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7 09:56:0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论文

一、利用新媒体的媒介特点,实现“线上”和“线下”德育教育的结合

基于网络技术的“线上”宣传具有网络的本质属性,那就是网络的虚拟性。所谓虚拟性是指在网络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具体表现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虚拟性。有网友在自己的微信中这样阐述:网络是真实的,真实的不是人名,不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灵感和灵魂。这恰恰说明了虚拟的空间给了表达真实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畅所欲言、表达诉求,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实现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想法。这种方式就是网络的虚拟性和现实性的良好结合。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虚拟性的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将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将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统一起来,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来实现德育的平等诉求,利用现实性来调整德育行为,实现德育虚拟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道德教育的手段,在新媒体上开辟新的宣传阵地

1、搭建校园新媒体平台,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筑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走进“教材、课堂、宿舍”的基础上走进“网络”,推动并支持各级党团组织“入驻”校园文化网络平台。同时让高校德育教育者了解新媒体特性,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新媒体资源,共建校园网络文化。在坚持“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原则下,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建设和改版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使之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通过大数据收集使网站兼具思想库、知识库、信息库的功能。用先进的、科学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文化来占领高校新媒体阵地,引领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发挥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网站的“常态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2、增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在新媒体上建立的“第二德育课堂”。新媒体环境下,QQ、飞信、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以也不可能忽视这些新媒体工具,必须把它们作为高校德育的全新阵地。广大的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以渗透式、引导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统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这些平台上,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作为主体平等的进行知识交流、心灵沟通、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以及生活情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使高校德育“润物无声”。

三、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德育内容的时代感、创新德育的内容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大学生,新媒体迅速地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工作、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信仰、道德认同、以及学习的方式。传统德育的内容枯燥、抽象、生硬,并且案例长期不变。忽略了德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的内容导致了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麻木。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性和可选择性,为德育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环境,也激活了大学生早已麻木的神经。因此,利用新媒体,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德育内容,才能解决传统德育内容中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树立大学生高尚的信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引起了人们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也推动着德育观念、德育方式和德育内容的发展,但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还需要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要了解新媒体、适应新媒体、借力新媒体,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作者:王志国单位:唐山学院文法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xsdylw/67147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