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及援助策略探讨范文

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及援助策略探讨范文

时间:2022-09-30 11:47:08

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及援助策略探讨

摘要:近年来,国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相继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动力转换、加速经济发展等目标。大学生创业优势明显,成为科技型创业的主要力量,但有些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存在创业心理障碍,其严重影响了创业活动。本文就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展开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策略。

关键词:创业;心理障碍;援助策略

一、创业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

(一)创业心理

创业指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创业心理即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认知、动机、兴趣、情绪、意志、人格、能力等一系列综合心理素质。在创业过程中,个人的创业心理对其创业活动具有引导和调节的作用。

(二)创业心理障碍

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是指个体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在决定创业时由于受个体的动机、认知、意志、情绪、兴趣、人格、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对创业活动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具体体现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严重反差。创业心理障碍,会对个体的行为造成一定影响:如个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自我效能感将大幅度下降,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挫折,造成创业失败;或者个体在创业前迫于心理障碍形成巨大压力,最终放弃创业。

二、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后选择创业或就业均为正常的择业选择,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应将不了解创业而无创业想法、已经学习创业相关知识但无创业意愿、或因各种现实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无法进行创业实践的活动者排除在因具有创业心理障碍而不创业的行为外。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创业心理障碍依然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其主要受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认知因素

一是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过去我们一直按照高就业需求培养大学生,学校、家庭的做法,以及学生积累的经验都使学生认为,就业比创业靠谱。二是国家尚无创业技术专业,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未进行系统学习,难以对创业活动的细节作出客观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创业课程往往偏向于理论教学,缺乏模拟实践训练等配套教学。三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创业实践机会,接受创业教育时又难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创业经验。

(二)情感因素

许多大学生虽然创业意愿强烈,但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创业模拟实践活动中,对创业存在焦虑和恐慌情绪,意志不坚定,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不得不放弃创业。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未在社会中磨炼,存在依赖心理;二是创业意志薄弱,耐挫力不强,在准备创业或者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容易动摇;三是创业动机不明,投机取巧,如部分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获得创业当老板的优越感,或是为了不想成为大家眼中毕业即失业的“啃老族”,创业动机不强,较易放弃创业意愿。

(三)行为因素

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愿望强烈,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会受自身行为的限制,使意愿与现实之间相距甚远,进而放弃创业:一是部分创业愿望强烈的大学生,在创业时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础做起,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创业;二是盲目进行创业,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能为自身带来较大的优越感,以致未经深思熟虑、既不对行业进行全方位了解,也不做市场调研,就盲目地制定创业计划,从而造成创业失败,给自己增加了心理负担。

三、创业心理障碍援助策略

创业心理障碍无疑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其会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以科技创业来改善产业结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战略布局。传统的创业心理援助,通常是学生发现自己存在创业心理障碍后,向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寻求援助,心理咨询教师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援助,引导其增强心理素质,乐观积极地面对创业问题。这属于被动型的心理援助方法,援助的对象十分有限,较难实现让大多数存在创业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接受心理援助。笔者根据近两年开展创业课程及心理咨询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点援助策略。

(一)创业教育和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的时代,许多高校通常会在就业指导中引入心理咨询,用于援助存在就业障碍的大学生,这为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供了相关经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课程设计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高校可以通过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引入心理辅导,完善创业教育,达到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和预防创业心理障碍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并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将一般心理问题转化为心理障碍;二是创设针对创业问题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创业模拟实践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其心理品质;三是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若发现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心理咨询教师要及时介入,对其进行心理援助,确保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双通道监控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

学校除了被动地为存在创业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外,还应主动监控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的心理。一是通过制作和引用心理量表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创业心理健康测评,只要采集基数够大,在调查结果的正态分布上,便可以初步得到大多数监控对象的心理状况,然后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筛选、辅导。二是通过创业模拟实践活动来监控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是否存在创业心理障碍,具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沙盘经营、同专业或同行业的创业大赛、校内或校际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三是已经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同高校有不同称呼)的高校,可以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基本的创业经营场所,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其进行基础业务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监控,以保障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健康发展,促使其实现成功创业。

(三)高校、社会、家庭的有力支持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其活动范围包括高校、小部分的社会和家庭,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心理援助,不能单纯地依靠高校来完成。但在高校、社会、家庭这三个不同群体中,高校始终发挥着主导和纽带的作用。一是高校支持。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支持,除了前文已论述过的对创业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援助外,还可以分享社会创业信息,提供创业孵化平台。具体包括:将社会对创业的优惠政策提供给大学生和家长,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模拟活动、创业大赛、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促使大学生及时反馈,尽快排除创业心理障碍。二是社会支持。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推动下,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持有空前的开放性。在该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经营管理机构要对创业者进行手续简化、减免费税等各种优待;银行也要针对创业者制定了各种优惠的创业贷款政策。三是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较大。过去家长更希望子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这种思想的改变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支持。此外,家长还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自身的经验帮助大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还可与高校密切沟通,了解社会最新的创业信息和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出相关建议。

四、结语

大学生学习创业课程后,可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但要实现成功创业,仍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结合内外部环境做出最大努力。因此,预防创业心理障碍,对创业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援助,是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笔者相信,在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并有效消除可能出现的创业心理障碍,客观地抉择创业和就业,从而为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高海燕.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7):240.

[2]邓水平,朱晓阳,赵薇.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J].科教导刊,2012,(1):222-223.

[3]徐双俊,董红燕.创业心理品质的界定与培养模式构建[J].价值工程,2010,(12):217-218.

作者:黄志华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成因及援助策略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xscylw/7076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