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师德建设素质教育范文

师德建设素质教育范文

师德建设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成败的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师德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应高度重视,认真抓紧抓好。

一、高校教育师德现状

所谓“师德”,广义而言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简言之,就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古有“为人师表”、“循循善诱”、“良师益友”的标准,今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普罗米修斯”、“人梯”的更高教师标准。这些定义从不同层面提示了师德的本质所反映的深邃内涵。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切向钱看”、“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各种不良风气影响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的个别人“金钱”、“利欲”的冲击下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同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被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而现实中,教育发展不完善、不平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引发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大批学生涌入和国家下拨经费不足的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广开渠道搞“创收”,其追逐市场化倾向与师德的建设发生了严重冲突。

再次,高等院校扩招后,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底子差、基础薄的现象,同时社会又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无疑也对教师师德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学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校并没有没有建立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比如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素质教育与师德建设的紧密联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需要不断提高,既要求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掌握现货知识和技术,又要求德才兼备、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意识,优良的品质,这就是素质教育需要达到的目的。这给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好学生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美国人类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说:“人类本性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教育性。”[1]高尚的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年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一个榜样,他用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去影响教育着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督促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有了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良好的教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与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己任的师德建设,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

其一,教师应该具有职业责任。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个教师,其职业责任是传授知识,在做人和做学问两个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真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书育人可谓是教师的“天职”。

其二,教师应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即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自尊和荣誉感,“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无高低贵贱,工作无强势弱势,只要有爱自己的工作态度,就能够很好地调整心态,做好工作。

其三,教师应遵守严格的职业纪律。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是建立在教师严于律己的基础上,“由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才能服众,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

其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教师师德的重要构成,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夸夸其谈来教育学生,而应该是有丰富的知识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艺术。教师教育的观念、思维方式、知识内容、教学方式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革,才能接受各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四、建立师德运行的有效机制

师德建设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整个学校的党、政、工、团都应重视师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互相配合的局面。建立健全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使全体教师在师德要求和规范下有一个再学习、再认识的机会,并通过各入办学条件的改善,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强化为人师者的责任心,通过这些机制的运行,为师德提升,促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