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舞蹈教学中鼓子秧歌探究范文

高校舞蹈教学中鼓子秧歌探究范文

时间:2022-08-19 08:37:30

高校舞蹈教学中鼓子秧歌探究

摘要:

鼓子秧歌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发源并流行于济南商河一带,鼓子秧歌的起源和发展深植于齐鲁大地,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而当今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学习的传统鼓子秧歌和原生态民间的传统鼓子秧歌由于文化、环境等影响所体现出的传统鼓子秧歌也有很大不同。而在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鼓子秧歌正面临被新事物所取代。作为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传承发创新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从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调查和在教学中的创编实践入手,对鼓子秧歌的组织模式和表演程式等方面做出一定懂得创新。

关键词:

鼓子秧歌;高校舞蹈教学;传统;创新

鼓子秧歌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于2005年首批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的起源和发展深植于从鼓子秧歌中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鲁北地区甚至整个齐鲁大地人民生活,而鼓子秧歌现今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下,鼓子秧歌在当今如何传承、怎样创新,就显得更具有时代的意义。

现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我们所学习的鼓子秧歌,只是被打上了“民间艺术”的标签,已经不具备原生态民间艺术的原始形态和功能,鼓子秧歌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是为了表演性和舞台性,在角色分配上,由于原生态鼓子秧歌的角色分配复杂繁密,而高校舞蹈教学中偏重学习“伞”和“鼓”两个角色,并且在课堂学习中由于场地等限制省略了道具的运用,所以我们学习的鼓子秧歌都是徒手动作,这样就又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对原生态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把握不够准确,原生态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以“稳、沉、抻、韧”为核心元素,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伞”、“牛胯骨”等道具不无关系,而在我们的课堂中鼓子秧歌没有了手中沉重的道具步伐也变得逐渐轻盈。在鼓子秧歌的场图方面,在我们的课堂中由于人员和场地的限制,数百人的秧歌队减少成为一个班级十几人,自然就无法进行“跑秧歌”,所以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场图训练就微乎其微了。

从这几方面来看,原生态的民间传统鼓子秧歌和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鼓子秧歌都有很多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由于场地、人员、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造成,正是由于这些条件也形成了二者同样是传统鼓子秧歌给我们带来的不同。而我们力求一条高校舞蹈教育中鼓子秧歌的发展方向,对本土的艺术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使之更有生命力。

作为舞蹈专业人员应该重返民间,去追寻遗落在民间的艺术珍宝。拒接审美的单一化,现今已经做到了把民间元素提取到课堂,融入进高校舞蹈的教学模式,那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已经学院化的民间舞蹈还原本真。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来源于生活我们在了解舞蹈表演和动作的同时跟应该了解舞蹈在生活中的形态,了解舞蹈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那么对待我们的传统鼓子秧歌,应对其在那些方面进行创新和如何进行创新就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

鼓子秧歌作为一种民间的产物,所展现出的任务形态和角色性格等方面会有所区别,而现今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都是偏向同一风格的学院派,“单纯强调动作元素舞蹈教学的结果是此动作不是彼动作”�这背离了所有原生态民间舞包括鼓子秧歌在内的舞蹈的特性。现在民间舞的教学,我们不应该只是培养可以表演和创作民间舞蹈的人才,更是要培养能够表演和创作具有民间风格的民间舞人才。对鼓子秧歌现在不为人熟知的或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的部分,我们进行进行深入的探究的同时,将鼓子秧歌请进课堂,根据高校舞蹈教学的特点和现有条件,保留鼓子秧歌原有的风格特征,并进行一定的创新。

在我们高校舞蹈的教学中“鼓子秧歌”的教学训练远不如并列为“山东三大秧歌”的“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那样普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本土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就此方面进行了创编实践。在田野调查结束,初步掌握了鼓子秧歌的各方面文化后,跟随“鼓子秧歌”的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学习了传统的鼓子秧歌表演,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传统鼓子秧歌组织模式和表演程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在表演程式上,由于人员的限制,鼓子秧歌传统一百多人的跑场子改为一个48人表演的小场子;虽然沿用了传统鼓子秧歌的四大角色“伞鼓棒花”,但是在角色构成上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做出一定改变,去掉了“伞”中“花伞”的角色,只用八个“头伞”分别带四“鼓”、两“棒”、一“花”。外角中因为专业和难度等各方面的限制去掉了杂耍的角色等等。在场图方面,鼓子秧歌的传统场图有一百多种,而我们只选取了其中的五种较有代表意义的场图进行了学习和排练,最终形成了一场20分钟的鼓子秧歌表演并进行了展演。

如果说在表演程式上的创新是我们主动对鼓子秧歌传统的改良,那么,组织模式上的创新,就是我们在时代的要求下必须对鼓子秧歌做出的创新。由于我们的学习时间较短,表演人员以学生为主,所以着重学习了鼓子秧歌的表演部分。而传统鼓子秧歌人员构成复杂,各司其职,机密配合。关于组织人员,我们减少了传统鼓子秧歌繁杂的演出前进村的程序,例如“探马”等角色的设置,现代社会中交通通讯的发达已经不用马作为通讯的工具,“探马”的角色自然就取消了。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到了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从民间艺人的身上不仅仅学习到了鼓子秧歌的表演更看到了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热爱和鼓子秧歌赋予他们的气概,这让我们对于鼓子秧歌在今后的发展更加有了信心。

鼓子秧歌作为齐鲁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展现了鲁北劳动人民的豪放与激情,其背后所蕴含的齐鲁文化更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代鲁北人民。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前提下,鼓子秧歌也面临着产生以来内外交困的发展困境,必须面临着“转型”的考验。在寻求外界帮助和自我创新的双重方面进行完善和进步。舞蹈的传承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艺术道路中暂时出现的困境,既注重对舞蹈原生态的保护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其进行丰富。才能使鼓子秧歌在适应当代人们欣赏品味的前提下不丧失其本质功能,使鼓子秧歌在艺术发展的长廊中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张浔、刘志军.《山东鼓子秧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9]

[2]陈学孟.《商河鼓子秧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3]王洁、亓圣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济南大学学报,2009.5

[4]朱清泉、梁莹莹.《山东鼓子秧歌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承、发展与保护》[J].前沿,2012.6

[5]王洁、亓圣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9.5

作者:徐鹤文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舞蹈教学中鼓子秧歌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wdjxlw/6972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