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现代性德育克服资本影响的对策范文

浅析现代性德育克服资本影响的对策范文

时间:2022-07-10 02:57:38

浅析现代性德育克服资本影响的对策

资本开辟了一个不同于过去的崭新时代。其三,马克思在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时,拨开异化现象的面纱,直捣异化背后的社会根基———资本,形成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双重批判路径。现代性德育若仅将研究停留在道德规训化、工具理性、主体性等问题上,放弃资本批判的矛头,不去深究其背后的深层成因,这样的研究必定是脱离社会现实和难有实效的,也是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遮蔽。或许这样的遮蔽是一种有意,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资本常被当作资产阶级的特有产物,因而,连有些经济学家都讳言资本,将资本与现代性德育相联系,更是少之又少。但有两个事实无可辩驳:一是我们已经身处资本扩张的全球化进程之中。二是我们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存在,而且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这两条决定了资本是不能绕过的话题,对其视而不见则与掩耳盗铃无异。在现代性德育研究中,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付之阙如,使研究鲜有触及现代性的存在论基础———资本,令研究陷入晦暗不明之中。因此,开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视域,探寻资本及其逻辑的研究维度,挖掘现代性德育理论的世俗基础,对现代性德育研究从晦暗走向澄明至关重要。

资本对现代性德育的影响

马克思曾评价过资本在推动现代世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但资本的消极影响也是明显的,如资本宰制使人的主体异化,资本制造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资本使价值世界走向虚无等,这些消极影响给现代性德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资本宰制使人的主体异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社会上拜金主义、诚信的危机、底线伦理被突破以及违法犯罪现象增多,一些德育研究者从后现论出发,将之诊断为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的结果,进而倡导主体间性研究路线。而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观点看,这些却是资本宰制造成人的主体异化的表现。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的道德行为受资本逻辑驱使。马克思曾对资本的驱动性作过描述,“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1](p266)在一定程度上,人的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行为都是资本驱动的外在表现而已。第二,资本主体性代替人的主体性。在古代,“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3](p486)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中,财富、资本表现为人的目的,一切向钱看,人被钱牵制,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4](p287)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体性代替了人的主体性。第三,人异化为资本的代言人。当今,以金钱的拥有量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能力、吸引力,越来越不是什么稀奇事,金钱甚至可以“弥补”人的个性缺憾。“货币的力量有多大,我的力量就有多大。货币的特性就是我这个货币持有者的特性和本质力量。因此,我是什么和我能够是什么,决不是由我的个性来决定的。……我是一个邪恶的、不诚实的、没有良心的、没有头脑的人,可是货币是受尊敬的,因此,它的持有者也受尊敬。货币是最高的善,因此,它的持有者也是善的。”[5](p105-106)由上述可见,表面上看,现代人比过去拥有了更多主体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德育研究者若不能洞穿人的主体性是资本主体性颠倒的幻影,便会止于主体性批判,而这如同猎人对着猎物的影子开枪,虽然枪枪中的,但猎物却毫发无损。现代性德育研究要深入到资本层面理解道德问题方能深刻。

2.资本制造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现代社会中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自然灾害等问题的产生,与人的占有式心态(以占有物质利益为人生目的)有着密切联系,而这种心态的形成同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观念直接相关。人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自身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5](p49)而资本无限扩张的本性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体现在:其一,自然客体化。在资本的视域中,“对于任何一个物本身所能具有的唯一的有用性,只能是使资本保存和增殖”[3](p225-226)所以,“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3](p393)资本的介入,使自然被客体化,自然的价值被贬为对人的“有用物”。其二,自然成为人类的无限资源库。资本增殖的逻辑决定,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游离出来的资本为了避免变为财富一般形式,必须附着活劳动、寻找新的“有用物”,“于是,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3](p392)透过资本的三棱镜,自然不再是人类的无机身体,而成为人类改造利用的对象,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库。资本所制造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表现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不仅过度消耗了有限的资源,还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若任由资本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发展下去,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人类或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或因自然灾害的频发而无处藏身。现代性德育必须改变人的占有式心态,进而对危及人类安全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干预。

3.资本使价值世界走向虚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困惑,如信仰缺乏,生活无意义感等,这些都与资本有直接关系。首先,资本的流动性拆解了价值生成的现实基础。资本“克服流传下来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3](p393)正是“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4](p275)资本通过生产变革拆解了人们已有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其次,资本支配下的科技遮蔽了意义世界。在现代世界里,人被科技理性“座架”,并将原本需要“形而上”去解决的人生价值、终极追求等问题交由科技谋划。而科技用解蔽自然的方式(精确化、可计算、可再现、可还原等)解读社会、解读人,把精神、思想、观念等无法用科学语言精确表述的内容排除在科学之外,如胡塞尔所言:“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6](p981-982)资本令“最高价值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回答”。[7](p12)现代人错误地相信科技能够料理一切,而科技却在人们面前遮蔽了“在”而执着于“在者”,促逼着“意义”在未能与人“照面”前便抽身而去。资本不仅使过去被认为是高尚的品质变了味道,如诚实变成了傻瓜的代名词,坚持原则变成了不懂变通、不谙世事;资本还使人失去了理想追求,而仅仅活在当下,关注眼前利益。对于这些问题,现代性德育需要给予特别关照。

现代性德育克服资本影响的对策

资本通过生产方式变革改变传统德育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过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共谋”,将人牢牢嵌入“进步强制”序列。而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为现代性德育摆脱资本的深度浸淫、最终扬弃资本指明了道路。

1.以马克思总体性思想为指导,确定现代性德育研究的历史方位。确定历史方位,是现代性德育顺利开展的前提。马克思总体性思想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所谓横向维度的整体性是指“在共时性意义上存在着相对于局部的统一总体,称之为结构总体。”而纵向维度的整体性是指“在历时性意义上存在着相对于历史现象的历史过程总体,称之为历史的总体。”[8](p123-130)运用马克思总体性思想分析不难看出:在横向维度上,我们身处资本全球化进程之中,在纵向维度上,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而言之,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现代性德育研究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现代性德育历史方位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个启示是,研究中国现代性德育问题要具有世界眼光。中国处在全球化时代,不能孤立对待中国现代性德育问题,而是要放在世界范围内考虑。既要从世界范围内吸收已有的德育优秀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也要从其他现代化国家发展所遭遇的、由资本逻辑运动引发的德育问题中汲取教训。同时还需要避免一些研究者囿于对国外德育文本的阐释或简单直接的引用,而忽视中国向度,忽视中国现实问题,陷入简单模仿、机械运用的窠臼。第二个启示是,研究中国现代性德育问题更需要有中国立场。研究现代性德育,要充分考虑中国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具体性及特殊性。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非常复杂,不同地区发展速度有别,发展程度也不均衡。费孝通先生用“三级两跳”来比喻中国“从农业社会跳跃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跳跃到信息社会”[9](p3-5)的变化,并从中看到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发展的多层次性。而俞吾金教授则用“历史大错位”来呈现中国文化发展与西方的不同步,“当中国开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时,西方国家已经产生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强大的社会主义思潮……当中国下决心追求现代化时,西方国家又出现了批判现代化价值体系的后现代主义思潮。”[10](p8-11)社会快速变化带来了人们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的众多变迁,这是中国德育现代性研究必须尊重和关注的现实。现代性德育研究,还要特别关注中国的经济现实。经济活动是现代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其他一切活动都是在物质生产建立起来的历史平台上展开的,离开物质资料生产机器形成的各种社会性关系,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现代性德育研究要通过对中国经济现实的关照,去理解和把捉人的本质,解决人的问题。

2.培养走向世界历史的人,克服人的主体异化。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分为三大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3](p104)长远地看,现代性德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5](p77)但就现实而言,这个目标的实现则必须要发展物的关系。现代性德育需要做的就是要利用资本的这种到处安家落户、到处建立联系的特点,变自在为自为、变被动为主动地发展人的更为普遍的交往关系和更为广泛的能力,使人摆脱单子式的存在方式,自为地成为走向世界历史的人,为最终拥有真实意义上的自由个性和主体性作准备。具体到德育教学中,首先,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马克思批判了资本造成的人的深度异化,同时也看到资产阶级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事实。[20]在现代中国也如此,资本侵蚀人的精神世界、冲击中国的道德体系,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资本关系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价值。”[21]其次,培养学生主动利用资本的自觉意识。既然资本对现代性德育的影响是不可争辩也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利用资本的自觉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为钱服务、被钱牵制的状况,改变资本与人的主体性颠倒的现象。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资本创造的现实条件发展自我。这些现实条件包括网络发展带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资源的共享,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本土经营,世界范围内人的交流机会的增加等等,它们可以为同学发展更全面的能力、更全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生态德育,促进人与自然由对立走向和谐。生态德育旨在面向未来社会,到那时,“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2](p926-927)最终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德育的重要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三个层面上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就宏观层面而言,要教会同学从全人类高度和世界范围理解生态问题。恩格斯曾经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3](p519)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危机,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剧、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反抗和报复,它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全球化使所有地方性问题世界化的趋势,令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复杂。因此,我们需要站在人类利益的高度,改征服者为生存者的姿态,调整、约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及时补救对自然已然造成的危害,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以达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就中观层面而言,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它要求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等,这些都充分考虑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纲领。就微观层面而言,要倡导同学确立节约环保的生活理念,超越“当我们直接占有它,吃它、喝它,穿戴它,住它等等时,总之,当我们消费它时,它才是我们的”[5](p77)这种占有式生活理念,坚持与自然共生、共赢的理念,选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如可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铺张浪费,跳出符号消费怪圈;不食用珍稀动物;选用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具;合理控制室内空调的温度等等。

4.加强信仰教育,消解价值虚无。目前,中国现代性德育所遭遇的虚无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信仰危机为内核的精神危机。加强信仰教育,以找回我们已经失去和保护正在失去的精神根基,消解价值虚无,是现代性德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信仰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终极意义关怀。在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后,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中国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影响了他们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信仰教育要运用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使学生明确,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终极奋斗目标从未改变,我们允许、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正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我们在社会性质上虽然已经是社会主义,但我们并不是马克思原意上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模式”,要过渡到共产主义,需要作物质条件上的准备,需要遵循利用资本消灭资本的原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让非公有制经济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全面性服务。而我们既发展私营经济又限制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是为了有效防止我们社会主义性质的改变。信仰教育通过这样的理性分析,使学生坚定社会理想,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关怀。开展信仰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当下生活的意义。教师要将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教师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当下的社会现实,让学生从资本的视角洞察社会现实的变化动因,为他们克服物化逻辑和工具理性的侵蚀、探寻在“物的依赖”阶段的人生发展意义找到理论依靠。

对于当前信仰教育而言,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改善。一是加强教师的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素养,包括加强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还包括提高教师运用理论阐释现实的能力。这样才能改变过去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上不敢深入、实践上不敢联系,理论与现实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拓展信仰教学的现实内容。信仰教育要将敏感的观点、社会思潮(如普世价值、拜物教等)以及重大的社会事件(如金融危机)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并对其作出有力的解释。如此,才能凸显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问题的阐释力。(本文作者:刘亚军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析现代性德育克服资本影响的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xdylw/62251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