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成效研讨范文

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成效研讨范文

时间:2022-05-03 10:23:28

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成效研讨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及数据统计

1.问卷调查统计。笔者于2012年6月对桂林市阳朔县某中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该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实施,该校的学生和教师对“学案导学”模式已较为适应,但仍处于不断摸索阶段。学生是课改的真正受益者,课改的效果也要从学生身上才能体现,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笔者以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在该校高二年级的五个文科班中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本次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及数据统计见表1。

2.问卷调查分析。在学生对“学案”的使用情况方面,笔者主要从“学案”的完成情况及使用率进行调查。从表1调查数据可以发现,77.4%的学生都能按时认真完成“学案”,但是其中有44.5%的学生是在未先阅读课本的情况下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即只是对着课本找到答案。可见,学生只是将“学案”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并没有达到有效的预习效果。在“学案”的使用方面,76.7%的学生都会将“学案”统一收集、认真保存,并且有54.8%的学生会在考试前的复习中把学案拿出来复习,28.0%的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出现不会解答的习题时会在“学案”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或例题来寻求解答。从数据来看,学生对“学案”的利用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学案”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方面,由调查结果发现,41.8%的学生忽略了“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内容,直接进入自主学习部分,只有32.9%的学生理解“学案”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可见,“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并没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此外,59.6%的学生认为使用“学案”后学习效果提高了,50.7%的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的负担加重了。可见,“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显现出一种“高容量、高效率”的特征。

在“学案”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所发挥的作用方面,65.8%的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但高达80.9%的学生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以及49.3%的学生对“学案”中的错题不进行反思,所以“学案”不仅要注重引领学生预习,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复习。此外,39.7%的学生反映,如果“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知识和题目都懂了,上课时会不知不觉走神,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导学”工作,不能全照着学案来上。在记笔记方面,由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没有了做笔记的习惯。最后,在提高自学能力上,5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47.3%的学生认为是没有变化甚至降低了的,因此,在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没有实现有效的预习。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后了解到,由于高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每个科目每一两天就有一张导学案发下来并且课后还会有大量的作业,而学生自习的时间又较少,因此部分学生在没有学习意识及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对着课本抄答案、草草完成预习的情况,所谓的“预习”也只能流于形式。解决措施:在设计“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时,不仅仅是将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还可以加入一些思考题,此类思考题难度不宜过大,最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的预习案只有通过认真阅读课本,理解课本知识后才能作答,可杜绝对着课本抄答案的现象。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抽改部分学生的“学案”,以督促学生按时预习。此外,课前的十到十五分钟可以作为预习时间,让学生先相互讨论、交流知识,然后再进行正式的“导学”。

2.“学习目标”被忽视。学习目标是“学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案”的一大特色,即在学生预习时先告诉学生这节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以及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而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目标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实质性帮助。所以,近半数的学生跳过了学习目标这部分内容,直接进入自主学习部分,并且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认真仔细阅读“学习目标”只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学习目标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解决措施: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断强调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并且上课紧扣着学习目标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领读、齐读、自读学习目标,同时要求用彩色笔画出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对于关键词的标定,老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标注,不作统一要求,目的只是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

3.缺少反思和复习。由于许多学生缺乏反思及复习意识,加上任务重、时间少,所以许多学生上完课就将“学案”放一边了,未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复习,致使学生对重点与难点理解不清,心中疑点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复习。解决措施:改进“学案”设计,在“学案”中加入“学后记”这一项,让学生将每一节课的学后心得写出来,可以包括:理解得不透彻的知识点、易做错的题型、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框架或解题方法等。教师可对写得好的“学后记”进行公开表扬,以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后记”。此外,在每单元最后一节的“学案”中可以加入“单元复习”模块,可采取填空、填表、填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复习知识,并引导强化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的理解和认识。

4.做笔记意识淡化。“学案”是一份比较完整的辅助学生学习的材料,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案”里什么东西都有了所以不必记笔记了。课堂上不做笔记,一方面不利于今后的复习,另一方面学生上课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因此,应防止学生淡化做笔记的意识。解决措施: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强调学生要做笔记。同时,可以不定时检查学生的笔记,并将做得好的笔记予以展示,帮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5.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一直以来,学生接受的都是传统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过分依赖老师,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在“学案”教学中,学生存在没有实现有效的预习、“学习目标”被忽视等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所造成的。而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又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因此,应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解决措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或组织相关的讲座,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改变传统的观念,主动的参与到“学案导学”教学中,大胆地质疑,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获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语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现今,“学案导学”在我国许多地方如火如荼的开展,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学案导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学案导学”还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还有待不断的优化。要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功能,就必须从“学案”抓起,必须真正做到教师“编好”、学生“用好”。本文只是从学生有没有“用好”学案这一角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究了“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笔者相信,经过教师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定能使“学案导学”这一模式更加的完善,让学生更加受益,让学生真正“会学、乐学”!

作者:张瑶李艺覃丽灵王道歆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成效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dljxlw/6184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