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通识教育思路论文范文

大学通识教育思路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7 04:57:29

大学通识教育思路论文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反映,体现对大学自身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的本质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大学实施通识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强调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为所有学生的成长创造平等的机会。面向所有学生,立足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使各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体现了鲜明的特色。

2.与学生管理有机融合。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化,以专业院系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之间不相匹配,学生管理与课程管理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各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以后,对学生管理形态进行调整,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创办专门学院,赋予其统一实施通识教育和集中培养管理学生的双重职责,实现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促进通识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彼此融合、相互支撑。

3.融会“先通后专”思想。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也是为更好地实施专业教育服务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专业化的倾向较为严重,专业划分过细,教育过于狭窄,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学科之间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居于对人才培养规律的理性分析和把握,大学在实施通识教育时,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学校的本科教育从单纯的专业教育逐步转变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作为以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为核心任务的专门学院,在低年级实施以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提高其心智,又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学校各专业的内涵,为学生更为理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和选择个人发展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4.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识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也不是孤立脱节的,通识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育思想要深入到大学全部课程中,并且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各大学在实施通识教育时,尽管重点是在低年级大规模、成体系地集中组织进行,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开放的,并将伴随学生整个在校学习阶段;所有学生均是通识教育资源的受益者,如所设计和实施的大学导航、学养拓展、公民教养等一系列教育项目,所有学生都可参加并从中获益;即使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要求任课教师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既教书也育人,传授知识,关怀学生,提高心智,让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而现今教育制度的漠视通识教育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愈发表明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所在。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观察通识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不可或缺。

1.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之间无可避免的冲突碰撞,迫切需要大学的通识教育。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多元化世界里,我们并不是要去灭杀他种文化以实现自己文化的唯我独尊,也不是要进行文化自杀以使自己国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世界;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我们的目的在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实现自我的不断扩大。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可是却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原因何在?便是在通识教育的位置缺失。当代教育的日趋专业化,不仅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而且知识也变成单向度的。知识与人的基本情感、道德伦理开始划清界限,使整个社会日趋冷漠、无情甚至是残暴。面对这种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正是我们大学对于通识教育的不够重视,才引发了这一系列问题。

2.专业化教育高度发展之极致,必然要求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以缓冲专业化教育弊端与维持专业化教育的合理性。在专业化教育发展至极致的时候,内部的发展动力势必要求打破这种专业界限,而开始主动关注其他领域其他学科的进展情况,以期能够通过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原有专业领域不断保持创新能力,从而更好适应时展的需求。通识教育是专业化教育发展过程的内在重要一环,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没有通识教育的出现,没有打破这种专业界限,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很容易就到达其尽头。

3.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众所周知,建国之后,为了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国开始了高校文理科大调整。这次调整的利弊得失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此处的重点是全国高校文理科大调整后,一个最直接的目的便是要对高校教育实行专业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推行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国民党留下的经济烂摊子迫切需要能够胜任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来重新规划建设新中国的经济,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使社会普遍出现了重理轻文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加深了这种心理倾向,使大学教育愈加忽视人文教育。

(三)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高等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过弱的文化底子,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等问题,值得深思。比如说,学理工科的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学文科的学生对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了解不多;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缺乏独立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有些学生专业知识不错,但思想道德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多年来存在重理轻文。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影响,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有所下降,高等学校应凭借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并对社会产生强烈影响。

2.课程设置过分专业化,学生的学科视野受到局限,从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设置来看,还存在着学科设置专业性太强,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教育模式倾向于专才教育,专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课程交换等问题学工的缺乏社会科学知识,学文的缺乏自然科学知识。

3.功利主义教育观导致课程设置的随意性。目前有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用化、技能化和拼盘化的倾向课程体系庞大,学时偏重,课程结构松散,把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事实上,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融合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在课程门类、学时数、学习要求、课程建设诸多方面都应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相互渗透,应淡化专业,强化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和推进整体素质的意识。

4.文化陶冶不足,忽视全人教育。大学生应该形成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发展一定的人文能力,形成特定的人文品格有的高等院校人文教育薄弱,校园文化氛围单调,尤其是工科学生的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基本上停留在中学层次。学生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社会、对人生难以形成深层次的认识,缺乏政治敏感性,缺乏政治责任感。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更大的发展了。

5.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当前有的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水平较低,教师本身受专门化教育影响很深,对讲授通识教育课程准备不足;一些教师学历水平尚待提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格修养有待提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各项奖励制度也鼓励教师进行专而精的研究,因此,老师参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也不高。此外,一些人对通识教育也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过于简单地认为通识教育只是一种常识性的教育而已,无须将其搬上大学的殿堂之中花太多的精力来精雕细琢。

(四)通识教育推行过程中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不是没有通识教育,而是把通识教育当作专业化教育的一种点缀,并没有真正重视通识教育所能起到的功用,更没有挖掘通识教育的巨大价值。这样的通识教育,当然是不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结合我国通识教育现状,科学地探寻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改变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重点所在。

1.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管理体制是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当前一些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形成有效、合理、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更不利于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识教育的评价制度既是检验通识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通识教育实施的有效措施。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仍以知识考试的方式为主,注重学生知识面或者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通识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地开设或组织选修一些通识教育课程。

2.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尤其是大师、名师积极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开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科研合作,重视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重视各类教学实践。各种学科竞赛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并以学分的形式给予肯定,使学生拥有大量的选择余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3.充分重视专家教授的参与,加强通识教育的管理。因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既涉及到社会科学,又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各类学科知识的融合,对课程、教材内容与结构的适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专家教授在这方面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学术智慧,崇高的威望,高尚的人格,他们参与通识教育的讨论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会站在全校的高度,站在民族教育的高度,站在高等教育的高度,科学地规划,严格地论证,并在实施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4.教学实践方面的创新。通识教育虽然也是整体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相对于专业化教育专注专业训练与培养来说,它的目的倾向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故,通识教育实践形式可以不必如专业化教育那般严谨拘束,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上的创新。课堂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最主要也是颇有效果的一种组织形式。但长此以往的话,也可能会带来教学形式的单调性与间接性。灵活的教学实践不但可以改变学生吸收知识的形式单一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点对于通识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当学生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教室或实验室的时候,如果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单调的教学实践形式,一定会激发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爱好与兴趣,从而实现通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通识教育思路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lllw/58973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