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范文

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范文

时间:2022-11-20 03:26:36

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一、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概述

城镇化打破了城市、县镇、农村基础教育现有的发展结构,这种变化对城镇化发展中的教师资源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教师资源耗费,为教育事业创造出最合适的劳动和教学成果,以获取教育最佳的效益。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相应改变,原本的教师资源可能变得不再适合现阶段教育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需要将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在教育系统整体与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分配,而且有必要重新进行基础教育发展分析与教师资源测评。随着部分城乡居民的流动以及大量教育群体的转移,促进了城市、县镇、乡村本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组织构成、价值取向的改变,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整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当前城市、县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在配置上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市教师资源饱和、县镇乡村高素质教师资源短缺、教师数量失衡等问题都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对现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策略进行进一步探讨[1]。

二、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县镇乡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是呈整体上升趋势的,但县镇乡村基础教育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却不容乐观,在县镇乡村教师学历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还存在一小部分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的现象。在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教师的性别比例在整体上是失衡的,县镇、乡村数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但相比于城市要好很多。城市基础教育中的数学男教师不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乡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学科结构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音乐、美术、体育、心理辅导以及计算机方面专业的教师都相对匮乏,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教师数量较多。在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中县镇乡村聚集了偏大或者偏小年龄的教师群体,城市教师中年教师比重较大[2]。县镇乡村教师职称水平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水平总体偏低,无职称的教师还有不少,高级职称的教师却是凤毛麟角。城镇化实施撤点并校建立了中心校,但辽宁省部分县镇乡村仍然存在一部分小规模而且比较分散的学校,为达到师生比的标准,导致不同规模、地区教师数量在结构上的失衡[3]。县镇、乡村都存在教师津贴补贴不足的问题,就目前的薪资待遇对于满足其他方面的支出是难以实现的。在教师流动中存在着年龄、职称,单项流动,同类学校等流动局限问题,使教师流动流于表面、覆盖性弱。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

在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不仅要合理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同时对教师准入机制、退出机制、流动机制、培训机制、教育财政投入等方面也要深入探讨,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有利于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

(一)加大教育投入,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基础条件1.对基础教育薄弱的县镇乡村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应当加大对县镇乡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政策性的帮扶,要侧重考虑对县镇乡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权衡教育资金投入的最低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教育投入资金的最低标准。首先是由国家法律限定城镇化发展中基础教育投入资金的最低标准,各地方政府再制定地方最低标准,并制定相应的附加标准,国家统筹、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资金投入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将基础教育资金归入到教育财政体系,建立独立的账户体系,大力推行“校财局管”,严格把控执行过程,设置相关部门对教育资金投入的监管与监督,保障教育资金投入的时效性。2.根据学校发展和规模,投入部分县镇农村学校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有明确的指标,根据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规划学校面积、教室、办公室、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源、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的比例,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其充足的数量和过硬的质量,明确学校占地面积中绿化、运动场地、宿舍等占地面积的比例,教室中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活动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配备的数量和面积以及学校工作人员办公室的数量和规模,设施设备中包含体育设备、音乐设备、卫生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硬件设备,同时建立或补充师生宿舍、食堂、校车等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相关部门确保其质量并可以及时更新。3.加强对基础教育教师薪资福利待遇的投入按照地区发展、学校数量以及生源数量对各地域基础教育教师所需最低薪资水平进行明确统一的资金投入配比标准,实行国家加大教师基本薪资额外的投入,地方保障教师基本薪资的发放,确保城乡教师薪资收入的均衡化,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基础学校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医疗情况等作为相关条件,以教师基本薪资和应给予的津贴补助和福利待遇的配比为城乡基础教育教师发放薪金。国家和政府应该及时拨款提高县镇乡村发展薄弱地区和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基本薪资,更应该补给教师相应的奖金、交通食宿费、津贴补助,实行带薪体假、减免税收,并提供教师培训费,给予教师继续教育资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对基础教育教师提供医疗、保险、住房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投入。

(二)合理改变教师编制,保证城乡教师数量和质量均衡在城镇化阶段,过去的硬性师生比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情况,教师编制是教师配置中保证教师数量合理配置的基础,完善基础教育教师编制制度是确保城乡教师数量结构性充足的保证[4]。1.完善基础教育教师编制制度与政策政府应该通过教育、人事、行政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师编制制度,根据城市、县镇、乡村地区发展和基础教育学校的规模将学校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后勤人员的编制单列出来形成行政编制,以区别于有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将专业教师的范围锁定在教师编制的范围内,刨除学校教务管理、后勤物流、环卫保卫等人员在生源数量中所占的比例,结合专业学科生师比,不同年级班师比等动态的师生配比,来制定灵活多样的基础教育教师编制标准。2.构建科学的教师编制测算模型城镇化进程中科学的基础教育教师基本编制测算模型,是依学校教学任务总量及种类来设定教师编制标准测算模型,将教师整体教学工作量与每日教学工作量作为测算指标,设置基础教育教师的置动编测算标准,同时需要以课程设置、学生总量,各年级、班级数量作为辅助参数,置换需要继续教育教师的任课工作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将工作时间用于培训,置动编占教师基础编制的比例又置换时间与置换周期决定,配比是由置换时间比上置换周期,为小规模学校争取教师资源的数量提供一个硬性参照。

(三)建立健全的流动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结构配置趋于合理1.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在流动过程中要注意教师流动学校的主体,打破局限于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普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薄弱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固定的横向流动模式,要促进重点与普通学校之间、薄弱学校之间、中心校与小规模学校之间的多向教师流动,同时应该保证教师流动时长,在教师流动中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需要建立长久的交流关系。强硬的流动分派政策毕竟有局限性,对于城乡自愿流动配置的教师资源,应该为他们提供合理竞争标准和流动限制,为促进教师横向与纵向的流动政府和学校应该配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保障城乡教师交流顺利推行,驱动城乡教师协调配置[5]。2.建立合理的轮岗制度基础教育教师配置只是城市和县镇优质教师资源单项补给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要实行城乡之间教师双方并行轮岗制度,鼓励城镇教师支援乡村薄弱学校,激励乡村教师去城市学校任教汲取有益经验,保留教师原有的单位关系,给予适当的轮岗补偿,适度放宽和收紧教师轮岗政策标准,对于教师性别、职称、学历等流动比例要严格控制均衡程度。

(四)优化教师任用程序,保证城乡教师高质量配置基础教育教师岗位终身制是教师聘任制度的重要节点,许多毕业生争相从事教师职业,当前对于整体素质不高的教师还大量留存于基础教育教师的队伍中,因此为了提高基础教育教师的质量,就应该使教师的准入更加严格、使教师管理机制更完善[6],以提升县镇乡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1.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提高师资配置质量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和定期注册制度和复审制度,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限定定期注册周期,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计划。在基础教育教师岗位准入过程中,教育相关部门制定并规范包括教师录用、续聘、解聘等环节的任用程序。政府推行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政策,制定出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科目类别,并实行第三方机构组织监管教师资格考试流程,撤销师范毕业生的默认教师资格,将师范类毕业生纳入正规考试范围。2.推出教师退出补偿以及安置制度,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定期对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进行核查,建立周期性教师质量审核制度,对于部分不合格教师给予培训、流动、激励等帮扶政策,对于教学未达标和严重失德、长期不到岗的部分教师进行解聘,对长期因病导致正常教学工作不能进行的教师实施提前退休(职)保障,可以为其提供退出教师系统的补偿制度和转岗安置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为退出教师提供其他工作岗位,保证其职业空白期的基本生活,使退出教师系统的教师职工有退路。

(五)统筹城乡教师培训一体化、创新培训机制,完善师资配置结构我国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政策,很多县镇乡村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专业教师专项培训以及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的都比较缺乏,而且教师培训方式陈旧,部分城镇和乡村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和不规范化。“水之积,也不深,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因此,为了实现教师资源的无差别化配置,保证教师质量,构建合理和创新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势在必行。1.统筹城乡教师培训一体化,均衡教师资源质量国家应该统一制定全国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机制,筹措资金投入到各级各地基础教育教师的培训中,各教育监管部门负责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有序性和时效性,把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保障系统[7],对于薄弱和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要建设网络远程培训系统,对于整体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应结合校本研修进行,保障教师培训全面覆盖城乡,同时可以创办网络教师培训交流平台,将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与成效共享。2.改变陈旧培训机制,发展特色教师培训打破统一僵化的培训方式,根据学校学科结构、教师所学专业、教学需求、考虑不同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制定有差别的教师培训计划,一方面使教师参与培训程序的制定,根据教师偏好选择学习方式,不仅将存在共性问题的教师集中培训,同时将不同学科教师分类,区分教师适合专业型还是技能型的培训,要革新陈旧的“一刀切”的教师培训情况,同时,应该从思维方式、教学理念、实践方法等层面对教师进行创新性培训。3.将教师培训与教师职业发展和切身利益挂钩将教师的薪资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与教师培训挂钩,制定教师培训学分制,修够学分的可以适当给予职称评定、晋升资格、薪资待遇等更多的获取机会,建立城乡教师培训终身制,促使教师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更新[8]。相关行政部门建立严格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成立相关教师培训绩效认定小组,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档案,每学期进行教师培训测验。

(六)加强国家和各级政府管理与监督,保证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性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政府理应对社会公共教育事业承担该有的职责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城乡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发展战略,优化教师配置结构,加快师资配置制度改革。政府管理的成功20%取决于策略,80%取决于执行,执行力是“做”的能力,政府通过战略路线、人事安排和运行流程等实践执行达到目标的几率更大,因此,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作用可以增强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性。1.加强政府对师资配置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在教师资源配置中制定倾斜于师资薄弱学校的制度与政策,以促进城镇化教育长远发展为着眼点,严把教师资源准入关,合理制定教师资源再配置计划,严格落实教师编制制度、流动政策、培训制度、质量审核制度,教育厅、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等相关部门进行多方配合,政府通过探讨与协商制定出城乡统一师资协调灵活流动的师资配置体系,并按法定程序严肃地实施师资分配体系和指标细则,政府综合部署,统筹教师资源配置规划,协同各方单位共同管理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的配置。2.加强各级政府对地方师资配置情况的审核与评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县镇、乡村的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实际抽查,并形成教师资源专项报告,对从不同层面统计来的数据进行教师资源各项指标复查与审核,开展专业人士参与的审核评估工作,组织安排、合理分工,保证审核评估的有效性。制定定期审核评估体系,委任第三方不相关部门及专家对所上交的教师资源报告进行审查与实际调研,最后给予是否符合初级审查合理标准,并在一定规范时间内再将审核结果交省教育厅进行二次复查,最后将核准后的教师资源配置情况上报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作者:郭思思 张艳 张默 刘彦伯 李茹祯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础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cjylw/6823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