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体现与探讨范文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体现与探讨范文

时间:2022-09-11 03:18:44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体现与探讨

一、留守后进生儿童心理障碍

1.智力惰性大,思维方法绝对化后进生在学习方面落后,绝大多数受懒惰情绪的影响,而不能仅仅归结于智商问题。对于学习,他们不爱发问思考,满足于完成简单题目那种愉悦的感觉,遇到稍微麻烦的问题就愁眉不展,宁愿不做也不愿意动脑筋,常常处于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对于生活,他们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问题过于表面化,往往只从表面上评论是与非,缺少其他孩子的睿智和成熟,不懂得辩证地看问题。究其原因,留守儿童中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后进生,一般生活在隔代监护的家庭中。由于父母怀有对子女补偿的心理,给家里寄钱相对比较多,并叮嘱委托监护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细心照料,孩子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小到初中,许多家庭对孩子实行“三包”,衣服包洗,饭食包做,用钱包给,上学包送。过分的关心就等于溺爱,长此以往,就养成孩子这种生活惰性,表现在学习上,留守儿童变成后进生。

2.执拗、任性、狂妄自大青少年学生在处于心理过渡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成熟感超出实际水平。这种年少轻狂的状态,就加重了留守儿童的任性、执拗、狂妄自大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严重者常常捉弄同学,无视课堂,不尊重老师,为表现成熟以相反的眼光看待事物。有些老师称这种学生为“软硬不吃”。这种心理障碍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远离孩子,留守儿童情感天平倾斜所致;另一方面是由监护人的溺爱和放纵所致。留守儿童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损害和谐的人际关系,损伤同学间的友谊,使他们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和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这种留守儿童对同学的友善和对教师的关爱乃至对社会的认可度极低。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采取硬碰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这种心理障碍。

3.情绪浮躁,易偏激、感情用事少数留守儿童情绪浮躁,波动大,遇事易走极端,往往一会是冰山,一会是火焰。这种不正常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时这种过激的表现还会影响其他人工作和学习的状态,同时也导致他们对事物过分敏感,但难以深入,爱好广泛,但不易集中的生存状态。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和外出打工的家长情感交流少,和监管人存在代沟,很多话只能埋在心底,长期压抑找不到情感喷口所致。对这类孩子贵在疏导,应帮助他们宣泄情感。可以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倾注在他自己的特长里,倾吐在他自己的日记里,倾情于友爱的班级里,这样,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增强情感的稳定性,改进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

4.社会化滞后,行为不良,情绪低下这类留守儿童由于疏于父母管教,特别是在懵懂走向成熟的阶段,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好吃赖做,追求名牌,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偷抢钱财等等。这些行为已经逐渐偏离社会化的正常轨道,导致他们低俗的情趣追求已在生活中占相当的成分,甚至导致其个体的心理活动偏激。究其原因,由于这类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往往以钱代替亲情,作为监护人爷爷奶奶娇惯与包办造成的,这导致他们的心理发育水平远远落后于正常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心理发育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孩子在12岁之前是对父母有强烈依恋的重要时期。这种心理需求是在别的阶段难以弥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他们,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让其作为监护人进行抚养。监护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他们一般年龄过大,无暇顾忌太多,只能让监护人吃饱饭而已。有的家庭负担过大,文化素质又很低,不懂得科学的教养方式,这样催生了孩子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孩子长期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家庭也缺少亲情和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除了地区差距外,最明显的就是城乡差距。农村和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拉开档次和距离。尽管近几年国家已经对此问题重视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但农村教育的弱势仍然非常明显,如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学生住房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收入过低等。多数农村学校师资缺乏,教师的教学工作本来就繁重,加上很多地方都是大班教学,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且一个老师身兼数职,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农村教师的收入,远远无法跟城市教师相比,很多教师属于临时代课教师,工资远远低于平均消费水平,很多老师仅仅是凭着良心和师德在坚持。于是很多教师为了生计谋求第二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工作,有的教师为追求业绩,便给学生在心理和学业上施加压力;极少数教师还把心里失衡的情绪在学生面前表露,无形中让学生成为他们泄愤的牺牲品,这对本身就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文化生活简单单一的制约农村在极其落后的经济生活基础上也产生了简单匮乏的文化生活。缺乏基础的文体设施,文化资源也相对不足,没有图书馆、电影院乃至居民健身区。电视成为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但这一渠道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欲求。他们开始接触网络、观看、参与一些迷信活动,虽然这些很多都是不健康的、低俗的,但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分辨不清的,而远在他乡的父母却处于一种不知或力所不及的状态。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孩子对这些渠道参与越深,出现的危险性就越大。农村网络处于一种缺乏管理状态,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入机制,心理不成熟的孩子一旦进入,很容易沉迷其中而难以自拔。这也是由于农村匮乏文化环境造成,天性活泼的孩子精力无从释放,无聊之时便要约成群,寻衅滋事,导致畸形心理进一步恶化。

4.心理教育机制缺乏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内部,出现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心理问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和教育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心理防控体系的建设严重不足,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甚至有些学校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这种机制缺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其不相适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特点主要是心理发展加快,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发展的不成熟和严酷社会竞争的现实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学生自己的调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外界的帮助,这种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形成难以解决的顽症,其主要表现为心理障碍、人格障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和排解,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点。

5.社会教育观念落后由于当今就业形势的影响以及农民收入过低状况和世俗的观念,使农民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教育投入危害到一个家庭最根本的经济利益,是一种“风险投资”。于是对子女的教育采取听之任之、不闻不问,更有甚者直接排斥、阻止的态度。近几年,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种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他们“望子成龙”期望,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变得更加务实,希望孩子董点技术,混张文凭,早日自食其力,早日外出打工或者耕种土地。同时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和习俗上存在种种弊端例如“重男轻女”、“早婚”和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急功近利思想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诱因。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是国家的未来。对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破解这一难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加大现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形成家庭、学校、农村社区和政府倾力参与的工作网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

作者:姜志红单位: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体现与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lsetlw/62651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