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初探(4篇)范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初探(4篇)范文

时间:2022-09-19 05:51:1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初探(4篇)

第一篇: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

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当成为加强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引领和提升创业教育。要调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立足于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不怕挫折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新常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

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为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先天条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当成为加强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但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偏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参与。

一、“精英化”和“功利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实践中有很多偏差和误区,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对象的“精英化”现象普遍存在,创业教育内容的“功利化”倾向加剧。

(一)创业教育对象的“精英化”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作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形式的“创业计划大赛”和KAB项目培训,参与的学生非常有限。许多高职院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或者“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选拔赛对参赛团队要求很高,大部分学生受条件限制无法参与,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KAB项目培训是小班上课,第一步就是挑选学员,同样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其中。由于场地、时间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参与“创业园”和“创业基地”的人数和时间都有限。这些因素导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为一种“精英化”或者说“小众化”的教育模式,一些学生即使有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也只能沦为旁观者。创业教育不能被狭隘地理解为只是针对少数有志于创业学生的单独“处方”,而应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能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乐于尝试。

(二)创业教育内容的“功利化”倾向加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工具理性操作下,教育内容侧重于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局限于企业的创设、运营和管理等实务层面,没有将创业教育看作是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综合素质教育。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一味强调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创业知识的传授,而对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职业道德的内容往往一笔带过。创业教育出现的初期主要是进行创办小企业培训,是“作为一种功利性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提出的”,当前仍然带有强烈的“商业教育”色彩,以一个企业活动周期的细致探索研究为主。尽管政府、社会、高校等都在倡导、推进创业活动,但其动机和目的仍处于感性的功利性层面。这是因为政府、社会和高校都将创业教育看作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偏差的价值观指导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企业家速成教育,完全专注于一个企业的活动周期,专注于培养“大学生老板、企业家”,与社会上单纯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混为一谈。导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功利化”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化观念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时期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和引领创业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为首、为先的重要地位和政治组织优势,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领和提升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继续和深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育模式,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很容易演化成单纯的财富观教育,而不能在整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形成稳定的指导”[1]51-54,65。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创业知识的传授。但是,“大学存在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富有想象力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累积和技能培训”[2]32。大学以培养“全人”,即完整的人为目标。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引导下的创业教育,无法实现培养大学生想象力和研究能力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依靠创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来实现。开展创业教育必须首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促进他们创业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引领创业教育的方向,提升创业教育的价值。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领和提升创业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一些唯利是图、制假售假、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违法乱纪的不良现象也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必然给大学生创业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身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确保在错综复杂的多元化环境下,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形成良好的创业品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深刻认识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的统一,自觉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实际的状况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创业活动始终沿着推动社会发展的轨道前进,用自己开创的事业回报社会,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共同进步。大学生也只有在科学、理性的创业观引领下,才能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专业,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信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自主创业的方向走下去,并最终获得创业成功,享受创业的果实与喜悦。当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会长期存在下去,大学生理性的创业观也可能发生动摇甚至改变,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反复地进行教育引导,让大学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这是创业教育的表层价值。创业教育的深层价值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驱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实现创业教育的深层价值。

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和提升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导和提升创业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创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立足于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不怕挫折精神的培养。这三种精神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强化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创业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而“思想道德素质为创新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科学的思维方法”[3]26-28。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通过教育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充实,与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相契合,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教育者要适时补充一些具有大学生个体特殊性、以专题教育形式进行的教育内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情感纠结和心理冲突。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又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需要。同时,教育者要针对新常态下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开创型人才需要具备的各种品质,并结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形势政策等内容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只有这种对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为大学生产生创新的激情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教育内容要随着不同时代条件下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吸纳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和精神,不断拓展教育领域,倡导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强化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在新常态下,艰苦奋斗精神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中铺张浪费、盲目追求高消费,学习中投机取巧、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等问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新常态下强化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国情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明确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当前强化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不能把艰苦奋斗的水准和方式凝固化、绝对化,要通过基本国情等教育内容,向大学生“揭示艰苦奋斗的时代意蕴,让他们懂得,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条件下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人民重过缺吃少穿的苦行僧生活,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是一种开拓创新、奋斗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4]17-19,激发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斗志。在整合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时,不仅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大学生认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还要注意收集大学生身边所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积极发挥同辈教育的示范作用。

(三)强化大学生不怕挫折精神的培养

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特别是创业之初,市场、资金、管理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会随时出现,创业之路始终充满坎坷。新常态下,踏入创业之路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更是要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的培养。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学习中的困难,采取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走捷径”。这种思想和做法容易导致他们在创业等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客观原因,挖掘自己的潜力努力解决困难和问题,而是一味怨天尤人、茫茫然不知所措。要通过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加强挫折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挫折不仅仅是挑战,而且是实现更高目标、获得更大成就的机遇。所以,要通过教育内容的合理设计,培养大学生主动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磨炼他们的意志,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促进他们养成积极乐观、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开创型个性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严金发.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阿尔弗莱德•怀海特.思想方式[M].韩东晖,李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吴潜涛.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灵魂[J].思想教育研究,2012(08).

[4]叶昌友.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和强化[J].当代青年研究,2006(06).

作者:张向前 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探析

摘要: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其重要性,因为这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融合的需要,解决现实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受教学生群体3个方面。而现有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不足,如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支持政策在某些方面的缺位等。完善创业教育,需要设置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灵活的学分学制机制、创设创业咨询部门、争取政策层面支持等多项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重要性;优越性;建议

一、前言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数据,我国2011-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60万、680万、699万、727万,至2015年,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毕业人群不断庞大,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成为毕业生、社会和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部分毕业生为了回避“就业难”的现状,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或者自主创业,但毕业生由于创业能力差、缺乏资金等原因,其创业项目主要集中于资金投入少、门槛和技术含量低的服务性行业,且创业成功率非常低。其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生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由科林•博尔于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笔者围绕高等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展开,主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优越性及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创业教育的概念

科林•博尔之所以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是为了解决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就业问题,他认为创业教育是“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而这本“护照”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开拓能力和事业心[1]。1991年UNESCO提出创业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相当于增收培训,即根据失业者、转换职业者、贫穷无业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而广义的创业教育则具有培养人才的意味,即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独立工作和创业能力的、具有开拓冒险精神的、具有一定社交和管理能力的人才[2]。1995年,UNESCO在一份政策性文件中提到,完整的创业教育应有助于帮助被教育者求职或创造新岗位。而我国教育部则认为,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服务对象不仅是在校学生,还包括正在创业和已经成功创业的社会人士,于在校学生而言,着重培养其创业意识、能力和创新精神;于正在创业或已经成功创业的社会人士而言,着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3]笔者主要针对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学校创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展开讨论。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校教育与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融合

早在198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就明确指出,高等学校需将创业技能和精神的培养纳入教育基本目标当中,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成为求职者”,还应能“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4]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再加上人们的就业观念、价值观、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逐渐认可了“创业”这一极具风险的举动,甚至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4]但是,我国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虽然加大了学生技能教学、培训的力度,虽然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部分高校尚未开展创业教育,而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并不真正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也不能真正满足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需求。开展广泛基础上的个性化创业教育,有助于满足学生创业需求,有助于实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解决现实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的需要

要让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高职院校需重视学生技能的教育。首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面向职业的,其教育内容是具有一定实用性和技术性的,面向社会、面向职业的技能教育是其教育定位,这也是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5]此外,当下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家和社会亟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尽管技能教育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现实中,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和职位,甚至有其他的理想,只是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而无从着手或者功败垂成;再加上,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思想和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社会和国家以创新为发展动力,高职院校也应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技能型人才,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软实力,促使学生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个人能力选择较好的发展方式和方向,从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优越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越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均不相同。首先,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低技术含量的技能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工程型和学术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人才不仅具备职业技能,还具备职业管理素质,综合能力更强,更能适应创业的要求。[6]其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中职的区别在于对方法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技能学习方法。黑格尔曾说过,方法是任何失误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力,才能产生“技能生长”的效果,才能于各个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二)师资优势

本科院校在教学中侧重于学术研究及理论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高职院校注重校企合作,会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校授课,这类企业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技能教学、创业教学等有不同见解和授课方式,企业教师和高职院校的其他具有较高的理论分析和理论教学能力的教师共同教学,相辅相成,保证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和教学的质量。

(三)高职的学生群体更易接纳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因为培养人才的层次有所区别,受教育对象知识结构和年龄段也是不同的。受教育学生所掌握的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是中、高职业教育中衡量学生业务水平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这种能力和技能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文化基础基础上,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可能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强。创业教育包含多类型的理论学习和综合的实践环节,高职学生较中职学生更易于吸收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五、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些不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规律、途径和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素质等,而未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创业能力、管理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教育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并具有一定功利性。[7]其次,部分学生群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们觉得创业与其距离太遥远,他只想安安分分地找份工作,创业教育于其而言毫无意义;部分学生又功利心太强,以为可以一步登天,急于进行创业实践,忽略创新创业的基础教育。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需要依托完善课程体系的支撑。在英国,创业教育的实施是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是相辅相成的,且专业教育是基础;在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紧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层次教学与模块教学并存。而在我国,部分开展了创业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是以选修课或者第二课堂的形式存在的,没能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尚未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考核、管理等方面都缺乏依据和统一标准,使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不科学,创业教育收效甚微,难成气候。

(三)支持政策在某些方面的缺位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完善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支撑,还需要其他外部条件的支持,如创业教育政策、制度、资金等,而这些都与国家有着密切关系。[8]在美国,政府将创业教育纳入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并利用政府职能为创业者筹措资金、减免赋税,以鼓励创业和提高创业成功率;韩国则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政策、设备、场地、资金、创业导师等支持,甚至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提供帮助。但是在我国,支持政策在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上并未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如政策“一边倒”地重视典型精英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宣传,却忽视了大众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物资、场地等硬件条件的投入,却未对教师队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软件条件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相关的师资力量薄弱。支持政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某些方面仍然是缺位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发展、成熟及其作用的发挥都是不利的。

六、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设置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创业课程的授课对象,根据高职学生群体的年龄段、知识结构及思维意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重点从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层面、能力层面、观念层面和技能层面进行教育、培训和引导。其次,创建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课程应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分阶段设置。一是,对所有学生实施普及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观念的教育,主要进行创业相关的通识性辅导和基础教育。二是,部分学生对创业知识有较强的需求欲望的,设置选修系列创业课程供这部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参与更高层次的专业理论学习;三是,在第二层次的学习基础上,对于部分有想法、有创业动力的学生,应加强创业技能和能力的培训,并结合创业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激情,帮助其增强创业体验。创业体验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通过创业仿真实训、创业沙盘模拟训练、创业经验交流等方式,设立类似创业实战的课程辅导训练。最后,创业教育应注意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保证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当然,这还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调整,需要仔细地规划和实施。

(二)建立灵活的学分学制机制

首先,建立学分置换制度,利用课余自主创业的学生可将创业实践折算为学分。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直接加学分;二是将创业实践对应相关课程,进行学分互认、置换。其次,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个别自主创业的学生保留学籍,休学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当然,必须设定一段休学时间,如一年或两年,自主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在一定期限后回校完成学业。以上几点建议,基础是建立教务部门牵头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三)建立创业教育配套的实践体系

首先,建立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其一,鼓励并倡导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创建创业实践社团,吸纳有共同创业兴趣的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业实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二,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资源,建设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如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室等,为创业教育提供配套的实训场地,便于学生于实践中学习企业的日常管理、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技能,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完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基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紧密性,一般都有校企合作机制,建有“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原有合作基础上,增设不需要实习生的见习岗位,不仅停留于让学生学习技能的层次,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等,了解企业设立、管理、运营的艰辛,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养成刻苦进取、不怕艰难的创业信念;通过见习,感受成功企业所具有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创设企业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敢创业。最后,设立假期创业实践环节。假期创业实践是在寒暑假期间,由在校大学生自愿自行组队参与或高校组织的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鼓励或组织学生成立假期自主创业实践团队,由特定导师参与,为假期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地点、项目,选择网络开店、摆地摊、开设暑期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小型创业实训;如学校与合作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联合指导的创业实训项目等。

(四)创设创业咨询部门

大学生创业,可能有创意、有动力,但缺的是经验和指引。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有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校内的专业教师。创业咨询委员会可通过网络平台或面对面沟通等形式,提供帮助,协助处理创业准备以及创业中遇到的一些技术、资金、法律问题。

(五)争取政策层面支持

在呼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政策背景下,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辅以各类措施,如辅导、推荐各类创业项目等,大学生创业项目得到投资及资助的机会增加了,极大调动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加入创业队伍的成员越发强大了。但是,在高校教育层面,仍需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如对大众创业教育的普及宣传和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等。

七、结束语

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都去创业,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强调对大学生的各种潜能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薄弱环节,这也预示着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道路上有曲折也有发展,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学生、教师、学校、社会舆论及国家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成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明丽,黄继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特色的缺失与弥补[J].职业时空,2014,10(10):15.

[2]周群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3]袁圣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4.

[4]龚安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实现路径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4(2):111.

[5]王春艳.系统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70.

[6]覃翠爱.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4(10):54.

[7]任湘,夏金星,易自力.浅谈创业教育——来自高职院校学生和41位创业主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09(1):12.

[8]孙晓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13-14.

作者:余婷婷 王大洋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

“创”就等同于创造、拓展、超越,创新创业是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现有的环境条件创造新内容,培养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则是将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精神、创业保障等多种资源的综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顺应当今时展潮流

随着我国对外市场的全面开放,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引领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适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效益的协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政府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学生进行创新、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二)改善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

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幅扩大招生范围的背景下,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到就业市场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就业形势极为严峻。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自身的创新和创业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在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中,会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自主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进一步活跃市场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许多不良习性的出现,甚至很多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取向还是一片空白的;另外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就业有着明显的目标,一步步的朝着目标努力。因为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工作职位显示出一职难求的特点,导致每年成千上百万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在高职院校,建立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即使不愿意学习的人也希望未来能有好的工作、好的发展,高校开创这一体系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主观意识,让他们进入到这一潮流中,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潜在能力,一并发挥出来,带动各个专业在于高校的创新。众所周知,现在许多知名院校都有自己的创业基地,都是学生在里面工作;显然,这就带动了学生的创新创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我判断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这是十分必要的,是对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在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要秉承和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环境,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可以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小组为榜样,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高职院校校长亲任组长,实行统一领导。并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设立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平台等部门,将高职院校特别是工商管理院系资深的创业教师担任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策划和“引路人”,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和校团委、学生会、教务处等校务部门的合作交流,协作构建有效的创业运转机制。其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归纳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条例。比如说,允许创业学生提前毕业或者休学创业、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比例、建立院校创新创业基金会等内容。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方式,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创新创业中心,让学生自愿报名,在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创业,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更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创新创业理念,参与到学习中。比如说,可以将本校已经获得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创新创业的典范,通过张贴海报、举办创新创业宣传讲座的方式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科学的成才成功观念。

(二)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课程、课堂教学依然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课程的设置更加趋向于实践和实用。一方面,开设专业的创业课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学校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方向,有侧重点地推进创业课程的开展。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通过结合、渗透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的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业指导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比如说,可以围绕“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创业项目进行小组讨论、可以以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系列手机作为创新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性。

(三)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院校和企业合作平台的搭建,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或者是工厂生产的一线,考查创业人士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对成功经验的分享,特别是在创新创业路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要让学生明白“不抛弃、不放弃”创业精神的可贵。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自主挑选伙伴、自主挑选创业方向,进行创业计划书的设计,对于其中的优秀项目可以从学校的创新创业基金会中予以项目奖励。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将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推向市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功能,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信息咨询平台。比如说,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创新创业信息板块,将创业咨询、创业项目、创业政策等信息进行及时,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创新创业消息。

(四)在创新创业中时刻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中,不仅要保证师资力量强大,还要保证课程的充分投入。而这些完整设施所对应的是学生,学生是发展这一体系的主体。在这一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挥,尽情发展,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展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这一教育体系,应该在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时就渗入到他们的学习中去,从根本上去了解、学习、同步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一个明确目标,对在生活方式上能够有更新的定位,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工作状态。鉴于大一的新生进入高校在各方面都会显得很迷茫,感觉有些压力。而高校对于各方面教育的投入与指导能够相对地减少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更快地适应高校生活。让学生从大一开始接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让学生多方面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在各方面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不会再显得过于迷茫。比如说,能够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进行发展;能够更早的了解、对未来的自身发展有一个定位;对于今后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能够稳定健康进行。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专业,重点性的教学方式,让新生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为以后的创新创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于高职院校及其大学生来说都能够取得重大意义。

(五)师资力量的培养创新

创业教育体系是新兴开展的教育体系,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并没有专业性的教师,都是经过后期的高校培训去教育学生的。因此,学校应该对此培养出一批新的针对创新创业的拥有专业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投入到教学中去。当然,培养教师可以从学校出发,在校内设立相关的专业,吸引学生;联合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体系教育进行同步培养,这样还能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互动。相对而言,这样的方式所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高职院校可以从国外引进专业性的人才,更加便于国内的教学。国外在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也比国内更加富有经验和方法,在我国高校能够更加便于展开。

三、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口号的提出,令无数有志之士都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洪流当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必然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习的氛围中也能够更加便捷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协调发展。加强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加强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建设、保证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进入一个新高度。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响应国家号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须要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思维。

参考文献:

[1]孙爱武.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89-91.

[2]赵希山.浅谈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途径[J],赤子,2013,(11):75.

[3]张衡宇.对高职学生创新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3,(14):147.

作者:欧长贵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体系研究

摘要:

基于创业岗位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行了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进而为建立服务于创新创业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升创业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人才培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研究背景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创业岗位”需求调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1],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业教育。本文为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为培养具有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复合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把握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适合于暖通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岗位”需求调查是非常必要的,也为实施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建立面向创业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载体与依据。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列入教学计划,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实现融合,提高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及获得的技能关联度,进行专业性创业活动,从而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1.调整学科体系课程,模块化创业性专业课程

虽然按照原有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对相关知识都有所教授,但并没有按照具体项目和创业的要求来组织,从而学生不容易将有关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因此,需要打破原来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将与典型创业岗位紧密相联的课程分解并进行模块化。例如:将原来的《供热工程》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分成了四个模块:室内散热器采暖、室内地热采暖、室外热网工程、换热站与锅炉房。按照创业岗位导向来安排教学内容,需要探索不同课程教师按照课程模块进行交叉任课的模式,并探讨相应的配套课程管理制度。这样,即保证了不超出学时数,又能强化所选模块的学习效果。

2.调整与分配典型创业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的学时与学分

学校应设置与典型创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并设定相应创业学时和学分。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相关创业岗位课程学习,并参加与之相关的科研、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或实践经历,经学校认定后确认的学分。笔者所在学院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取得6学分及以上方能毕业。我院积极开展一些小型专业竞赛,如:空调设备组装比赛、地热加热管的盘管连接比赛、CAD绘图比赛等等。比赛的成绩可作为相应课程的加分项,在部级知识竞赛或院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相关成果的,经学院认定可以抵冲部分选修课学分。通过这些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参与愿望。通过这类的实践技能大赛活动,即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的更广阔的舞台,为将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3.围绕创业岗位,开展参与式教学

在学校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顶岗实习等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创业岗位,调整参与式教学的内容和主要环节,使之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时代要求相适应。保证教学内容紧扣创业岗位,形成较为完整知识体系,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例如:我院各专业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来学习课程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让学生得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通过真实的工作,更能体会专业知识的价值更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兴趣爱好,不仅促进了对企业职场环境的熟悉,也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4.模拟创业活动是创业教学的延伸

通过小企业申请计划书,创业方案竞赛,参与小企业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创业课程进行模拟演练。我院校内实训场可提供设备、材料供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使用,如管道加工机具、风管加工设备、热熔机具等,实训中心二层的建筑设备生产与工程技术服务实训场,基本可以实现“工地建在学校,工程师走上讲台,学生走出教室”的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毕业前一年里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融入企业真实的市场竞争,经历失败、成功的实践尝试,培养学生敢于创业的勇气和胆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5〕36号).

[2]陈燕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81-84.

作者:高会艳 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初探(4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