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生信仰认知研讨范文

体育生信仰认知研讨范文

时间:2022-12-13 04:52:10

体育生信仰认知研讨

作者:匡列辉张明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城市学院

存在于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的信仰困惑表现

为了解目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本课题组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5所高校体育院系以2009至2012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2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91.5%。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明确信仰”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3.2%,“没有明确信仰”的占24%,“说不清”的占32.8%。在回答“人生理想”时,希望自己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分别为23%和36.5%。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这一群体的信仰状况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他们对党和政府信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当下,大多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不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少数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较浅,经常在面对诸如价值取向、人生理想等重大问题时表现稍显稚嫩。受现实生活中种种不良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在张扬和突显个性发展的同时,面临人生信仰选择时却往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产生种种困惑和问题。

1少数学生信仰选择多元化,认知模糊

当代大学生在信仰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问卷调查“你最大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的选择中,选择最多的是“学好专业、事业有成”,占41.5%。各项选择中,男生女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十分明显。在“入党意愿”的选择上,选择“愿意入党”的学生比例比较高,占56.3%,但也有21.42%的同学选择“无所谓”。调查发现,一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信仰认知问题上越来越表现出“自我取舍”的特征,他们过分强调自我意识,特别注重从满足自我需求为出发点确定是否信仰、信仰什么、如何信仰。集体主义思想、奉献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和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在一些大学生心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对西方实用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却情有独钟。还有的大学生自诩躲避理想和崇高,缄默信仰,没有信仰。或以活在当下为托辞,以远离政治为清白,认为没有什么必要对周围事物倾注过多的情感并为之献身奋斗。与此同时,信仰宗教在一部分大学生中也有所波及。这说明大学生在信仰上出现了主流信仰意识模糊化的倾向。

2少数学生信仰世俗化和功利化

受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侵蚀,有些大学生憧憬权力、崇拜金钱、向往名誉。把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重金钱、讲实惠,其信仰显然是走入了误区,步入了歧途。调查显示,在问及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目的时,有19%的学生选择了“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35.5%的学生选择了“为了个人更好地就业”;45.5%的选择了“两者兼而有之”。当问及“你目前考虑较多的问题是什么”时,选择最多的是“毕业就业问题”,占56.3%。选择较少的是“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只占11.8%。在座谈中了解到,一部分大学生把信仰视为谋取现实利益的方式。例如,有的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很简单,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如果不信仰就很难获得发展的机会和很好的前程。在对信仰的理解上,这些人更多地是从个人利益与个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认知信仰,从世俗利益和世俗生活层面来肤浅理解信仰,对于信仰批判和超越世俗利益的真正内涵缺乏正确理解。在市场经济中某些消极因素影响下,功利化和世俗化心态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变得自私[3]。功利化和世俗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无信仰的状态,它使人缺乏信仰对人生的导向,金钱崇拜和私利追求成了他们的唯一信仰。

3不少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思维

以“振兴中华”为口号的体育精神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在上世纪90年代大力倡导的中华体育精神似乎渐渐淡化。在一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脑海里,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作用相当大。部分学生盲从潮流、盲目信仰。在直观感觉的牵引下蒙闭双眼,在多变的社会潮流中随波逐流。西方国家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对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进行传播和渗透,无时无刻都在刺激他们青春跳动的每一根神经末梢,让这些学生自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放飞束缚的心灵,培养自由独立的个性,拥有浪漫惬意的温情。在大众媒体的大肆炒作引导下,一些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与此相对的是,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中华体育精神日渐淡漠。还有一些大学生在遭遇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时没有在大脑中加以理性思考,单凭直觉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全盘否定。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的原因探究

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信仰困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调查分析发现,导致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上:社会环境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和学生个体层面。

1社会环境层面

1.1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无孔不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距离不断拉近,我们与外界的交往和联系不断密切。通过借鉴吸取西方发达科技和先进文化中的精华,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平等竞争、公平效率、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前单一的思想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不断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冲击。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电视、电影、电台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别有用心地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理念,大肆宣扬所谓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造成他们在文化鉴别和取舍方面的困惑,影响他们对民族传统和本土文化的把握理解。同时,由于监管的不到位,相关部门没有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批判,极易因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导致思维判断上的莫衷一是。这对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尚是如此,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影响,产生文化认同困惑和信仰危机。

1.2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转型导致一部分人精神生活的波澜和思维模式的变化。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不断蔓延滋长,诸如极少数党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色交易,违法乱纪。还有无序竞争、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日益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终日面对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诸如此类海量信息的“轰炸”,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失望。这些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体育领域,由于竞技体育的导向偏差而导致各类体育竞赛中屡屡出现违背公平竞赛的体育道德事件。如足坛“黑哨”以及其他竞赛幕后权钱交易收买裁判操纵比赛等,都会对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消极恶劣影响。

2学校教育层面

多年以来,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舆论导向常常疏忽了对大学生马列主义信仰的合理引导。某些体育院校至今仍存在着德育与智育、体育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在教会学生做事上下的功夫深,而在教育学生做人上力度显得不够的情况。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空泛。很多是教育者以单一讲授为主要形式的“灌输式”的静态交流,形式单调,过于倚重强烈政治化宣传和以主体为中心的权威型教育模式,很少有互动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们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思政教育手段落后陈旧,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灵活采用网络互动心理咨询、在线谈心交流等新工具、新方法,而仅停留在黑板报、大广播等传统工具的运用,采取知识竞赛、演讲会、报告会等传统作法,因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触动有限。另外,一些体育院系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对“两课”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冷漠、轻视甚至抵触反感情绪。特别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高中时为了考上体育院校,不惜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时间拿出来进行专业训练,考试仅凭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应付政治课统考。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了上不上政治理论课无所谓的心理,导致思政课流于形式。

3大学生个人层面

大学生处于渴望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成长阶段,他们人生阅历不深,性格的形成和人格塑造还不稳定,面对形形色色的思潮鉴别能力不强,易被周围舆论环境左右。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的“独苗”,在独特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从小就逐渐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以成人自居,倾向于对万事万物持批评态度,行为易于偏激,克制能力较差,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他们崇尚个性解放,但又心浮气躁,遇到挫折便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难坚定。多年来,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理工科考生低200分左右,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长期对人文理论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辨的能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特别是体育产业化、运动员俱乐部等一系列体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行,让他们面临残酷的生存竞争。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的强烈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困惑、迷茫的情绪。

体育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信仰是指路的明灯,没有信仰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这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对信仰之于人生重要性的精辟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复杂教育过程,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帮助确立信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多管齐下,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教育资源,完善体育专业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宣传载体,形成合力。全社会要齐抓共管,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正面舆论宣传的力度,大力宏扬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对负面消极舆论的源头进行整治查处,特别是要加大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净化社会舆论氛围。家庭是大学生信仰开始形成的起源地,其特点是长辈的言行品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身处他乡的大学生在和父母电话交谈或采取其他方式交流时,长辈的愿望要求和嘱托更显亲切,更能让他们容易接受,所以更富有教育性[9]。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共同建设和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可以形成积极进取的巨大凝聚力。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稍显薄弱,但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对他们进行信仰教育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教育、感染他们。比如利用专业特点,组织收看伦敦奥运会、世锦赛实况转播和其他体育赛事等。因为和平时期体育竞技活动是最能牵动人心,最能反映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这类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地引导他们将团队意识升华为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在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中以文化素质教育、理想情操教育、信仰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使他们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更加了解国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树立科学合理的道德信仰。

2加强课余生活的管理指导

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空间大大扩展,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成为大学生求学期间学习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个人生活空间里,学生的个人交往,包括网络虚拟世界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塑造自己,其行为表现是学生在自己身上看到的和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不断加以比较的结果。所谓“见贤思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社会生活中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低年级学生。在与外界交往中,各种物质诱惑也会腐蚀着学生原本稚嫩的心灵。因此,要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大学生生活主阵地寝室文化建设,开展学生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以先进带后进,在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上予以关怀,教给他们伦理和道德、情感和责任、理想和信仰,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

3在社会实践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不同的信仰并存激荡,在主宰人们的心灵世界的激烈争斗中各不相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要为体育专业大学生信仰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让大学生明白,“中华体育精神,携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作为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精神动力,驱除宗法等级、论资排辈等封建专制遗毒,改善了中国数千年传统积累和熏陶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为改革开放的启动提供了意识形态的营养”。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组织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享受胜利的喜悦或品尝失利的滋味过程中思考,并懂得每一次比赛的胜利都是团队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让体育专业大学生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踊跃开展“暑期文化、教育、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到西部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深刻感受和体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让他们能在众多的信仰选择中做出正确的理性抉择和自觉把握,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为主体的坚定信仰,成为他们一生坚定的行动指南。

4创新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总书记期望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育人根本任务讲得十分具体清楚,指明了新时期高校的育人目标方向。在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同时,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信仰困惑,遵循他们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认真分析他们信仰危机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进行细致的“个性化教育”和“分类引导教育”,形成信仰教育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感动、激动、行动”,消除他们的信仰困惑,重建体育专业大学生精神家园。

结束语

加强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一核心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优秀的文化培育人。立足实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时代特点,寓教于行,寓教于乐。使大学生信仰教育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思考和领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吸收转化为自我认识和行为,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被举报文档标题:体育生信仰认知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tyjyyjlw/61339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