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范文

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2-11-16 10:41:48

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增加,不同语言人群的交往不再只涉及语言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当前中国学生在与西方人群的实际交往中经常出现表达不足和理解不充分情况,缺乏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是其中重要原因,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焦点。增强跨文化敏感度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重要途径,语言学习必须寓于文化学习的整体认知框架中,通过目的语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教学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敏感度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海姆斯(Hymes)最早提出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使得外语教学的指导理念从传统的语言能力逐渐转移到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因为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领会目的语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习得和应用相关语言知识。当前跨文化交际日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影响力随着重要性的增加而扩大。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拉美地区就直接将双语教育称为跨文化教育。各方面相关研究结果也均表明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强相关性,提高学习者跨文化敏感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美国著名学者Chen&Starosta将跨文化敏感度定位为个体通过激发自身认识,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差异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跨文化敏感度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Bennett指出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是一种对文化差异的识别和适应能力,而且这种识别和适应能力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以Chen&Starosta为代表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分别由跨文化理解力(interculturalawareness)、跨文化敏感度(inter-culturalsensitivity)和跨文化有效性(interculturaladroitness)三个维度构成。跨文化理解力强调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层面,跨文化敏感度突出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而跨文化有效性则重在对跨文化交际预期目标的实现层面,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共同促成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其中,跨文化敏感度着重反映参与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情感方面问题,主要体现为个体欣赏和理解目的语文化而产生积极情绪的能力,它是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重要心理认知保障。

可以看出,跨文化敏感度包含了多层意义,首先对跨文化交流者来说是一种对异质文化的快速适应能力;其次是对跨文化交际场合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能够较好地以目的语为中心;第三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姿态,能够利用移情和换位等方式感受对方思想。跨文化敏感度高的人能够更好地留意语言行为的适应性,关注交流对象的反应表现,容易接纳和包容不同文化群体的观点,更能够从目的语文化的立场理解言语行为意义,进而保持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通畅。跨文化敏感度关注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文化中产生的情绪反应,即如何通过激发积极的交往情绪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建设性互动,这种建设性互动关系既是对目的语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双方交流的主动建构。

二、目的语文化与语言教学

随着跨文化交际概念的兴起,人们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得到新的认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大教师和学者的认同。文化教学已经日渐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目的语文化教学能够对外语教学产生积极和正向影响。从事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可以经常发现,学生视野语言实际应用中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目的语文化了解而导致。学生在母语强大的认知图式背景下,会无意识地将母语文化横向迁移到目的语的交流使用中,进而产生语言误用和文化干扰现象。需要看到,目的语是目的语文化的载体,目的语的学习会受到其文化的制约,脱离目的语文化学习外语难以奏效。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流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要素,只有对目的语文化有充分地了解和正确地态度,才能调动多方面交际技巧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

单纯对目的语文化教学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目的语文化的学习需要在与本族语的对比中才能更好习得。以本族语文化为基础建构文化比较的认知框架,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进而更为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并在比较中获得对异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一些研究也表明,提高对本族语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目的语与本族语文化差异性的感知能力,对目的语文化采取多元和包容态度,在与本族语的比对分析中理解目的语文化背后的价值内涵。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合理地兼顾中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习得,任何偏废一端或顾此失彼都不是理性的教学选择。

需要看到,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非完全出自对目的语文化的知之甚少,而是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性缺乏了解。人们通常总是站在熟悉的本族语文化来认识世界,对目的语的认知也无所例外。如果对本族语这个认知出发点没有充分理解,则难以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有通透把握,进而无法在交际过程中去努力弥合这种差异。因此,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本族语文化的理解,只有对两种文化都具有深入的把握,才能真正做到“跨”文化,只熟悉和了解任何单一文化是无法实现文化间的“跨越”。学生只有基于本族语文化的透彻领悟之后才能对异域文化产生移情,进而在比较中形成文化认识观和提高文化敏感度。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语言教学任务也主要集中在单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过多重视对语言形式的习得,并使英语教学成为脱离目的语文化语境的语言技能训练,而有关文化的教学内容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引导学生去主动关注目的语文化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问题被严重忽略。近年来,虽然很多大学在英语教学中都增加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将目的语文化敏感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目标。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注重补充目的语文化的相关知识,将有关目的语文化内容贯穿于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之中,鼓励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目的语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单纯的语言知识教学不仅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还会阻断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反过来限制对语言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增加有关目的语文化的教学活动,扩大学生接触目的语文化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设置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跨文化交流活动的真实状态,避免纸上谈兵或者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罗列堆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多讲授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技巧,增加学生主动开口的机会,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表演等带有角色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性的交际场景中内化所学的目的语文化,进而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避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独立和分离,语言知识的讲授需要与文化敏感度的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作为指导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不能只关注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如何激发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习得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切等诸多方面。目的语文化教学首先必须考虑到跨文化交际中的实用性问题,也就是说所教授内容是学生经常能够面对和使用的;其次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和由难到易的原则,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最后要注重采用多元组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场景呈现和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

作者:潘琳玲 单位:淮海工学院国际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xyylw/6822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