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改革分权化范文

教育改革分权化范文

教育改革分权化

众所周知,教育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趋势。教育体系中的基石:学校教育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培养塑造人”和“引导生成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之下,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试教育下的体制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从而围绕“培养塑造什么人”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设计,然而令一种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思想:“引导生成人”则是强调“教育应如何”,这种思想不仅仅是关注一个国家、民族的需要,还更放眼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需要,它不进行抽象或者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而是强调在引导中提升学习者的水平和层次,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原理正是对此最好的理论基础。在这种思想(实际就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必然是:分权化、市场化、自治化。只有实现教育制度的面向社会,教育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现行的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产物。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教育事业重新起步,但是由于20的中断,教育理论研究早已与国际脱轨,又由于在当时国家迫切需要选拔培养出一批能够尽快参加国家基础建设的人才,所以教育制度一方面很不完善另一方面又更多的是在为政策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在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同1978的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样,教育制度也需要那种适当下放权力的改革。

教育的分权化实质是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府对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依旧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决定重大教育资源分配方向、维护公民教育权益、监督维护教育公平等方面仍将发挥最大作用。但是政府不应该再是教育管理的唯一中心,更多的社会团体应该加入其中来,降低公立学校的垄断地位,以公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和公私合营学校等多种办校模式共同发展才是教育多元化的真正方向。让社会团体更广泛的加入到教育领域中来,使教育事业真正变成全民参与的事业,使教育更加多元化,进而适应人才的多样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因“理性的无知”而使教育失败的风险。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具有一定的需求和供应关系。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实际选择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教育领域也存在这竞争和市场。然而在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教育制度依旧延续计划经济时代路线忽视着这种客观存在的市场力量,依旧用行政手段来干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故而致使教育活动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而教育市场已成必然。

教育市场化不是要将教育全盘交给市场,而是将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入教育体制中来,从而产生两方面效益:其一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和竞争意识,促使学校自动、自主的谋求自身发展,而非依靠行政手段。淘汰了一批跟不上社会要求的学校,产生更多有影响的教育团体。其二,有利于调节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扩大教育资源。因为竞争的增强,可能产生更多的学校合作,例如强强联合,破产重组等等使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不断的转换调节,达到平衡。市场化实质就是将教育的蛋糕分给社会,因而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就会流入教育行业,改变教育“鸡肋”现状。当然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政府应当加强监管,适当的进行宏观调控确保教育不变质。

专业自治理论认为:当某一职业发展成一种专业,外行无法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专业所需的教育和培训标准,行业规范由业内人士确定并由国家法律认可时,专业自治便成为可能。专业自治是行业自律的一种方式,通过它可以实现专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教育这种专业性强的职业是应该专业自治的,专业自治也是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体现,这在曾经也是有过案例的。将更多的权力交给校长一级,并且鼓励教授专家带校,。实现自治,学校可以更多的根据社会需求,自身条件来设计自己的发展模式,自己实践从而克服了统一行政命令的束缚。实行教授带校,是让这一线专家精英来领导学校,是经验与理论的最好结合。专业自治实际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只有学校自身量体裁衣,才能为自己找到最好的出路,有利于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当然政府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必然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维护教育的公平和秩序的稳定。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而由于教育系统的特殊性导致这种改革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更加要求我们要一针见血的进行改革,要敢想敢干同时又需要高度的谨慎。现行的新课程改革还应该在这一方面努力,现在看来不彻底的改革教育体制中的不合理部分,不改变教育体制的现状,单是进行课程改革是治标不治本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的。只有认清了教育发展分权化,市场化,自治化的趋势,才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