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四维审美人格教育哲学论文范文

传统四维审美人格教育哲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02 11:51:21

传统四维审美人格教育哲学论文

一、重视以“善”为核心的德性涵养,陶冶仁善人格

仁善是生命之根,是审美情感的源泉,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追求。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仁善”哲学。

(一)儒家的仁善人格表现为以“仁”为核心“仁”即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把“仁”提升到做人的道德层面。孔子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爱”为基础的伦理思想结构,包含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仁爱在行为上表现为施利和宽容。施利就是开放博爱的胸怀,充分考虑和顾及他人的利益,尽可能多地施利于他人,对天下之民惠之以利。宽容表现为一种宽厚的情怀,《论语•阳货》中提到“能行五者①于天下,为仁矣”。[3]宽容还表现为以待自己的态度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指对内修己,通过内在修身养德,达到内心精神生活的熏然慧慈,臻至极善,从而明智而圣善地立于社会人群、家国天下、宇宙万物之中。“外王”指成就外在事功,达济社会,践行和承担社会责任,“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内外兼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泽润社会,赞化苍生,达到美善圆融,从而完成仁善人格的陶塑。仁爱的结果是最终达到一种施仁成乐的“乐生”状态。乐生者的心灵始终处于一种快乐的欢欣状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仁爱之人总是时刻与快乐相邻,离快乐比忧郁更近,正所谓“仁者不忧”。在仁爱者那里我们看到生命不息地流淌,感触到发自内心的由衷之乐。

(二)道家老子的仁善人格表现为“厚德载物”的自然情怀在老子心目中,大自然厚德载物,是仁善人格的化身,大自然有仁厚和博大的胸怀,不间歇地博施善行,哺育赞化着人。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用“水、溪涧、山谷”等来托比大自然温和包容、质朴纯厚的情怀。他说“上善若水”,意谓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温和包容,涵养美德。他由衷地赞美溪涧、山谷孕育和乳养万物而绵绵若存的伟大,《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提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5]这要求人们学习涧溪和山谷质朴仁厚的美德。《道德经》第六章中提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6]谷即“虚下”、“不满”、“不冒冲”,他用女性生殖器“牝”作为谷神的象征,赞美谷神孕育万物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伟大,倡导人们要以谷神为道宗,学习其守虚和绵厚的胸怀。

(三)道家庄子的仁善人格表现为德性修炼的圆满庄子的仁善人格主要是指超越了生命外在形体的精神人格,表现为一种德性修炼的圆满所达到的纯粹的精神本我的美善。如果说儒家的仁善人格还有一些外在的附丽、修饰和渲染,如礼仪道德规范、华美袍服的包装,那么庄子的仁善人格则更纯粹、更至美,臻于神化和圣化。庄子的仁善人格有两种,一种是道德修炼到极致,精神完全脱离了形体或者说没有了外在形体的真人和神人。在庄子那里,真人和神人已修炼到了与天齐,能够“天”、“人”不分的境界。他们气象强大,能量无极,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如庄子在《大宗师》里讲的真人,其智慧与大道已融为一体,真人的气象是“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火不热”。[7]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登上高处不颤栗,下到水里不沾湿,进入火中不灼热。庄子在《逍遥游》里讲的神人更是如梦如幻、缥兮缈兮、吸风饮露、乘云驾雾、凝神定气间,使万物不受害而年年五谷丰登,德泽万方。另一种是尚有形体,但身体残缺不全的人。庄子世界里的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疾,但瑕不掩瑜,其内在德性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令人倾慕。如庄子在《庄子•德充符》里讲过一个故事,鲁国有个受过兀刑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跟从他学习的人与孔子的门徒相当。他立不能行教,坐不能议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这是为什么呢?言外之意,是他的德倾倒了众弟子。

二、推崇澹泊宁静超功利的真性情,陶塑恬淡人格

恬淡是一种超脱了世俗功利的审美情感,体现为一种内心朴素的真性情或澹泊恬适的超然之情。在恬淡中,心境有一种清凉的欢欣,生命抛却了功利的喧嚣和聒噪,达到了释然的极致。

(一)儒家的恬淡人格表现为安贫乐道和豪迈执着儒家的恬淡人格不是消极地遁隐,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迎接人生的挑战。儒家君子在生活上可以安守清贫,但精神上却豪迈执着,勇担大义。孔子力倡积极进取的恬淡精神,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即便生活清贫简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会乐在其中。显然,在孔子那里,恬淡是超功利的,是人之本然的自然流露。君子凭借这种自觉的恬淡,欣然坦荡、无私无愧地行走于天地间,何来戚戚然。

(二)道家老子的恬淡人格表现为寡欲和不争老子的恬淡人格主要表现为寡欲和不争。《道德经》第十二章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8]这段话几乎成了老子恬淡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和警世圣典。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辨证关系,并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为隐喻,说明功名利禄如飘风骤雨,来去匆匆,告诫人们要学会舍弃。他反对为名利歇斯底里争抢的行为,要求人们修身养性,拭净心灵的泥沙与尘垢,做回真实的自我。老子提出要向婴儿学习“涤除玄览,专气至柔”,[9]净化欲念,斫却和清除心灵的芜秽和鄙障,保持婴儿一般的无邪、柔静和恬然自适。

(三)道家庄子的恬淡人格表现为精神的忘我与蝶化庄子的恬淡人格表现为一种精神完全超脱世俗功利牢笼束缚的蝶化精神,精神世界的云卷云舒、鸢飞鱼跃才是他所殷殷向往的。1.看淡功名利禄,物我两相忘。庄子视功名利禄为浮云,他坐在云朵上看世界,胸中有一种苍茫与浩瀚的大气象。庄子认为人仅是苍茫宇宙间一匆匆过客,功名利禄都是傥来之物、身外之物。《庄子•缮性》提到,“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10]只有摆脱世俗高官厚禄的羁绊,内心才能实现自适、自洽、自足、自乐,这要求人们服膺天地大道,抛弃世俗功名利禄的束缚。2.持守心灵的撄宁,达到释然的极致。庄子要求人们扩充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强调心灵之乡才是人们终极的眷注。在庄子看来,生活应归于自然,应陶然忘机,忘掉成心、机心,最后达到形若死灰槁木,心如定云止水的境界。他主张修身养性,要求人们忘记自己,忘记生命,外化而内不化。庄子提出该境界修炼的办法是“坐忘,心斋”。“坐忘”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11]即摆脱形体和感官智巧的束缚,与大道相合为一。“心斋”就是“听止于耳,心止于符”,[12]即内心保持寂静和撄宁。

三、倡导含敛守虚精神操守的养成,陶铸谦逊人格

谦逊人格表现为含敛守虚,不张扬不外露,深敛外在情感而不作任何思虑,谨慎地持守心中的一点灵气用以通达外在事物,心胸坦荡辽阔,心境虚静笃定,澄澈而无杂绕,快活并富有生气。

(一)儒家的谦逊人格表现为以“和”为精魂的君子人格对于谦逊人格,孔子在其撰述的《尚书》中早就提出“满招损,谦受益”的济世良言。谦逊在儒家那里是一种“和”的气象。儒家的谦逊人格主要表现为以“和”为行为特征的君子人格。如果说“仁爱”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内在品质,那么“和”则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外在行为表现。1.“和”的本质是和谐。和谐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和”之意。如《论语•雍也》提到“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13]二是与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如《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4]《论语•为政》中也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5]2.“和”的绳墨是“礼”。“礼”即温和、含蓄、不自满,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温和。温和即谦和、谦让、不过激。如《论语•颜渊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6]《论语•先进》中的“过犹不及”。[17]二是含蓄。含蓄即内容饱满却不自我卖弄,如《论语•里仁》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8]《论语•子路》中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19]三是不自满。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自省自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个人学习方面不断修习,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道家的谦逊人格表现为含敛守虚与谦卑退让的天地人格老子和庄子站在大宇宙观的境界思考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最终参悟出天地万物所秉具的天地人格规律,即含敛守虚与谦卑退让。关于含敛守虚的美德,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到,要求人们含敛守虚,戒骄戒满,如《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的“大成若缺,大盈若冲”;《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25]《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的“善者不辨,辩者不善”。[26]老子不仅颂扬含敛守虚的美德,而且还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有无此美德的利弊关系,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提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7]意思是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8]意思是自以为是的人,是非总是辨不清楚;自我显露的人,反而不能自明;自我夸耀的人,事业不会有成就。他要求人们含敛锋芒,韬光养晦。庄子在《知北游》里更是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为天地含敛守虚的美德唱了一支大气磅礴的赞美之歌,其中隐喻着对人的要求,他深刻了悟人应明白自己在天地间的处境,认为天地、四时、万物都那么深沉含蓄而不言,更何况人呢?他还指出:“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30]言外之意是说天地万物的生长都遵守“大道”的法则,从冥冥中产生光明,从“无”中产生“有”,要求人应学习“大道”的宁静守虚的美德。关于谦卑退让的美德,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中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1]意思是说大道如水般奔腾不已,浩浩荡荡,无时无刻不在哺育着万物,万物依靠它而生生不息,充满生机,而大道从不居功恃傲,自高自大,总是很谦卑,正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大,才真正成为最伟大的存在。他要求人们学道精神,培养辽阔的境界和无私的胸怀。

四、强调生命存在与灵魂栖迟的诗意性,陶养浪漫人格

浪漫人格体现为生命主体超越外在世界的束缚,逍遥地寝卧,艺术化地生活,心灵自由地驰骋与飞翔,性灵中的真性情得以释放,从而由现实王国走向理想的自由王国。

(一)儒家的浪漫人格体现为艺术人格儒家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倡导以艺术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六艺”是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尤其力倡君子要通过音乐和诗歌艺术陶养身心,在艺术的熏陶中完成自我生命的审美。《论语•八侑》中提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意思是说音乐是穿越人心灵的天饷,一开始五音齐鸣,排山倒海,跌宕昭彰;接着小河流水,九曲回肠;继而涓涓溪流,缓缓流入人的心田。孔子还充分肯定了诗歌在情与理上的教化功能,《论语•阳货》中提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他对诗歌的疏瀹身心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孔子认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自由的、臻于诗意的艺术境界,而不是严谨的道德境界。《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显然,在孔子的道德大熔炉里最终冶炼出的不是充斥着“之乎者也”道德礼教的严苛与沉闷,而是谦和、儒雅与诗意,人格修养最后在艺术的氤氲中完成。孔子向往的生活是“曾点气象”,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5]生命个体在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中沐浴身心,于清风中翩翩起舞,然后唱着歌欢快地归去,不亦乐乎。生命完全超越世俗的名缰利锁,进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翕动的审美境界。

(二)道家的浪漫人格体现为超然人格庄子的浪漫人格体现为超然人格,超然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超然人格的最大特点表现为精神上的“傲然展翅”和人与自然共生共游。庄子的内心世界堪称大宇宙、大周天,他身在人间,心在太虚,“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乘风御气,傲睨万物进行着精神的巡天遨游。庄子在《逍遥游》里讲述的一些故事无不充满浪漫神奇的色彩。在“鲲鹏图南”的故事里,鲲鹏傲然展翅,水击三千里,扶摇羊角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游北冥南冥。这是何等的恢弘气象和磅礴气势。在“列子御风”的故事里,列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御风而行,行云流水,进入化境。这是何等的优游自在、无挂无绊,这又是怎样的空灵与曼妙。2.童话般的精神世界。庄子的超然人格还表现为一种童话般的天真与烂漫。他用奔腾的灵思和奇谲的妙想,为世人建构了一个诗意浪漫的童话精神世界。《庄子•齐物论》里的“庄周梦蝶”、“乘瓠而游江湖”等寓言故事堪称寓言中的寓言,灵妙中的灵妙,简直是天下奇闻,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拍案叫绝。不仅如此,在庄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劳动也变得那么富有激情而有滋有味。庄子在《庄子•养生主》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心神交融,游刃有余,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进刀出,如歌如舞。在庄子心中,劳动也不那么乏味,而是如同从性灵中呼之欲出,充满诗意,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真正臻于儒家所提倡的“游于艺”的境界了。诚如纪伯伦所言,“在你工作的时候,你是一把管笛,从你心中吹出了时光的微语,变成音乐”。3.对待生死疾病的超脱。庄子的故事里有许多描述他对待生死疾病的观点。如《庄子•至乐》里写道,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过来吊唁,庄子盘膝而坐,敲击着瓦盆唱着歌。此举动令常人不可思议,但恰恰说明了庄子能欣然面对生老病死的开朗与旷达。《庄子•大宗师》还让我们看到庄子对待身体疾病的乐观自适,“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意思是说,如果疾病使我的左臂变成鸡了,那么就让这只鸡打鸣司晨与司夜去吧。如果把我的右臂变成弹丸,我就用它去猎获鴞鸟。如果化我的屁股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作马匹,我就乘着这驾马车出行,谁还需要再另行套车去呢!可见,庄子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生命的天饷!21世纪是物质文明辉煌鼎盛的时代,也是人类精神渴望回归的时代。溯洄于历史的河流之中,我们恍若看到,老子正于混沌与杳冥中,舞动着思想的狐步,恍兮惚兮,缥兮缈兮,用神奇的玄思、神性的思辨、艺术的语言、鸿蒙的诗意浇灌着他的天地人格。庄子正鲲鹏展翅,带着永恒的乡愁,心游万仞,翱翔于天地间,放飞着他的超然人格。孔子还是那么一往情深,在乡野,在桑陌,在陋室,或是恂恂教言,孜孜不倦,或是御琴鼓瑟,弦歌不断,熔铸着他的君子人格。他们以其智慧光芒福润天地苍生、芸芸众生,陶冶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启迪着我们的心灵。

作者:丁红玲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统四维审美人格教育哲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zxlw/6599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