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舞蹈教学研究(6篇)范文

高校舞蹈教学研究(6篇)范文

时间:2022-12-09 03:02:40

高校舞蹈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高校舞蹈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教育领域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训练方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实践研究表明,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质量,还能促进舞蹈教育的创新发展,可见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训练方式,因此受到高校教师的广泛欢迎。本文从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优势入手进行分析,对其具体应用加以探索,希望能够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高校舞蹈教学;应用

将表象训练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实质上是对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并且借助表象训练法的合理应用,高校舞蹈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舞蹈人才培养工作也能够得到顺利推进。

一、表象训练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优势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就是从舞蹈教学以及学生思维拓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舞蹈动作的想象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提升整体训练水平,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舞蹈教学效果,还能够对学生思维动作表象的培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应用表现训练法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特定的训练后可以结合舞蹈技术动作进行回忆和交流,整个舞蹈训练过程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进而加深学生的舞蹈学习印象,对学生的舞蹈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将表象训练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中,还能够有效排除教学过程中的外在干扰,促使学生在自我想象练习中降低动作学习的阻力,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有效强化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环节进行精心设计。高校教师在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其应用环节,让学生借助细节学习对舞蹈动作的技术要领进行进一步强化,促使学生在完成技术难度较大的相关动作时能够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引发学生的现象和联想,促使学生借助表象训练法教学真正掌握动作要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对典型“秧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秧歌的外部动作、不同形态以及不同情感表达方式和地域特色等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极易将多个地区秧歌混淆的教学难点,设计边想边练的应用方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想象与训练相结合,进而在合理应用比较、归纳和分析等方式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地区秧歌的不同动作特征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秧歌学习效果。[1]

(二)合理控制舞蹈训练的时机。高校舞蹈教师在使用表象训练法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应用效果,应该注意合理把握和控制训练时机,进而有效促使表象训练法的应用效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切实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一般来说,高校舞蹈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表象训练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并在回忆中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对舞蹈教学中模仿“鸟儿飞翔”动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鸟儿飞翔的动作和情境加以联想,并在意识层面完成对鸟儿飞翔动作的加工,获得动作表象。[2]在学生完成表象训练后,教师应该及时把握教学时机,在引导学生回忆的同时组织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加以完善,加深学生对鸟儿飞翔舞蹈动作的理解,促使学生鸟儿飞翔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目的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合理规划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合理规划是提升表象训练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只有高校舞蹈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流程,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表象训练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形成对复杂技术动作的反复记忆,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技术的深入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例如在蒙古族民族舞蹈中有一个“抖碎肩”的概括性动作,针对这类概括性和象征性较强的舞蹈技术教学,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流程,除了最初应该引导学生对舞蹈表象动作进行想象和联想外,在学生完成想象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想象上升为概念,探索舞蹈动作的本质特征,形成对舞蹈动作的高水平概括,进而逐步完成对舞蹈技术动作的提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表象训练法的重视,借助表象训练法逐步提升舞蹈教学质量,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培养,为学生成长成为优秀的舞蹈艺术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乌兰其其格.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11):184-185.

[2]赵静.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青年,2016,(18):240-240.

[3]唐海英,张勇明.探析表象训练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56-57.

作者:田伟力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第二篇:高校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析

摘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源远流长地发展和传承着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丰富多彩、瑰丽多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责任,而要履行好教学责任,需要厘清相关认识。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民间舞蹈教学;相关认识

舞蹈是表现人的诸多思想感情的艺术,又是诸多艺术门类中表达人类感情最直观、最形象、最奔放、最唯美的一种,所以,在人类的生活中不能缺乏舞蹈艺术,人类的舞蹈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源远流长地发展和传承着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日趋丰富多彩、瑰丽多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责任,而要履行好教学责任,需要厘清相关认识。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即指儿童3-6岁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商和品行的开发时期,也即儿童神经系统、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必须重视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前教育,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即承担着为儿童的学前教育培养教师的重任,幼儿教师即是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舞蹈是儿童认知世界、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人们都知道,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几乎都愿意唱歌跳舞,实际上唱歌跳舞是幼小的孩子们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来认知世界、表现自我、吸引成人们的注意,也是在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于身边事物的喜好情感,是对他们感情愉悦的直接表达。其次,在幼儿阶段的智力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成份,非智力因素即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习惯、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时期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唱歌跳舞是他们最初的这些方面的表达,利用好幼儿时期的这一特点,给予孩子们以早期的舞蹈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受益绝不仅仅是在培养他们的艺术专长,更与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包括对孩子形体优雅和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是由学生未来的职业对象所必然联系的,因为其教学目的是为学前教育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显而易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以幼儿需要为基础的,所要实施的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其具体特点包括:体现儿童性,要使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知识和技能;体现示范性,要使学生掌握儿童舞蹈的表演、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体现创新型,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实践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使学生的舞蹈才艺得以提高,为学生适应幼师岗位需要,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打好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留白手法与象征手法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运用最多的两种艺术手法,通过这两种艺术手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妙的的艺术空间,更易于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跟随教师的教师内容机械化地学习,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内涵丰富、形象万千的舞蹈肢体语言表现到应有的韵味,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的审美创造能力。

1、注意利用民族音乐感受民间舞蹈的特有韵味

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离不开合适的独具韵味的音乐伴奏,因为舞蹈是一门融合音乐、诗歌、戏剧、美术等各种艺术为一身的独立艺术,舞者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来诠释出舞蹈的内在情感内容,而要想使观众享受到美的体验,舞者必须达到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从能更好地表达出舞蹈中的情感。应该说,对于任何一种类的民间舞蹈说来,不同的伴奏音乐风格赋予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音乐领舞的作用会引发舞者的艺术品味和肢体体动作,有了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的领悟,学起来才会“感由心生,风韵独具,情动于中,形于举手投足和眉目传情之中”。例如东北满族秧歌是一种由民间娱乐而形成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一般来说,满族传统的秧歌共分6部分:出征,鹰猎,打鱼,求婚,凯旋,庆祝。一场传统的满族秧歌,就像一场歌舞表演,锣鼓喧天,唢呐高鸣,曲调节奏明快、粗旷豪迈、音段反复、俏艮感强,讲究韵仄,乐句结构和调式音阶独特,充分表达出喜兴、泼辣的独特韵味。在进行东北秧歌教学中,是学生通过音乐真切地感受东北人的“东北味儿”,再随着音乐与韵律一起舞动,便于学生领悟舞蹈的内涵。习练舞蹈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舞蹈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是一门技能技巧课程,强调的是实际动手能力。舞蹈,光说不练不行,光看不跳也学不会,舞蹈动作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感觉”,找感觉就要亲身体验,这种体验需要从伴奏音乐中体验,通过音乐的塑型来感知其真善美,再完善学生心里文化结构的基础上,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

2、教舞蹈理论和跳、编舞能力要同步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技能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在学前教育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教舞蹈理论和跳、编舞能力上同步提高。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其中还包括舞蹈教育理论,以及以中国舞为主干的基本训练和古典身韵练习。并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的跳舞和编舞。具体说来,一要明确目的与要求。突出强调幼儿的直观性和想像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能够进入童心世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节奏、韵律,使之与表现力相结合,成为整体的艺术。教授学生如何编排舞蹈,使舞蹈顺应体形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弹性和韧性,提高肢体的反应和应变能力,将来在工作实践中能启发幼儿学会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要学会善于发掘有舞蹈天赋的幼儿并对其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训练。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必须重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将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其任教后所面对的舞蹈对象年龄偏小,要克服和避免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和“专业化”的倾向。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这意味着舞蹈更加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必须具备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3、重视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这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直接相关,教学中应抓住民间舞蹈教材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云南花灯、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等。除此之外,还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傣族舞蹈、鲜族舞蹈、胶洲秧歌、海洋秧歌等。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得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很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讲课的功力不足,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引导他们对动作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他们就会从中一点点地领悟和积累教学经验,为日后做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冰心张琰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戏剧之家:理论版2011(19).

[2]胡树新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0(19).

作者:郑东方 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三篇:高校舞蹈教学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浅析

摘要:

作为塑造灵魂的课程———舞蹈,其教学的过程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及创造力的过程,这也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的教学目的。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并逐步创作出属于自身的舞蹈的表演形式,在舞蹈的表演中走出属于自身的新的步伐。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舞蹈是一门将艺术创作作为中心的课程。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艺术张力的基本来源就是源于自身的想象力和自身的求索精神。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理论学习的成绩都是较为不错的,文化底子较为厚重,但是在其单独进行舞蹈创造及表演的过程中,缺失或没有创作及变革的能力,特别从精神层面上,很容易满足于些许的进步,但是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文化的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刺激大学生的创作的欲望,提高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创作能力,使得学生具备这些属于自身特有的精神体现。

一、高校舞蹈课程的地位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渴求越来越高,创造性思维在各个领域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在舞蹈的领域里面也是如此。舞蹈势用肢体语言来展示自身感受到的文化。舞蹈需要不断的领悟并创造,在舞蹈的创作、领悟、再次创造的过程里,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被理解成师对人在舞蹈方面的天分的认知。而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水平上在一定领域里面有一定的小同。因此在相同舞蹈的创作中,大学生会因为小同的理解,会出现一定小同的创作内容及方式。高校舞蹈教学中其教学过程中没有办法来将其用纯粹的模式来进行强化训练,只有用小同的形式来进行教授。高校舞蹈教学要用心灵的教育为基调来牵动生理训练的全过程,但是小同仅仅是对某些身体技能的训练。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以把培养大学生的对舞蹈的感受及领悟能力作为舞蹈教育的核心指导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结合当前社会对新型舞蹈人才的要求,协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借此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舞蹈创造能力,进而促进舞蹈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如何寻找出有效提升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形式,对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而提升高校的舞蹈院系及舞蹈相关专业。

二、怎样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让学生学会自主思维

要想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首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将学生的思维作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基础,让学生的创造性的潜能被击飞出来。在高校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中让大学生学会体会,能够自主的进行的创造。可以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访谈,从大学生那里获知大学生对舞蹈类型及风格的喜好,再针对其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引导,并在班内、系部范围、全校举行舞蹈创作方面的活动、比赛等,给学生提供不同规格,各式各样的展示平台,尽量让高校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降到最低,使得学生真正学会自由领悟、自由创作,且用到舞蹈中,真实的提高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效果。

(二)深挖各种方式,促进大学生的领悟

怎样才有创造性就是源于生活,源于人们自身的体验延伸至领悟,只有有了真正的体验,才能引起灵魂的共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在高校舞蹈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高校舞蹈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跳舞,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全身心的领悟,可以利用音乐促进学生的领悟,在对新的舞蹈的学习前,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对这方面舞蹈的伴奏或者舞蹈曲目的聆听,感受音乐中表达的理念及境界。拉丁舞的豪迈、热情,让学生先有所体会,那么就会在领悟音乐的同时对此类舞曲的节拍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通过对舞蹈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加强大学生对此类舞蹈的领悟

不同类型的舞蹈都蕴涵了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在学习中掌握舞蹈所蕴涵的背景,就能够揣摩表演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和肢体语言来诠释这个舞蹈。如巴西的国舞桑巴舞,源于非洲,最初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伴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开始对外传播。为了卖个好价钱,在贩运黑奴的过程中,将黑奴撵到甲板上,敲打铁锅、酒桶来伴奏,让奴隶跳舞,以活动筋骨,这样的行为就将非洲的舞蹈带到了拉丁美洲。了解舞蹈中蕴涵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有较多正面的作用。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正确认识自身学习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舞蹈教学这个领域来说,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的答案,每个人对舞蹈都有小同的领悟。因此我们的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尊重不同学生自身对于舞蹈的理解以及自己对舞蹈的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任用以及称赞,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自信、昂首、挺胸是每一位舞者都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姿态,这是每一位舞者的艺术支撑。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特别的对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不要对学生过于苛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里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舞蹈的感悟,敢于进行新的创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舞蹈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跳舞,还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以及灵感的激发,影响并制约了大学生舞蹈学习的最终成果。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心理领悟为主,以激发感受,提升自信心,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挖掘出学生深藏的潜能,才能够培养出大学在舞蹈课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大学生在舞蹈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身的康庄大道,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瑞香.美国加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教学模式探讨.《美与时代:上》,2016.

[2]黎宗建.高校舞蹈教学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探析.《鄂州大学学报》,2014.

[3]杨庆新.以舞蹈教学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

[4]黎宗建.高校舞蹈教学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探析.《鄂州大学学报》,2014.

作者:黄贝贝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探讨

摘要:

舞蹈的表现力是舞蹈内涵的传达,是演员质量的衡量标准,但是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学生表现力缺失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节奏感和想象力、通过体验获得真实感受以及因材施教等高校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

一、前言

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蹈动作以及舞蹈情感的表现力,主要是指演员通过身体语言展示舞蹈内容,表达舞蹈内涵情感的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舞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高超的舞蹈动作带来的审美享受,而是追求更加深层的艺术审美享受。这就要求演员需要极好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1、舞蹈内涵的传达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通过符合主题的音乐以及舞蹈演员的肢体来完成舞蹈内容以及内涵的传达。一支成功的舞蹈必须要传达出其精神内涵,而且不同的演员拥有自己对于作品的不同看法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即使相同的舞蹈作品让不同的演员表演,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优秀的演员拥有强大的舞蹈表现力,可以向观众传达出作品的内涵,一般的演员没有强大的舞蹈表现力,所以演绎出来的作品只停留在了表面,无法传达出内在的精神,使得观众无法产生共鸣。

2、演员质量的衡量指标

是否具有强大的舞蹈表现能力是舞蹈演员优秀与否的标志。动作是舞蹈的基础,是组成舞蹈灵魂的语言。但是舞蹈舞蹈动作拼接起来的肢体活动,而是将感情融入到这些动作之中,一蹙眉、一回首意味深长,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是动人的情感。如上文所言,一个优秀的演员除了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能够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以外,还需要强大的表现力,通过舞蹈语言表现出这支舞蹈的灵魂,感染观众。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现状

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舞蹈技巧以及技术都达到了基本的要求,有些学生甚至十分的娴熟,对于技巧的运用让人十分惊艳。但是一旦表演起来,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没有灵魂的木偶跳舞,只是将前提设置好的动作连续起来而已。就比如在“洛神”的表演中,看到的只是一个舞蹈演员在进行各种优美舞蹈动作的表演,而不是一个“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洛神形象。举个更加通俗的例子,在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中,很多演员即使穿着民族的特色服装,表演着负有民族特色的动作,但是总有违和感,让人无法感受到这个民族的特色。这就是缺乏表现力的后果。

四、高校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的策略

导致舞蹈表现力的缺失,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内因,即演员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性格气质以及习惯等;另一种是外因,即学校设置的课程、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师的素质等[1]。

1、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舞蹈是音乐、文学、美术、力学等诸多因素的结合[2]。高校的舞蹈学生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学生在其他艺术方面的深入发展。在教学中,学校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舞蹈基础的同时,尽量安排诸如音乐、文学鉴赏等课程,并且将其成绩列入专业的考评,由此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学生的水平与教师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担任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完成的,很多学生在舞蹈的表达技巧以及技术上带着强烈的老师的风格,所以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舞蹈基础、强大的艺术表达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深厚的艺术修养,当然舞蹈编排能力也是必需的。

3、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音乐是舞蹈的支撑,节奏感是音乐的灵魂,只有一支舞蹈拥有节奏分明的音乐作为支持,才能将一个个枯燥的舞蹈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美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节奏感分明的舞蹈表现会比较吸引人,这是由于舞蹈表现力是通过舞蹈的细节表现出来的,节奏如果把握的不准确会影响舞蹈表现力。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把握,教师进行舞蹈的教学中,可以先讲解舞蹈的配乐,让学生能够把握好音乐,跟上节奏。

4、培养学生想象力

舞蹈表达不仅需要舞蹈技巧、技术以及表现力的相互作用,还需要学生想象力的支持。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舞蹈动作以及舞蹈内涵发挥强大的想象力,挖掘舞蹈的灵魂,探索每个动作对于表达舞蹈内涵的意义。使学生将音乐、肢体动作以及情感很好的结合起来,把自己融入到整个舞蹈的氛围中,在享受舞蹈的同时,把审美体验带给观众[3]。

5、通过体验获得真实感受

舞蹈以及一切的艺术之所以感人,是因为真实。这个真实可以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也可是触动人们真实的感受。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启发或者实地的考察,使学生了解舞蹈产生的原因、舞蹈形象的原型以及要表达的情感,以此加深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表达力。如“雀之灵”的教学,除了可以给学生观摩杨丽萍的舞蹈视频外,还可以给学生观看关着孔雀的一些音像记录,给学生讲解孔雀的生理习性以及动作特点。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去到云南,感受原型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这些领悟到这支舞蹈表达出来的高傲的自由的灵魂。

6、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舞蹈表演的个人更风格以及优、缺点,所以在教学中,尤其是舞蹈这种艺术教学中,教师更加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针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个别的指导。因材施教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存的不同问题,还可以保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抹杀掉学生的灵气,不影响学生的个人风格。但是这也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责任心和教导能力,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耐心的意义纠正。

五、结语

舞蹈高校是向社会输出舞蹈人才的基地,其教学水平影响着我国舞蹈水平。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扎实的舞蹈基础以及强大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给更多的人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洪李莉.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3,03(36):187

[2]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1(01):234-235

[3]孙达,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8):52

作者:张燕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

第五篇: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发展探究

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舞蹈教学亦是如此,必须坚持多元化的教学发展观念。本文首先对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实施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望与业内专家学者展开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

艺术文艺是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对艺术的追求更加迫切。很多家长将学生送到高校进行舞蹈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单一教学模式,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加强对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实施意义

1、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高校舞蹈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舞蹈基础与实践同时提升,保证学生舞蹈水平的进步。能够让学生与外界更多的接触,开拓学生的舞蹈眼界,同时帮助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合理比较,进而进行归纳与总结,使自身舞蹈得到升华。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加强舞蹈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丰富,让学生更加热爱舞蹈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为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让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舞蹈世界,激发学生的舞蹈激情与活力。另外,还能够让学生更好融入到舞蹈教学中,领略舞蹈的魅力。

3、配合教学开展

在舞蹈教育中,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多方面教学理论的结合,提升学校对教学配合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吸收更多的生源。如果将多元化教学观念融入到具体的舞蹈教学中,还能够挖掘学生的舞蹈天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二、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策略

1、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改革

在舞蹈专业教学目的方面,应该积极推行与完善学分制度。学分制是目前很多高校推行的制度,主要以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为基本框架,通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的。舞蹈教学具有特点以及侧重点,以舞台表演为主,演出环节为专业大纲,学生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积累更多的演出经验,才能提升自我舞蹈水平,舞蹈教学也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培养,体现多元化教育质量观,不仅需要以学分制为基本框架机制,同时还需要促进舞蹈专业教学拓展性、灵活性发展,这也是舞蹈多元化教学实施的关键。

2、合理设计舞蹈专业教学环节

为了保证高校舞蹈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环节、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保证高校舞蹈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吻合。因此,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保持一直,同时根据多个地方学校条件差异性,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社会竞争力。基于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突出特色办学,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的模式,设定一定的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实现因材施教的多元化教育观念。

3、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性

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仿教学为主,因此,在舞蹈多元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舞蹈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将课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师也需要把握教学的技巧,帮助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二,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加强高校舞蹈多元化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手段,在舞蹈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情景,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上不断的理解舞蹈专业知识,利用必须网络信息知识,满足不断需求,让舞蹈教学从量变到质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第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也是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质量提升的必要措施。

4、实施专业就业转入制度

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考证意识”,加强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提倡与推行舞蹈专业就业准入制度。在各个高校中,需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相结合的办学制度,为学生营造从事舞蹈专业职业的各种环境与氛围,为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提供条件,同时改进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质量改革,形成专业资格等级水平,将传统的毕业证、学位证制度打破,在此基础上推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体系。另外,因材施教,对有基础的要求严一些,没有基础而有发展空间的则多引导一些,总之是期望培养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打下一些舞蹈的基础,塑造正确的形体姿态,培养良好的气质,而这些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效果的。学生们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耐心并不是成正比的,往往在显现学习效果之前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就受到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外界的刺激因素来鼓励她们。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模式推广,必须通过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改革、合理设计舞蹈专业教学环节、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性、实施专业就业转入制度四个环节环节,建立有效的舞蹈专业就业准入制度,促进多元化模式的发展,也促进我国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林.中国高校古典舞教学训练中多元化的运用分析[J].文艺生活.2015,21(02):114-115.

[2]杨静.多远视角之审美与创新对高校舞蹈编导教学改革的启示[J].神州旬刊.2016,23(08):65-66.

[3]赖月娟.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6,21(12):99-100.

作者:张琼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开展,给高校舞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高舞蹈教学效率。支架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案,注重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更好进行学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以支架教学模式为核心,以该教学模式概念为切入点,对支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详细论述高校舞蹈教学中支架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旨在通过本文理论论述,促进支架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更充分被利用,促进舞蹈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支架教学;高校;舞蹈教学;情境创设

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总结发现支架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有着重要作用。支架教学模式有着自身明显的教学优势: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任务难度、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模板等。通过“支架”的框架搭建,发挥其多变性与灵活性,实现多元化教学,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本文将以支架教学模式概念为切入点,对支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详细论述高校舞蹈教学中支架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支架教学模式

“支架”最早起源于建筑行业,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用来提供建筑材料支持的暂时性平台,当完成建筑后则可以直接撤除。后来“支架”一词延伸到教育领域,主要是指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构建新的知识平台。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不断的构建自己,当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会积极的提供引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后,所谓的支架就会被撤掉。支架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领域中一种较为创新的教学策略,在实践研究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指导,教学全过程搭建合理教学结构,其逻辑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运用合适概念支架,帮助自身对知识的吸收和接纳,提高学习技能与学习效果。

二、支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支架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着科学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

支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支架结构的搭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强调学生对新问题的摸索和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模式的新颖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吸引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情,提高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合理运用支架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支架教学模式的主导者,将教学理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交给学生,学生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完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任务。最终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支架教学模式,能够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价值。

3、创新传统高校舞蹈教学

在传统普通高校舞蹈教学模式中,舞蹈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通过语言讲解、动作分析、分解示范来传授知识技能;学生通过模仿动作、反复练习来获取知识技能。学生几乎不能自主思维,这种教学模式直接束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能力。高校舞蹈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多,教师搭建好支架后,学生需要自主的去探索,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支架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分析

运用支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结构设计,形成教学支架模式,主要的几个构成部分为教学情境的搭建、教学支架的创造、学生独立学习的引导、师生协同学习以及最后教学结果的评定。下面将对支架教学模式与高校舞蹈教学结合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构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之前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之前接触过恰恰舞么,有人知道这种舞蹈的风格么”,“会跳恰恰舞的同学你有想过自己编创一个套路,形成自己的风格么”等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教学情境,目的在于使学生真实感受要学习的舞蹈,在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搭建教学支架

首先,教师要对恰恰舞的理论知识进行引导,对每个舞步的动作要领、基础步伐等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恰恰的基本舞步要求“每个舞步都要求跨部的扭动,头位的摆动,在此基础上脚步移动,向前移动时脚掌施加压力,脚跟放低,膝盖伸直,向后移动时,把重心留在前脚,先动脚,后移动重心。”其次,要对恰恰舞步的具体舞步跳法进行学习。例如锁步,在学习锁步时要掌握其节拍特点,即两拍走三步。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分别针对前进锁步、第二步、第三步以及后退锁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进行示范和要点提示。通过教师的详细引导和教学,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恰恰舞,并能够准确的把握恰恰舞的要点,这对学生独立完成舞步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教师对恰恰舞的创编技术进行讲解。恰恰舞是一种节奏较为明快的舞蹈类型,其情感表达十分强烈,这对娱乐身心、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都有着积极影响。在对恰恰舞创编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并结合个人的技能特征和情感特征,将创编目的明确后更全面展示恰恰舞的热情本奔放与舞态活泼。创编过程要求舞蹈者能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应对,并合理把握时间充分运用舞步动作要领,将最熟练、最全面的恰恰舞进行表演。

3、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教学支架的搭建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技能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技能特征,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问题分析,来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主观进行问题分析,是激发自己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对新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再对知识形成体系构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在支架体系中探索、学习、攀升。

4、师生协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环节会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师生协作环节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把握。同时在师生协作学习环节中教师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在自身经验引导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合理建议,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进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学习和巩固知识技能。

5、教学结果评定

教学结果评定是对支架教学结构下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教学结果的评定要在可信度基础上建立,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思想去支撑。在对教师个体、学生个体的学习评定时,始终要以课堂规律为基本原则。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制定相关评定标准,通过支架教学的教学结果评定对考查学生知识把握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支架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调动学生舞蹈学习能动性、实现创新舞蹈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支架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给与合理的引导,当学生的认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的撤掉支架。最大限度发挥出支架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蚁哲芸.多尔4R理论指导下的健美操支架式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14,(02).

[2]彭森,肖剑.支架式教学在体育院系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2).

[3]吴跃跃,侯杰.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12).

[4]孙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引入高师声乐课程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5]严启英.“全程式”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3,(02).

[6]崔宗祥.另辟蹊径,舞伽相融——对成人舞蹈基本功训练方法的创新探索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李志晓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舞蹈教学研究(6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wdjxlw/7005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