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解决落后地方农村教育问题范文

解决落后地方农村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2-07-31 09:26:15

解决落后地方农村教育问题

按照“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中央再度出台了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市委专门召开全委会研究“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重视农业、真切关注农村、真情关心农民的精神,标志着我市“三农”工作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作为身在“三农”工作一线的区县领导,我们在对“三农”问题深入调研后,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边缘化问题,已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是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边缘化造成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其经济收人的不平等(一般农户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其现金收人增加3.5一5.5%;若参加培训可增加30%左右)。以石柱县为例,农民(巧周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6年,远远低于全国全市的平均水平,农民素质仅达到小学毕业水平,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者不到5%。由此形成了缺乏知识的农民对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单个弱势的农户对有组织的企业的不利局面。这部分人由于缺乏知识这个改变贫困的支点,绝大多数只能在低端就业,在建筑工地、车站码头、餐饮行业从事“傻大笨’,的繁重体力劳动,转移容易转化(市民)难。而随着社会的转型,这种靠拚体力、透支青春来求生计的简单的劳动将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由农村进人城镇的绝大多数打工者,必将面临因知识没别人多、头脑没别人活而成为城镇的“边缘人”,必将埋下城乡、区域、阶层矛盾的隐患,最终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是严重影响农业增效。以石柱县为例,一方面,尽管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黄连、长毛兔、辣椒、药菜等绿(特)色产品基地,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深,对优势资源的规模开发不够,始终无法摆脱“逢贵就赶,逢贱就徽”的经营盲目性。始终无法打破“千家万户的生产、提篮小卖的贩销”的传统产业模式,致使石柱县县域农村经济尚未形成可以抗御市场风险的“航空母舰”,绿色资源优势没有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优势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的意识,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停留在生产和出售初级农产品上,农业产业化推进不快,产业链条难以延伸,农业效益难以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一体化进程推进缓慢.

三是严重影响农村繁荣。由于知识的缺乏,石柱县的部分农民民主法制观念淡薄,依法办事、用法维权的意识不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的氛围不浓。尤其是少部分接受教育较少的农民对事物缺乏正确的理解判断,不善于通过正规的程序和合法的渠道来处理解决问题,且无理纠访缠访,甚至个别以此为己任,乐此不疲,导致农村信访稳定形势比较严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法治县和政治文明进程。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事关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为此,石柱要紧紧抓住当前全国全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机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义务教育的城乡统筹,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自力更生与谋求政策支持相结合,加快建立教育“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立足当前就是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切实把自身条件用尽用足。“三农”破解难,千难万难,归结为一个难—就是难在缺少知识和技能这一支点上。要抓住这一支点,就要充分整合贫困地区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培训、库区移民培训、高山移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资源,让留守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民;让外出农民掌握职业技能,成为技工、专家,用脑挣钱。同时,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建学习型农村,使农民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全面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发展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谋划长远就是要积极献言献策,努力谋求政策支持。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农村教育纳入国家的基本国策,突出农村教育的基脚性地位。国家虽然出台了《义务教育法》,但实际上很难操作。而解决农村贫困子女的就读问题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和谐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农村教育法》和《高中教育法》,并把农业职业教育纳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和法律的导向作用,真正建立起农村基础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孩子达到12年教育年限,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和谐。

二是要尽快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建议国家建立新的义务教育财政负担机制,实行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制度。对现有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逐步建立由中央政府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考虑到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第一步可先在全国25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实施。对欠发达地区(包括省级贫困县)则主要由省(市)里承担(中央适当补助);对发达地区可由县市自己承担。具体可先在民族贫困地区试点。以石柱县为例,2005年,全县共有83475名农村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按杂费、课本费及服务收费农村小学学生每人每年628元、初中学生1092元、普通高中学生1556元、职业高中学生1900元计算,仅需资金6887万元。以此类推,全市5个民族贫困县约需3.4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市财政收人的1.2%),全国257个民族贫困县约需17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国财政收人的0.67%),国家和市级财政是基本能够承受的。建议国家财政按补差原则加强对农村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公用经费的转移支付,真正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

三是要科学把握农村教育的发展走向。研究制定农村教育的对策与措施,必须与解决“三农”问题一并考虑,纠正农村教育的应试性、城市性和离农性,真正形成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教育制度。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前提下,加强农村学生职业、创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学生升学、进城就业和务农创业打下能力基础,同时满足农村适龄学生的升学目标和就业目标。要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制定保护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政策,鼓励农村教育在为城市培养人才的同时必须为“三农”服务,为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提供人才,这既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又是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是要建立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制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新一轮人学高峰的到来,需要大量经费投人。以石柱县为例,如果普及高中教育,到2010年要达到国家评估验收标准,尚差12000人左右的教学设备设施,需教育经费约2亿元。这是贫困地区根本无力承担的。建议国家和市上建立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制度,确保贫困地区发展高中教育的经费投人。

五是要统筹规划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布局调整、新校舍扩建和师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规划布局调整时要结合城镇化发展布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和新校舍建设,努力满足农村学生“有学上”这一基本需求;同时,建立贫困地区师资建设专项经费制度,满足农村学生“有好学上”这一强烈愿望,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

六是要建立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的教育“一对一”对口支援协作制度。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实行东部三大经济区与西部贫困地区结成双边或多边的对口帮扶对子,从政策上鼓励东部地区对西部农村教育开展一对一对帮扶,尽快缩小东西部巨大的教育差距。同时,针对我国国情,为有效破解农村教育资金短缺瓶颈,应充分运用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手段,鼓励社会和民间资金投资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建设农民能读得起书的“平价学校”,这也是发展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势在必行、势在快行的重大举措。

被举报文档标题:解决落后地方农村教育问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ncjylw/60741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