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比较探究范文

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比较探究范文

时间:2022-04-23 10:44:49

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比较探究

【摘要】在声乐作品中,一个作品的音韵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凸显出来,就是声乐作品本身的语音特色和语言韵律,其存在主要与作品中蕴含的音乐性和文学性之间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进而将声乐的表现力和审美感方面进行有效的增强。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中,中外声乐作品的独特性、差异性以及地域性差别的存在,使得两者的声乐作品在音韵方面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不同。鉴于此,文中以意大利为例,开展了中外声乐作品的音韵结合比较分析工作,对于音乐教学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歌词语言韵律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对于精神层面的艺术追求愈加看重。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社会公众艺术鉴赏水准的提升,使得中外很多的声乐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众多声乐艺术家们坚持不懈的创作,为国民的日常娱乐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满足条件。作为世界性文化艺术摇篮的意大利,其在建筑、文学、绘画等方面成就卓越之外,在声乐的教育发展领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外国的声乐领域内是典型的艺术代表。在这一基础上,文中会专门针对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比较分析,对于我国的声乐教学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中外声乐作品中语音特色的比较分析

(一)元音与音节的比较分析

由于受到语言差异化的影响,声乐学习过程中即便是相同的元音和音节通过不同国家的语言表述出来的含义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在国内,在声乐作品的音韵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了汉字固有的元音、音节特色的熏陶,会着重凸显音韵的韵母在发音层面上的精确和清晰,而对元音是否洪亮没有具体要求,如果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凸显出元音的共鸣性,在降低了演唱清脆和圆润感的同时,对于演唱者腔体的共鸣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外国的意大利语言中,五大纯语音的存在,能够为意大利声乐作品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发出洪亮的元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使得表演的语音效果更加饱满和立体[1]。在这一基础上,由于中国与外国的声乐作品在原音层面上差异性的存在,国内声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不能将意大利音韵教学方法直接套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而是需要适当的调节该类教学方法中的语音色彩,有效的结合汉语语音的韵律,杜绝教学期间出现“糊音”的问题。另一方面,声乐的音节也是中外声乐作品中音韵教学方面的一个差异之处,其是语音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汉语中,音节的组成较为繁杂,一个字一个专属的音节,具有韵头、韵腹、韵尾三个方面的不同。但在意大利国家中,音节的具体构成则比汉语简单许多。在进行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比较时,能够发现,我国声乐表演在收尾时需收音,而外国则无需收音、归韵,发音不走型即可。

(二)重音与声调的比较分析

在中国汉字中,每一个汉字本身的字音都具有声调方面的不同,该种不同造成即便是相同的韵母、声母形成的字意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进而在演唱教学时出现歌词在含义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出现变化[2]。在意大利国家中,其语言并不具备声调上的不同,仅包括了重音升降调方面的不同,在这一基础上,重音的前后位置强调就成为了意大利语拼写的关键性区别,尤其是在一句话中,会存在较大的声调升高与降低的不同,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意大利声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风格。通常情况下,意大利语言声乐作品在创作期的旋律长短以及曲调的高低会改变语言本身的重音、声调,而相应的弱化与强化效果两者交替出现。此种中外不同的重音和声调的区别,对于中外声乐作品的创作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国内,声乐教师进行教学时,为了凸显声调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加入部分装饰音。例如:在阳平字的前方加入滑音,突出“死曲活唱”的特点。但是,在意大利国家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则较为注重于曲音饱满效果的教学,通过控制音本身的强弱完成声乐作品的情感的表达。

(三)以字行腔

在声乐表演的语言学中,“字正腔圆”原则是作品创作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声乐表演的发声都是以字的音、韵和咬字、吐字为学习基础,唯有做到字正,才能实现腔圆[3]。在中国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字”与“腔”练习和尝试,进而通过汉字的发音完成声乐表演的发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歌唱的发声与汉字的发音进行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声乐表演的融会贯通。在意大利国家中,声乐的唱法比较倾向于美声唱法,通过调节咽部进行发声,继而形成“行腔”。这是中国与外国在声乐学习期间存在的“字”与“腔”的区别。

二、中外声乐作品中的语言韵律比较分析

(一)咬字与吐字的比较分析

在声乐作品中,音韵只有结合语言本身的咬字和吐字,然后利用咬字和吐字完成歌词的发声,才能实现发音与韵律相互配合,呈现良好的声乐表演效果。意大利语言和汉语的发音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汉语比较注重于单音节表达,不注重因素,学习声乐时需要表现为单一音节,主要应用口腔的前部进行发声,需要凸显出幅度大、力度强的优势[4]。在咬字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横向、靠前和宽向的发音趋势,此种发音方法为中国的传统演唱方法提供了较多的发挥空间。而在由拉丁语发展而来的意大利语言中,多音节语言较多,发音的过程也较为简捷,形成了“元音+少元音+少辅音”音群组,极大的丰富了声乐表演中的嗓音呈现,与中国不同,其在文字的发音上需要趋向于竖向和靠后,有利于共鸣的形成。相对来讲,国内对于声乐作品的咬字和吐字的过程中注重清晰,而国外比较注重连贯。

(二)歌词语言韵律的比较分析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外在的歌唱形式,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也十分重要,歌词的存在就很好的凸显了这一点。在中国声乐学习期间,会将韵律和节奏进行有效的结合学习,形成层次上的往复感,再通过平仄、押韵等歌词方面的填写展现韵律的内涵,凸显出音乐的美感。在意大利歌词中,主要利用音节的肢解和重组、重音与声调的融合,最终呈现出声乐作品本身的韵律之美[5]。由此可见,在声乐学习期间,无论是重音、声调还是平仄押韵,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声乐的歌词伴随着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变化而更具独特魅力。由此可见,正是中外声乐作品语言的差异,才使得歌词的语言韵律构成存在不同,进而使得中外音乐存在着各具特色的专属魅力。

总结:

综上所述,声乐的学习是建立在语言层面上的发声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其不仅在语言的韵律中包含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特征,同时在歌词中也包含着不同的个人情绪以及表达风格。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文中对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的比较分析之后,能够有效的总结出中外在声乐音韵呈现方面的不同,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声乐教师就必须将各类声乐作品存在的不同为学习者区别开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声乐作品本身的音韵内涵,进而更好的通过声乐这一艺术形式向外界传递自身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庞宇.新文化视域下声乐教学中技巧与美学的融合共生———评《声乐教学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2):144-145.

[2]周鸿德.“循环式”声乐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拓展训练之情绪诱发三例[J].艺术科技,2017,30(10):379-380.

[3]杨真真.民族声乐审美中的“韵味”[J].黄河之声,2016,23(07):63-64.

[4]闫浩.声乐理论视角下的《古丈茶歌》音韵美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02):252-253.

[5]朱晓白.我国民族声乐对韵味的审美追求[J].大众文艺,2014,28(07):131-132.

作者:雷丽 单位:山西省太原学院音乐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外声乐作品音韵结合比较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msjylw/7136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