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2 10:45:24

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论文

一、公共选修课课程现状探讨

1.公共选修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在美国高校中,课程体系一般由主修课、选修课和普通教育三部分组成,这三大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29%、42%、9%。我校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四部分组成,例如临床医学专业,四大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66%、5%、5%、24%;蒙医学专业,四大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65%、5%、5%、25%;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大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68%、5%、5%、22%。相比较而言,公共选修课所占课程学分比例基本都在5%,远远低于美国高校选修课所占比例。各专业学生完成的学分数主要集中在必修课与实践环节。

2.公共选修课课程现状分析。根据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目前我校选修课分为人文社科类、信息与科研技术类、专业拓展类三大模块。随着学分制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截至2014年3月,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课程门数为157门,其中人文社科类43门,信息与科研技术类21门,专业拓展类93门。笔者就我校从2012年开设选修课至今,课程的开设及选修情况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随着学分制改革涉及的专业、年级的增多,选修课实际开课门数及选课人数不断增加。其中,2012学年学生实际选课门数为54门,2013学年学生实际选课门数为89门,2014年上学期学生实际选课门数为51门。自实行学分制以来,不计重复被选次数,各模块选修课被选次数如表一所示。在三个类别的选修课中,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的选修比例达到了95%,在所有列选的课程中,只有“网络文学”与“执业医师指南(中医)”两门课程未被学生选修;信息与科研类选修比例为81%,其中有四门课程未被选修。专业拓展类选修课选修比例为57%,其中有40门课程未被选修。在所有开设的选修课中,有31门课程单次选修人数达到了270人及以上。总体选修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临床心理学、史记鉴赏、演讲与口才、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影视欣赏,其中人文社科类占了四门课程。在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中,被学生重复选修次数较高的有9门课;信息与科研类重复选修次数较高的有8门课程;专业拓展类选修课重复选修次数较高的有28门课,但大多集中在中医类课程。在所有被统计的三类课程中,相比较而言,专业拓展类课程的未选率是最高的。为什么专业类的选修课程未选比率会如此高?笔者根据对选课系统数据及学生选课情况的分析,发现在选课过程中提供的课程介绍相对简单,学生不能全面了解课程具体的授课方向及内容;第二,由于涉及到专业知识,学生普遍会认为课程可能较难,因此导致课程初选比例较低,无法进入正选,最终使得很多的专业课程无法顺利开课。

3.学生选课情况分析。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他们是第一届实行学分制教学的试点专业,现大学三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已完成公共选修课学习,获得了规定的学分。在随机抽取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样本中,专业拓展类课程要求最低修满4.5学分,只有不足20%的同学修习学分在4.5学分以上。而在这4.5学分中,超过80%的同学通过选修中医类课程获得学分,反而与临床专业有关的选修课选修比例却相对偏低。

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选修课程开设年级偏低。选修课虽为选修,但并非学生随便选选、随便学学,凑足学分即可。目前,我校参与课程选修的均为一、二年级本科生,由于年级较低,学生对专业认识比较模糊,学习过程中几乎从未接触过专业课或甚少接触,并且对于选修的部分课程而言缺乏先导课程的知识铺垫,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听不懂、难于理解等问题。例如,本学期笔者之一开设的“医学图像处理”选修课,选课人数180人,各年级人数分布如表二所示,“医学图像处理”课程选修学生专业分布如表三所示。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选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学生大多为二年级学生,二年级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本学期正在同时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内容,选修课所需要的程序设计的先导知识没有提前修习完毕,影响选修课学习;其中13级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开设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就选修该门课程的专业而言,大部分集中在临床医学专业,但学生在当前的学习阶段,选修课涉及到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还没有接触,导致选修课中涉及的部分知识点无法理解。又例如医患关系课程,它作为哈佛医学院重要的医学人文课程,跨度三年,从基础医学阶段教育一直延续到临床实习。但我校目前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医患沟通学修习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修习时间仅为一学期。

2.课程选修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在选修公共选修课程时,首先应当注重选修课对专业的拓展,然后再考虑兴趣、学分等。但从目前学生选课过程来看,几乎没有任何有关如何选修课程的相关指导,出现了学生更倾向于关心是否满足学分要求,其次是课程内容是否简单易懂,在这个过程中,甚少考虑到课程与专业的发展关系。如我校设有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专业,其中课程“计算机硬件与维修”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该门课程授课教师承担着全校公共选修课“计算机硬件概论”的授课任务,这两门课程针对的对象虽不同,但授课内容有重复部分。由于缺乏课程选修的必要指导,致使这门课程对部分信管专业学生来说是既选修又必修。

3.课程内容设置重复。在我校目前开设的157门选修课中,存在选修课课程设置与部分专业课重复的现象,如选修课“实用office技术”,授课内容与本科生必修的“医学计算机应用”课程部分内容重复;另外,开设的选修课中,选修课本身也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如“Photoshop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与“Photoshop案例应用”两门选修课。

4.教学管理松散。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遵循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的过程。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大纲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由于每门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年级、班级,管理相对松散。在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5.选修目的不明确。作为选修主体对象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意义”、“如何科学、合理地架构个人知识结构”、“为什么要进行必要的课程选修”等问题缺乏深入、理性的思考,导致学生选修课程目的不明确,在究竟是凑足学分重要,还是拓展知识与提升个人兴趣重要的问题上更倾向于前者。

6.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既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学年学分制下的选修课只是对必修课的一种补充,医学生主要以修满必修课学分为主。教师、学生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教材单一,教师教学质量缺乏明确考核标准。我校目前选修课成绩录入只提供两个选项,“合格”与“不合格”。由于选修课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如何确定某位同学选修成绩不合格成了一个难题,不合格人数多也会直接影响该门课程今后的选修上座率。因此,现有的选修课也就变成了只要选,即合格的现状,也就出现了学生选而不修、修而不学、学而不精的现实。

三、选修课课程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探究

1.调整各专业学生课程选修的年级。学生在结束高中生活后,进入医学各专业学习,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与高中接触的知识存在巨大差异。为了真正体现选修课的价值,各专业学生应在完成第一学年基本教学任务后,方可进行课程选修。同时,对于所有开设的选修课,应当根据选修课课程内容、需具备的先导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关性等因素明确选课学生的年级。通过调整选修年级,使得课程选修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并随着年级升高、专业知识增加,可以更好地去选择有助于拓展专业视野的课程辅助学习。

2.加强课程选修辅导。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受各种因素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对自己攻读的专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加上一入大学就进行课程选修,对学生而言,根本不可能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选修计划。所以在调整学生初次选修课程年级的同时,必须加强课程选修辅导工作,从学生专业、兴趣、学分要求等多方面入手。

3.依据专业特点确定较为明确的选修课范围。我校目前共有22个本科专业,根据选修课目录及课程简介,各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也应当合理制定本专业学生课程选修推荐目录,帮助学生在首选目录选修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人兴趣、学分要求等因素完成选修课程的组合选择。我校在学生管理中实行班主任+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数量远大于班主任与辅导员数量,无法实行有效的一对一管理,因此,笔者所在计算机信息学院从2013级新生开始实行本科导师制,每位本科导师负责2名学生,导师的任务之一就包括指导学生科学选课。由于管理的学生数量少了,可以保证每位导师有足够的精力协助学生完成选修课程的规划任务。

4.控制课程选修人数以改善课堂教学。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会存在教学效果的差异。如笔者之一承担的《医学图像处理》选修课,课程开设初设计的选课上限人数为60人,在单学期开课三次以来,选课人数分别为33人、120人、180人,选课人数成倍增长,专业、班级数不断增多,存在着难以掌握全体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好控制、上机实践人数过多等突出问题。选修课虽然是选修,但课堂教学效果仍是教学追求的重点之一。不加合理限制的选课人数不仅不利于教师对于这种松散班级的管理,同样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可以通过在单、双学期同时开课、增加同一门选修课的开设班级数等方式合理控制单个班级的学生选课数量。

5.开放实验室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室全面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中,有很大一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操作。对于此类课程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动手实践,检验课堂所学,或者可以将实验内容较多的课程,将实验教学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单独增设实验类选修课,给予学分,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学习掌握知识。学分制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态度、政策等多方因素,导致出现了一些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因此,应当对参与学分制改革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教育、引导,使我们的教学改革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

作者:王晓东吴雅琴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6648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