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困苦生心理缺陷的原由与举措范文

困苦生心理缺陷的原由与举措范文

时间:2022-11-13 05:52:35

困苦生心理缺陷的原由与举措

作者:聂平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大学是人成长社会化的关键一环。随着校园社会化的加快及繁重的学习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愈发被重视。其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显突出。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材问题,而且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甚至是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人格和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切工作都具有教育意义,并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及时调查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而且不能仅限于心理咨询的单向辅导,而是要努力形成一个包括经济资助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综合性教育环境。

一、当前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本身家庭经济困难,其身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外界的巨大期望,难免在部分贫困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成因进行剖析,对于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帮助的时候,以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确保贫困生安心上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还应给予精神方面的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使其积极投入集体活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在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高校贫困生中比较突出的心理特点。这种明显的自卑心理是与强烈的自尊相碰撞而产生的。贫困大学生与当代所有大学生一样,富有理想、渴望成材,有着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另一方面,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家庭、社会环境的激励使贫困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其原有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作为在原本中学环境中的佼佼者的这些学生,发觉自己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差距悬殊,导致自我评价偏低。这种自卑心理导致在学习生活中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苟言笑、遇事退缩、自信心和荣誉感受到抑制,还会担心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

2.孤僻心理。由于贫困生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过于死板,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对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知之甚少甚至从未接触过,而且其课余生活中对于别人谈论的流行话题难以插上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如发达地区的学生强,忙于生活奔波也无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因此他们选择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流,将自己的交际圈缩小。对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甚至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封闭心态。长此以往,他们就失去了很多结交朋友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孤独,同时也失去了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

3.焦虑心理。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无法挣脱生活的困境,渴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使得这些贫困的学子在抑郁之外又增添了焦虑。而且高校贫困生由于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基础作保证,缺少可利用的社会支持,不能按时交纳学费,更无法添置学习资料和设备等;同时面对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的压力,使贫困生对自己的生活丧失了信心,原有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强烈的心理失衡状态下消失殆尽。对未来的迷茫及对贫富差距的不公等现象的认识不够,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社会的极度不满后的宣泄和自我沉沦,º部分贫困生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

4.虚荣心理。大部分贫困生能正视贫困,注重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生,不顾现实情况,受虚荣心驱使,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盲目与人攀比。虚荣心使他们对金钱的渴望与日俱增,部分贫困生为了经商赚钱而本末倒置,把学习搁置一边,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贫困生具有等靠要的心理,认为自己贫穷,就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资助,甚至有人为获得更多的资助,在家庭困难的描述上尽可能凄惨、感人,以不切实的手段争取资助名额。获得资助后不加以珍惜,更有甚者竟然用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去购买高档衣服、忙于应酬、泡网吧、打游戏、旅游等,误认为这种过度的物质消费是掩饰贫困、挽回面子的方法,这都是高校教育者所不愿看到的情形。

5.消极心理。部分贫困生不愿提及经济上的窘迫,也最怕同学怜悯或瞧不起,出于潜意识的自我保护,高校贫困生的内心都极为敏感、多疑。其他同学无心的说笑,在他们听来就可能是嘲笑;与自己本来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同学是在背后议论自己,于是在内心深处重重设防;还有些贫困生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内心产生对他人的不满、不服气,进而又心生憎恨、妒忌。他们这种嫉妒、多疑等消极的心理,在思想上很容易走向极端,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少数学生甚至会产生反社会行为。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成因

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首先贫困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之外,家庭因素、成长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同学之间的对比情绪、应对的压力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分析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采取措施予以纠偏、进行有效应对的必然要求。

1.家庭因素

贫困学生的家庭因素不可忽略,不少贫困学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有的父母或长期在外工作,有些是单亲家庭,进入大学前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在入学后问题暴露并有扩大的趋势。

2.成长环境

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一些小城市以及农村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素质课程都不能充分开展,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容易导致/心理贫困0。

3.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进入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各种社会问题在这个转型期层出不穷。大学周边的商业气息愈发浓厚,不断地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琳琅满目的消费品种在大学周边和大学校园内兴起,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增添了许多烦恼。而信息化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和数码产品的迅速更新,使得贫困生产生与时代脱节的感觉。

4.同学之间对比的影响

大学生为了展现自我,不惜花很多钱包装自己,塑造自己成为所谓的型男型女。部分贫困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衣着一般较为朴素,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他们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和措施,若是操作不当,也无意中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或政府的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有时由于宣传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却感觉到自己在同学之中被贴上了标签,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5.社会压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亲友等社会关系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地加以面对,去通过自己的努力迎头赶上,反而一切归咎于自己的贫困,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与教育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贫困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群体,一种相对的弱势群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应对的具体策略,逐渐形成有效的转化机制,纠正贫困生心理偏差,促进贫困生思想、学习、生活全方面健康发展。

1.关心高校贫困生的物质需求,构建全方位的资助体系

截至2011年中央地方累计资助总金额近900亿元,比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前的2006年增长4.5倍,受助学生达7900万人次。积极探索完善适合各高校的贫困生政策,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免0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¼½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家庭收入、个人消费和同学评议三方面综合考虑,深入细致地做好贫困生经济贫困的等级(特困、贫困、一般贫困)界定工作,并定期对界定结果进行复核,实行动态管理。在进行各种资助时,要确保重点、补到实处。

2.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集体观念教育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在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善于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辅导员应及时主动地与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集体活动可以优化人际关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氛围,以此调适贫困生的自卑情绪,开启与他人交往的大门,使之克服与人交往时的敏感心理,不会每听到不顺耳的话,就认为一定是别人瞧不起自己;慢慢地放弃自己的不安全感和戒备心理,走出孤独的自我,不再把自己看成另类,渐渐地与更多人交往。

3.拓宽助学渠道,提供就业支持

就业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对高校贫困生的支持应侧重于能力培养和就业信息提供两个方面。学校和辅导员老师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为其就业选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和社会经济主体等部门和单位,应设立多种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专项基金,帮助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的同时,为其就业所需交通、面试费用提供支持;鼓励贫困学生进行创业。

4.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贫困生很多心理压力是不愿向自己熟悉的同学或者老师诉说的,因此非常需要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高校应进一步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充实心理学师资,开设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帮助贫困生及时解决心理困惑。高校还应当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将经济助困与心理助困有机结合;切实做好贫困生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从而促进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鼓励心理专业的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学常识,帮助贫困生自我进行心理调节,最终树立起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成熟的心理。

5.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社交自信、学习自信的建立以及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任课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需教导高校贫困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克服自卑心理,以坦然豁达的心态在竞争中发展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卑不亢,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学会理解他人、宽容和接纳他人,应以有友善的心态,正确看待各自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学会人际沟通的方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

四、小结

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育、管理和引导的结合,也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及时调查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在给予其物质帮助的同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有力地促进其养成自强自立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被举报文档标题:困苦生心理缺陷的原由与举措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lxgslw/6124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