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认知隐喻观的英语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基于认知隐喻观的英语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3 04:19:39

基于认知隐喻观的英语创新教育论文

一、隐喻的认知研究与语言

(一)隐喻的认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隐喻学的蓬勃兴起,隐喻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和内涵。认知隐喻学的奠基人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合著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WeLiveBy)一书标志着认知隐喻的肇始,被尊为隐喻研究“认知转向”的风向标,对隐喻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莱考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但置身于语言中,而且涤荡于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一种语言的表演,究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看待和认识事物的一个全新视角。人们总是习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类推新的感受,表达其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受。人类若要探索世界、挖掘未知领域必定要借助隐喻工具,即将已知概念和故有系统中的有价值信息投射到未知世界。随着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要认识和描写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做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的认识。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对阐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大量新事物、新概念、新信息、新语境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隐喻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的,语言中隐喻的使用极为普遍,除了那些与最基本的物体和行为有关的表达之外,我们所使用的每一个表达都是隐喻的。理查兹曾说,“在日常流畅的话语中,我们每说三句话就包含一个隐喻”,这更是隐喻与语言密不可分的有力证据。人类的思维方式是隐喻式的,语言中的隐喻不过是隐喻思维的外在表现,隐喻性思维方式决定了隐喻性语言必然存在。隐喻也是使人类语言得以丰富与发展的根本动因,语言就是隐喻得以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隐喻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语言交际中处处使用隐喻,有效交际与使用隐喻的能力密不可分。隐喻能力和语言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处处使用隐喻,有效交际与使用隐喻的能力休戚相关。隐喻不仅是一个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的创新思维、语言习得密切相关。

二、英语创新教育研究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史•后妃传》,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英语中表示“创新”的词是“innovation”,该词源于拉丁语的“Innovare”,其意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旧的东西。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J.A.Schumpter)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指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关系的新组合。自从熊彼得的“创新”概念后,创新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从最初的经济学领域逐步发展到科技、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之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及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开放创新潜能,发展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广义的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它具有独立性、新颖性、敏锐性、综合性、灵活性与突发性等特点。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很多学者就这一概念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界定。顾明远(2001)在《创新教育评价》序言中从宏观层面上阐释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与课程教材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型教师等密切结合。周元武(2001)在《创新教育新论》序言中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使学生具有主动建构知识和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英语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品质,使学生获得精深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深刻的隐喻能力,成为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还要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的气质,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可以说,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认知隐喻研究对英语创新教育的作用

针对目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英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育教学就是英语语言的教育教学,认识英语语言与隐喻的关系,对我们成功地进行英语教育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力图通过隐喻的认知研究以及隐喻对英语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探索英语创新教育的模式。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使用隐喻语言,将会给学生提供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赋予日常活动以新的意义,使学生在对隐喻语言的解读过程中发现新事物。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和训练学生自觉地使用和创造新的隐喻,帮助他们养成自己的隐喻性思维。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想象就越丰富和生动,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开放隐喻思维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组织我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分化旧知,创造新知。因此,将隐喻纳入英语教育中,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隐喻思维能力。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多地使用隐喻语言可以使学生摆脱理性思维的规范化和条理化,从“规则”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久已遗忘的创造冲动,为思想的诞生带来了可能。教育的作用就是“解放”,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运用隐喻语言,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文化教学的不足。研究语言隐喻的异同有助于文化比较,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同语言隐喻之间的比较,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使跨文化交流更为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中的隐喻差异,在理解隐喻修辞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使学生能从偏重语言形式转向对语言、社会和文化的积极认知,从而在隐喻概念化过程中实现对目的语言的联想加工和深层理解。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多了解西方文化,如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全方位的知识,对深刻理解隐喻性语言,提高识别、理解和运用隐喻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隐喻的认知性来理解目的语,利用隐喻来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利用隐喻来理解目的语背后的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英隐喻异同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熟悉并逐步建立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增强语感,最终掌握地道的英语。比如:赛马在英美国家比较盛行,所以英美人常常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竞争以赛马的模式来认识和表达:“intherunning,outoftherunning,maketherunning,neckandneck”等词语常常被用来谈论人们是否参加某项竞争、竞争状况如何等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学生熟悉这类隐喻,从而逐渐按英美人的认知习惯描述、谈论、争论问题,避免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使用英语,提高交际的成功率和效率。研究证明,学习者只靠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有时,在交流中,即使缺乏语法和词汇知识,学习者也许会根据交际策略进行编造,比如造词或意译,而这两种做法恰恰需要隐喻能力。具有隐喻能力的学习者能够使用他们的语言资源表达各种各样的概念,因而可以提高语言的流畅性和整体交流的效果。

四、总结

本文针对英语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指出英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而要真正实现英语的创新教育,必须回归到语言本身,隐喻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英语教学中重视隐喻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隐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使用隐喻语言,将会给学生提供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赋予日常活动以新的意义,使学生在对隐喻语言的解读过程中发现新事物。隐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文化教学的不足。隐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英隐喻异同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熟悉并逐步建立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增强语感,最终掌握地道的英语。

作者:章素苹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外语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认知隐喻观的英语创新教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xjylw/6591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