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述(4篇)范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述(4篇)范文

时间:2022-09-26 06:13:3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述(4篇)

第一篇:高校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就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着重要作用。实际情况中,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多种问题,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较多的教学成果,新型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给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带来了较大便利。但高校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易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一些学生还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心理情况,将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因此,面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实际心理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适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保障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概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在目标上却趋于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区别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主要解决一些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更好适应学校、家庭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偏重社会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更偏重于人际关系。在联系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导致学生发展存在缺陷,不仅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而且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思想是理性认知的根源、是心理问题的形成基础,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将难以保障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紧密关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途径,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都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些教师也不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教学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参差不齐

一些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只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教育,致使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只是从文化成绩、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判断,没有考虑到心理素质对衡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全面,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认识集体与个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却不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独立应对生活,而这种缺陷往往是学生心理扭曲的关键要素。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自我了解不足,当其遭遇生活中的竞争问题或是一些情感问题时,往往难以承受各种压力,进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很多高校都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教育力度不足。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缺乏教学经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致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开展。一些高校通过制度规范来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而且大多数辅导员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及学习需求不够了解,致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进而不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很多教师只是按照教学任务进行操作,不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缺乏深入研究,致使思想政治教学过于单薄、浅显,内容不够丰富,难以从内心深处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实践活动经验支撑

有些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虽然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大都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导学生如何调剂自身心理压力,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却没有采取相应的实践措施,没有教授学生实际应对各种压力、诱惑的方法,致使学生心理素质依旧存在缺陷,思想政治水平也不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心理压力,稍不注意便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所以当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

高校学生即将与社会接轨,学生思想也在逐渐往成熟方向发展,如果在这一时期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将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必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并加紧落实。准确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消除心理问题。教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目的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教学成果的关键要素,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特性,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情感认知特征有着紧密联系,当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以及学习需求,让学生的心理情况始终维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理性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进而保障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够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往德育教育大都以理论灌输形式进行操作,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兴致不高,致使德育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让学生能够自觉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客观看待生活中各种不良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就业压力都能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促进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确保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深度融合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也具有一定差异,而且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的认知不足,很容易混为一谈,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混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较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同教师的理论讲解,并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的学习中,这样不仅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二)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大都不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深,教学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难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很多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采用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进行解决,难以取得较好效果,而采用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则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需注重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加强教学思想的转变,让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大都较为擅长思想政治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涉猎较少,致使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较多问题。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高校必须根据心理健康教学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多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进而开展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教育,保障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我国思想政治教学虽然获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教学体系依旧存在较多缺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而且相应的教师队伍职业素质也不高,致使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多种问题,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也给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一定误导。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保障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盛,刘中胜.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29):90-91.

[2]陈英奎.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民营科技,2012,(12):153.

[3]赵丽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5,(15):362-362,363.

[4]王婕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华章,2014,(12):186-186.

作者:张艳霞 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第二篇:微信平台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为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心理咨询”创业项目的微信平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创新思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互联网+

一、心理学领域的“互联网+”理念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国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逐渐消除,心理咨询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心理咨询被誉为朝阳行业。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国际卫生组织规定“健康社会的平衡点”是每千人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样中国至少需要130多万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截止2016年3月,全国考取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有97万,但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及治疗的高质量专业人员只有几千名。一方面心理咨询需求者没有途径寻求并鉴别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又因找不到来访者而困扰,心理咨询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形下,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创业浪潮给心理咨询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既有“壹心理”这样的行业龙头率先起步,也有“简单心理”和“暖丘”等这样的后起之秀,“互联网+心理咨询”理念革新了心理咨询行业,并将成为心理咨询发展的另一片肥沃土地。同样在我国高校,首先心理咨询师配比严重不足,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的比例,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信息传递渠道,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老旧,内容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同虚设。另外,大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生到场参与,难以组织,并且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抵触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因此要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趣味性、有效性以及便捷性,应当开始尝试将“互联网+”理念推行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已经推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体服务,由于当前大学生对微信的青睐,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建设刚刚起步,本文将首先回顾近几年来“互联网+心理咨询”创业项目的微信平台现状,借鉴其优点并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的相关建议。

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

1.微信公众号简介

微信是2011年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微信公众平台可实现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的功能,运营者可以对公众号的粉丝分组管理、实时交流及自动回复。

2.“互联网+心理咨询”创业项目的微信平台现状

本文收集到目前国内关注量比较大的10所心理创业项目微信公众号,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便捷性为心理创业项目的推广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心理创业项目微信公众号目前主要定位于为用户提供心理知识教育,一方面通过提供心理专业知识及应用吸引用户,如心理FM、心理文章、心理杂志、免费心理测评、想象放松等,另一方面通过轻咨询、专业心理预约、线上团体、线上读书会等收费项目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最近在微信平台活跃的心理微课也吸引不少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关注,一方面通过免费的、短程的心理微课提升关注量,另一方面通过收费的、系统的心理专家微课吸引到心理学工作者参加继续培训项目。总体来说,中国人是羞于表达内心,耻于心理咨询的,这恰恰是“互联网+心理咨询”的机会。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现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目前较少且不够成熟,收集到6所高校公众号,内容主要以心理知识教育和预约咨询为主,相比较于上述心理创业项目微信公众号而言内容单调,趣味性、体验性及更新速度都有欠缺。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建设建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应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同时借鉴心理创业项目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模块设计,立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发展前沿相接轨,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的吸引力、互动性及更新速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危机干预、心理骨干培训等几个方面,微信内容模块设计尽量与这几类工作相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心理创业项目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广受欢迎的内容模块也可以引进过来,综合这两个方面,在内容模块设计上可以涵盖以下内容:

1.心理咨询模块。心理咨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前期通过心理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根据严重程度来选择轻咨询或预约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咨询,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设置不同主题的团体小组,线上招募线下活动。按照这一流程可设计以下4个子模块,心理测评、预约心理咨询师、心理倾诉(朋辈轻咨询)、线上团体招募。

2.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高校5•25心理健康节、心理社团学生活动开展时可在微信平台上征集意见、宣传互动等。

3.普及心理知识。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设置不同主题的分论坛,让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在分论坛交流互动,并由专业心理老师给予点评、建议;推出高质量的心理文章、心理微课、心理专家讲座信息。

4.互动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习惯养成的子模块,如一日一小变、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线上打卡、读书会申请。

5.心理应用。心理学有趣的体验,如冥想练习、放松体验、心理FM、树洞、减压音频、解梦等。

6.心理危机干预。通过为学生建立动态的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出需重点关注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促进学生成长,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危机干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的兴趣,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引导性,同时更新速度要跟得上,那么就需要高校心理咨询师与朋辈咨询员共同运营,并对运营者进行选拔与培训。微信公众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刘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郑州大学,2013.

[2]徐祖亮,王健慧,王雅.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

作者:樊瑞华 訾彦锋 单位:河南安阳师范学院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公寓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当今社会现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学生公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公寓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公寓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在公寓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公寓管理

0引言

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高尚的品德、乐观开朗的心态、优雅独特的生活品位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示、检验学生个人综合素质高低、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创建整洁美观、安全舒适、文明健康、文化生活丰富的学生公寓是学校和广大学生的共同责任。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的心理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由于正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很多大学生常因无法处理好问题而引发很多心理问题。近年来发生的高校大学生因平日里的小矛盾导致的宿舍投毒案件,因为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而毁了两个幸福的家庭。前些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因为宿舍的一点小矛盾,连续杀害了四位同学,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是什么样的仇恨能对自己的同学痛下杀手呢?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在高校公寓内发生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很多网友甚至发出了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戏谑言论。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充分表明了一部分大学生心理非常脆弱,难以理性的处理在公寓这样的集体生活中发生的纠纷与摩擦。因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能够积极地付诸实践当中。

1高校公寓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现代高校的教育模式使传统班级的概念逐步淡化,以公寓为单位进行活动开始逐渐兴起。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公寓中度过,在公寓中学习、生活、交流的机会较多,同时也暴露处理很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公寓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我校学生公寓中每个宿舍至少住有4名学生,每个人的脾气秉性、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以及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根据心理咨询中心统计的数据表明,公寓的人际关系问题位居学生心理问题的首位。很多学生因为个性较强,无法很好的融入公寓集体生活中,与舍友关系淡漠,从而引起争吵甚至打架,导致内心陷入了焦虑、苦闷、无助等各种不良情绪中,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是与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体验过集体生活。而进入大学之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家庭环境过渡到相对自立的集体生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会使他们遇到很多困难或感到不适应。心理上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低落的情绪,严重者会影响心理健康。自理能力差导致的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但进入大学之后,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对大学生提出了自主独立的要求。因此,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着独自吃饭、打扫卫生、洗衣叠被、整理物品等日常琐事,往往会变得不知所措,从来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引发的心理困惑。恋爱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亲密的感情,可以使人欢呼雀跃、精神焕发,也会使人郁郁寡欢、患得患失。大学生多半对生理知识一知半解,同时不具备处理感情危机和面对失恋调节情绪的能力。因此,公寓往往会成为他们感情宣泄的地方,其中隐含的心理问题也比比皆是。以上列举的是大学生在公寓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不良消费观念引发的心理失衡、特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业择业期引起的心理紧张等情况。

2心理健康教育在公寓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2.1在高校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设的重要保证

安全是高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维护好学生的安全稳定是高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的思想普遍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高校学生较关心国家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有其年龄的独特性,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大部分高校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新形势下,高校公寓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公寓内开展的活动日渐增多,内容形式愈加丰富;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处在公寓的时间越来越长,公寓除了是他们的休息娱乐场所外,还是锻炼各种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大学生在公寓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如人际交往困难、情感困惑、学习困难、适应障碍等。目前,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占领学生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无法得到提高,从而引发各种问题。因此,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营造积极向上的公寓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推进和谐校园和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

2.2在高校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公寓管理工作

公寓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公寓管理工作都是高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较为烦琐的一个环节。加强公寓管理工作,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公寓管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公寓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另外,在公寓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学生科学理性的对待问题,从而减少公寓安全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公寓管理工作顺利地进行,提升公寓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2.3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高校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班级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组织单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不再接受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班级概念也逐渐地淡化,学生在学习上趋于分散化;相比来说,学生公寓成为大部分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也成为学习、工作开展等的基本载体。现代的大学生在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宽松、自主的环境中,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适,由此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高校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在公寓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3.1加强公寓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公寓心理文化的环境氛围

公寓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学生公寓里的硬件设施、设备、资源配置等物质资源环境的整体布局中所蕴含的文化形态。它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很好地促进公寓的心理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公寓管理部门首先应该注重公寓的硬件设施,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公寓中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2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心理知识的培训

公寓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心理知识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能否顺利地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有关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逐渐建立一套自己的心理咨询体系,更科学更客观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3建立公寓学生档案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详细的公寓学生档案,这样有助于公寓管理人员更全面的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迅速做出反应,同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4在公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

公寓是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以公寓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锻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多维度的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公寓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公寓氛围。

作者:孙晨晨 单位:山东德州学院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层的关注要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新问题并且严重程度也令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并且对其原因进行挖掘分析,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优势,最后提出了有利于辅导员开展该项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建议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活环境、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等影响,许多大学生无法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心理健康问题呈高发态势。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就业问题等十分突出,也由此频频发生校园暴力和校园惨案事件,引发社会各层的高度关注。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师友,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针对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合理的舒缓和引导,是当前辅导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研究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同时为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

一、新时期下大学生在心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90后这一代新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他们这一代与其他年代的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心理特点。明确新时期下大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适应性问题

90后大学生大多在父母呵护的羽翼下成长,进入大学生脱离父母的保护后,有许多习惯于依赖于父母的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去适应新的环境,不能很好的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他们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缺乏挑战的勇气,担心受挫甚至惧怕失败,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性问题。

(二)人际交往问题

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远高于之前的大学生。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小说,自然失去了许多在现实中接触朋友、培养友情的机会。另外,在新时期,微博、微信、QQ以及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平台的蜂拥而至,也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网络化。而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有较大不同,他们经常无法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缺乏勇气与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表现出不适应和焦虑。在情感问题方面,表现出对恋爱关系处理不成熟,一直以来,校园中为爱自杀的问题屡见不鲜。

(三)学业问题

新时期,许多大学生在学业方面面临着学习态度不正,主动性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的诸多问题。大多数抱着不求精益求精,但求及格给父母老师一个交代的心态去学习,这自然会出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前突击以应付考试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踏踏实实的学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四)就业问题

在毕业之际,不少大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切实可行的择业就业计划,产生焦虑不安、迷茫的心理问题。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他们往往会承担着比以往更大的心理压力。初期工作,可能因为实际工作与自己期望的落差过大,而感到不适与恐慌。如果长期没有达到自己期许的目标,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消极情绪。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心理调节和疏通,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二、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当前,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90后大学生都还不够成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另外,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陷入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去心理咨询就会被别人认为是不正常。因此,出现心理问题后,他们往往会向身边的同学朋友求助,而不是更专业、更有帮助的辅导员。

(二)家庭教育方面

新时期下,很多父母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督促其学业上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缺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此外,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有失妥当,这都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

(三)学校教育方面

当前,大学在教育上还是过重于对智力的培养,突出强调学生的成绩和就业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四)社会环境方面当前,整个经济社会都处于转型变革期,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激烈,这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心理冲击。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种心理冲击进行调适,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三、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和优势

(一)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关注,要求学校加大投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许多高校响应号召,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将该工作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师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责任,因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学校全面育人的要求,也是自身工作职责的体现。

(二)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优势

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贴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一般而言,辅导员刚经历过大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很了解,能更好的开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再者,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长,交流的形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具体工作和活动中,实现引导与教育兼顾,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1.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专业化辅导员在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时,首先应该确保自己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咨询时保持头脑清醒和心理的独立性,然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依托科学的理念制定出具体的心理素质教育方案,予以正确的干预和疏导。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仅没有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反而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2.引导学生独立自强,提高适应性

辅导员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引导,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和目标都有所不同,应当把握好工作的侧重点,恰当的针对性引导。比如,对刚入学的大学生,辅导员应引导其尽快的减轻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完成向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转变。组织文明寝室、生活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步入职场的学生而言,辅导员应提前组织职业规划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提前对进入社会有一定的心理认知和心理准备,以免在初入职场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因压力导致心理崩溃。

3.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中的人际关系往往要比中学时更复杂,鉴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网络化,实际生活交往的能力不足,常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出现矛盾的原因,运用适当的语言沟通技巧,引导双方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遇到矛盾冲突时,多做心理换位,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人际关系也会更好改善。

4.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

目前,辅导员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通常是,开展心理知识的专题报告、讲座等过于严肃和学术的形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辅导员可以尝试更加新颖的工作方式来引导学生,运用更加丰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例如,辅导员可以使用“阅读疗法”来帮助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向学生推荐指定书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认知能力,在指定书目中找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5.安排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更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健康情况,辅导员应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追踪,做好心理健康问题的防范工作。作为辅导员,必须有一定的洞察力,在出现心理危机的萌芽时及时遏止,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越来越重要。新时期下,大学生也面临着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线人员,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清晰辨别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自身科学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雯.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34).

[2]王啸天.高校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1).

[3]孙远.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2(03).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

[5]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作者:赵美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述(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xljkjylw/6984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