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趋势(8篇)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趋势(8篇)范文

时间:2022-11-28 04:06:10

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趋势(8篇)

第一篇: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对策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可以说是理科中的代表学科,因为物理和化学都要以数学为基础,其中数学所需具备的逻辑思维也是最强的,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往往注重的是表现在表面的基础知识,而忽视了隐藏在知识后面的教学思想,那么对于一个还处于学习状态的初中生来说,更没有能力去发现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方法。在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把数学思想方法忽略掉了,那么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也不会很高。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度探究初中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且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此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只有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的问题中才能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方法,从课堂的讲解到作业的讲解都要贯穿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将数学学好。

一、何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指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深入的认识,将掌握的数学思想具体化就会变成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不同在于它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二者合为一体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拿数学思想和数学中的数学知识相比较的话,数学思想研究得更加深入,它是依靠平时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的。

二、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

1.灵活转换的思想方法

灵活转换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数学思想之一。它的本质就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换为另外一种更为简单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让问题得到解决。比如说:A+B=2,求A2-B2+4B的值。一看这道题就知道已知条件肯定不能代入到问题中去,那么只有用转换的思维来解决。将A2-B2+4B转换变为(A+B)(A-B)+4B=2(A-B)+4B=2A-2B+4B=2A+2B=2(A+B)=2×2=4。这样一来通过转换的思想方法看似一道困难的题目就简单的解决了。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能够抓住数与形本质上的联系。将函数、不等式、代数式等等通过图像的方式来相结合,数学问题就显得更加准确,其形式和语文中的图文并茂差不多。3.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问题分类来讨论。这种思想方法就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对分类出来的情况分别进行求解。它的本质就是将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几种假设列举出来,然后逐个去排查,排除那些不成立的假设,留下成立的假设。

三、初中数学加强思想方法教学的策略

1.老师备课要充分

一节数学课堂中,围绕的主要部分还是老师的备课内容,所以说要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一个数学题目、知识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题目的所有解题思想方法,不能仅仅举出一个解题方法。以数学题目为中心,扩展与数学题目有关系的所有概念、公式。数学老师在自己做题的时候先运用所有的思想方式做一个解题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深度的探究,最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讲述各种思想方法对题目解题所产生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教学。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数学老师在对数学题目进行讲解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所有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会不动脑思考,而是要适当的引导加以提点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根据数学思想方法自己去琢磨探索,能够培养学生对思想方法应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于一些可以用多种思想方法解答的题目,要第一时间交给学生去解题,要求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培养学生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接受上表现的是会学而不是学会。

3.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材的学习中就会隐藏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起努力深挖教材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在课堂的教学中相互讨论研究教材内容,在数学老师的带领下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在数学教材中掌握难点,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简单化,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4.善于总结和归纳

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并不代表他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只有灵活的运用,并且清楚的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应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这才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听课中、做题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分类整理,这样学生才能够高效的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的思想方法不单单说对老师的教学很重要,对学生的学习同样也很重要。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思想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也突显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够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快速的理解,并且在做习题中也能够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常玉芝.论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J].学周刊B版,2014(6).

[2]何长翠.浅析如何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

[3]焦京晶.浅析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人间,2016(5).

作者:潘向华

第二篇:初中数学的情感教学应用及发展

摘要: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这是每一所中学都在寻求的方向,尤其是当前初中数学知识不断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知识点也给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难度,所以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和有意义。本论文从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手段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论述,并且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里面进行情感教学法的应用,从而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学;应用提升

一、引言

与初中语文教学不同的是,初中数学无论是公式还是知识应用方面都有着更强的实践性,而且相对来说理解难度也更大,所以如何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真正掌握和学习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和内容,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在我们当前的许多新的数学课堂教学里面,情感教学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法

数学教学里面的情感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具体的操作执行上面,包含了三大方面的教学及引导,分别是审美情感引导,理智情感引导以及道德情感的引导。

(一)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一般情况,是人们针对社会现象以及艺术产品,或者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风光等,而不自觉产生的一种心理体会。这种似乎与数学关系不大,但是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里面,我们发现有不少的数学内容能够引导人们体会到这种审美情感。比如,初中课堂教学里面,教师讲到了图形的内容,并且为学生展示了四方形、多边形以及直线等内容,教师会对这些图形及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些数学知识里面的审美情趣,从而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

(二)理智情感

理智情感是也是情感教学里面的一种内容,其表现方式一般会在人们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出现。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里面,一旦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得到了满足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极为良好的理智情感思维。例如我们在初中课堂教学里面,教师在进行射线定理、韦达定理等相关数学定理推导教学的时候,一元二次方程式以及函数等公式之间的关系,属于初中数学里面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而且其中关系有着极为严谨的逻辑推理关联,在进行这些内容推导和教学的时候,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里获取到足够的理智情感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面引导学生对自身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估和把握,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对自身数学学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和强化,从而全面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道德情感

另外,在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里面,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强化,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或者各项行动的意图,并且让他们自己判断是否与当前的社会道德准则相符合。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里面,教师可以借助很多的数学历史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者莱布尼茨,或者勾股定律等这些重要的数学故事,来对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心中的道德观进行引导,并且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

三、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里的应用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里面,如何推进情感教学方式的应用,这需要数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并且借助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积极情绪表现出来,进而对传统机械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突破,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而且随着当前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以及结构上面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填鸭式”的数学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数学教育发展需求,教师应该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教学的知识。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里如何将情感教学方式应用进去?其实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初中学生都比较喜欢颜色比较鲜艳的图案,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点在实际课堂教学里面,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进行综合全面的结合。比如对于初一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刚好讲到了一元一次方程式,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出天平图案,对这个方程式进行指代,并且把不同的物品放置于天平两端,并且引导学生去讨论和探索,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出来,而且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感需求进行满足,从而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之后,教师让学生依照这个天平上面的内容,将对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写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这个方程式进行理解。而且,为了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引导,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数学上面比较经典的人物和故事穿插进去,并且借助这些故事的引导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激励,这也是与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相符合的。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还可以采用说课、分组讨论、数学游戏等教学手法来进行数学情感教育。

四、总结

新课改非常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利用,将情感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长洪.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疆教育,2013,(3):102.

[2]杨忠群.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J].未来英才,2016,(12):189.

[3]陈珧.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4,(9):162-163.

[4]程征.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6,(9).

作者:廖永丽

第三篇:数学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在主干教学的课程中渗透并运用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这样能使数学教学改革和数学模型思想有机的融入在一起.要想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全方位的能力如:精准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性的思维及抽象的分析归纳能力,就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概念和思想过程,使之全方位、多方面的了解数学模型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这主要也是培育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开拓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模型;初中数学;渗透

一、引言

数学模型思想就是简单的对实际问题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后,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再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把它解决出来,在我们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把数学模型思想有机的融入,让每一个实际问题都变成数学问题并使同学们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解决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的对应应用,具有渗透意识再进一步提升思想能力,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应该做到真正渗透数学模型思想,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就目前形势来说,初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不能够灵活的运用自身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如果在其解决过程中没有相似的教学案例或老师在旁的指导,就不能够解决所遇问题.而参考相似案例也只会按照别人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会使之学会并运用知识,而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才会把知识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而这时通过教师向学生们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学生们就会在学习数学模型并熟练掌握后,运用它提高思维能力并解决数学问题.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原因

(一)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符合学生认知过程及发展规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思想进行融合,经过理想化加工,抽象的解决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猜想、求解、认证,最后解决问题.数学模型的思想过程为直觉、试探、思考、猜想、验证,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这是学生们对新知识的了解并更好运用的过程,可开发出学生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用机理数学模型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外部问题的观察和吸纳,再与自身原有知识相结合,将相关问题充分结合并构建属于它的理解和意义.对数学模型的求解也是需要学生对自己以前的知识进行唤醒,运用以前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知识相互交流并吸取有益部分再进行相互融合、编码、构建与数学模型的理解和和意义,这是一个需要相互反复交流的相互过程也是学习者对自己构建知识经验的过程.

四、数学模型思想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要在学生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使学生具有数学建模思想,数学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结合生活并发现数学问题的思维,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奇妙之处与其发展规律,进而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目标.数学教师可通过玩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发现数学问题的神奇力量.

(二)引导学生诠释要素提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前提,在这当中可研究不同数学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目标和不同数字因素时可通过他们的相互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发现规律,它具有抽象性及准确性,如学生们无法理解数学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三)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如果学生们找到数学重要的条件规律,数学教师就会引导学生们用抽象的想法进行数学问题分析并思考相应规律,提出一系列可解决问题的抽象方法—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存在着无法在刚接触时熟练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因而需要数学教师合理地进行传授,将综合性问题进行分解,逐步细化,从而达到同学们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学模型思想有机的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也会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这种渗透方式使学生们产生发散创新思维,对逻辑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益,这两种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使学生们只针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会培养个人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就对数学教师传授方式有一定考验,一定要明确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方向及要点,掌握有效策略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达到数学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刘立洁,武海娟.数学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265-166.

[2]孙雪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J].中学教学参考,2014,(35):27-28.

[3]张冬艳.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15,(09):22-23

作者:方惠玲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如今,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并且高效的途径。为了紧跟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要求,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针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能力提升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首先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要意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已经从单纯的知识教授变为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教学目的的转变,还需要教师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以及课后交流等各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保护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创新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的开始往往就是兴趣养成的开始。好奇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对于中学数学而言,教师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敏感程度,以及如何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中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在于解决问题的层面上,他们对于数学问题有着更高程度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了激发起学生进行创新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解决的欲望,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融入进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遇见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解决水池放水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放水,何时能够将水池接满这种问题,这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难遇见,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比较生活化的语言,将生活中的现象阐述给学生,便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进行思考的欲望,并且能够使学生对此种事件进行观察,由此产生好奇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了解保护,这为解决数学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兴趣基础。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传统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教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始。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本身只是配角,充当的是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掌控者,只有使学生与教师处在同等地位进行教和学,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才能够被激发到最大值,和谐的课堂氛围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中学数学课堂而言,和谐课堂指的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学生之间能够集思广益进行高效交流,同学之间的思维火花能够进行碰撞,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课堂中能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和谐课堂氛围应该具备的条件,也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够自在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自己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进行迸发。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思考的模式以及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数学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反思拓展思路的一个过程。教师要避免将固化思维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教给学生,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在日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学生便会懒于思考而出现思维固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从一些独特的角度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善于发掘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到数学问题的隐藏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对于给定的数学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质疑,只有推陈才能够出新,学生在对于数学问题提出质疑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在进步的过程。鼓励学生在遇到比较难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多阅读,多思考,多验证,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做,思维才会越用越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才会越来越宽。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设计问题时注意穿插设计一些复杂且有技术含量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数学题目以及数学条件中所蕴含的一些奥秘,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创新。

四、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思维碰撞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总结以及反思,对于做过的数学题目,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对于过往的数学问题产生的一些新思路,都需要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总结,总结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过程。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举一反三,这种总结记录的学习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日常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针对当堂的数学学习进行沟通交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给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对于展示的同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过程,教师要对于学生的表述进行评价,同时应该委婉地指出学生的思考存在哪些不足,以此来点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倾听的同学而言更是一个吸取接纳的好机会,思维的碰撞是创新思维激发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总结和反思,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构建起线上以及线下两种交流平台,来帮助学生进行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小结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育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就对于创新性人才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中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数学的学习更加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数学需要学生的思维灵活,需要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中学数学的教学重点目标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福林.造氛围、搭平台、蓄动力———刍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07):203.

[2]吴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8):111.

[3]李春梅.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102-103.

[4]潘苗苗.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50-51.

作者:沈丹丹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应用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同样以此为教学任务。“问题导学”指的是老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导学”的核心在于“导学”二字,重点是解决问题。这种带有引导、启发特点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应用技巧

和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又要启发学生用已知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并非易事,老师必须反复斟酌,选择最为恰当、科学的教学模式,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乱用教学方法,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本文以“问题导学”模式为例,探讨该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学”概述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最直观的解释是: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到好处的问题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让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倾向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课堂提问的巧妙运用,让学习效果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无疑,“问题导学”在课堂上的应用,让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质的飞跃。“问题导学”的原则是情境化、引导性以及规划性,因此它又被称为“设问教学”或“问题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课堂,老师应抓住“问题”二字,突出每一个问题的价值,保证每一次的课堂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且能达到一定效果。值得强调的是,“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并没有统一模板,还需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情境化”的表现主要贯穿于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与问题本身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需要老师课前设计即将要提出的问题,预估学生给出的答案,以及该如何引导学生等内容,最后还要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成果。“问题导学”模式不仅有益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更给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1.设计精妙的数学问题

每次课堂教学都贯穿着老师的提问,这是老师随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方法。课堂提问的设计需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逻辑性和层次性,有利于用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向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思考,让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在有关“图形平移”的教学中,老师可立足于基础数学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回答图形平移的定义、要达成图形平移需要的条件等,设计的问题未必一定要深奥难懂,简单、基础性强的问题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过程,相当于学生把旧知识复习了一遍,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思考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只有精妙的数学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充满灵气。

2.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环节

“问题导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必然离不开课堂提问环节,老师的问题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探索未知的渴望,学生才会去主动探究,否则只会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比如,在有关“一次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中的图像,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与图像有关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提问环节交给学生,让提问变为“自问”,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潜移默化地让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课堂提问应不拘一格,用游戏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只有解决了一个个的数学问题,才能完成最后的闯关。将问题穿插在游戏中,契合了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的前提和根本,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反应才会更加迅速,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老师用数学问题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于情境中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在有关图形的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并且让学生记住这些图形,此时多媒体会让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丰富多彩的图形,叮嘱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图形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对不同的图形具有区分能力,之后老师再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区别。

三、初中数学课堂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的注意事项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适合应用的教学内容,“问题导学”同样如此,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适合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老师应联系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模式,在应用“问题导学”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提问有度:尽管课堂提问环节至关重要,但老师同样应把握好问题数量,无论问题太少还是太多,都无法实现最佳教学效果。(2)难度适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不应该向学生提问过于深奥的问题,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知难而退,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3)循序渐进:数学问题的设计应该从易到难,契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适应问题的难度,切忌打乱问题顺序,给学生的思维造成混乱。四、结束语正如前文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具有积极意义,老师应高度关注“问题导学”模式,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问题导学”的运用经验,力争让每位学生都具备解答数学问题的基本技巧,并从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邵志杰.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速读(下旬),2016,(6):285.

[2]蔡咏.问题导学,思维生长———浅析问题导学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价值优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8):30-31,78.

作者:张殿驹

第六篇:初中数学中模型思想的运用

摘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关注结合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既要注重渗透模型思想,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模型。

关键词:抽象的;知识体系;实践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课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若把数学简单的定义为学校所设置的一门考试课,那就太过肤浅了。实际上,数学对我们的生活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要属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了;科技领域,物理、化学、医学、航空、军事等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数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初中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所包括的知识点很多,也很全面,高中数学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因此,要把握好中学数学乃至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就一定要把初中数学扎扎实实地“拿下”。关于如何具体的去做好初中数学的学习,已经有很多著名教师和教育家给出过建议和具体方案。今天,就本文主要谈一谈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一、认识模型思想

在数学中,模型思想是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抽象地、概括地或近似地去描述某一类客观事实,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通俗地讲,我们书本上的定义、定理、方程式、公式、函数关系、图表、程序等都是模型思想的具体化。模型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共性的、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其主要形式是符号表达式,具有普遍性意义。它们经过教学法的加工和逻辑处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初中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为什么要重视构建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以下:

1.模型思想重视数学的应用模型思想注重通过数学公式化去解决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某学校食堂定期从粮店以每吨1700元的价格购买大米,每次需支付100元运费。假设,每天需用米1吨,储存大米的费用为每天每吨大米2元,食堂在用完大米的当天购买。那么请问,该食堂每多少天购买一次大米可使平均支出费用降到最低?这是一个很实用的例子,学校食堂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方案筹划也是如此。都离不开模型思想的引导和参与。

2.模型思想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数学中,模型思想就是用已经经验化的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建模思想的应用,相对传统的数学应用,仿佛是雨后彩虹,带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它是多变的。初中的学生本身正是处于活泼、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阶段。因此数学模型思想的出现,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变得更全面、更多样化,从而对于解题的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三、如何构建模型思想

1.以分析理解为前提,树立正确模型思想框架

对于数学,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部分人对数学的评价都是“太难了”“没意思”“学不会”其实不然,在很多时候,对数学有这样的心态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对方式方法。首先第一步,就是要真正的理解。拒绝死记硬背,如果不是真正的吃透了某一原理,只是口头背过了、记住了。那么在之后的运用中,势必会出现生搬硬套,难以灵活运用。甚至因为不理解,在长时间的积压后,出现缺失部分信息而导致记忆错误,构建了错误的数学模型思想。对于初中学生,这一时期的模型思想建立十非常重要的,就像是一座房子的地基。一定要保持正确、稳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公式等具体的思想模型进行完整的推论、演示。找出共性,总结一般规律,真正的认识它,在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具体地、实践性地构建起数学思想模型。例如:公式a的平方减b的平方等于(a+b)(a-b),如果是死记硬背来记忆,则很容易出现正负号混淆,导致记忆错误的发生。而如果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去计算该公式,进行推论,则可以以理解的方式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不仅记忆准确,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2.创设模型思想的练习情景模型

思想的创立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应用,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因而,巩固学生刚建立的数学模型思想十分重要。简单来说,就是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心态。关于及时复习,多加练习,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能坚持下去的人却太少了。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下,似乎感觉自己都“懂”了,很简单的样子。然而不及时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去练习,很快就会出现遗忘、记错等。初中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那么教师应充分掌控整个学习进程,在一个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创设足够的联系机会。学生要做的就是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当数学模型思维体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就要好好的把这种理论体系构造起来。

3.发现共性,培养模型思想体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一种思维方式。这也决定了学生要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积累。在实际运用中做好举一反三,对同类项的命题划片总结。另外,最重要的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升华和迁移。对之后的数学模型思想构建,构成良性的积极作用。

四、小结

我们常说,实践是理论知识的来源,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进行与发展。模型思想便是非常注重如何经过分析抽象的数学现象,建立具体的、可应用的固定模型,关注如何用数学手段去解决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正是因为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生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进步发展,也使得数学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学门类愈来愈发展完善。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趋势。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关注结合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既要注重渗透模型思想,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模型。

参考文献:

[1]卢子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应用问题———数学课引入研究性学习的一次尝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1):6-8.

[2]田江.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应用[J].都市家教,2012,(12):49.

作者:严芝风

第七篇:多媒体技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当今世界正在迅速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正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不断推广,其在教学中的优越性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我们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仍需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以达到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下是我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介入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仅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将视频资料、音像资料、文本资料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分析、讨论,不仅使知识面变得宽广,而且可以使过去只能通过想像领会的教学内容,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同时一些数学的现实情景和虚拟场景能得到很好的呈现。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增设疑问、巧设悬念,优化知识的传播途径和知识的接受方式。

3.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在理性与感性的交流中,在抽象与形象的转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模拟技术,易于学生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误区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上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误区,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1.只重播放媒体,不顾学生发展。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本应该让学生思考的过程,教师却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疑难,本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探索发现问题,却由老师做好的课件替代了这个过程,结果一堂课变成老师放电影,学生看电影,学生应具有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应具有的基础得不到落实。有5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老师过快的操作课件导致的结果是,一堂课过后黑板上什么都没留下,脑海中什么也没留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不适度、不恰当地选择课件教学,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与课本重合,多媒体技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的“多媒体风”,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其所用的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被调查的46%的学生认为老师制作的课件形式较单一,与课本内容重合,没有吸引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技术介入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加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当然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作者:张忠刚 单位:山西省文水县南庄镇初级中学校

第八篇: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从我国目前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来看,各地区实施标准有着很大不同,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打击着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激情,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分层教学对于初中数学的意义。反而,我们应当积极地思考与探索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理想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以此进一步优化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结合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的教学要求已从传统教学下注重考试、看重成绩的情况,向注重学生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过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面对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群体,继续沿用传统教学下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进步,提出新的教学方式,这时分层教学应运而生。但从近几年的教学现状来看,各地区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分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探讨,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找到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对象分层,满足学习需求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中心,是所有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所以,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学生是最为关键与重要的。想要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就需要我们教师牢牢把握学生学习进步,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将其科学合理地分为以下这三个层次:A层次:基础知识牢固,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B层次:有一定学习兴趣,无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C层次:学习成绩低下,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分层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教学思想与分层理念,让每一位学生知道教师不是所谓的搞特殊,而是因地制宜地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实施的,希望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分层教学。此外,还需要让学生知道这种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与成长情况,定期进行调整。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上进心,让低层次的学生不至于垂头丧气,也警醒高层次的学生切忌骄傲自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发展。

二、训练分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训练。换言之就是要在学生对象的分层上再进行训练分层,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有适宜于自己的训练内容,既呵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让其知道他们是具有学习潜能的,同时又有利于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让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具体的训练分层中,主要包括基础训练分层、综合训练分层、延伸训练分层。其中基础训练分层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而综合训练分层是要求中等生及其以上学生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延伸训练分层则是对部分学优生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其向着教师所要求的那样发展。通过这种训练分层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性人才,还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出一大批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教学作业分层,实现共同发展

作业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成果、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不仅有利于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及时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及时纠正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其及早更正,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与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根据每一位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值得注意的是,作业分层的原则需要确保全体学生的作业大致上保持一样,但又要在细微上体现出不同。例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作业难度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活跃性上,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作业难度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其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作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强化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此一来,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具体的作业分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四、教学评价分层,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对象、训练内容以及作业布置的分层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分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对于教学评价的分层教师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学优生,教师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评价语言,诱导其这样或那样解题是否会更好;对于中等生教师应当给予中肯的评价语言,让其知道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短板;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往往需要采用激励式的评价语言,并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其在肯定与赞扬的评价中增加学习信心。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果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不仅有助于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五、小结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是21世纪教育教学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这种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并主动参与其中,以此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8.

[2]何惠岐.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9):23-24.

[3]王梅.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7,(18):181-182.

[4]黄志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知音励志,2016,(08):189.

作者:石业梅

被举报文档标题: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趋势(8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zsxlw/70951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