓“捆绑式”引进,是指引进方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将专利、人才、关键设备等软件和硬件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引进转移的一种技术引进模式。在常态条件下,捆绑式引进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并不轻易采用这种方式。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使得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引进的成本,比常态可以降低几倍甚至更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已经在深刻影响着实体经济。这一方面会对我国经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但同时又为捆绑式的技术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模式有许多突出优点,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团队,如大连路明集团通过收购美国AXT光电公司,引进国际化精英人才及其拥有的发光芯片核心技术,一举使中国半异体照明产业的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前列,并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家同时拥有发光材料和发光芯片两大半导体照明产业核心技术,还实现了发光材料与发光芯片巧妙搭配生产白光的行业骄子。

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首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在指导思想上要象当年重视引进外资,现今重视浙南回归一样重视海外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把过去自发、零星的引进活动提升为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科技人才引进工程。采取“捆绑式”引进,还要把拥有国际专利的创业人才和境外制造业岗位上或已离岗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引进的重点对象。要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通过政府财政或成立专门的基金支持“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工作。

为使有限的人才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需要将科技人才集中到有基础和条件的创新型企业以及产业集聚区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中。这样就可以以这些研发机构为平台,打造能达到“临界质量”①的研发团队,并使它们能尽快进入行业领先企业研发中心的行列,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提高企业吸纳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内在动力

科技人才主要聚集在企业,是创新型经济体的共同经验之一。而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我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分别占5.5%、28.3%、59.2%。这说明企业尚未成为吸纳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主体。因此,要尽快提高制造业企业吸纳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内在动力。所谓动力,有内力和外力构成。企业吸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动力既来自内力,主要源于企业对利益的追求以及企业领导人对功利的态度。又来自外力,包括体制、政策和环境等。为此,从企业来论,一要实现功利观的转变,即从急功近利为特征的功利观,转至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相统一为出发点的功利观,用新的功利观来指导企业的行为。二要培育企业创新文化,这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受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省许多企业对创新文化建设普遍停留在初级水平,一种能使人人参与创新、勇于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进而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向企业转移和集聚。从外部而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消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双轨制度”。政府、事业单位实施保障性较强的“就业和退休制度”,企业实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之下,企业人才就业收入和退休收入具有较大的落差预期,加之政府和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使企业在吸引科技人才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还要制定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政策。如产业政策应更加关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培育,没有这些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难以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当然,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也非常重要。

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继续教育与培养

对企业科技人才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使之更好地满足岗位和职务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基础性的工作。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多制订继续教育法令和制度,推动企业科技人才在职培训规范化。

我国的《教育法》也明确:按受继续教育是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各级政府也逐渐重视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在职人员特色和需要的在职培训形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企业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教学资源为部门分割,资源利用效益差;二是对科技人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培训目标与规格要求不明确;三是教学管理有待规范化、制度化,民主科学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与方法也比较单一。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加大投入、加强引导的基础上,把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其次,要建立面向企业科技人才和培训资助体系,积极鼓励科技人才参加培训,以提高自己的创新理念与水平;三是要重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提高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最后,要科学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增强服务企业科技人才的能力。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人才继续深化培育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gjylllw/61345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