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语文教育探讨(3篇)范文

大学语文教育探讨(3篇)范文

时间:2022-03-08 08:44:07

大学语文教育探讨(3篇)

第一篇:大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探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有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典型特征。传承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而大学语文是很多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载体,因此教师应结合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大学语文教育方式与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效果。那么,如何高质量传承传统文化,是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一、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篇目

通常情况下,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教学欣赏与讲授活动,使他们都能对其中的内容、思想与情感进行真切与深入的了解。而这些教学篇目的质量与价值的高低对学生是否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选择教学篇目是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与重要任务。而那些优秀作品的选录,特别是需要精讲的教学篇目中都应该涵盖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美的感受,才能使他们在文化、道德与思想等方面受到深刻启迪。比如,杜甫的作品《登高》、陆游的作品《示儿》、辛弃疾的作品《水龙吟》等篇目中,都彰显出作者爱国热情及忧国忧民意识;陆游的作品《沈园》、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诗经•蒹葭》等都是古想爱情的生动展示;李密的作品《陈情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忠孝思想方面的精华与代表;苏轼的作品《前赤壁赋》及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等都展示乐观放达的人生态度及自然悠闲的生活情趣,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先秦时期创作的诸子散文,慨叹生命短暂,涵盖如何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精辟论述。上述传统文化篇目都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精华,闪烁着耀眼的文化光芒,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有很大益处。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结合传承传统文化这一关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篇目,使学生在进一步学习这些篇目的过程中可逐渐形成正确的爱情观、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最终实现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承的教学目标。

二、依据学生兴趣确定教学重点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积极把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关注热点结合在一起,否则教学内容就会与学生兴趣脱节,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比如,在讲解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思念丈夫的情感,让他们明确真挚爱情该有的样子,趁机把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李清照与丈夫的爱情,帮助学生形成美好而健康的爱情观。在学习苏轼的作品《前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就可把苏轼的生平介绍给学生,其中应涵盖母亲给苏轼讲的与范滂有关的故事,这就会让整个教学内容有情节、有故事,形象而生动,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且还可借助传统文化熏陶学生,让他们明白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为了让学生对苏轼的性格特点有更多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将《赤壁怀古》这一作品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对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更透彻的了解,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应用先进生动的教学方法

高校学生都喜欢新鲜事物,对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与时俱进地将先进的、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引入课堂中来,以显著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语文教育,可较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模式呆板、单一的缺点。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多种教学信息,像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从而把原本艰涩、抽象及静态的语文知识变得简洁、形象与动感十足,有利于学生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精准的体会与掌握,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明显提升。比如,教师在讲解与《垓下之围》有关的内容时,就可借助影视视频的形式将项羽生平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可通过多种感官理解与感知项羽的形象,树立远大目标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欣赏与分析,使学生对项羽自负、多情、勇猛的形象有更生动的感知,从而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应该从项羽身上汲取什么,进而推动自身不断趋于完美,最终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总之,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快速推进的要求,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篇目、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承。

参考文献:

[1]杨晓敏.高校语文教育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9):12-13.

[2]廖小春.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对策[J].课外语文,2017(24):36.

[3]陈晓燕.微课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研究[J].好家长,2017(40):54.

作者:李文凡 单位: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

第二篇: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实践

【提要】语文教育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渗透一定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引领学生体会教学篇目主旨、情感体验等方式实现人文关怀的渗透。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人文关怀;有效性;实践

大学教育经过不断发展与革新,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学教育理论。其中就有对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需要渗透人文关怀的这一要求。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关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实践探索

(一)引领学生对语文教学篇目主旨的深刻体会实践

语文教学篇目的主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授课前,必须通读课文,深刻体会所要教授篇目的主旨,这也是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首要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了语文教学篇目的主旨,教师才能将篇目中的精华归纳出来,对学生言传身教,而不是刻板地将篇目主旨强加给学生去理解。在此我们就选取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这篇课文作为例子进行探讨。这篇课文重点讲的是老瞎子和小瞎子的苦难和磨砺,但是他们在经历磨难的过程中是充满活力的,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并且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一过程想要表达的是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引领学生去体会生命的活力,尽管苦尽管难,也依然奋斗。在课文的结尾,小瞎子情感受挫,老瞎子眼睛不能复明,师徒依旧继续着他们的艰辛,但小瞎子仍是抱有希望的,这样的结局想要表达的是对生命的感悟,瞎子师徒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学习。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就必须引领学生对文章主旨进行深刻体会。

(二)引领学生对社会实际

与语文教学篇目主旨的联系实践人文关怀来源于生活,人文的渗透是源于生活实际的启发。因此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必须引导学生将社会实际与教学篇目主旨结合起来获得启发,由将启发指导生活。在《命若琴弦》中,作者史铁生将文章的主旨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由“生命”一词引发学生对生命更进一层的思考与感悟。引导学生由“生命”这个话题出发,联系到自身目前的学习状况,是否目标明确,是否认真刻苦,自己是在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还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学生经常有这样的反思,才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引领学生对语文教学篇目主旨的情感体验实践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大多不乐于教师的直接说教。事实上大学语文教学篇目中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大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引导学生表达情感、表达看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能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命若琴弦》中小瞎子情感受挫后生存下去的唯一动力是重见光明,倘若老瞎子实话实说,那么小瞎子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在这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对瞎子师徒内心情感的看法,通过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动态。学生对教学篇目主旨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渗透。

(四)引领学生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交流实践

除了语文教育篇目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透过作者、透过文章引申出一些有争议或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地表达情感、展现自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展示,譬如话剧、小品、舞蹈等等。主要的目的还是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这也是一种极好的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

二、结语

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大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做到引领学生对语文教学篇目主旨的深刻体会实践,引领学生对社会实际与语文教学篇目主旨的联系实践,引领学生对语文教学篇目主旨的情感体验实践以及引领学生表达情感、展示自我的交流实践,为社会培养具备更高人文素质的人才。

作者:牛忠良

第三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利弊及策略

【提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语文教育也受到很大挑战,机遇和弊端并存,而适宜的对策是缓解这种弊端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教育;便利与机遇;弊端和对策

目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以其丰富的资源、多元化的表达形式、便捷的获取,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血液。几乎弥补了传统教育的所有不足,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全面渗透。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海量信息、精彩的视频、华美的幻灯片以及名家在线讲座已经全面影响着学生老师的生活,大学语文教育首当其冲。对大学语文教育来说,互联网无疑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很大的有利空间,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便利与机遇

第一,互联网给大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条件。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搜索到与大学语文教育有关的大量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课堂实录,在视频上真切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下载教案、课件,不懂的字词、问题只要上“度娘”一搜便能找到完美的答案。还有一些网络,提供海量的名家在线讲座,可以看到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MOOC教学。所谓的MOOC,就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缩写。课堂翻转、翻转课堂给我们一个全然一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饱满。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东南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近三年亦任教于清华大学)王步高老师的MOOC,精品课《唐诗鉴赏》,还有暨南大学张世君教授《<红楼梦>的空间艺术》等等。

第二,互联网给我们大学语文教育还带来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能让chinese(语文)教学与国际接轨。除了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视频、名家讲座、全球范围内信息之外,还可以用英语进行中文(语文)教学。这不仅是对我们汉语精神的展示,也是对双语的巨大挑战。青岛大学的李秀清老师,她的《<论语>教育观》课,是用英语讲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英语来讲授孔子的精神及思想。学生在国学漫步中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环境中了解中国文化,在流利的英语中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增长人生智慧。英文与国学的巧妙结合,既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技巧,又能启迪思考,培养思辨能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可以让你在“全景敞视”中领略同龄人的风采。这对老师来说,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还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当然包括听说读写等等语言的所有技能。她的《<论语>教育观》课堂,不仅讲孔子的精神、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观,还可以聆听到流利风趣幽默的英文。她的课堂,虽说是讲《论语》教育观,却没有一点古文的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活跃。这样的大学语文教学,学生学的是《论语》的教育观,实质上更多的是感受双语结合的教学乐趣,可谓事半功倍。实现了大学语文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完全接轨。虽然这种接轨式的大学语文教育对老师中文的基本素养、学养以及英语的要求很高,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它的优点显而易见。在大学语文教育走向世界这一点而言,互联网对大学语文教育意义重大。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既有利又有弊。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

第一个弊端就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部分师生的汉字写得越来越丑,几乎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本应该弘扬的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老师在黑板上很少或几乎不写字,学生也一样,课堂上老师一张张转变着精美的幻灯片,绝大多数学生不是用笔去抄写笔记,而是掏出手机,“咔嚓咔嚓”用照片的形式来保存“笔记”。有些同学课余之后还记得加以整理、摘抄,有些同学对这些拍摄的照片笔记就再也不管不看。久而久之,字写得难看也就很正常。

第二个弊端就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对电源、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依赖过于强烈,甚至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课文本身。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听评课,华美的课件刚刚才一展示,忽然就临时停电了。那位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手忙脚乱,语无伦次,阵脚大乱。下面的学生却面无表情,漠然视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色。其实,想想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都用的是教材、黑板加粉笔教学,老师教得不亦乐乎,学生学的也是其乐无穷。

第三个弊端是,录音朗诵削弱了师生诵读时间。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语文课上,播放录音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大学语文传授的是chinese(中文),本应该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感悟文学的乐趣,但五花八门的录音朗诵却侵占了师生诵读互动时间,大大冲淡了语文学习的氛围,也使一些古典诗词缺少了原本的韵味。第四个弊端是,老师的教育功能弱化,学生自理能力变差,待人冷漠。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使师生交流、互动变少,人与人之间感情变得非常冷漠。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弊端。互联网的便利,知识很容易获取,很多疑难问题互联网上都能找到答案,所以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可听可不听,课堂上学生不再注意听课,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低着头,当然也不全是在玩手机,他们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直到老师点名或提问,学生才抬起头。

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甚至走出了学校,学校和家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师生界线不再泾渭分明。课堂上不用再紧跟老师的思路,不用专心听讲,因此,师生交流互动困难,课堂缺乏气氛。课余时间,学生大都沉迷在网络上,在网络上漫步、娱乐,打游戏看电影,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很少同学一起去校园散步、沟通、谈心,学生各行其事,即使同学生病,也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真正成了高智低能儿。那么,面对互联网产生的弊端,是不是说大学语文教育就不能用互联网了?当然不是。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解决互联网弊端的措施和策略。

三、解决互联网与大学语文课堂教育利弊的对策

第一,建立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做主体,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利用互联网精美照片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前布置好下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网上下载搜集整理与教学有关的课件、视频。专门抽出一、两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课,老师旁听,最后做点评。比如《婴宁》,我在上课的前两周就通知学生,要他们自己准备,自己来讲,还要分组评比。结果,到上课的那天,全班分的五个组一个比一个做的好,不光课件精美,逻辑清晰,尤其对于婴宁的两大特征“爱笑”“爱花”有三个组专门剪辑出了视频片段。文章中对婴宁美貌的描述只有八个字“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而不同学生眼中婴宁的形象更是各有千秋。同学们在讲台上讲台下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尤其对于婴宁“墙角下的恶作剧”,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的热烈前所未有。

第二,适时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要求一定要手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练习写字的机会。互联网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讲课听课都依靠的多媒体,老师几乎在黑板上不写字,学生的笔记也大部分是用手机拍的,师生很少有写字的机会,久而久之,难免汉字会写得丑。其实,只要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手写完成的。比如,还是《婴宁》一课,由于大家争论得很热闹,上完之后,就给他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眼中的婴宁,每个人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两周后交。结果,两周后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交了作业,是手写的,而且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很明确。我找时间适当表扬了部分学生,并把他们的作文当范文来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解决对电源、多媒体的依赖问题,其实是最简单的事。平时上课找机会尽量少用或不用多媒体,这样慢慢学生老师都会养成习惯,有没有多媒体都一样。今年五月中旬“勒索病毒”世界范围内侵入电脑系统,尤其对高校区域网造成严重的威胁。我借机给学生说明用多媒体一旦染毒的不良后果,学生们考虑到个人利益,欣然应允。于是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堂又回到了教材、黑板加粉笔的年代,《春江花月夜》没有流淌在美妙的乐曲里,同学们却出奇的认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课堂上避免放录音朗诵,尽量让学生自己出声诵读。比如《蒹葭》《北征》《别赋》《春江花月夜》《金缕曲•赠梁汾》《念奴娇•过洞庭》诗词,学生自己在诵读的过程中不光能背诵还能进一步理解文意。当然,一些好的文言文多诵读几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比如《上枢密韩太尉书》《谏逐客书》《张中丞传后序》《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报任安书》《报刘一丈书》等等,每读一遍就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让学生分组朗诵,也可以找读的好的学生给大家示范,一学期坚持下来,虽说不易但师生反映很好。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和弊端,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但不要成为互联网的附庸。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来辅助教学,也要掌握好尺度;既要借鉴互联网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信息,又不要丢了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既要有录音辅助,更多的还要有学生的诵读。如果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才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陈江英;刘海燕 单位:甘肃成县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语文教育探讨(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wjylw/7120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