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创新教育的思考2篇范文

论创新教育的思考2篇范文

时间:2022-02-21 10:57:45

论创新教育的思考2篇

(一)

一、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作为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创新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行为的主导,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创新型的人格特征、教育理念和科研型的教学能力;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超脱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掌握并运用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高校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要在“创新”两字上下工夫,要不断以新知识、新科技手段和边缘学科武装自己,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教学知识增长点,摸索和积累有效开发学生潜能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法。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历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创新教育,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根本的改变,树立创新的观念,不仅教学要创新,教材要创新,教法要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育目的上,由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法、发现法教学,由传统的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主体转变,使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管理上,由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精难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使之“文理互涵”,使学生不仅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而且具备比较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比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

三、营造激发大学生创新欲望的良好氛围

创新欲望是大学生发现问题、探求新知的一种心理需求。人的创新意识是在其知识和智慧基础上,伴以良好的情绪,萌发创新欲望,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可见,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目前不少在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欲望,习惯于顺其自然,不会独辟蹊径。学习时只当“搬运工”,即将老师讲的内容一成不变地从黑板上搬到笔记本上,再从笔记本上搬到作业本上,考试时再突击背过,满足于考试及格拿学分,大学生的这种学习心态,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坚决克服。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创新欲望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师应具有“闻问则喜”的品质,创造谆谆善诱的民主气氛;引导学生对问题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纵向多方面去思考,从平面、立体、宏观、微观、主观、客观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鼓励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使思维具有独立性、首创性。同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任何一点新颖独特的思维火花,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欢乐。

四、开展社会实践,倡导科学精神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赵忠贤院士于1999年指出,创新离不开实践,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发现都源于实践。学生的创造态度、创造思维、创造技能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学生创新技能的训练也必须依靠实践来完成,而且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检验。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并对学生的创造成果给以鼓励,纳入成绩考核范围,使学生主动积极、活跃持久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要尽可能多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如实验课、讨论式教学、专题研讨以及课外发明创造活动、兴趣小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朝晖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二)

一、网络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影响

1.1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互联网上丰富的知识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消除了学校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大学生提供了不出学校就能接受名校老师授课的机会;各种各样的论坛、百科类网站提供不同学科门类的知识,学生可以方便地提问并获得及时解答;搜索引擎的成熟和完善,使得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这些为大学生自学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比起以往从浩瀚的图书中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便捷、高效,若能利用好,将对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1.2网络对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指导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与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中不同,由于实验场地的限制,参与科研的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并不能经常与指导老师面对面交流,而互联网提供的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服务方便了师生交流,指导老师对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予以解答,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也提供了一条替代途径,能有效提高指导老师的效率和学生的课题进度控制;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对这种网上交流过于依赖,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拖延的情况,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进度难以掌握,学生也可能逐渐对课题失去兴趣,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1.3网络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内容的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内容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互联网为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提供了新途径,能及时了解所参加课题的研究现状,减少盲目重复别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互联网本身包含的丰富内容也提供了大量新的研究课题,如网络文本挖掘和各种网络应用开发等,都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学校和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扩展和丰富大学生创新教育内容。

1.4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

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形式M。互联网的普及消除了高校与外界的隔阂,为大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不但联系实习单位更方便,有些公司还提供只需要上网就可以完成工作的实习岗位,既免去了学生在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奔波,又提高了效率。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社会实践必将更加流行。

1.5网络过多的娱乐功能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

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网络上娱乐类的应用挤占了学生大部分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而这些应用多数对创造性思维并无益处。大学生与中学生不同,课余时间基本上是自己安排,而互联网丰富的娱乐和应用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适当的游戏和娱乐有利于大学生放松身心、开阔视野和增强社交能力,但自制力稍差的学生往往流连于这些网络应用难以自拔,连基本的课程要求都难巳完成,更别说创新教育了。

二、网络时代大学创新教育应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目前各高校的重要教研课题。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的普及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若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降低不利影响,大学创新教育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应对网络时代大学创新教育出现的新情况,需要政府、高校、互联网企业、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政府

互联网内容鱼龙混杂,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娱乐内容甚至不健康的内容吸引,因此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互联网的管理除了利用法律法规规范外,政策上的引导也必不可少,例如为给大学生提供网络实习机会的互联网企业予以补贴等。网络游戏是一个新生事物,与单机版游戏相比,网游更容易上瘾。目前,我国政府对网络游戏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针对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重视不够。虽然出台了一些措施如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但对绝大部分大学生并无约束力,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学生宿舍也基本都能上网,网游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已经成为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政府在把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规范互联网企业的行为。我们呼吁政府一方面应尽快出台网络游戏管控措施,如限制网游每天的上线时长等;另一方面,应鼓励和引导互联网企业考虑大学生的创新教育需求,实现商业利润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2学校

高等学校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上网管理主要通过夜间断电断网等方式实现对学生上网时间的约束,这对白天逃课在宿舍玩游戏的学生并无约束力。学校可以尝试从技术上利用端口控制等实现定时开放部分网络游戏,但这需要政府在立法上配合。学校可以通过资助创新实验,对接收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的指导老师给予补助等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此外,还可以设立大学生小额发明创造资助基金,学生有好的想法可以随时申请,提高大学生参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2.3互联网企业

公司的行为不完全是商业行为,同时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开发有利于提高智力的游戏,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限制开服时间,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学生在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升级、练装备。当然,这需要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网络实践平台及实习项目。

2.4教师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在创新教育中应偏重“传道”和“解惑”,在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授业”甚至简单的“解惑”应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网络时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怎样填写关键词能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査询更准确的结果等。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能提高动手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2.5学生

创新教育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外部的管理和引导必须有学生的配合才会有效果。大学生一方面应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互联网的不良内容,避免沉溺在网络游戏和其它网络应用中;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知识资源、网络应用和网络工具,解决学习和科研中的问题,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通过网络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互联网像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了可以促进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但如果沉溺在网络游戏或其它的网络应用中,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为更好地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充分发挥其在创新教育中的促进作用,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合作,从整体上管理和引导互联网的发展,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

作者:解增言舒坤贤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创新教育的思考2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xjylw/6390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