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审美教育发展趋势(4篇)范文

初中审美教育发展趋势(4篇)范文

时间:2022-11-27 11:22:36

初中审美教育发展趋势(4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初中的语文课本内容匠心独具,需要学生和教师仔细的推敲和品味,本文针对语文名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前言

初中课程内容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在教材中的名著时感悟极深,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重大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多结构多层次以及多要素的审美系统,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反应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1.当前语文审美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对于审美教学的认识度不够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由于学生处于发育生长期,注意力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语文又是一个由大量文字组成的文章,学生往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耐心,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水平受到限制和阻碍[1]。学生想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迅速的提高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语文是一个繁杂量大的工程,是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学习的结果。另外,教师在审美教学上不够重视,学生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学生的阅读水平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1.2语文审美的教学范围过窄

由于语文教师在审美教育上不够重视,教师在审美方面没有过深的研究,提到审美,教师一般将目光停留在表面。初中语文教材往往具有优美的语言及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韵律美以及意境美,学会将这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此进行深刻地体会。由于学生年幼,对词语的研究不多,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难以体会到文章深层的美感,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2.提高语文民主教学审美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多样化发掘教材的内含之美

初中的语文课堂大多围绕着教材内容进行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挖掘教材的优点,体会教材中的意境美。现今的语文教材灵活性以及文学性很强,很多文章都是国内外著名且具有丰富内涵意义的作品,文章的语言朴实而又丽句清词,不仅是教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语言的金辉玉洁。如《朝花夕拾》名著中,初读文章觉得婉约,再读文章便觉得人生如梦露,青春似花,落幕夕阳。拾起记忆的碎片,笑当年天真的无邪。整篇文章辞致雅赡,恍如身临其境。鲁迅先生笔下的生活充满了平淡以及哀伤,绘风俗写动物忆旧人,寥寥几笔却能让人回味已久。学生阅读时可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不到鸟;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为非常的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蛇。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学生读起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身临其境的感受鲁迅的童年生活。

2.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段落

现今我们迎来了数字化的时代,因此教师对教材研究时可利用网络进行搜集文章的背景意义,充分的准备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如在学习《骆驼祥子》名著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这篇文章进行搜集,利用音乐、带有画面感背景以及声音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悟,学生从这篇文章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读起文章时对劳动者悲惨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感受以及有设身处地的感觉,学生无不动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2.3教师的自身影响

教材是教师学习的素材,除了教材之外,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将教材干巴巴的语言转化成优美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教师可将诗句中的语句进行扩展。例“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过去了,撒的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时,对语句进行相应的扩展,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残花像老去的青春般缀在繁华的枝头上,繁花也终有一日会凋零。鸟儿飞去了,鸟儿来了又飞去,撒的落红满地都是。繁华散去,只剩的落花满地。生命是否也像这般一样短暂,翩如惊鸿,只留下这短短的一瞥。学生在学习诗词中往往会感到乏味,教师要利用语言的优势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不管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在艺术人格上要有较高的水准,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示范。结语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力,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教材中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语言美,深刻的感受到文章的优美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扩展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1):6-10.

作者:颜小泳单位:福建省石狮市实验中学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摘要:在一种学科中的教学中,想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会加入很多的教学方式,审美教育是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的一种教学形式。审美教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形式,加入进去比较复杂,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比较复杂难认知的过程。但是,在实施审美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各方面素质修养,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用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和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并丰富学生的情感。对于英语,与审美一起相结合会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整合

一、发掘文字背后的含义,找寻其中赋予的内涵

我国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对文字鉴赏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想要更准确地对文艺进行鉴赏,就要对描述的文字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观察所描写的事物,进而转化成最初的审美。文学作品是作家从自己的角度来创造出自己文章中的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从生活的美好中来反映生活的美。

二、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体验事物背后的朴实美感

知美这一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这种能力是人的一种理性直觉,审美这一心理活动是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结果。我们初中英语的课本上所甄选出来的文章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的,佳作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赋予了文章血肉和生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试着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在他们之间建立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美。

三、放飞创意,用想象给生活增添时空美感

所谓想象力,都是人们将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表象记忆进行加工成为新的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抽象力的表现,它既需要依赖你对事物本身存在的记忆,又需要你打破这种固有的记忆,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象成一个新的事物,这就需要抽象思维了。如看到太阳,就看到了希望,看到绿叶,就充满了信心,这种既基于事物本身的想象又打破事物本身的感觉,给所有我们看到的事物赋予了新的生命,美也因此从我们的想象力中得到了升华。

四、不断地对比鉴赏,体会文字背后的意境传递的美感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到的手段,通过两者的对比,能让学生加快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在审美教育中也可以加入比较法,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亦是如此,但在这里没有伤害这么严重。通过对同一事物两种描述进行比较更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能赋予事物美的能力,进而得到美的熏陶。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语言,背后代表的文化,但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艺术之美是每一个人所追求和欣赏的。通过对于英语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接受帮助时知道表达感谢,在打扰别人时知道表达歉意,这些都是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对一些能使文章语言变优美的词藻要让学生多进行比较并做到熟练应用,提升自己平时的写作功力,让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更加优美。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发音练习,可以挑选一些绕口令来进行专项训练,通过简单的绕口令所带来的节奏感让学生能够更加地投入,有更大的兴趣去练习。不仅如此,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本身的韵律美,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英文对人们的吸引力,并体会作者为什么最后确定应用敲字的意图,让学生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加深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五、懂得鉴赏文字背后的含义,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加强英语在审美方面的教育并不是意味着不重视英语的基础知识教育,相反如果不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那么就无法很好的进行审美教育,一句话就是审美教育是建立在稳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上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训练,不能顾此失彼,更因此使审美教育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审美教育不仅只有表面的对文章进行美的欣赏这一狭义的理解,而是在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的同时教导学生更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文章,比如说人物刻画、文章中心主旨和作者的人文情怀等。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英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美学系统。首先是英语教学课材是由中外名作组成的,这些名作代表着各自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丰富的审美角度带领着学生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应做到的就是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初中生加强美学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阅读范文、分析内容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引导学生去充分的感受文学的魅力,以正确的方式欣赏文学的美,感知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邝坚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审美的培养[J].教师,2014,(29):49.

[2]卢彦红.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审美及英语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189.

作者:李得花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现实的反思、时代的召唤、语文的个性、美育的魅力,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然而,当前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语文美育的具体实施。为了让美育真正走进课堂,教师要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师;审美教育;反思;个性;魅力

初中语文由于内容结构较清晰,内容层次较多,因此自身就是一个较完整的审美系统。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许多民族与国家的文学作品,包含许多审美方法与要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很大的意义。然而,某些教师不重视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见选择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一、现实的反思

由于升学机制的导向,语文教学逐渐畸变成应试语文教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教育的结果最终异化为卷面成绩。本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语文教学,却只强调了语文的知识系统,突出工具性特征,造成了较强烈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审美性特征,使充满语文之趣、文学之美、人性之光的语文教育成了机械僵化的技艺之学、应试之练。

1.主体机械化。作为国民的基础教育,语文不仅是训诂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但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训练,学生成了学习机器、考试机器,人的情感、价值、地位可怕的消失了。

2.目标片面化。在“认识、情感、技能”三大领域中,应试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身心变化这一重要标准,以考试为中心,目标教学变成“应试目标+应试训练”,教育过程只有知识的传递,而没有感情的激励。

3.目的功利化。求真、趋善、立美,是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试语文教学以“应试”为最高目的,教师只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却不对学生的习惯、思维方式负责,不对学生的持续发展、个性发展负责。

4.要求标准化。千差万别的人,经过“标准化”的训练,成为基本相同的标准件,以牺牲个性的发展来换取共性的认可,创造的潜能被压制。

二、时代的召唤

2000年秋,重视人文性的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加之,2004年在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的新课题改革,是一项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包括教学改革在内的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对整个基础教育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新课程目标的建立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一定的感受力、想像力和鉴赏力。乐于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表现美、创造美的尝试和实践。”我国文艺理论专家、《小学语文》主编马新国教授在探讨审美教育方式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时也强调,审美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的基本方式,语文教育应采取审美教育方式。因为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获得审美愉悦中受到审美对象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的替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下意识,终生发挥作用。

三、语文的个性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选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在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教学中应用“美”吸引学生,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教学理所当然。

四、美育的魅力

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说:“我们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新视觉来重新审视美育,得出的结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审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时候也都更重要。”首先,对智育,德育等的作用。王国维说过:“一方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蔡元培认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成,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知道美育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源泉,可以把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以直接经验形式表现出来,开拓知识面。美育还可以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强调“寓教于乐”的思想,指出学习有“知之”、“好之”和“乐之”三种境界,教学就要追求使学生“乐之”。只有“乐之”才学得快、理解得深、主动学习。五

、加强语文老师的审美元素的开发

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很多审美元素,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老师是一个美的结合体。当代初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自身审美元素的开发,促进学生审美教育内容的丰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以一举一动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老师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态度具有直接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表现出正确的审美态度与审美情趣,通过模仿,很好地实现自我审美情趣的提高。老师要强化自我学习意识,通过丰富专业知识及提高观察能力,促进自我文学素养的提高,使知识与人格成为学生心目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总而言之,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以其自身魅力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作者:张敏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以文字的形式把一个美丽的世界展示给人们,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因此,有效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效进行审美教育的保证。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以文字的形式把一个美丽的世界展示给人们,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有效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效进行审美教育的保证。

一、语文素质教育

从本质上而言属于美感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的慢慢提升是由教育教学方式改变而完成的,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这个要求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很重要。而美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在语文学科中有效实施审美教育,需要把语文学科运用美学的法则与原理进行传递,同时,素质教育必不可少。换句话说,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拥有美感而懂得理解、鉴赏美,需要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来进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一)审美教育可以为学生发展创造促进条件

人们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育。“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这是著名战国时期教育家荀子的观点。举个例子,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之后,就有很多大学生在对理想的憧憬中积极投身至西部建设中。因此,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人们良好的个性与品德是可以培养形成的。

(二)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需要与愿望往往都由良好的兴趣转化而来。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后再进行语文教学,对学生良好兴趣的培养可以由审美教育来担当。比如,《童趣》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是通过几件有趣事情的记载来表达的。所以在学习本篇文章之后,学生们的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会在文章的赏阅之下而被忆起。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学习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以及运用自身的语言把文章中的美感呈现给学生。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立足教材内容的角度,分析语文学科具有的审美教育作用

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语文学科的内容还包含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学知识。这些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很强的审美意识,大多数都成了传诵的经典,历代相传。在教材中,对这些文学作品做了主题区分,有效地加深了审美教育功能。比如,教《莲文化的魅力》专题课文时,学生审美的创建可以在学生对这些文本进行具体学习时进行引导。不管这些文本的表现形式是散文、诗歌还是词,其美感的表现都离不开“莲”。

(二)立足学生心理结构的角度,分析看语文学科具有的审美作用

由于年龄特点,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不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对文本的体验中把事物美与自然美体味,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审美的教育应该由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情境的营造而达到。比如在对巴金散文《繁星》进行教学时,虽然学生们常常能看到头顶的星空,对这些都很熟悉,但是生活经验的缺乏使他们只能观察天空的客观物体,而不能够体会这篇文章中作者的不同心境感受是如何通过星空所表达展示出来的。因此,需要把文本的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文本的审美意境。

三、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文本形象,使学生体验“美”

领悟文本中的人或物的形象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特色。比如的《长征》,利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很轻松地描绘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在讲这个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后面的长征节选《老山界》一起概括性对学生进行讲授,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味出红军当时那些坚强、执着、大无畏、勇往直前的革命情怀所展现出来的美感。

(二)激活学生的情感,感悟文本之美

学生对美的深层次感受是在学生获得美感之后,由教师引导得出。教师就像一个纽带,在作者与阅读的学生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对美有充分地理解。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只有进行深层次地阅读作者对父亲背影追忆的部分,才能够把父亲对儿子那份深切的关爱体悟出来,也才能把审美教育作用在学生身上。

(三)展开对比阅读,对文本之美全面欣赏

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够体现出事物或人的美与不美。在鉴别或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具体地感受美。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作者的读书时三味书屋与生活时的百草园,从而把作者童年的变化在阅读中加以感知。而对其生活变化的感知可以在对比乐园与枯燥的学堂中得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回忆,从而理解和欣赏文本中展示的美。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金莲.注重初中语文课审美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1).

[2]徐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06).

[3]孙新杰.提高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措施探讨[J].课外语文,2016(05).

作者:羊锦绣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中审美教育发展趋势(4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