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三篇范文

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三篇范文

时间:2022-02-10 09:58:31

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一)

一、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原因。民办高校学费较普通高校高,一般就读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境较好,家庭比较富裕,父母多从事商业活动,无暇对孩子进行教育,更没有合理的教育方法,只是对孩子在物质上进行满足,在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有钱就有一切,“惹祸”可以用赔偿的办法来解决,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往往缺少为生活奋斗的理想,也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动力,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常常成为社会诟病的“富二代”,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2.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网络信息的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自身道德观的培养,不论是不良商家在食品问题上做手脚,还是《每周质量报告》公布的各种商品质量、安全和服务等问题,都折射出一种信息:社会道德滑坡,社会诚信堪忧。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人员流动频繁,过去一乡一镇、一村一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化,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加强,防范心加重,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为了物质获得而不择手段,以金钱多少衡量成功大小。在信息化社会,网络深入到千家万户,现代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在网络日行千里的信息化大爆炸时代,不良信息更是“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社会不良事件常常被添油加醋、以讹传讹,社会负面消息更容易扩散,这便动摇了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冲击了他们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信念。

3.学校教育体系中忽视养成教育。不论是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还是高中教育,整个教育阶段都是重智育轻德育,老师和家长都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虽然各教育时期学校都开设思想品德课,但由于只看重学习成绩,这些课程都是考查课不是考试课,学校不重视,没有配备较高水平的教师讲授;老师不重视,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只是简单说教,没有实际意义,更有甚者,这些课的课时常常被主干课占用,或者成为学生的自习时间。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注重讲授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的技巧,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质疑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不重视,学生阶段,学习任务重、课业压力大,除了学习,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没有机会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4.民办高校自身资金投入不足和重视不够。民办高校的教育资金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与公办学校国家有教育资金投入相比,民办高校建设资金明显不足,学校硬件建设满足不了学生需要。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民办高校更加重视招生和就业,对学生的培养方法、教育管理方面少有创新,在养成教育方面重视不够,没有设计和建立良好的养成教育方案,只有辅导员老师站在学生管理第一线,而辅导员较多的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所有学生的养成教育缺少实效性。养成教育符合唯物辩证法的量变到质变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规律。孔子讲“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教育正是要求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小事着手、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节开始,在言谈举止、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步克服不良习惯,寒来暑往、持之以恒,从量变到质变,把良好的习惯内化为道德品质,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这也要求教育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养成教育方案,将之付诸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对不适宜的方案进行逐步完善和调整,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特色的养成教育体系,并得以贯彻实施。

二、民办高校养成教育的对策

1.学校育人观念的调整和配套设施的添加。民办高校应适时调整育人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养成教育的培养特点,在学生在校期间针对不同年级设计出不同的养成教育项目,着重强调良好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养成。制定出合理的学生日常作息时间表,早操晨练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防止学生睡懒觉耽误上课;晚上寝室到规定时间自动熄灯、断网,保证他们按时休息,不至于沉迷网络;平时上课注重学生的出勤,将无故旷课的学生记录下来,对他们进行谈话和处罚等。学校的各部门,包括学生处、教务处、舍务处和任课教师、辅导员密切配合,掌握学生的日常情况,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管理方案执行,定期对学生思想品行进行汇总、比较,对综合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给予处罚。各教研室和学工系统的行政教师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他律”的教育环境下逐步的转为“自律”,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意识。民办高校要千方百计的筹集教育资金,增加学校教育设施投入,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在校园建设上更加人性化,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在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2.民办高校教师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学习和更新。养成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了解养成教育内涵、实施方法和实施过程中的个体化差异。学校制定的教育方案是大众化、适用于全体学生的,一线教师深入接触学生,应该善于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众多学生中评选出德、智、体、美综合方面表现优异的,树立典型和榜样。教师自身注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做得更好,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学生认可老师的前提下往往会“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情境下的学生工作将不再是难事。高校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向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参加高校教师经验交流会,进行先进教育工作者评比,对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相应奖励,树立全校尊重人才、爱戴人才的良好氛围,民办高校全体总动员,在养成教育中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有机会发挥作用。

三、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的学生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行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需要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下工夫。

作者:魏连栋解志山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二)

一、目前小学生差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而言,80%以上的独生子女,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子、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沉浸在溺爱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只要孩子不吵不闹,什么都依他来,放纵过分,约束过少。尤其是大部分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宠坏了,对孩子生活上宽纵,学习上难以重视和监督,导致学生撒谎,学习偷懒,养成坏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

1.卫生习惯差,坐地玩泥巴,手脏兮兮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写乱画,走路看书,吃饭看电视,在家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2.学习习惯差:不主动预习课文,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认真主动完成,无人辅导监督,质量差;写字读书姿势不正确,字写得差;学习态度不好,上课前书本不拿出来放好;课堂纪律差,等等。

3.行为举止不文明:教学区该步行的不步行,上下楼梯蹦蹦跳跳,不靠右行;攀高登危、摘花折枝、推搡、打架骂人等等。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向

学校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班主任工作繁杂,存在厌烦情绪,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有部分科任教师认为育人与己无关,最多上课的时候说一说、管一管,课间活动对学生行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因此,普通存在教而不管、管而不督、督而不实的现象养成教育难见成效。针对现状,首先要研究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卫生、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并利用班队会认真组织学习,让学生明确前,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怎么做,然后督导行为抓落实。

1.各科教师要跟班紧,尤其是班主任。课前当班教师应提3~5分钟到班候课,参与学生课间活动,提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督导学生课间行为。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学生,潜移默化。

2.各班组成课间活动小组若干个,小组同学一起活动。每组培养1~2名骨干,带动和影响学生。做到互相监督,相互帮助,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3.学校各区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不规范的行为予以纠正、批评,并按制度公正评分,计入班级评估总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落实。

4.活动育人,自我体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节日教育和纪念日教育活动。将各种要求置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自我体验,自觉形成规范。如植树节,参与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林的行为。“三八”感恩母亲教育活动;敬老节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洗衣、扫地、铺床、梳头、表演节目,形成尊老的好习惯等。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规范孩子行为,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5.各班每天放学前用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结,表彰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典型引路。

6.杜绝5+2=0的情况出现。学生在校受了五天的教育,好不容易形成了一点好行为习惯。回到家里,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教一宠又回到了原点。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应勤走访,每家每期至少一次以上家访,不漏一个学生家庭,重点学生要多次“回头望”。把学生的表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等信息传达给家长,同时收集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

三、总结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应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每天每时,随处随地,看到不到之处都要说、管、导。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全方位配合,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广大教师只有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观点,高度负责,充满激情,不计名利,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养成教育方能有成效。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管理者,笔者对此类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付诸于行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冬去春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以致两鬓斑白。然而,教师是蜡烛,是春蚕,要根据教育现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

作者:任振才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夹竹园镇中心学校

(三)

一、中国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综合考察国内对养成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有关研究层出不穷,态势良好。但是,因为研究时间不长,还存在着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好,研究视野狭窄等问题,因此在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缺乏比较完善而有系统理论的理论指导,当前中国养成教育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育主体的范围不够宽阔,学校之外的主体参与度不高。养成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合力,缺一不可。但是这些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均衡,这一点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也能看出端倪。现有的养成教育研究对学校的养成教育研究较多,对家庭、社会如何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屈指可数,即便是少数的几篇成果也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展。社会和家庭在养成教育方面的滞后拖累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导致校内校外的行为规则和标准脱节,养成教育出现时进时退现象。即便是学校内,教育进行养成教育的自觉性也是不够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养成教育的实施主体还集中在班主任、德育教师和辅导员这一群体,对于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教育资源的动员不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还没形成全院和全过程的系统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常态化机制,对这些现象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拓宽研究主体,并且研究不同主体实施养成教育模式和方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家庭文化与家庭成员成长关系问题,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小学、大学的学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养成教育,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如何把养成教育贯穿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

(2)当前的养成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众群体,而对于幼儿阶段、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等群体如何开展养成教育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如他们的特殊性在哪里,形成这种状况的成因是什么,什么样的经历或家庭背景导致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转化帮助他们养成健康人格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3)文化与养成教育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不够,缺少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差异与教育背景、环境因素理性思考以及对深层文化基因的分析。从而导致养成教育过程还没有充分体现养成教育的目系统性、阶段性、终身性、基础性、反复性、实践性的度特点。目前,关于文化如何影响养成教育,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二、养成教育的对策

(1)重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家庭、学校、社会是养成教育的三支重要力量,三者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比较系统,教育资源丰富,起主导作用,应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任,家庭与社会要经常与学校交流,保证三支力量在方向上的一致性,要统一要求,互相支持,不能各自为战,互相埋怨。同时三支力量要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重在学生个性、人格、情感教育,学校教育重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培养,社会机构重在巩固和检验教育成果,随机进行教育。

(2)要按照人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养成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要根据人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同时养成教育是个动态过程,一般经历四个时期:被动接受期、勉强接受期、主动接受期和习惯形成期。因此,教育者应根据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个体的接受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指导。

(3)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感悟。所有的养成教育最终都要转化为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内部动力。因此,实施养成教育要创造条件和契机,设定情景和环境,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和感悟,通过个人参与,提高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坚持正确言行,勇于改正错误。

(4)加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文化育人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层次,具体体现在制度、环境、精神等层面的教化和影响。研究者认为要加强三方面建设;首先要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依规管理,按章办事的传统;其次要物质文化建设建设,挖掘哪些积淀着历史和传统、包涵这审美和情感的纪念物和场所,提炼出特殊理念;第三是精神文化建设,要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将真善美、宽容、民主、社会责任等要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凝炼在书籍、歌曲、文体活动、校训、校歌、校徽等载体之内。

作者:王晓华仲天宝张成山玉明慧单位:大连民族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养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