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体育论文:学校社会体育建设与拓展概述范文

社会体育论文:学校社会体育建设与拓展概述范文

时间:2022-02-08 03:31:09

社会体育论文:学校社会体育建设与拓展概述

本文作者:陈明工作单位: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培养规格对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不明确,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赵立(2005年)认为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规格、专业概念、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实践、教育资源、学生就业等是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杨小永等(2009年)针对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中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单一、层次趋高、类型模糊、核心课程相同等同质化问题,建议社会体育专业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二是对区域性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邱亚君(2004年)、林向阳(2003年)、王树宏(2005年)、王晓林(2005年)、王燕(2007年)、常智(2006年)等一批学者分别对浙江省、福建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现状和办学水平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提高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改革的措施与途径。三是对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点探索。陈章玉(2006年)通过对68所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应根据社会经济现状和人才市场需求实现细化专业方向、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汪元榜(2006年)根据社会体育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认为要通过加强专业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场地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手段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其他研究。刘善云等人(2006年)在分析20个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方案改革要以实现综合素质为基础,专业素质为主干的通识教育。李显国等人(2003年)通过对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课程体系模式。吕树庭等学者(1996年)通过研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群众体育无论在组织管理、运作方式、活动空间,还是在活动内容、参与形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更恰当的概念以反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的需要,由此确立社会体育在我国应用前景和学科定位。我国许多理论工作者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思路与建议,为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需要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不断深入研究,推动我国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般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由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本校的学科优势进行规划和调整。例如日本体育大学在其大学课程概要中明确指出:“以培养学校体育指导员为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使命也在发生变化,调整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在各行各业都能出色工作且具有实力的毕业生是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事实上日本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变化也与他们的培养目标是相适应的。统计数据表明,日本国立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人数比例由1980年的60%到1987年40.3%,下降了33%,而到企业和其它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同期上升33%。[4]美国高校的体育与健身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各种健身俱乐部的经理和公共娱乐部门的管理人员。英国著名曼彻斯特大学娱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艺术、文娱、运动休闲中心、旅游部门从事计划、管理、营销、咨询等工作。课程设置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要求与素质培养相结合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配合和组织,包括开设的课程数量、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促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例如日本体育院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大幅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使学生专业学习特长与将来就业方向相适应。美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视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课程门类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推动社会体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融合,不仅可以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英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是把休闲、娱乐、旅游等内容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确保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以社会发展为改革内容,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建设长期以来,日本的体育一直是以学校体育、企业体育为重点,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高龄化和青少年体质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革,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将来从事体育指导的管理相适应。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公认体育指导员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由过去8种领域的体育指导员变为3大类14种资格。[5]第一类为教练员工作人员;第二类为从事医学调整师工作人员;第三类为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新制度明确了体育指导员等级,建立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规定了各类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资格认定与活动地点,适应社会各类群体对体育活动辅导的需求,推动了体育指导员在组织大众体育、终身体育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人性化、社会化、社区化、生活化作用。德国的体育指导员分为志愿体育指导员、有偿体育指导员和职业体育指导员三大类,这三类体育指导员分别在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工作,分别承担培养青少年、增进大众健康、援助学校体育工作等社会任务。

加快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明确院校办学定位,凝炼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国存在着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环境和特长,担负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种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效益,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中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不仅有单科性体育院校、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还有其它单科性院校(例如农林院校、医学院校、地质院校等)、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等。这些院校结合各自的办学条件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高层次人才方向、湖北大学的体育产业经营方向、广州体育学院的休闲娱乐指导方向、福建师范大学的体育管理方向、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体育保键康复方向、首都体育学院的体育旅游方向、浙江师范大学的运动训练方向、宁波大学的体育教学方向等等。[6]专业方向不同可以带来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要求的改变,但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设有本质上区别。首先,在社会体育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未必能形成专业重点的错位发展,明显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三基”不牢固、能力不强(单一)的现象,学生的就业渠道受到很大限制,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这种社会体育人才只有专业特点,但与人才培养特色无关。其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群众体育健身指导的高级人才,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显不同。但各高等院校在制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供参考的只有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个别院校甚至在专业平台课中列入专项实践课,核心课程雷同导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相差无异,人才培养特色日益淡化。再次,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过窄无法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例如,重点大学应坚持学术兼容,以尊学为主,对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有其特殊要求;而地方性院校在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费投入、基础建设等方面均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其优势在于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综合性大学则需要发挥其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特点,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加基础课学时,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打造学科知识平台,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从过去狭窄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1995年,我国开始进行高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在2006年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首次将“办学特色”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以引导高校准确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可以分为办学思想特色、办学目标特色、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等。不同的特色具有各自的作用和意义,目标特色产生导向力,学科特色产生生长力,模式特色产生发展力,环境特色产生吸引力,校长特色产生感召力,教师特色产生影响力,学生特色产生竞争力。各种特色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各种特色相容并举可以形成强大的生命力。一所高校不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特色,特色多了就是无特色,关键是特色要鲜明,以特色发挥学科优势,以学科优势促进专业发展。合理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社会体育作为一个新专业首次出现在《专业目录》。根据《专业目录》介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由此确定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对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例如,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缺乏素质和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求大求全、办学特色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对我国57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有38所院校(占67%)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变相的体育教育专业,并且形成了16个专业方向,[7]导致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发生重大偏差。高等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目标,也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目标。一方面,它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具体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学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现行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地满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应该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合理、科学地修订我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目录,调整我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类型与标准、服务面向等方面的要求,促进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推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建立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1994年6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对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2001年8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成为国家正式职业之一,纳入国家职业体系管理,被认为是对《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补充与完善。对于《制度》和《标准》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性质区别的界定,有学者提出《制度》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公益事业,而《标准》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从事社会体育的有偿指导工作,即义务与有偿之别。[8]这种观点值得商榷:(1)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第十三条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做了4点明确规定:1)义务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2)可以开展体育技能传授、锻炼指导、组织管理以及体育表演、体育咨询等的有偿服务,并可按照相应的技术等级称号收取不同的报报酬。3)在取得当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可以开展经营性体育活动。4)可以应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这4点规定中只有第一点指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义务从事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其余3点都是指有偿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并且可以成为一种职业(政府或社会的)存在。因此,以义务与有偿作为区别《制度》和《标准》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准则,依据不充分。2011年10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员。同时废止原国家体委1993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办法》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定义为“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并获得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标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义表述为“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根据对概念进行定义的要求:被定义的项=种差+邻近属概念,《办法》和《标准》的种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由此可以判断,《办法》和《标准》所指的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是指同一种人群,对同一人群从事同一(职业)工作要求达到不同的(职业)技术等级要求,必然在人们思想上和认识上出现分歧和混淆,在实际工作操作中无所适从。同样令人费解的是2004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体育行业推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劳动者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收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目前,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工种有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和体育经纪人等四种,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种包括游泳等47个试点运动项目。而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获得一个或若干个运动项目的上岗证书是无法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实际上增加岗位就业难度,必然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3)根据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在“十二”期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9]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对指导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身份很尴尬。《制度》中曾经提出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应聘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实际上政府机关没有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岗位,事业单位没有社会体育指导的编制,社会团体更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义务和责任。有学者曾经对北京市街道和社区接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在53份的街道有效问卷中,只有4个街道曾经接收过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无法确认从事何种岗位工作);在156份社区有效问卷中,仅有2个社区回答接收过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的现实需求远远低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10]就业渠道狭窄导致许多学生进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习后不知道学什么?将来做什么?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必须通过《标准》、《许可证》、《办法》等种种考试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最后发现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廖廖无几,极大地损害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统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标准,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突破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障碍,是准确把握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特色,推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规格、专业概念、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实践、教育资源、学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日益得到重视,通过对办学定位总结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缓解了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群众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国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课程设置需要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型和行业分工的岗位职责要求,重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要求与素质培养相结合,在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同时,大幅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使人才培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对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缺乏明确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求大求全、办学特色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现行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要求,需要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合理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类型与标准、服务面向等方面的要求。(4)根据对概念进行定义的要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中的《标准》和《办法》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所下的定义在种差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标准》和《办法》所指的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是指同一种人群,对同一人群从事同一(职业)工作要求达到不同的(职业)技术等级要求,将在人们思想上和认识上出现分歧和混淆,在实际工作操作中无所适从。因此,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统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标准,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突破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障碍,是推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会体育论文:学校社会体育建设与拓展概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tyxxlw/6153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