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范文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范文

时间:2022-03-15 10:58:53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

第一篇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有实验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越足,做事情的成功率越高。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水平基础,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水平是常见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复式教学法,分层次、分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获得成功,这也能消除学生由于基础差而厌学的心理。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谈话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进取心,也想提高成绩,但是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英语的难度较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等。心理学的研究显示,情感因素很多时候是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必要。

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经常交流,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诀窍,主动询问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也可以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可以让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帮助,让学生真正缺什么,补什么;再比如,多对孩子进行表扬,相比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困生更多关注,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提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面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育与学习都是长时间养成的一种习惯。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比较落后,很多学生都有“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培养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个棘手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验中可以看出,只有用心去听课的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堂,把所学的知识与深层次的思考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听课习惯,课后要养成复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应从“听、读、说”三个方面着手,比如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时,可以设置与学生关系密切的问题,比如提问一位学生:“Whatdoesyourmotherdo?”“Wheredoesshework?”待这位同学回答完毕,教师转而提问其他学生:“Whatdoeshermotherdo?”“Wheredoesshework?”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越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如,在培养学生“读”的习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单词、句子、短文等,培养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最后,在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时,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本身要具有说的习惯,由于是英语课堂,多用英语教课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学生英语水平不一的具体情况,用英语教课时,进行必要的语言解释;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说,学生语言功底较差,说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许多错误和发音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在课上营造良好轻松的对话气氛,比如为了避免学生害怕说的尴尬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回避,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之后将课堂还给学生。

此外,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提升教学过程的活跃度。比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做猜词游戏,一名学生用英语描述,另一名学生猜,再如进行英语小品、歌曲表演等,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结语

以上所述的教学模式只是一些方面,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融入心理学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作者:周敏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第二篇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学习气氛中小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敏感,因此,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具材料,教具演示要恰到好处;同时要安排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歌曲、游戏、谜语、压韵诗、小对话、小表演等活动;语言表达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力求做到讲解阐述简明生动。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重视心理置换效应要让学生们相信你,就要和他们做知心朋友。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喜好憎恶,有时尽管不会直接表露,但仍会通过间接形式表现出来,心理学谓之置换。教师应该多考虑、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置换原理和学生的语言、行为来洞察他们内心的变化,找出问题的根源。通过透析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教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课堂上教师的情绪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教师的情绪好,思路也就宽,创造的欲望就强,讲课中就会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演绎精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并适时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语感生动、幽默风趣、及时鼓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1.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情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会发挥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就像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切实帮助他们。只要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新课标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就是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沟通合作、互动分享,形成安详和谐的课堂关系。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和学生关系比较好,这门课学生学习得就好。一个具有很好师德、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巧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1把握学生的好胜心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中小学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在心理上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这正是他们自信、积极表现自我的心理反应。教师应予以保护、支持和正确引导,使这种心理表现演化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如果错误地认为这是学生一种逞能、骄傲的不良心理表现而加以限制、扼杀,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上和课下有意识地创设诸多有利条件,让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厌学的学生更应注意满足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

2.2把握学生的好动心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在40多分钟的时间里一点不动。教师让学生动,还要让学生心情放松,“无拘无束”地“动”。学生兴奋起来,可以使学习效果增加数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露一手”去诱发启示其他学生。如音乐课上教“节奏”认识时,可让了解比较多的、表现欲高的学生到台上来演示十六分、切分、附点等节奏,然后让大家去点评,进而引出问题,以列出其他的节奏类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明快的简笔画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有绘画爱好特长的学生动手,画一画他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其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并对其中较出色的学生给予充分表扬、加以肯定,让他以点带面,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感悟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演练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模仿、表演能力强的学生表演所学内容或相应情节,这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还是学生把课堂学习热情延伸到课外的直接动力。

2.3把握学生好奇心理,培养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见识少,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疑问,因而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心理特点。好奇心往往驱使着他们把许多疑问带入课堂,有些发问还往往出人意料,令人措手不及。古语有云:“疑源于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们就是因为无“知”,而渴望学习,必须引发出学生的“思”,然后才有“疑”。所以,发问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正确把握这一点,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减少对学生的质疑和思维的限制,更不能对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过分挑剔,而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勤思好问、独立思考、保持独立见解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2.3.1善待好奇,鼓励多问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鼓励,且在一定范围内热情解答,增加他们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解答方法和技巧,尽量做到避轻就重,不能对学生的好奇提问搪塞敷衍,也不能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的琐碎问题中纠缠不清,越扯越远。碰到这类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巧妙地转移学生的关注点,适当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尽快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关的问题上来。某教师在教《太阳》一课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课文中不是说‘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吗?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测量到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度呢?”这个问题突如其来,授课的教师一时被问得张口结舌,就沉下脸训斥那名学生道:“你读读课文,有这样一个问题吗?认真听讲,别开小差!”又继续讲课去了。发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满意答复,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私底下与其他学生小声议论起来,本来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老师恼羞成怒,大发雷霆,当即毫不客气地把那名学生“请”出了教室才息事宁人。假如,当时那位教师这样说:“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提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探究。到底科学家们是怎样测量到太阳表面温度的呢?这涉及到许多有关的科学问题。由于时间关系,课后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好吗?”那么,情形就不大不一样了。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又能很好地组织和保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可谓一举数得。

2.3.2授之以渔,引导多思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惑,势必激起他们求知获解的本能愿望。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嫌麻烦,缺乏必要的耐性,一旦碰到学生质疑,便急不可待地将答案一古脑儿抛给学生。至于“知其所以然”和过程,却认为无足轻重、不必赘言,这是不足取的。古人有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质疑问答中,应该提倡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答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散思维,让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性的发展。其次,当学生寻求答案时,教师如果采取直接告诉他答案而不教导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久而久之势必产生依赖思想,滋长学习惰性而丧失思考的动力和兴趣,从而影响到他们课堂学习情绪的投入。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极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促进竞争意识的形成,使他们从中获取学习的不竭动力并乐于在实践中锻炼,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积极进取,有所创新。

3注重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中小学阶段很多东西依赖于记忆,记忆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借助记忆,知识才会不断丰富。可以说,记忆力的好坏是学生智力发展是否优秀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学生能否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在中小学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课要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信息,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需要学生当堂理解并记住,所以说,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的知识信息量越大,记忆越牢固,学习效果就越好。

3.1树立坚定的信心在记忆力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信心,明确记忆的目标和内容,包括记什么、记多久、记忆到什么程度,并且要有“我为什么要记住”的责任感和“必须记住”的紧迫感。人的记忆力虽与先天因素有关,但如果不注意开发,再好的遗传因素也会被泯灭掉。因此,要经常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勤于锻炼,提高记忆力。

3.2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在培养中小学生的记忆力时,教师要注重对他们注意力的训练,要指导他们静下心来,集中精力背诵所学的内容,并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记忆,脑、口、手、耳并用,边读边想,边写边听,如此记两遍比漫不经心地浏览十遍要好得多。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兴奋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因此一定要注意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意听教师的讲解。

3.3加强理解,运用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并且能准确地再现。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多动脑子寻找记忆的良方。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去揭示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理解了再记忆,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容量,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经久难忘。

3.4及时复习,加强重复记忆重复是记忆之母。学过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再好的大脑也会遗忘。记忆就是跟遗忘作斗争,因此必须正确地复习,及时地复习。大脑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应尽量在短时间内复习所学的内容,使其强化,并在一周、一月内再进行复习,以使知识长时间保留在头脑中。因此教师在课题新授之前,可通过提问有目的地复习上节重点或与本节教材有关的内容;当学完一章节或一个阶段时,要组织较有系统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扼要复习,也可进行小型测验等,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3.5结合实际动手动脑,强化记忆俗话说:心灵手巧脑子好。人的大脑是通过眼观察、手触摸等感知、识记、分析信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手用脑会使心理对很多事物相互印证,正确的东西得以强化,错误的得以改正。经常使用手、脑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知识的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才能使知识更巩固。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注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开展教学,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则会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学学生活泼好动,一个优秀教师应能把学生的这种活力变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教师本人也会从中学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精髓。

作者:时爱华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第三篇

(一)培养学生听课的思维惯性

学生在高度自觉的状态下全神贯注地学习,下课了有的还会沉浸其中意犹未尽,这就是英语课堂中的思维惯性。教育心理学认为:人在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作用下,当思维活动达到一定自觉程度时就会产生思维惯性。教学达到师生和谐共振状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科学事实,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1.思维惯性的形成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选择学生做值日汇报,辅之以生动语言、动作、表情或图片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诱发学生英语思维惯性的启动。当然,教师的课前准备、热情的话语、从容不迫的举止和信任期待的目光是另一种无声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正确轨道上。现实中几乎每个学生最初的英语课都很有状态很认真,但时间一长,就产生厌学情绪。为了维持英语课堂思维惯性的长期性,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用师生的融洽关系消除学生惧难和惰性的心理,可以说是诱发思维惯性的催化剂;不断不时地告诉学生:英语是成才和深造的重要工具。不时通过这种灌输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学生产生内部动力,将学生最初的情趣性兴趣向稳定性的志向兴趣引导,让每一个学生最快地进入学习英语的轨道,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语言知识听说读写技能。

2.思维惯性的维持在思维惯性的启动阶段,学生的思维渐渐进入解决问题的任务,这时师生的教与学都能取得理想效果。教师应珍惜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不要安排让学生感到困难的教学内容而打断学生的思维惯性。成功使学生不断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忘记时间,使他们在思维惯性的状态下长时间、不知疲倦地学习,而且学习效率很高。另外,安排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都较长时间地在思维惯性下学习,取得教与学的优良成果。

3.思维惯性的结束思维惯性有时因为一定时间的限制,有时因为学习任务完成、有时因为外来干扰或思维疲劳,教师应适时把握思维惯性,或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讲解练习重点难点,或留给学生一点悬念。

(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定位是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任务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换言之,自我定位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定位弱的人更多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且把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常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在心理学中,自我效能在教育领域内的主要研究集中于教育成就的有关问题上。学生面对成败难卜的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自信。自我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改善学生的策略和技巧,而且自我肯定能使学生增强毅力、不怕困难,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精神,所以,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时刻考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定位,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每个学期教师要求学生制定该学期英语学习的具体目标,发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树立英语学习有进步的学生“榜样”。总之,让每位学生内心有一股力量推动他们不断克服困难前进,即使是英语后进生,也有目标有激情。

作者:刘香丽单位:永城职业教育学院

第四篇

1ABCDE思维检测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ABCDE是积极心理学目前最推崇的一种训练模式,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对事件的想法和解释,C(consequence)代表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D(disputation)代表对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成功进行反驳后受到的激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了不可控的压力事件时,教师可以运用ABCDE思维检测理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反驳自己非理性信念,并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克服消极归因,从而指向积极行为,获得乐观。

1.1学做ABC记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做ABC记录,把每天遇到的不愉快事件记录下来,通过3F的方法:事实(fact)层面--负性事件、感受(feeling)层面---感觉和想法、聚焦(focus)层面---收获和成长。这一环节中可能很多学生平时并没有注意到,这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学会与自己对话,增加自我觉察能力。

1.2思辨非理性信念在做好ABC记录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信念与所产生后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对自己非理性信念的觉察程度。

1.3辩驳消极理念辩驳是ABCDE思维检测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不合理信念的辩驳,才会使个体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总之,ABCDE训练能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教会学生随时觉察自己,向自己的消极思维挑战,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自信。

2希望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斯奈德等积极心理学家提出,希望是一种朝向目标的思想(thinking),这种思想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途径思想”(pathwaysthinking),即个体认识到自己能够找到实现愿望目标的途径;二是“意志思想”(agencythinking),即个体认识到在实现愿望目标的过程中自己需要的意志力。由此可见,希望包含三个重要的因素:清晰可见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以及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所需要的意志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希望干预,对于乐观的保持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理想,因人而异地设置目标。只有当设立的目标真正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理想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希望。其次,设定的目标一定是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且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这样当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达到目标之后,学生对未来目标的满心希望会变成一种习惯。最后,要设置具体、清晰的目标。人们很难对抽象目标的进程进行监控,也很难从抽象目标中得到积极的正面反馈。

2.2激发学生追求目标的强烈动机

当学生对目标的追求有很强的正面动机时,想达成目标的愿望很强烈时,其希望水平也会相应地处于较高的状态。具体包括:

2.2.1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成功经验,过去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对未来进一步行动的动力,通过让学生讲述或者回忆生活中有过的积极因素,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向积极方面,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体验中痛苦和失望不能包括未来所经历的情况,将注意力集中于积极的体验、积极情感和积极因素上。

2.2.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态度会对积极的行为传导正面的力量,激发个体追求目标的动机。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是在积极的环境中形成的,积极和谐的环境是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前提,同时生活态度和个体日常的生活体验有着很大的关联,经常给学生提供积极的生活体验,会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激发个体追求目标的动机。

2.2.3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在帮助学生寻找具体方法的过程中,要有预判可能困难的能力,并在原先方法受阻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替代方法的能力。(1)帮助学生分解目标帮助学生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设立的小目标要遵循积极正面的、具体可操作的和难度相当的原则。(2)引导学生探寻替代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替代方法。“积极心理学认为,高希望者通常具有多种达到目标的途径。目标受阻时,高希望者能够通过学习新技能,寻求他人帮助或者适当调整目标等方式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希望水平,教育者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训练学生在目标受阻时积极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3结论

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无论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育实践方面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它唤醒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将更多的积极元素如幸福、快乐、希望等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刘尚莲单位: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第五篇

一、积极的人格与品质培养

至于积极的人格和品质培养则主要是指一种既定的人格特征塑造,从个体的生活目标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来体现心理学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正确引导,使得个体能够在适应环境挑战的同时提升自我独立和成功意识,进而达到优化自我人格特征的最终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不仅仅从人性关注方面突出道德培养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内在潜能激发等方面使得个体的生活内容中充满了幸福感,形成了更加积极的生活热情。从当前中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其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凸显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独特教学优势,从人性关怀及个体发展等多角度提升了中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教学实效性。关于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一)通过积极心理学研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积极心理学理论中所提倡的心理测量主要是针对个体心理的不同发展状况而言,从基础心理辅导方面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与客观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渗透。而传统心理测量则是单纯从病态心理的纠正和预防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这相较于积极心理学而言显然是不够公正和客观的。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侧重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消除学生潜在的负面情绪,端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从课程教育方式角度优化中学思政教育的开展模式当前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政教育课程中的渗透并没有得到完全普及,无论是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还是心理学教学模式的优化都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互融合,这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显然极为不利。从中学思政教育的开展模式来看,无论是课程体系的完善还是教学模式的优化都需要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至中学思政教育的课程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在心理健康领域的自我评价意识。

(三)从心理干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心理干预对于中学思政教育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影响深远,然而这一心理干预过程也是需要知识及手段作为有效支撑,促进学生人格和个性品质的有序形成。对于中学思政教育而言,人格品质的塑造对于心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意义重大,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从预防和治疗的双重角度激发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主观体验,突出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价值。

三、结束语

作为全新的心理学教育发展流派,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学思政教育而言显然是一次跨越与创新,它从个体发展潜能及美德培养等方面突出了心理品质在思政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建立在正确心理学理念指导基础之上的积极心理学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主要是由于积极心理学并非将研究重点置于病态心理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而是从学生心理品质塑造等方面形成与传统心理辅导之间的鲜明对比,通过自我力量的累积和组织来改善学生现有的心理问题,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无论是人性观还是价值观都体现出一种内在的积极价值,是心理辅导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这对中学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大有裨益。积极心理学的开展需要理念与方法的互相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

作者:李蓉蓉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lxlw/6405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