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态英语教育论文范文

大学生态英语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3 03:25:57

大学生态英语教育论文

一、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为了解近十年研究状况,课题组选择CNKI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采集数据库,检索“主题”为“教育生态”的论文(时间截至2013年底),在检索结果中以“大学英语”为“主题”进行再检索,得出257条记录,剔除一些非论文信息,这十年间共计发表了224篇相关论文。这些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2008年起相关论文数量开始呈增加的趋势,这与2007版《课程要求》的出台,以及专家给予教学理念指导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信息技术支持的文献研究法对大量文献材料进行分析。具体使用了EXCEL、SPSS等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

二、研究过程与讨论

本研究对“做了什么研究”进行了调查,同时有选择性地通过对政策文件和期刊论文的研读来解读调查数据与图表。一般而言,一篇论文有3到5个关键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呈现研究内容,发现研究重点。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与研究重点分析课题组通过拆分论文信息中的关键词,依据普通词汇表清除关键词中普通词汇的部分(如“设计”“现状”“应用”等内涵不明确的普通词汇),对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按频次排序,选取频次不低于3次的关键词,共计50个,见表1(每个关键词后的括号表示该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位居前20位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诸如“教育生态、生态化、课堂生态、网络环境学习、学习环境、生态化教学”等得到了重点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普通词汇的统计能够更好地反映所关注内容的一致性。因此,关键词被归类成普通词汇,并统计普通词汇频次,可以更加准确地理清研究概貌,结果如表2所示。由此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大学英语”的“教育生态”存在“生态失衡”,分析“生态位”与“因子”的关系,利用“网络环境学习”“多媒体”与“信息技术”,以“可持续发展”“自主发展”“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谐构建”“生态化课堂”。

(二)研究内容讨论外语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微观的生态系统,指在外语教学环境内生存的各种要素或者因子(教、学、物理环境等)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种教学要素相互竞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如表1和表2所示,研究者围绕着教学环境内生存的各种要素(因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课题组统计了研究者对各因子研究结果的比例,依据关注度比例,依次为“教”因子、“物理环境”因子和“学”因子,如图2所示。1.“教”因子研究者普遍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环境的现状,发现由于高校扩招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衡、多样化的学习者与大的授课环境失衡;生源在基础知识、学习动机、态度、学习环境资源以及对教学内容反应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导致教育生态失衡;教育生态位偏差;教育生态主体(教师培养)发展相对滞后;语言学习输入与输出不平衡;课堂物理环境优于社会和价值环境,社会环境最差;应试教学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目标不平衡;传统教育方法难以实现教育的生态功能;语言知识传授与文化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学习不可持续;评价机制单一,等等。针对以上失衡现象,研究者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按研究成果比例排序)进行了深入研究:(1)课堂教学。通过对共同点的研究发现,研究者在以下几点上达成共识:1)课堂生态平衡具有复合性,即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物理、社会和价值环境与课堂主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通过净化美化学习环境,人性化座位编排等,营造生态化课堂物理环境;通过优化师生生态位,促进师生多向交流,平衡男女比例,拓展并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激活第二课堂,营造生态化课堂社会环境;通过淡化英语等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强化学习内动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变换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创造愉悦心境,开设多种选修课,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建立主体交往互动的仿生模式,营造生态化课堂价值环境。2)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课堂主旨,既注重英语的“工具”作用,又注重利用工具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策略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化教学目标。培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构整合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文化素养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生态化教学内容,注重利用专业、实用、有特色的教材,拓展利用多媒体、流媒体、超文本、网络、移动等教育与学习资源。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与教学媒体互动;采用情境、开放式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互动;采用合作化教学方式,开展生生互动等。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教师和小组成员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评价提高教学评估的科学有效性。3)利用“限制因子定律”,营造师生相互作用的课堂心理环境,根据社会群聚性与阿里氏原则,加强教师心理环境意识,根据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筛选加工有效信息,增加“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根据花盆效应原则,建构师生开放的心理观。4)网络环境下课堂生态的构建,构建学生友好型网络学习平台,生态主体转变角色,平等的网络空间可以增加学习与练习机会,生态信息丰富多样,便于加强监控,实现网络异步交流。(2)课程研究。韩戈玲(2011)认为不同类别的高校应该建立不同生态结构的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各校需充分考虑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合适的大学英语课程。针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实施教学,力求避免“千课一面”。李新民(2010)提出课程整合可诠释为以《课程要求》为纲,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理论、教师、学生、教材等相互作用来实现网络生态环境的构建。章木林[2](2012)认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将教学目标、结构、模式、内容和资源开发等因素有机结合,自主学习与面授教学整合,突破耐度定律,课堂物理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整合,破解花盆效应,EGP、EGE、ESP整合,发挥边缘效应,提升教师素养,关注限制因子,重构大学英语课程生态结构。章木林[3](2013)提出通过“3+1”课程范式、“1+1+X”教学模式、“1+X”课程结构、“3+X”评价体系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化课程体系。(3)教学模式构建。封磊(2010)、曲晓慧(2011)、贾秋仙(2011)、夏英姿(2012)、于娜(2013)等提出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金晏旻(2012)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线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纯网络学习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效率、兴趣、写作信心以及英语写作水平,充分说明混合式学习在网络写作课程中是可行且有效的。(4)教学改革。陈兴莉(2010)认为教育改革应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同时进行,积极主动地、多层面地去适应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改革向联系、整体、平衡、发展的方向前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采用生态化模式,调动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主体的积极性,体现“以生为本”,用形成性与终极性评价来考核与管理,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学的基本精神,采用网考对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进行改革。郑珺(2009)提出“三位一体”的改革方案。课程设置上,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经济改革的新需求,增设专业英语课程,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构建“精选”知识、感悟学习、讨论常规化的课堂生态模式;树立第二课堂活动观;树立社会实践观,打破课堂局限性,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强化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关联,注重课堂教学与外界社会的互动。孙璐[4](2013)指出计算机网络应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的整合,建立一个动态平衡的课程体系,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外语环境,促进个性化教学发展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5)课外延展。课外语言学习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研究者从第二课堂、课外和后续课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整体化教学原生、延生、再生和创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树立学生主体的生态观,倡导学生利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举办各种英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加强第二课堂的监控;开设后续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加强课外学习,发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6)教育生态主体———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调整生态角色,重新定位,不断反思教学与自我,努力创建生态化课堂。[5]首先,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向多元化发展。其次,教师应调整好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者、管理者,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的研发者、整合者、建构者,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参与者、协调者;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兴趣激发者,学生情感和生命教育的关怀者、推动者,学生心理疏导者,教学的组织者,学科文化和学习过程的对话者、诊断者、评价者,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最后,教师这一生态种群自身素养定位,知识技能和教学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观念意识和文化教学的创新者、探索者,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实践者、反思者,多元文化素质提升者。其他,研究者还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课程要求》的分析解读。谭玮[6](2008)提出它所蕴含的适应性、主体性、可持续发展性等教育生态学的教学理念。陈玲(2012)提出教学模式体现出开放性、动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生态特征。新型生态教学环境以师生为课堂生态主体,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继而衍生出多元共生类和竞争类教学策略。第二,教学监控。研究者提出“自监”“调节”“隐形”的生态化教学监控运行机制,“全程全员”“过程控制”与“广泛参与”的生态化教学监控保障机制。2.“物理环境”因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大学英语课程不断深入整合,课程生态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后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物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着整个教育生态。研究者以“网络环境”“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物理环境主要因素构建教育环境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第一,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定位,帮助建立和发展新型学习生态系统,扩展和改善人际社会互动;[8]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能够构建不同时空的课堂环境,网络虚拟环境,建立新型仿真的学习生态系统,破解花盆效应;第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生态环境,使学习者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9]现代教育技术给大学英语教育环境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如:第一,多媒体课堂的僵化现象。多媒体作用被夸大,造成“越位”倾向;教学课件与信息泛滥;多媒体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第二,网络虚拟环境构建的仿真学习生态系统存在监控困难,教学与学习评价不准确等问题。第三,学生与教师ICT素养欠缺,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参与的教育改革。[10]ICT素养指的是个体恰当利用信息、通信和技术工具获得、管理、整合、评价信息,建构新知识,为有效参加社会活动而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态度和能力。3.“学”因子教育生态中的“生”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其二是学生。研究者大量集中研究“教”因子的同时,对“学”因子也投入了关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如上所示,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必备因素,学习者的ICT素养成为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孟亚茹(2009)采用实证调查研究法对该情况进行了解,使我们关注到学习者的ICT素养水平对高校有效配置资源,教师进行合理的课程计划,课内和课下自学形成平衡的生态系统构建,以及教学改革、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的参考依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自主学习作为复杂因子的结合体,自身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动态的生态环境。构建多媒体网络辅助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从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策略切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放手,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避免“花盆效应”;基于“生态位”原理师生、生生角色准确定位,促进良性竞争;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之间动态、和谐、平衡的互动交流,生态型的自主学习系统不仅仅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是各生态主体间积极、主动、互动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3)学习者的学习个性品质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谭玮(2008)提出学习者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等良好学习个性品质只有在和谐、开放、自主的生态化英语课堂中才能养成。生态化英语课堂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唤起学习者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4)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态环境能帮助解决学习困难者的心理问题,学习困难者通过提升自身的挫折容忍度、通过自我实现预言来强化正面的评价由此克服“习得无助”现象,跨越学习中的障碍。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选取2003年至2013年有关“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研究的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调查“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研究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研究涉及微观教育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因子生态学,覆盖了“教”“物理环境”及“学”三因子。不同部分关注程度不一,首先,比较集中研究了“教”因子,有关“课堂教学”的研究最多,同时还从不同方面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课外延展”“《课程要求》解读”及“教学监控”进行了丰富的研究,足见研究的深入与多样;其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物理环境”因子的研究聚焦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生态影响,以及新型学习系统的构建、生态主体的定位与ICT素养等方面,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物理环境的冲击,已经呈现出一些问题;最后,“学”因子的研究主要关注了“自主学习”“学习者个性与心理”等方面,这一项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在未来研究方向方面,从相关指导性纲领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深度融合无疑将成为今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已有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着眼于“教”,遵循《规划纲要》的指引,“学”因子研究亟待深入,研究力量有待加强;实证研究甚少,统计数据显示,本主题的研究成果中,仅不足10%通过实证研究完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科研综合素养培养,采用系统科学的科研方法,使行动研究与实证研究取得科研成果。

作者:方宇波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外语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态英语教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yjylw/6639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