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外大学生音乐教学原则范文

国外大学生音乐教学原则范文

时间:2022-06-27 06:06:03

国外大学生音乐教学原则

摘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即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健全人格、提高审美情趣和促进成才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华侨大学境外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探讨其教学原则,它作为境外学生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的设计及运用起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境外生;音乐素质教育;教学原则

华侨大学是一所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的综合性大学,其生源情况较为复杂、特殊,具有“一校两生”(即境内、外学生)的特点。目前各类在校生2.8万人,其中,境外学生3600余人,分别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日本、朝鲜、美国、阿根廷和港澳台等3O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华人、华侨以及华裔。这些境外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基础、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文化认识上的不同,也形成了音乐审美心理的差异。

尽管学校学生的成分比较复杂,可是仍然可以在诸多不同因素之中找到他们一致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民族的一致性是他们建立共同文化理念的根本基础。无论境外学生,还是内地学生;无论是课程教育,还是课外活动,以及大学精神的铸就,都认同大家可以接受的共同文化——中华文化。

因此,对华侨大学的境外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首先应确立以中华传统优秀音乐文化为主的教育方向、突出“多元音乐文化交融”的特色等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境外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笔者多年来在这样一所特殊的高校从事音乐教育,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通过相关的一凋查、比较,认为对境外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围绕以下教学原则,并注重这几项原则的渐进性。

一、在比较中学习的教学原则

古往今来,许多中外教育名家都非常重视在教与学当中“比较”的作用。其实,“比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在广为实践中得出“有比较才有鉴别”的经验之说。各种音乐文化都有其特色的一面,也有它们问通的层面,只有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才能探寻出各类音乐的异同。比较的目的不是划分谁优谁劣,而是通过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规律,才能更深刻地看到它们的本质。

关于引导境外学生学会在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文化中培养比较的思维,笔者认为可从两大层面作为切入角度:一个是存在于音乐表面的,可直接观察到、直接感受到的因素;另一个是指隐藏于音乐表象背后的,不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较深层的因素。

那么,音乐表象的可比较因素通常指音乐的构成材料、表现形态、组织形式等等,属于音乐本体研究的范围。具体可分为:关于“音”(如音结构、音关系、音体系、音过程等);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组织方式;音乐的结构和音乐的技术等。音乐深层因素通常指音乐文化生成的背景因素,例如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族历史、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这些因素表面上游离于音乐之外,可却能透过这些现象看到音乐文化的本质所在。乔建中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研究某一文化现象时,必‘内’‘外’兼顾,即不仅注意该现象的内在结构,而且还要细心考察它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作文化学的研究,更应关照它的一系列外部因素。例如自然条件(地貌、气候、植被、海拔、方位)、人文社会环境(城乡、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经济状况(生产方式、生话习惯、交通等),因为这些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具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只有经过先外后内、由外而内的途径,我们才能透视文化现象的本质所在。”当然,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境外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他们学习、理解的知识范围,因材施教,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宽容中学习的教学原则

在华侨大学“一校两生”制的特殊性中,境外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他们面对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差异性,那么,引导境外学生在宽容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宽容,将是教育者们应重视的原则之一。

在境外学生接受音乐知识教育当中,必须经历一个从看现象到识本质的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进而上升到对文化的认知态度,即指一个人对待文化(本民族文化或本民族文化以外的文化)的态度,通常会表现为“以我文化为‘是’,以他文化为‘非’”;或表现为“我文化‘是’,他文化似‘是’,不必往来”;亦或表现为“我文化有‘是’,他文化有‘是’,多元共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而第三种的表现正是教育者该推崇的文化心态,这种心态,首先体现在“宽容”。“宽容”一词既是心理学术语,又是宗教术语。该词源于西方,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宽容是在16世纪教派分裂和异端迫害的时代,从拉丁语和法语中借用而生的词汇,是指:当一个人面对自己不喜欢、反对、受威胁的某事或对某事持否定态度时而产生有意识的、有目的性的一种自抑行为,其目的是促进人们交际达到一种和谐状况。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宽容更多地体现为“君子和而不同”、“草异色而同芳”等的自然和谐。所以,在宽容中学习,应该是:宽容文化的差异,承认文化的平等,不同文化在碰撞中没有胜利者和失败者,一种文化不可能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任何个人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来判断另一种文化的优与劣都是错误的、幼稚的,尊重世界上各种民族的文化才是科学的态度。总言之,是培养境外学生在各方面进行交往的一种态度、方式和品德。

三、在学习中选择的教学原则

引导境外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其实是在宽容中学习的进一步上升,换言之,是学习中宽容心态的积极面。现存文化价值观不计其数,人们有选择与拒绝的自由,而教育者应要求学生要学会评判、学会选择。当学生学习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乃至世界各方音乐等,从中体验到中国民乐古朴典雅的旋律美韵,欧洲音乐富于动力性的复音美乐,拉丁美洲独特的音乐节奏,东南亚音乐的质朴、稳健,蒙古人的“呼麦”乃高原奇迹??,如此等等的各民族音乐魅力,都有其特定的音乐风格,都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文化价值。面对多种音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态度,让学生能够在多种的途径中做分析,在多样的观念中做决策,在多元的文化中做选择。选择我国的主流文化观念,即认识“母语文化”的主导作用。它是中华民族自身的文明,是华人华族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此中包含许多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文化内涵,是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根本。警醒学生切勿在文化相对论、价值相对论、道德相对论而前是非不明,真假不分,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坚定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选择,培养同各民族相处和欣赏各民族文化的能力。能够分析文化进步的因素及文化间的异同,能够区分事实和偏见。形成观察、分析、评价、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科学方法,增进跨文化间的合作关系,形成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良好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冲突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思维训练过程,以思维能力作为工具,去吸取新知识,去处理各种文化冲突,进而获得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学习成果。

四、在学习中创新的教学原则

当境外学生对自己所属音乐文化有了认识与了解,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尊重,同时也承认各个国家民族在语言、信仰、宗教、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正确认识不同民族、社会群体问的文化差异、文化特征与文化演变历史,认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别,理解和尊重所有民族及他们的文化、文明、价值观,能够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后,那么,接下来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谓“创新能力”指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对常规思维能力而言,即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人们通常把创造性思维和发明、发现、革新、设计、写生、绘画、雕塑、谱曲等创造活动联系起来,所创造成果的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当中最难能可贵且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

对教育者而言,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把音乐教育从以往重音乐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重素质、重能力、重审美文化教育,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的育人价值;其次,应考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应围绕如何能启发学生感知、想象、情感、直觉和审美的能力。针对华侨大学境外学生的不同音乐文化底蕴,分别有所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文化观念学生的不同心理,作科学、合理的引导、启发。再来,是关于“教”与“学”之间角色转换的创新,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重新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主动学习、主动辨析、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创造意识。

创新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民族进步需要创新,国家兴旺发达需要创新,民族音乐需要创新,中国艺术需要创新,这些创新必须依靠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外大学生音乐教学原则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zylw/5705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