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5篇)范文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5篇)范文

时间:2022-04-04 09:27:06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5篇)

第一篇:论情境创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各门学科中的使用都非常普遍,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寻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于探讨问题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学生接受新课知识内容的方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可以展开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和切入点有很多,教师要开放自己的教学思维,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灵活有效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学习探究的兴趣,也可以给学生理解很多具体内容提供有效的认知基础,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综合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更快地实现知识吸收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诗歌、成语及俗语进行情境创设

大部分教师一谈到情境教学,想到的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或者是引入生活范例或者生活中生物知识的体现来创设情境。这些都是情境创设最为常规也最普遍的方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多展开一些新的尝试。很多诗歌、成语及俗语中,往往以非常简单直观的语言,诠释了一些生物学道理。我们在教学相关内容时,不妨从这个角度进行教学素材和辅助资料的挖掘,透过对于有关联的这类素材的灵活使用,来创设灵活有趣的学习情境,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于问题的研究兴趣。这样的教学实施方式会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也能够透过这些简单的描述抓住生物知识点的实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点也更容易实现。教师如果善于发散自身教学思维就会看到,很多诗歌、成语或者俗语中,包含着一些非常典型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如果平时善于对于这些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并且将其引入课堂,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讲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可收到良好效果。教师也可以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民俗谚语来创设“遗传变异”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情境。不仅如此,在探究种子和果实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引入,先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指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引入这些成语或者俗语内容,首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研究兴趣。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会很高。同时,有了这些简单直观的介绍后,学生也更容易把握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实质,会在这种趣味化的情境创设背景下,更牢固地吸收掌握知识。

二、利用实践探究活动进行情境创设

利用探究实践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同样可以收获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多生物学知识看似理论化程度很强,其实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十分充分。教师不妨将一些典型知识内容进行应用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特定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对于这些内容的认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更快达成。同时,教师还可以基于实践探究的活动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可以引导大家基于对于疑问的探究来一点点探析知识内容,以这样的方式更高效地推进知识教学的达成。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可分给每个学生一块馒头片,要求学生慢慢地、细细地咀嚼,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快答出:“有甜味”。那“为什么会有甜味?”这样学生的兴趣勃然而发,会提出许多探究性问题:如“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淀粉在口腔中是如何被分解的?”等等。一旦学生提出了这些疑问,大家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想要获知这些问题答案的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这种灵活有效的情境创设背景下,不仅立刻将学生引入到了教学主题中来,也让学生学习的动力更强,并且可以基于实例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利用趣味化游戏进行情境创设

生物课程的教学看似很难和游戏挂钩,其实不然。教师如果善于开放自身的教学思维,能够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的组织形式,就会发现有很多能够引入生物课教学的小游戏,并且会意识到基于游戏来组织课堂往往可以发挥非常理想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在一些特定知识内容的教学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学习游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应用知识,加强对于知识内容的巩固与吸收。同时,游戏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探究的意识也会更加浓厚。往往是在一个特定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于游戏背后涉及知识的理解吸收,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在执教“消化和吸收”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准备很多组关于消化系统的拼图,在课堂教学中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已学知识拼出消化系统,看谁先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没几分钟就有学生说已经拼出来了。然后我又邀请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人体的某个器官,进行自我介绍。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很强烈,把口腔和胃以及食道等器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形式,比起教师单纯地从口头上给学生介绍分析这些器官的功能,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会理想很多。教师透过将这种趣味化的游戏引入课堂,不仅迅速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涉及知识的学习印象,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作者:张丽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师生角色转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必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教学就是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独立、孤立、单项的输出和输入关系,并且这其中老师不但是主导,更是主体,老师紧紧抓住课堂的命脉,对课堂有绝对主宰的权利。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从改变师生角色开始。

一、改变教学理念,定位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链条上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失去了交往,失去了互动,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假教学。这种交往互动不是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这样简单机械地叠加,而是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负责“抛砖”、学生负责“引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饮食与营养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食物表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早、中、晚三餐的食物,在选择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积极交流为什么自己会选择这样的食物,并且做好记录。在学生们选出食谱以后,老师及时把握课堂进程,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常见食物中所含主要营养成分和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食谱是否合适身体生长。在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时,仍然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究,但老师在实验之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有关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这节课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并没有从抽象的理论开始,而是依据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教学活动,以便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潜能,遵循教育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很简单,要让树成才需要十年,要让人成长需要一百年,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事实,总是被我们老师忽略掉。我们老师习惯的是揠苗助长,喜欢的是满堂灌、填鸭式,总是以为只要我讲到了,学生们就能学到,总是巴望着学生一夜成才。其实这就是老师难以摆正自己位置,难以走下讲台的根本原因,要转变师生角色,首先得从这个根本原因开始。

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节的教学中,对于细胞分裂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涉及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变形虫的分裂和生长。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老师只要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找到观察的重点,同时规范学生的思维空间,剩下的时间应该充分留给学生。当学生们交流表达之后,依据交流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再进行总结和提升,比如细胞的分裂中增加的细胞数量,对于单细胞植物和多细胞植物分别具有什么意义,在分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遗传物质有什么特征等等。这样,老师引路,学生探究,老师点播,学生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学生“登堂入室”的最佳途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所以好多老师总是放心不下学生是否明确了分裂、生长、分化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生物体发育是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等等这些基本的知识。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老师必须放下心来,相信学生,给学生吸收消化的时间,给学生认识提升的时间。

二、构建交流渠道,增加展示机会

构建老师和学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交流渠道,给学生多提供思考、探究、展示的机会,是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且只有构建多元交流渠道,才能打破老师独霸课堂,学生围着老师转,唯命是从的陈旧教学关系,才能把老师从“主角”的地位拉下来,让老师逐步适应师生首先是平等关系,然后教师是“平等关系的首席”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在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课的教学中,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自己能够动手制作洋葱临时装片。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直接决定了老师不能大包大揽,代替学生,而是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学生和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巡视指导,建立老师和个别学生、个别小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在展示细胞结构简图的时候,更应该尽量地让多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要请一两个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绘图。在课后学生们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或者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构建多元交流渠道,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只有老师向学生输入的这种单项的教学活动模式,在老师的统筹安排下,增加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主动走下讲台这个圣坛,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一定要谨记自己不是讲演者,而是引路人,要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攀登,以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作者:黄佳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三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渗透教育

摘要:生物教师应该承担起生物课程的环境意识教育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文章从初中生物进行环境意识渗透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着重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意识渗透教育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境意识;渗透教育

一、应有之义:初中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1.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由此也特别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教师学科教学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和内化因素。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整个初中学段的各个学科中,生物学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比较密切。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只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素质,才能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本身就是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

2.初中学段和生物学科的特殊性

从学段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的育人目标要更为明确和具体: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即如何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如果说小学阶段的教育目的更多地偏重于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界的奥秘,那么初中阶段就需要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发挥初中特殊的培育学段的作用。就学科的属性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中,生物学科以其特殊性而首当其冲,可以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方面的教育是顺势而为。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教师渗透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鼓励他们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初中生物教学本身也包含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内容,这些内容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提供了方便,这是由生物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由此也促成了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是顺理成章的。

二、解决之道:初中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应用解决策略

1.做好与教材的结合

在讨论生物学的特殊性时,特意强调生物教材本身涉及到许多环境保护和生态方面的内容。无论是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还是涉及到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策略,再到人类和生物圈的关系,与环境相关的内容随处可见,用好教材内容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因为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的地位不高而忽视了教学,要想利用好生物教材中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辅相成,了解环境保护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意义,并最终引导学生将环境保护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事情。

2.做好与实验的结合

实验课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切入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重视初中生物教学实验课的发展,认识到实验课是拓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也可以自己演示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向学生直观地阐释相关的环境问题。例如,在向学生阐明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洗衣粉和尿素的水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经验,加深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繁殖快速的理解,以及这种繁殖对其他生物的不利影响。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性。

3.做好与社会热点的结合

上述在与教材结合、与实验结合,其实际也仅限于一些特殊的课程和章节。但是,在与社会热点的结合中,教师可以克服这一局限性。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教师提供了使用这些热点素材进行教学的可能性。而在利用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时,要学会取之于现实,用之于现实,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山东口岸首次在秘鲁进口鱿鱼中检出甲基汞超标,具有神经毒性可致水俣病。教师立即结合此热点,为学生讲解水俣病的相关知识,而这就涉及到生物中的食物链问题,进而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也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当然,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结合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种,但是其最终方向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学以致用,落实初中生物学科的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维娟.生物教学中增强初中生环境意识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作者:刘森贤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中学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中学

第四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探讨

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理解生物知识的时候必须从抽象的概念着手来理解知识,学生在诠释生物现象的时候要应用概念的方法抽象地描述某种生物现象。生物教师如果要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优化初中生物概念的教学。

一、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抽象的概念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学生不喜欢抽象的事物,不愿意听抽象的概念;第二,学生听不懂抽象的概念,从而放弃学习;第三,即使学生听懂了抽象的概念,因而却产生学习疲倦感。以上的情况都不利于教师的概念教学。教师如果希望顺利地开展概念教学,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我曾经用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理解种子的萌芽这一概念。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讲了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缘自小学课本《种子的力》。我告诉学生,过去在科学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科学家没有办法在不损伤人头盖骨的前提下分开头盖骨,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人们把种子种到头盖中,定期给头盖骨浇水,然后将头盖骨放到适合种子生活的保温箱内,保温箱内的空气是流通的。过了一段时间后,种子发了芽,这种力量把头盖骨分开了。学生被我说的故事吸引,同时学生也发现我讲的故事和他们学过的种子的力略有些区别。当学生产生疑惑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让种子萌芽的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回忆我刚才讲过的故事,发现过去他们听的种子的力讲的是萌芽过程的本身,而我的故事强调了种子萌芽必备的条件,结合故事学生找到了让种子萌芽的条件就是空气、温度、水分。当学生理解了种子萌芽的外部环境条件以后,我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说当年越国和吴国交战,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非常恨吴国,但是越国知道现在实力还很弱小,不能够直接和吴国交战。有一次,吴国出现了天灾,农民手中的粮食不能既拿来种,又拿来吃。此时越国向吴国示好,表示在两国成为兄弟之国的前提下,越国愿意提供种子。吴国国君非常高兴,吴国的农民拿到种子以后,把种子种到田里,却发现种子迟迟不发芽,部分农民开始研究为什么种子不发芽,发现越国把蒸熟的种子当作播种的种子,这怎么能发芽呢?我讲完故事以后,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芽必须具备的内部环境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要让种子萌芽,必须让种子的胚芽完好,像这样已经被煮熟过,已死的胚芽不能再萌芽。此时我让学生总结让种子萌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经过分析,了解了内部条件必须是胚牙必须完好且处于非休眠期,外部条件是温度、湿度、空气。

针对学生特点,我的情境教学实施要点如下:第一,在教学设施不足的前提下,我应用为学生讲故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出一个具体生物场景的方法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第二,我在给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会告诉学生一个生物概念的框架,让学生通过探索故事来填补生物概念的框架。第三,学生在探索故事的时候,我会给予引导,当学生填补框架完毕后,就能从整体的框架和内容中理解生物的概念。

二、通过迁移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如果能够从学生理解的常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就能够让学生理解一些新知识。现以我引导学生学习基因传递的相关概念为例。在讲述概念以前,我引导学生思考一句话,人们常常说某一个孩子,他的脸型像爸爸,但是嘴唇或算子像妈妈,这件事代表着什么呢?很多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物经验,他们很快就回答爸爸和妈妈的基因存在着传递的现象。当学生结合既有的生活经验理解了什么是基因传递的现象以后,我需要让学生了解基因是如何传递的。于是我又给学生讲了一个例子。我说,现在左边有100颗黄豆,右边有100颗绿豆。现在把两种豆子混合在一起,然后随机抓取100颗豆子,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机率是多少呢?学生表示,随机获得的100颗豆子中既会有绿豆,又会有黄豆,一次抓取到只有绿豆或只有黄豆的机率也许有,却只是理论上有,机率非常小。于是我引导学生对比绿豆与黄豆混合的结果,与一个孩子身上既像爸爸又像妈妈的结果进行对比,学生意识到一个孩子身上可能只出现一个人的基因,机率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让学生理解基因还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变异情况,我再举例子。从理论上说,我们应当从绿豆和黄豆中随机抓取100颗豆子,但是现在我抓豆子的时候漏了一颗,只抓到了99颗,那这是一种什么变异呢?经过思考,学生意识到了基因的遗传可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变异,这种变异是超越理论的存在,不是常态,这种变异会颠覆一般的基因组成结构。当学生理解了基因变异的概念以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基因都由蛋白质和DNA、染色体沟成,其中染色体的差异造成了男女身体的差异。我再举例子。现在假设蛋白质和DNA的遗传存在随机性,那么染色体遗传的机理可以这样类比。学生经过思考得到了以下的概念:基因是会遗传的,遗传的过程中会存在变异,某种特殊的变异会影响基因的结构。染色体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现象,男女染色体存在xx、xy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人的性别。染色体的遗传也是随机性的。在这次的教学中,我通过一边举例子一边类比迁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复杂的基因遗传知识。

作者:张媛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第五篇:比较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有效进行复习课的组织与设计很有必要。知识学习与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知识组织及归纳汇总的方法,让学生的知识框架和体系都更加完善。在生物课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尝试比较教学法。透过清晰直观的对比,可以将很多关联知识点的特质更明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有效进行相似内容的梳理,避免对于知识点的混淆记忆。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网络也可以慢慢建立,这是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学过的内容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依托。

一、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记忆

比较法可以在不同范畴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发挥积极效果。首先,在一些核心概念知识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概念的比较,这是很好的避免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混淆,化解学生认知误区的方法。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逐渐增多,知识点间的混淆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学生没有真正弄懂知识点实质的基础上,学生对于知识的混淆记忆或者是不准确的理解记忆的情况会更为普遍。这样的背景下,一定要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这些科学概念的梳理,可以基于比较教学法的融入,让学生在直观比照的背景下理清自己的知识脉络,让大家加深对于核心概念的认识,形成更加清晰准确的对于知识点的有效记忆。例如在“植物的一生”复习课的教学中,复习到开花、传粉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当时的设想是展示花的结构图,并且以桃花为例,复习提问学生,回顾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和雄蕊各自的结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雌花和雄花间一些概念上有明显的混淆,这说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还不够牢固。这是,教师可以调整与转变教学实施策略,以比较教学法为依托,来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对于这部分内容中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回顾。教师出示西瓜雄、雌花的图,请学生说出各结构的名称,通过西瓜雄、雌花图的比较,深化学生理解桃花属于两性花,西瓜花是单性花,由此可知不同花传粉方式的差异。这样的比较教学中,很好地梳理了学生已有认知中存在的偏差,避免了学生对于关联知识或者相似知识的混淆,是一种很好的科学概念教学强化的方法。

二、在比较学习中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还可以在有效的比较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牢固。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对于很多生物个体的发展与成长过程展开学习。学生必须对于生物体生命的各个阶段的成长历程,以及每一个时期会经历的一些特殊变化有清晰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类别的生物个体,学生要避免认知上的混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在有效比较与对照中,引导学生对于特定生物体的整个发展与成长过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在这样的基础上牢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的知识网络可以得到有效的形成与建立。例如,在“植物的一生”复习课中,笔者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开花传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四方面内容依次进行复习,采取简单回顾的办法让学生再一次梳理这部分知识内容。课后就发现这样平铺直叙,知识显得零散,不得要领。在磨课时,教研组教师们认为既然以西瓜的一生作为情境主线,何不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呢?教师出示西瓜在不同阶段的图片,组织学生通过比较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并用带箭头的线段连接,整理出植物的生命周期。这种基于合理比较的教学实施过程,让整个知识点的回顾清晰明了,教学重点突出。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复习与总结,明显起到了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从西瓜花的整个生长过程出发,在对比的基础上推演出一般情况下植物的一生,牢固了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推动了学生自身知识框架的不断完善。

三、完善实验教学的有效设计

实验是生物课教学中很重要的构成,很多知识内容的体现,一些特定生物学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复习与回顾时,同样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教师可以多将开放性的实验引入课堂。比如,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主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案,然后通过各种方案实施情况的对比,在比照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实验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背后体现的知识点进行感受。这样的教学实施模式会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学习印象,并且可以在各种实验方案的比照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合适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展开模式。这既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强化,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仍然以“植物的一生”的复习课的教学为例。复习到种子的结构及营养物质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回顾西瓜种子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学生回答西瓜种子含有淀粉、脂肪、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教师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西瓜种子含有这些营养物质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活动,然后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案,然后结合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我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方案引出,并且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问题研究思路所发挥的不同效果。这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基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怎样的方法更为合理,是对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思路的一种有效锻炼。

作者:徐荣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便仓初级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分析初中生物教学(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zswlw/71303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