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范文

时间:2022-04-04 02:54: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

摘要:为使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更好地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接,运用文献资料梳理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探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不适表现,提出应对基础教育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应对策。旨在进一步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校;课程设置;体育教育专业

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的来源基地,应把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卓越体育教师作为出发点,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其中,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门类、结构、学时数等将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所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立足高校课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理应主动顺应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需求。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未能完全实现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需求相接轨,进而导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基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求导向,探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1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

1.1课程标准中目标理解存在偏差

《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根据基础教育各教学阶段的不同要求,其培养目标也应有所相同,即小学段的目标要求是培养学生兴趣;初中段的目标是养成锻炼习惯和掌握健身知识;而高中段的目标要求则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在梳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仍存在对课程标准中目标理解存在偏差,不同学段课程目标不明确、价值取向偏颇,课程目标间尚未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未能体现。目标理解存在偏差进而引起实践偏误,使得增强体质目标被弱化,学生知识技能、运用能力的学习目标淡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

1.2各学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脱节且偏重于竞技运动项目

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而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体育观。但部分省市地区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面贯穿教育培养的始终,各学段课程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理念不相符,教学内容枯燥、片面、单一,教学内容递进关系上存在断裂、重复、混乱、无序等现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存在经验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学生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农村中小学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其次,课程内容仍然偏重于运动技术教授,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至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缺乏思考。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应是按照竞技运动训练体系来培养专业运动员,而应是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1.3学校监管失位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监管是教学改革实施的有力措施,能够较好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学校监督制度的完善是课程教学得以良好实施的先决条件。目前,基础教育学校对一线体育教师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首先,不同地区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之间存在很大个体差异,但由于学校监管力度不足,体育教师缺少入职前后再培训制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但培训机构的层次级别较低,导致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难以体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其次,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重视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等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但部分学校基础教育管理者仍然存在不重视基础教育中的体育课,体育课缺课、被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因而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也相对较低,在职称评审、获奖评优上处于劣势,这就大大消减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所以,学校监管失位下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也是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1.4不同地区学校间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地区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提出适合本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策略、教学内容标准以及体育场地与器材配备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不同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理念、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各学校间对课程改革存在不同的需求与价值导向,就不同城市和农村之间而言,城市地区更多地考虑到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费缺乏,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落后,其考虑更多地是利用当前条件满足基本教学需要。所以,不同地区由于各种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不适表现

2.1课程培养目标的表面化、形式化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的目标要求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到位,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方案》目标要求相背离,部分高校课程目标制定较合理,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注重于技能传授、训练与竞赛等目标培养,其培养目标的理念是体育教练而不是体育教师,学生培养上明显带有竞技体育色彩,至于培养目标中的其它目标要求未能达到或未涉及。在应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上,课程培养目标设立与实施亦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目标需要,导致课程培养目标设立的表层化、形式化。

2.2课程内容设置脱离基础教育需求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服务于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丰富多彩,但大部分项目的普及程度不高,课程内容设置不具高校特色且脱离基础教育需求,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体系仍根深蒂固。中小学即将淘汰的教学内容高校仍在传授,且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上,忽视学生“会讲”、“会做”、“会教”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教法上缺乏创新性,各种练习方法和开展游戏教学的教材教法内容比例太小,结果造成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应对改革后中小学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时感到束手无策。其次,理论课内容比重有所增加,但内容仍有缺失,譬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采用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内容中既缺乏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又缺少独生子女的教育与心理问题的研究。此外,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部分理论课程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法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未涉及,课程教学内容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忽视基础教育体育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3课程体系中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缺乏

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是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重要指标。根据高等教育对体育师资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入学教育、专业技能实践、教育实习、毕业教育等教育教学实践类内容设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是检验学生入学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也为后续基础教育教学提供铺垫。由于课程体系中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缺乏,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进行课程设计、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体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进而使得学生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凭借感觉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混乱。

2.4课程设置结构相似,自身特色不突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当前我国部分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相似,效仿现象明显,自主权不足,除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几门符合教育特点的课程之外,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开设课目均存在相似之处。课程体系均过于注重专业课的开设,忽视基础课的设置,只注重本课程的纵深发展,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忽视课目之间的横向知识交融,课程群结构建设力量不足。甚至很多高等体育院校都选取了相同的教材,缺乏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区域特色的专业性教材,也缺乏根据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学校所在区域特点、地方对体育人才需求的特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设置的选择上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

3基础教育需求导向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3.1落实课程培养目标覆盖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努力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提倡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目标。纵观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基本完善。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对基础教育需求培养层面,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加强学生教学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迎合基础教育中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摆脱偏重于技能掌握、训练和竞赛工作目标的培养,助推课程培养目标全覆盖面的实现,此外,各高校应依据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场馆设施的不同,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及课程目标设计上应当有所差异,但要全面落实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要求,以彰显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2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应突破重视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保持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又要强调基础教育需求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灵活性。首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置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技能的课程,把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健身的方法手段。在保留学生必须掌握的田径、体操、武术以及传统球类,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项目基础上,建议增加中、小学就常见娱乐性的时尚运动项目(如花样跳绳、拓展训练、体育舞蹈等),进而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接轨;其次,重视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着重掌握体育文化类、体育健康类、体育健身类和体育休闲类课程。

3.3增设实践类课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应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增设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变建立交往合作、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多给他们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引导大学生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问题,解析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体验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规范、班级管理以及工作机制与过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与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教师互助培训课程,一方面高校帮助中小学培训在职教师;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使培养出来的师资能与中小学的需要有效对接。最后,延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见习、实习,体验教学过程,查漏补缺,提升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3.4突出师范特点,彰显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师范教育的能力,还要能满足完成社会需求的各项体育工作任务,体育教师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需进一步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师范院校区别于其它院校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保证。所以,应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高教育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改革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除了增加教育类课程外,还要较大幅度地增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重视学生的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体育教师奠定基础。此外,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彰显地方特色,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卓越型体育教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依托立足地方,面向农村、城镇、城市,服务全国的体育人才培养观念,并依据地方院校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加强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形成课程特色,突出体育院校办学的时代特色,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为社会培养特色教育教学人才。

4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紧密联系。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需要高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人才去完成。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直接关系。所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落实课程培养目标覆盖面,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彰显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此外,高校教师、基础教育的管理者以及基础教育体育人才都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吸取新的教育理念,真正立足于学生教育,以实现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求相接轨。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1-3.

[4]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9(2):1-4.

[5]顾伟农,刘传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方案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3):70-73.

[6]季浏,汪晓赞,汤利军.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77-81.

[7]关北光,李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1):28-31.

[8]高松山,云林森.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98-100.

[9]李斌.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变迁、冲突及其整合——基于价值论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3):88-94.

[10]殷荣宾,季浏.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现实诉求与路径[J].体育学刊,2015,22(3):75-80.

作者:宋德海;刘路;巢小春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tyjxlw/7130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