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论文(共6篇)范文

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论文(共6篇)范文

时间:2022-06-27 10:59:26

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论文(共6篇)

第一篇: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

1.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就业区域向大中较发达的城市涌动,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编制的工作岗位。本次调研对2008—201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做一统计: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其他40%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机构和学校、仪器试剂公司、服务社区等。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多选择大中城市。随着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高速的发展,和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毕业生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地,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近三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相同的比例为57.02%,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为42.98%,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镇的比例为0。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其实比较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负自大、盲目跟从、自卑胆怯、虚荣攀比的心理,给当前的就业造成多重压力。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社会、学校、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途径,如:市政府及卫生局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政府机关人才中介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市政府卫生局网站提供的网络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绍等。通过调研将近三年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予以统计,其中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较高。

3.讨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求,更加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关键性。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当限制招生数量,防止每届招录人数盲目上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广泛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形势教育的学习理解,以及就业心理的指导。学校要帮助毕业生抢占就业市场先机,拓宽见习和实习基地,搭建各方面的就业平台。

毕业生应该在就业中准确定位,提倡较早抓住机会,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时代就业理念。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原则实现就业。

作者:曹璟宜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着力抓好“五个联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围绕护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改革与就业工作联动大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知识结构的需求,及时调整护理学专业办学层次和结构。加强调研,做好护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院在第八学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开设了选作科研、选修课、国内专科实习和国际高级实践四个部分,分别计算7个学分,其中专科实习为已经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毕业生提供试用机会。高级实践是依托于学院国际化办学,为参与学院国际化办学项目的学生提供国外实践或就业机会。紧密围绕护理学院“三强一国际”的办学特色,在逐步改革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大力推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性。

狠抓护考通过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就业工作联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学院高度重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阶段周密安排部署,先后进行了护考报名动员、专业串讲、网络辅导、考前冲刺、模拟考试等环节,并以护考为契机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护考动员”由院长亲自主抓,并邀请市卫生局老师对护考的报名工作做详细地讲解;“专业串讲”,由专任教师针对基护与技能、内外科护理和妇儿科护理进行考前串讲和重点辅导;“网络辅导”特邀人民卫生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中心老师为师生进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网络辅导培训;“考前冲刺”则邀请国内知名护理专家为全体毕业生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冲刺辅导。经过努力,学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100%,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育并完善就业市场,创新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毕业实习与就业联动学院以省、市级就业市场为统领,走访用人单位为纽带,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基础,校园各类招聘会为主体,大力加快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多维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学院领导先后到北京、深圳、沈阳各地医院推荐学院毕业生。学院结合实习教学改革,开展“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并取得成功。学院领导同时为留院的毕业生争取了事业单位编制,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以国际化办学项目拉动就业,国际高级实践与就业联动2013年学院加大国际化办学合作力度,召开了国际护理学术论坛,期间,护理学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护理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护理学院、日本武田病院分别就科学研究、课程开发、师资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达成共识。学院选派13名护师和护生到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进行短期培训交流,同时与日本武田医疗集团合作,开展护师(生)国际高级实践项目,先后举办了日本NPO留学项目说明会、NPO赴日留学就业项目开班培训会、澳大利亚Deakin大学联合办学说明会等。护理学院目前共有19名在校生先后参加了日本NPO赴日留学就业项目,2名学生已顺利通过日语一级考试,成功赴日就业,2名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和就业。

完善4+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分阶段指导与就业联动学院以就业为中心,制定了“4+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全程教育,建立高效的就业机制。即在校4年按照“护理学院本科生全程化职业发展指导”纲要,分阶段、按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针对毕业生广泛开展“就业工作坊”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实习学生集中返校时间,经常性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临床护理专家、就业指导教研室老师、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先后为毕业生做了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针对在校生,举办丰富多彩“就业”活动,增加学生“就业”的适应性。举办“职场模拟精英挑战”大赛;召开“规划精彩人生,成就非凡未来”首届职业生涯大赛;举办“爱心传递,考研经验交流会”;举办“树立职业理想,践行南丁格尔誓言”职业理想主题讲座;开展“职业类型认知”主题班会;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为考研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等。

二、加强思想教育与就业帮扶相结合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体系

积极实施“就业困难援助计划”,重点帮扶“双困”群体即高度关注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建立“双困”毕业生信息库,加强人文关怀,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已离校灵活就业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立护理学院校友会和“离校后就业工作联络组”,实施就业包干联络和咨询制度,建立离校后毕业生联系登记备案制度。针对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实施包干联络制度,每周进行电话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了解学生岗位需求,调查研究就业市场,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实习中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趋势,并进行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科学详实的依据。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网站就业板块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网上求职、网上推荐等服务,将毕业生最关心的信息及时快捷地,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时实现了信息对接。通过电话、宣传册、网络等媒体对毕业生进行宣传;通过网络和各种传媒大量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通过电话、飞信、QQ群及时向毕业生公布;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就业信息库。护理学院全年为2013届毕业生提供招聘的岗位共2070个,其中省外就业岗位1235个,省内就业岗位835个。

作者:罗莹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第三篇:医学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小,考研人数日趋增多医学专业择业面较窄,毕业生基本只能选择到医疗单位或与之相关的单位就业,而且相关领域准入门槛高,导致医学生自主创业非常困难。随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毕业生在毕业意向的选择上,普遍认同本科学历在这个行业内难以立足,考研人数不断上升。他们期望通过考研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暂时规避就业高峰。另外,由于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使得一些非需求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调整专业方向选择考研深造。考研竞争一定程度上,是各医学院校整体优势和医学毕业生个体优势的综合较量,考研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名牌院校的竞争难度更大。

(二)医学院校教学设计和卫生行业管理规定之间存在缝隙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许多医学院校的教学设计和卫生行业管理规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比如,临床医学学生最后一年的考研复习、备考与临床实习引发冲突的现实,使学生对两者难以取舍,不能统筹兼顾,导致不少学生既没有考取研究生,又没完整参加实习;又如,应届医学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才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使学生自主创业难以实现。

二、解决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作为执行国家权力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是配置大学毕业生资源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应当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中担负重要责任。一是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扫除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和完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引领,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继续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三是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就业岗位,支持医学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四是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医学毕业生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制度。医学生毕业后,进入见习单位接受一定时期的规范化培训,见习期内不占用单位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通过人事解决,给予一定生活补贴。见习培训期满后,再进行择业就业。

(二)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更新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为医学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4]当前,社会上存在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用人观,同时又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下的人才评价标准,人为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许多障碍。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摒弃一味追求高学历、追求名校生,甚至以此“充门面”,脱离实际需要的用人观念;切实按照职业和岗位需求,以及毕业生的能力素质选拔人才,避免对人才的高层次需求和低层次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加强信息对接,强化网络信息化建设,构建全方位的供需信息收集体系、现代化的信息处理体系、全天候信息体系和多渠道信息共享体系,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际成效,降低供需双方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要通过信息服务,形成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体系;用人单位,特别是基层用人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安排好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根据他们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毕业生的特长,让毕业生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医学院校要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加强指导服务,推动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医学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适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提高培养质量。一是要注意把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按需扩大培养规模,既要坚持学科专业设置的学术取向,又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和专业设置的职业针对性。二是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奠定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能力。三是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在更新观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注重人文精神的内涵,提高医学生的文化品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既具专业水平又具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增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做好政策宣传和职业发展指导,引导医学毕业生充分认清形势,明确定位,调整心态,拓宽就业意向和选择。五是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要注重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水平,突出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建立毕业生跟踪服务机制,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对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六是要加强就业反馈,完善就业与招生、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医学毕业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到医学生充分合理就业,需要医学生对就业问题进一步加深认识、理性思考,切实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要夯实专业基础,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提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心理素养和临床思维及技能,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要求的能力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二要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分析,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理性判断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积极地了解各种就业渠道的发展和需求情况,在基层单位、新兴社区、民营医疗机构和医学相关延伸领域等寻求发展空间。注意避免盲目用考研升学来逃避和缓冲就业压力。三要注意掌握就业政策,学习求职技能,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树立良好心态,提高应聘求职的成功率。

作者:郑茂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第四篇: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现状

1医疗相关企业的需求

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设备经销公司、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营销公司有260余家,经国家认证、企业创办的大型第三方独立医学医学检验中心有8家。上述企业均设有与医学检验技术相关的工作岗位,每年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围绕就业主线,积极外扩内升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问题的凸显,既要求院校适应形势,积极外扩———扩大就业岗位、开拓就业市场,还要求院校内升———提升和强化专业技能。

2.1开设专业方向,扩大就业范围针对各级医院病理科、病理检验中心、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中心均需要病理检验技术人员的形势,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下开设了病理检验技术岗位方向。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3年人才培养,2012年病理检验技术岗位方向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的就业率为90%。针对市场需要,经充分调研论证,目前正筹措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下开设“生物检验技术岗位方向”和“检验器械营销岗位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2.2根据行业变化,扩展实践基地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原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只设在各级医疗机构,针对浙江省有8家大型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中心以及医学检验所均设有检验实验室的特点,我们与多家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医学检验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科研基地、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拓展,为学生搭建更宽的就业平台,实现学生基地实习就业的统一。

2.3探索双证融通,提升就业实力医学检验技术工作岗位有其特殊性,必须获得国家认可的岗位证书才能上岗。为了给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校内建立了检验专业技能鉴定站,每年组织在校生参加国家“卫生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除了全程对在校生进行“卫生检验员”考前理论和技能的辅导,还按照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部署,定点定时组织部级考试。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在校即可获得国家颁发的“卫生检验员”证书,一旦毕业就能获得双证,就业实力明显提高。

2.4开展技能竞赛,强化就业技能技能竞赛可以强化学生基本技能、丰富学生基础知识,为学生首岗打下扎实基础。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部级的检验专业各类技能竞赛,并每年举办校级检验专业技能竞赛。竞赛项目涉及医学检验各门核心课程。技能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提供模拟职场技能操作的实践,有效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技能。

3构建实践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需要一方面为有能力、有志向进一步从事学术性研究的个体提供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必须为大量的个体奠定就业的基础,高等教育因此兼有了“学术性”与“应用性”两大特性,后者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因此,我们围绕就业岗位的需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学生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构建职场化实训基地为支撑,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培养,探索多方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1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技术性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以培养就业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将“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等核心课程,调整为“临床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使各门核心课程突出并强调技术性。教师授课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技术学习为重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处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2建立“三实三训”的教学方法按照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构建“三实三训”的连续性实践教学体系。“三实”主要内容:(1)感知性实践。新生入学即进行始业教育,组织学生到就业有关的机构(如医院、独立检验中心、企业等)参观,获得初步的认识与感知;(2)探究性实践。第一学年末,组织学生赴基层乡镇卫生院见习、体验,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岗位情境获得较完整的印象;(3)综合性实践。第三学年始,组织学生到二级、三级医院顶岗实习,使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紧密关联,夯实就业基础。“三训”主要内容:(1)技能训练。第一学年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基本技能的训练;(2)模块训练。第二学年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心技能方面的模块化训练;(3)综合训练。第二学年末,毕业实习前,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3建立职场化校内实训基地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我校依托所获得的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建立了标准的职场化校内实训基地。以培养“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能胜任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为前提,大力推动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三对接”,促进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我校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表明,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就业领域多元化的意识,努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改革重点。

作者:陈菁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医药类毕业生就业

1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1学生自身条件和思想状态

1.1.1竞争力较弱,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反应能力、个人特长、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我院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易紧张的问题;竞争力弱主要是指我院毕业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比例较低,据统计,2012届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中取得四证的学生比例只有30.4%。

1.1.2就业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据调查,牡丹江医学院24.8%学生没有为就业做任何的准备,只有22.6%学生做了充分准备,38.7%学生对于就业相关政策有所了解。

1.2学院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学院很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注重于给学生灌输基本知识,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科研创新意识弱,市场目前急需主动性强、独立工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医药类本科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就业服务能力为确保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牡丹江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就业信息网使用培训、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等活动,并相继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有效提高了其进行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2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根据新形势、新政策,及时更新了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并根据毕业生专业、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课的课堂讲述,特别加强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择业心理、创业教育等内容的讲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经常性的分层次举办各类就业指导及促进就业的专题讲座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新观念,通过邀请知名公务员考试命题专家进校举行公务员考试专场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才招聘的人力资源专家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举办单位选才标准专题讲座等活动,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我校年均组织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150多场,提供就业信息2800余条、就业岗位14000余个,扩大了毕业生的择业空间。

2.3重视毕业生思想教育要积极引导医学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整个社会、国家的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够顺利就业,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部门要给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明白要脚踏实地地选择工作,切忌好高骛远。学校还要发挥我校药学专业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优势,组团出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良好效果。江苏恒瑞制药、连云港正大天晴药业、鲁南制药集团、江苏福瑞达集团、罗欣药业、齐鲁制药集团等国内多家大中型制药企业先后到校招聘,其中齐鲁制药先后接收两个院系近80余人到企业就业,有效的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作者:张连娜张天韧单位:牡丹江医学院招生就业处

第六篇: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

一、调查结果分析

1.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本次调查通过《毕业生自评调查表》和《招聘单位调查问卷》统计中药学专业各方向学生毕业去向情况。从就业率看,各方向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到96.2%,说明目前中药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从本科毕业去向来看,考研占33.6%,国有企业占21.6%、事业单位占18.4%、私有企业占18.4%、非医药行业占7%。考研、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总体就业趋势体现了中药产业不断发展,中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具有较大的空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还具有相当的优势。(见表1)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本校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和就业单位的性质。调查中向已经与我校学生签订灵活就业合同的单位发放《招聘单位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为61%。未能回收的39%的问卷分布于私企、集体等性质的单位。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企(20.69%)、事业单位(22.30%)、私企(15.72%)。中药传承班的毕业生与其他方向的学生在事业单位就业率最高(占28.37%),说明我校“精英式师承培养”模式下培育的中药学专业性人才,被社会上医疗、药品的业内用人单位所看好。这些用人单位一般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属于我国国有企业、药品管理部门和县级二甲以上医院等。该结果表明:中药传承班学生就业趋向于国有事业单位,符合这些行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相比其他方向的学生更有竞争力。

3.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的评价。用人单位在此次调查中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以百分比最高的等级为判定标准。(1)职业道德品质评价。在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方面,本次调查是从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团结协作精神、事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考察,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来评价。从用人单位反映看,绝大部分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较好,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遵纪守法,行业品德端正,通过测评认为毕业生爱岗敬业表现好的占63%;较好的占34.91%;一般的占2.12%,没有差评。用人单位反映我校毕业生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也表现突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出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2012届毕业生职业素质培养建议中提到:目前高校毕业生多为90后思想比较活跃,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开拓精神是最大的优势,但是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建议在高校在强化团队合作方面加强毕业生教育。(2)业务能力方面评价。综合这次问卷调查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表明我校中药学各个方向的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从总体上看是令人满意的,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中药专业5个方向的毕业生总体调查资料表明,中药鉴定、中药制药能力强的和较强的占85.81%,而一般水平的仅占14.22%;但在中药炮制、药物分析检验能力上弱的和较弱的占76.51%;一般水平的占23.55%;从事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较强的占25.86%,而一般水平的占74.14%。我校中药传承班学生在导师带教过程中针对性地研读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药经典书籍,较好地掌握了中医药经典理论及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具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具备从事中药学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强化实习实践,特别对中药传统炮制工艺精髓和现代中药生产方法的学习,具有比较强的中药材鉴定、炮制加工等实际能力,用人单位对中药传承班的文献检索、数椐处理、中药炮制工艺、药物分析评价方面评价“较好”以上比率为88.68%。远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毕业生。

4.学生在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针对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能力需求,对我校开设的课程进行调查分析。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必需的基础课程排序依次为:中药学(100%)、中医学基础(97.22%)、英语(99.67%)、计算机基础(98.89%)、药用植物学(94.44%)、分析化学(93.3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83.33%)、微生物学(80.56%)、药理学(77.78%)、方剂学(75%)、有机化学(68.33%)、生物化学(58.33%)、无机化学(59.31%)、数理统计学(50%)、法律基础(44.44%)、药学拉丁语(38.89%)、体育(33.33%)、高等数学(22.22%)、物理化学(19.42%)、物理学(11.11%)。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必需的专业课程排序依次为:中药炮制学(98.22%)、中药鉴定学(98.44%)、中药药剂学(96.22%)、中药化学(92.89%)、中药药理学(85.89%)、中药制剂分析(83.89%)、生物药剂学(55.56%)。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非常必需的选修课依次为:专业英语(97.22%)、药事管理学(96.67%)、中成药(95.89%)、文献检索学(94.11%)、市场营销(92.78%)、科研方法(90.56%)、制药设备学(82.22%)。在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特别提出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整。课程设置应以培养鉴定、制剂、分析等技能为主;增加实验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加强实训课的教学课时,增强生产实习的管理与带教工作,大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需求加深,国家对中医药的健康保健产业日益重视。201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确定中医药为大健康服务业的支撑产业。以中药制造业为例,除了中成药及饮片工业外,相关产业已涉及中药配方颗粒、植物提取物、保健食品、制药机械工业、中药化妆品、兽用中药产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药农药等,其中保健食品、中药材鉴定等产业规模甚至已超过中成药业。中药市场的多元化带来了中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带来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中药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良好,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较强,工作态度端正,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毕业生能够胜任所在单位的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针对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我校中药传承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成效。通过从事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的领域有较深学术造诣和带教能力的专家作为传承班学生导师,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具体的指导计划,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班学生着重研读中医药经典理论及传统中药炮制经验,加强了跟师实习实践,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中药传承班毕业生在工作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了本专业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理、中药药物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等能力。此次调查时间周期较长,对私企和集体单位的问卷回收率较低,这对于准确统计中药学专业就业单位信息带来了困难,但此次调查还是反映了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些就业情况,笔者希望能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就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高鹏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论文(共6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bysjylw/6474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