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教学设计艺术浅析范文

音乐教学设计艺术浅析范文

时间:2022-07-03 05:53:34

音乐教学设计艺术浅析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前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活动安排,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音乐教学设计与通常意义上的“备课”虽有某种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种教学准备,着眼点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而音乐教学设计则是对教学实施的整体性思考,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在设计中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全面反映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音乐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师生角色的根本改变和学生音乐学习方式巨大变化的音乐教学设计,现已逐渐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这不仅是音乐教师适应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音乐教学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案”也有所不同。从理论上讲,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的一种理论预期;反过来,则是具有音乐新课程理论支撑的具体教学实施和操作,这就是说,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体现。而传统的音乐教案往往是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分处两个层面,缺少必要的联系,不能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指导和实践对理论的及时验证、反馈。相比之下,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基础上的音乐教学设计,更有益于音乐教学效益的获得,有益于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两方面水平的提高。音乐教学设计依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进行。具体来说,音乐教学设计包括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目标以及音乐教学过程等若干方面。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课堂上师生双方共同所需的相关音乐材料,包括文本、乐谱、音响等。通常情况下,它以教材的方式承载,包括学生使用的音乐教科书、教师使用的音乐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匹配的音乐教学多媒体光盘和音像带、影像带等。其中,学生使用的音乐教科书是音乐教材的核心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各学段、各学期、各学时的音乐教材内容即是相应学段、学期和学时的音乐教学内容。但有时,根据音乐教学的特殊需要,教学内容也会脱离教材而由音乐教师自行选择和组合。因此,掌握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艺术,正确地选择、合理地组合、恰当地分析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和音乐教学的必要前提。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的内容中。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且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新的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因此,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打破“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等传统观念,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来进行,使音乐教学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内容。以往的音乐教材,往往较多从教师的“教”考虑,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构建,还是教学方法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因此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新的课程观要求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人文性。

(二)音乐教学内容的组合

音乐教学内容的组合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同类题材、同类体裁和不同人文主题组合等几种形式。同类题材的音乐教学内容组合,是将相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根据音乐教学的需要有机组合在一起,如要概括介绍世界各洲的音乐,那么围绕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这些题材,就可以设计出如下一些音乐教学内容组合:非洲风情(1)达姆,达姆(苏丹)(2)尼罗河畔的歌声(埃及)(3)咿呀呀欧雷欧(扎伊尔)(4)笛皮杜(几内亚)美洲印象(1)蓝色狂想曲(美国)(2)小星星(墨西哥)(3)红河谷(加拿大)(4)飞驰的雄鹰(秘鲁)在组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内容要素的构成和搭配,例如上面的组合,不仅要考虑国家、地区的因素,还要考虑所选作品的代表性,以及声乐与器乐作品的比例等。同类体裁的音乐教学内容组合,是根据音乐教学需要将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下例的中国民歌、艺术歌曲等组合:中国民歌(1)澧水船夫号子(湖南)(2)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3)月牙五更(东北)(4)茉莉花(江苏)艺术歌曲(1)铁蹄下的歌女(聂耳)(2)叫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3)嘉陵江上(贺绿订)(4)渔阳鼙鼓动地来(黄自)在以体裁为主线的组合中,同样要注意各种要素的构成和搭配,例如上面的组合,不仅要考虑地区、作者的因素,还要考虑所选作品的长度、风格和代表性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兼顾设计内容组合及教学过程与方法。不同人文主题的音乐教学内容组合,是突出“以人为本”、“以文化为主线”、“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出发点”的组合,它在结构和形式上更为灵活,诸如从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民族、音乐与世界等各个方面进行组合:中华情(1)1997•天地人(交响乐)(2)鼓浪屿之波(独唱)(3)七子之歌——澳门(合唱)(4)东方之珠(对唱)内蒙草原(1)美丽草原我的家(独唱)(2)赛马(二胡独奏)(3)牧歌(合唱)(4)嘎达梅林(管弦乐)

(三)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

音乐教学内容分析是音乐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必要前提。通常音乐教学内容分析往往局限于介绍音乐作品内容、形式、表现手法、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等方面,分析的方法也多为阅读和选择有关音乐资料。在音乐新课程中,由于对音乐课程“人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和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中更要注重对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的探究,在方法上,更应注重对作品的聆听,以获得本人的直接体验。凡能够选入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优秀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对作品这些方面的分析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又有着良好的教学意义。例如分析十几年前诞生的、曾打动了无数青少年学生的名歌《我多想唱》,如果仅仅着眼于表现手法和作品结构,就不会对当今的高中学生产生那样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然而,将该作品同他们的学习背景联系起来分析,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如下所述:歌曲《我多想唱》的分析这是15年前诞生在中国歌坛的一首名歌,曾打动了无数青少年学生的心。正是花季年龄的少年儿童,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披星戴月,埋头苦学,不见笑脸,没有歌声。是谁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年华?这些被抹去童年色彩、失去生活情趣、泯灭了创造活力的孩子,美好的明天难道会向他们走来吗?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告诫我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提高人们现实生活的价值,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和健康成长的美好年华。这个哲理,正是这首歌的意义所在。“生活需要七彩阳光,年轻人就该开朗奔放”“该学就学,该唱就唱,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多想唱”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那份企盼,那份渴望,那份发自内心的呼唤!透过这四个字,我们犹如望见那双天真的目光,犹如看见那张可爱的笑脸。除去感动,更多的是震撼!音乐教师在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往往较多依据音乐教学资料、音乐教学参考书等间接信息,缺乏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直接体验,因而也就形成不了对音乐的感悟。试想,一个没有走进音乐的教师,怎能企望学生理解音乐?音乐课堂上,最为脱离音乐教育本质的教学现象就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学生不假思索地听讲,因为双方均无对音乐的直接体验,都没有真正地走进音乐。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来自师生之间和谐的音乐审美交流,而形成这种和谐交流的前提则是教师自身对音乐的切身感受。音乐教师上课之前如果缺乏对音乐的感受、感动、感悟,将不可能运用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感动学生。所以,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自身的反复聆听与多次体验相当重要。应该像下面这位教师聆听《大地飞歌》那样:歌曲《大地飞歌》的体验第一次听《大地飞歌》是坐在电视机前,伴随着荧屏上多姿多彩的画面,首唱者宋祖英的优美歌声深深浸入我的心中,感觉特别美好。心境的美好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使人感到人生的美好,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样——“好日子天天都在歌里过”。第二次听《大地飞歌》是坐在组合音响前,这是另一版本的演绎,歌唱者“零点乐队”同宋祖英的演唱风格迥然不同,歌声充满着一种民族沧桑的味道,令人回味,引人沉思。但对民间生活的热爱却是两种演唱所共同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第三次听《大地飞歌》是坐在体育场的看台上,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台湾歌星周华健演唱的主题曲《大地飞歌》煽起全场数万歌迷的热情。人们在把鲜花与欢呼献给这位实力派歌星的同时,也把掌声由衷地献给了这首连续三次充当民歌艺术节主题歌的歌曲。一次又一次倾听这首歌,一次又一次感受这首歌,印象一次比一次深刻,体验一次比一次精彩。去年秋季在南宁开会,有幸同广西艺术学院师生联欢,当《大地飞歌》的熟悉旋律响起,便再也按捺不住奔放的激情,跃上舞台,汇入载歌载舞的人流,把整个身心全部溶入了《大地飞歌》……如果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能认识到自身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学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习惯于这样一种正确的分析方式,那么,音乐教学将会进入一个十分美好的境界。

二、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

音乐教学目标是学校音乐课程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校和教师指导下,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音乐教学目标对音乐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新的阐述和定位,突出的特点是教学目标由单向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具体来说,每一门课程目标都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新课程观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如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是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为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更反映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这三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它必须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学习过程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重视过程、强调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这是一个学习者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生存、生长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获得的只是形式上的捷径。这种排斥个性思考、否定智慧参与、只关注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人的发展,它使一个个鲜活的人成了一架架机械呆板、只会接受却不会思考与评析的学习机器。而音乐课程尚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过程与方法之所以对音乐学习非常重要,是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即目的。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音乐上的可持续发展。在音乐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可细化为五项: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综合。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课程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以往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存在误区,单纯地以乐理知识和识谱技能作为主体,并过分强化了知识的理性色彩和技能的技术作用,从而导致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片面化倾向,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恐惧与厌倦心理。基础教育中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它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特别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历史以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方面的知识。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为视唱、练耳、识谱等,也不只是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唱歌技术,更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将其视为音乐表现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整体体系。

(二)音乐教学目标的表述

第一,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更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目标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音乐教学目标则是从微观的角度,预计某一时段、某一环节音乐教学所要获得的结果,是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目标虽含有目的、里程的意义,但不同于目的的总体性、终极性和普遍性价值,它更体现为具体性、阶段性和特殊性价值。因此,表述音乐教学目标的首要一点,就是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宽泛、笼统、又虚又空的目标对音乐课堂教学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也就没有评价的价值。正确的音乐教学目标表述应明确、具体、简洁,主要涵盖本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例如:《又见茉莉花》的教学目标1.聆听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茉莉花》,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形态,进而喜爱祖国的民歌艺术。2.了解民歌曲式结构、演唱形式等知识,能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歌唱。

第二,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由单向变成多维是音乐新课程同传统音乐课程在目标上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以往音乐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知识与技能方面,如:“学习SOIMI两音,能够唱准它们的音高。用SOIMI两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创造简单的旋律。”、“指导学生准确和谐地唱好这首歌曲。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合唱的有关知识,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上述目标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维度。正确的目标确立方式应该是三个维度的表述,如:《动物说话》的教学目标1.对描写小动物的音乐感到有趣,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2.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动物说话》,探索并运用不同声源创编简单节奏,表现小动物形象。3.能准确地朗读歌谣,读出二拍子的强弱,认识木鱼、碰钟,并能用其为歌曲伴奏。上述目标涵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个方面的目标。在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写法上,可以灵活处理、不拘一格,可如上例分条撰写,也可把三个目标维度融在一起,如:《爵士乐》的教学目标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上面的“教学目标”虽然只有一段,却包括了三个目标维度,即:“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过程与方法目标);“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三,正确使用目标的行为动词。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过去在“教师中心”和“学科中心”的传统观念里,音乐教学目标通常表述为“通过……使学生……”“通过……培养学生……”这样的句式,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方式体现了从教师角度来表述教学目标的特点。而实际上,判断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哪些音乐方面的进步,而这恰恰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主观愿望能实现的。如此看来,像“通过……使学生……”“通过……培养学生……”这类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目的”中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已不符合音乐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相反,由于音乐新课程是从学生、学习者的角度来表述目标,因此其行为动词多为“对…”“在…”“用…”“能够…”“感受…”“体验…”“了解…”“掌握…”等。如:《音乐与戏剧》的教学目标1.了解歌剧序曲和诗剧配乐其演出形式虽属纯音乐题材,但作品表现的内容都与剧情相关,戏剧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是以音乐为载体表现出来的。2.能够认识、了解剧情与剧情相关的背景材料。3.能用体态律动的原位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主题,能用色彩表现乐曲,能为乐曲创作图谱。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表述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自主行为,不必要追求统一;从另一个角度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而艺术是需要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无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传统音乐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比较统一,强调共性,过于追求标准化与规范化,许多教师都是一个模子、一个套路,这种缺乏实效的表面文章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音乐新课程则首先关注一个“新”字,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必然会精彩纷呈。

三、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

音乐教学过程是指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程序,设计音乐教学过程则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而准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程序安排。传统音乐教学由于重视教学结果轻视教学过程,造成教学过程的机械、封闭和僵化。这种状况又导致了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式化、模式化,环节固定、步骤一致、千篇一律。而在音乐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又固守着“教案”不放,一经进入教学便不可调整,担心离开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会影响教师期待的结果。其实,重结果、轻过程的音乐教学,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捷径,而在本质上却付出了音乐教育价值不能得到良好体现的巨大代价。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过程观首先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价值观方面,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给以高度的重视。因为音乐学科具有审美教育的特征与属性,其教育效应更多体现在潜效应上。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其目标和过程应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目标即在过程中,或者说过程即是目标之一,有了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也就实现了音乐教学目标。因此,音乐新课程倡导的音乐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在音乐新课程中,常见的教学过程设计有阶段式、环节式和步骤式三种。

(一)阶段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这种方式的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是将构成音乐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根据其不同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固定段落,如起始阶段、展开阶段、结束阶段等。起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常见的导入方式有:谈话式导入、图象式导入、音乐式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最重要的是具有新意,如:《行进中的歌》导入设计音乐课开始,大频幕呈现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隆重、威武的阅兵式镜头,但没有音乐(引发问题,并引导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教师适时反问:“根据你们的观察,什么样的音乐在此时播放最合适?”(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肯定对“进行曲”的选择。)教师板书:进行曲。(导入新课)由于导入是一节课的初始阶段,它的成功与否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后面的教学内容。好的导课设计有如一座桥梁,不仅连接着教学的各个阶段,而且还连接着旧识和新知,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思维的运转,使后面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展开阶段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和中心阶段,是音乐教学内容展现和音乐教学目标达成的阶段,因此这一过程尤为重要。一般展开阶段由若干个教学活动组成,其特点是环环相扣、逐渐铺展或是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如:《行进中的歌》主体设计教师:战争时期最让军人激动的是什么?(师生交流:打仗、胜利、凯旋……)教师:和平时期什么事情最让军人激动呢?(师生交流:军事演习、阅兵式……)教师:好,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军事演习、实战大阅兵,以展示当代军人的风采。我担任本次军事演习的总指挥,我任命……(被教师委以重任的几名同学分别带领着步兵、骑兵、坦克兵、装甲兵等若干小组,进行节奏探索,并利用人声、人体各部位、学习用具、桌椅、地面、报纸、水瓶、塑料桶等各种自然音源,将本组的探究结果在音乐的进行中展示出来。教师与同学一起参与讨论、一起操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师生集体探究后,经过讨论,统一意见,简单操练,形成集体的探究成果,各小组召集人带领本组同学将创编练习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在进行曲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有的模仿仪仗队的脚步声和口号声,有的模仿各种枪炮子弹声,有的模仿飞机、坦克、机动车声,有的模仿现代化武器发射声。每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点评,鼓励创造,分析亮点,集体参与修正意见,使每一组、每个人除获得创造表现机会外,还学习评价、判断与分析。最后,“总指挥”带领全体“指战员”,在音乐声中完整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将本课推向高潮。)结束阶段是音乐教学的总结阶段,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点睛”之笔,关系到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完整。通常音乐教师以概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等方式来结束教学。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概括清晰、明确、逻辑性强,缺点是内容重复、缺少迁移,特别是由于教师一人担当,缺乏情感的互通,显得单调。其实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由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访谈式结课,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的回味式结课,由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与联想,增强探究欲望的外延性结课等。《爵士乐》的结课设计教师引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名言“若你非问不可,你是永远不会知道的”后再次提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学生表达对爵士乐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教师小结: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探究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让我领悟到老师只是个有限的个体。谢谢大家!

(二)环节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是指把构成音乐教学过程相互关联的若干因素进行并列式的组合,包括以内容为环节和以方法为环节两类:《中秋》教学过程设计话中秋:(背景音乐《水调歌头•中秋》)颂中秋:(写出歌名中有月亮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月亮船》《月之故乡》《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惹的祸》《明月千里寄相思》……)(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中秋》,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唱中秋:(齐唱《但愿人长久》)《欢乐的边寨》教学过程设计探索与交流:(学生在网上查阅瑶族、侗族、撒尼族、彝族的有关资料;教师播放相关民族的音乐片段;师生交流。)感受与体验:(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演唱主题。)表现与创造:(学生用打击乐器为《瑶族舞曲》的主旋律即兴伴奏,会乐器的学生演奏主旋律,其他学生即兴表演舞蹈。)归纳与总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生畅谈本课收获。)从以上两个课例中可以看出,连接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主线分别是以内容或方法构建的各个环节。《中秋》一课的音乐教学内容主题是“中秋”,围绕着这个内容主线的几个环节分别是“话中秋”“颂中秋”“唱中秋”。而《欢乐的边寨》一课则以方法作为教学过程的环节,如“探索与交流”、“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归纳与总结”等。这几个环节既体现了教师的音乐教学方法,又体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的环节,让学生上网查阅瑶族、侗族、撒尼族、彝族的有关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相关文化与风土人情,辨析不同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通过“感受与体验”的环节,获得对表现瑶族风情的音乐《瑶族舞曲》的直接体验,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印象;通过“表现与创造”的环节,进行《瑶族舞曲》演奏和舞蹈方面的实践,学习以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堂课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音乐特点,而且在音乐教学和学习方式上也有所突破,体现出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它赋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的含义,即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并不是孤立的教学行为,而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完成的。

(三)步骤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这种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将构成音乐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递进式的安排,如下:《红旗飘飘》的教学过程设计:情感的苏醒:观看抗日战争录像,听《红旗颂》的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观看油画《开国大典》。情感的积累:聆听《红旗颂》第一部分主题,师生哼唱主题片段,完整欣赏乐曲,学生分组交流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情感的共鸣:由《红旗颂》引子部分导入《国歌》,简介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谈感受,教师指挥随录音演唱《国歌》后,学生找出自我不足之处,注意唱好起句,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情感的升华:播放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如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奥运会上升国旗等。播放周一升旗仪式时学生演唱《国歌》的录音并请学生自评。最后现场进行一次升旗仪式——唱国歌。上述课例体现了步骤式音乐教学过程设计的特点,它以“情感”作为主线来设计、展开和推进教学,由情感唤醒开始,经过情感积累和情感共鸣,最后达到情感升华,完成情感表现的教学任务。这节课的设计特点很突出,鲜明地体现了音乐新课程“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的基本理念。通过对《红旗颂》的欣赏和《国歌》的演唱,使学生理解国旗所蕴涵的深刻意义,从而唤醒学生心底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国歌的演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从入学开始学生就学习演唱国歌,但正因为太熟悉,学生往往未能真正地理解国歌的内涵。加之时代的间隔造成情绪激发的困难,导致许多时候学生演唱国歌时毫无感情,特别是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学生的演唱几乎是应付了事,成了一种缺乏情感表现的单调形式。所以,本课教学主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四)音乐教学过程的表述

音乐教学过程的表述应是整体过程和局部阶段、环节与步骤均清晰、有序并富有逻辑性的表达安排。由于音乐教学过程由多种因素构成,学生、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方法是其中的四种要素,因此音乐教学过程的表述必须涵盖这些方面,而不仅是单纯地表述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行为,或仅仅表述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首先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此外,还应加强音乐教学与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述,并努力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表述音乐教学过程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表格式两种:文本式是只通过文字呈现的形式,通常表述教学语言使用冒号,表述教学与学习行为使用括号;表格式是运用表格+文字呈现的形式,通常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栏目。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避免问答式的表述。因为在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语言和行为只是教师的一种预期,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号入座,这样既限制了学生,也束缚了教师。此外,还应避免文学式的描写,因为这对音乐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并无意义,无助于音乐教学的客观实践。

被举报文档标题:音乐教学设计艺术浅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iyuelunwen/60535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