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范文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范文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走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使得人们必须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要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数学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基础学科,所以要想学得更多,学得更好,知识渊博,拥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们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认识,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才能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善于归纳整理的能力,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只有明白“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才能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

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较之以往,虽已加强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但教材的系统性太强,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心理特征依然难以同步。所学知识大部分停留在书本和试卷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仍然显得非常淡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理应在教学中转变观念,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现实的生活走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进入数学学习的课堂,才能使数学学习变的具体、生动、直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通过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就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这种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收集和处理来自周围的信息,并逐步形成利用数学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才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作用与意义,更积极的搞好数学学习。那么,怎么才能将数学与生活更好的结合起来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1.举生活中的例子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进数学教学中去,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讲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将原教材单纯计算题可以转变为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如五·四班在刚刚举办的数学手抄报评比中,板面设计合理,字体工整的占全班人数多少,板面新颖别致,字体隽永,色彩搭配合理的占全班人数的多少,谁愿意帮助算一算,板面好的、字体工整的共占班级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手抄报的制作过程,就乐于举行这方面的数学演算。这样的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就会明显增强。

2.将数学与文化娱乐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这样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例如,举行“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调查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为什么喜欢这些节目,让学生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分析产生这些倾向的原因,然后提出一些如男生为什么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为什么更喜欢《开心辞典》等问题供大家讨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数据整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比如让学生先用目测再用软尺测量教室门、窗的高度、宽度,或者测量操场的长度,体验步测和目测等。开展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增强。

3.让学生头、口、手动起来

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是搞好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如果在为新课的铺垫中,教师选择有趣新奇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那么学生会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很大兴趣,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我们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以更好的搞好教学。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自己做的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说,如果你们给我说出你们所量出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奇怪,很想知道教师为什么那么“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说:“这节课我就是要告诉你们这个秘诀,便开始板书课题,讲授新课。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引课,会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利用学生急需和感兴趣这种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好这节课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4.和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尊其师,信其道”,与学生的感情加深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了。

5.利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热爱数学

教师可以通过讲数学史或数学家的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可使学生热爱数学。笔者在教学中,多次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他们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使不少原先不喜欢数学的同学爱上了数学。

三、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方”?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方?”。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激发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很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很多学生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数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集工具性功能、育智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统一体。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人的智力能力提高上,最大程度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上,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掌握,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