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

电力管理论文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电子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电网安全性薄弱的问题提供了方向,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就是数字化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可以将经济、技术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供应能力,来达到工作效率提升的效果。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电网中,通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达到更好为人们服务的目的。数字化电网从数据采集到对电网的分析以及对电网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如:数据的自动、完整的采集,应用BPA等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计算与模拟分析,实现电网的全数字实时仿真,以电网的动态安全监测预警为基础达到电网的预防性控制与紧急控制等,这些技术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数字化电网体系进行综合的分析与优化,统筹管理达到各系统之间的有机合作,从全局提高各项业务。

2通过数字化控制电网面临的挑战

2.1电力市场开放和能源政策的变迁

随着社会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电力市场的竞争又越发的激烈,然而电力的安全与布局分布发电等问题也愈发的严重,加上煤炭等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的开发与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通过数字化控制的电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2电网发展滞后与运行控制不协调

无论是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像中国这样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由于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老化、电网运行冗余度小,传统的电力系统不是通过整体的发展自上而下规划发展来的,而是在基础上一步步添加而来的,这就使得电网的发展比较落后,电网的运行控制也不协调。

3数字化在电网应用中的体系结构

3.1数字化电网的概念

数字化电网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电网整体的经济、可靠、高效的运营。数字化电网需要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通过自身的特点来达到相辅相成。数字化电网主要侧重电网规划、运营和运行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对电网进行监控与控制。

3.2数字化电网的特点

数字化电网具有自愈功能,能够通过自身的自动检测来不断地更新,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这样的特点能够保证电网更经得起外部的安全攻击。数字化电网能够容纳各种发电形式,可以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能够更好地对电力市场进行支持。

4通过数字化对电网信息集成

4.1数字化电网中信息集成的特点

数字化电网中的信息主要通过采集装置从电网中获得,主要是通过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与无线网络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数字化电网中的数据有统一的模型,数据的存储按照统一的模型在信息平台中统一存储。

4.2以当前电网为基础实现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

数字化电网的建设并不是对电网进行全面改革,而是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有计划地对电网中的问题进行改良,想要实现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首先应当解决电网系统中存在的系统异构问题,然后按照统一的模型建立信息中心,目前我国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研究:⑴建立统一的电网信息模型,完善开发的模型基础;⑵发开高效的信息对接平台,解决系统间的交互困难;⑶提取各系统之间的共同信息量,建立数据交换平台;⑷规划生产调度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

5数字化在电力管理中的前景展望

如今社会对于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急需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可靠的电网,数字化电网的实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原有电力结构的不足之处,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不会出现以前信息中的孤岛现象,而是以信息平台的方式提供信息中心,实现信息的横向和纵向的互联,数字化电网中的信息平台涉及到管理与维护,需要适当的考虑管理流程。

6结束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趋势曲线分析智能电力监控系统能够提供清晰的曲线图,这个曲线有历史曲线以及实时曲线,可以将其作为对比,显示在分析界面中。通过调用相关回路曲线界面就可以准确分析出回路当前运行情况,是否有运行负荷出现。举个例子:可以借助实时的曲线,分析该回路电气设备是否会引起信号波动;检查系统曲线历史,更加方面工程人员对检测配电网进行质量分析。

1.2报表管理在Acrel-2000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中,具备了报告管理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再次设计,设计出类型多样的报表,这可以实现自动化设计。自动生成的各类型的报表,有操作记录报表、历史报表、运行报表等等。这些报表可以被查询和打印出来。而且,还实现自动化时间累计报表记录,想要进一步了解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就可以调出这些报表,便一目了然。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出新报表符合。

2自动化防误系统功能的实现

2.1图形模拟语言操作以及模拟语言操作控制方式预演操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图形界面来对设备进行有效模拟。在判断是否存在误操作的过程中则主要是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电网结线方式以及设备类型来进行科学判断。当设备存在误操作的行为时就会被禁止,并且系统也将会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警示,这一种形式非常方便设备工作人员进行查看。在预演过程中如果是要模拟操作满足防误规则,则是需要通过图形模拟来产生操作结果。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预演操作步骤的结果来进行模拟预演控制。当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就需要实现停止模拟语言操作的继续进行,可以由用户来自行选择处理方式。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是有助于实现误操作的。

2.2设备对位和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配网自动化调度的时候需要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换,通过这样一种措施将能够实现系统得到现场的一次设备状态的功能,通过该措施将能够确保设备状态同现场的实时对位。数据交换的主要内容是接地开关、断路器、接地线以及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系统设备无法自动采集信息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通过手工来进行采集状态设置。系统本身是具有自动记忆设备状态功能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

2.3调度系统在智能操作票系统中,审核预令和正令监护执行是两大功能模块,通过这两大功能模块就能够实现调度操作票“拟票、审核、预令、监护以及执行”全过程。将能够实现全过程计算机的规范化管理。该调度系统本身是具有以下功能的:一是防止调度误操作功能。系统中智能辨识操作票中每条指令都能够显示在防误模拟系统上。工作人员能够直观地看到操作结果。此时如果存在误操作,系统就会立即给出文字以及语音报警。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该系统是具有完备的操作票全过程管理功能的,其中的正令监护执行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误操作。通过该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全过程防误。二是系统采用了操作仿真、网络拓扑以及潮流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系统维护起来更加方便,简单。通过这些技术将能够有效实现王孙计算分析、操作仿真以及调度员潮流等功能,最终能够实现适合地区电网的DTS功能。三是能够减轻工作强度。该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减轻工作强度,调度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典型操作、模拟操作和智能成票方式来作为操作命令,系统内部是不需要用键盘来输入字符的,不通过键盘输入就能够有效生成操作命令,进而规范调度操作命令。

3结束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健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的基础,管理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生产环节的事,需要全体的配合,需要人人负责。所以在企业内部想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生产责任制度,具体到人、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坚持治本原则,将应对措施以及日常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对事故以及安全隐患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处理,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以此保证生产安全水平的有效提高。

1.2完善检查制度。一些安全事故大多是高破坏性的突发事故,但是这种事故都会在日常的生产中有所预兆,因此生产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保证检查制度完善健全,并加强详查力度,规范研究的进行日常巡查,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摒除安全隐患,就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安全水平。

1.3加强人员培训。人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才能够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质量。通过对管理人员责任心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训,提升管理质量,并定期进行岗位的考核与监察,确保运行管理人员能够依照安全法规、技能进行操作。

1.4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电力事业不断进步,电力改革不断深入使得现在的法律法规有些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电力发展形式以及体制,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并且在进行电力相关法律的编制中,电监会应当听取电力企业意见,以实际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以及日常监管力度,将安全作为所有工作的首要内容,保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电力企业有法必依。

1.5提高监管水平。电力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要认真研究新形式下电力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要把维护好春节期间的电力安全生产只需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潜在的风险问题要抓紧解决,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电力供需紧缺的情况下,要有限保证重点区域、重要用户和居民用电,确保电力的有序供应。

1.6强化安全教育。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标准化作业反违章,程序化作业防事故”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宗旨。要在建立企业文化的大框架下,构建地方电力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生产的制度、规范和要求融入到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中去,打理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使安全管理得到落实,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7增强监督力度。细节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关键,也是必须被重点落实的关键。日常管理中必须从细节入手,抓紧每一个细节的监察工作,将每一项安全检查任务落到实处。按照规范流程以及规范要求进行每一步操作;针对常见的事故,预先做好应急预案;将安全生产放到工作守卫。保证安全投入能够满足要求,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不断改善基础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的安全状况,确保各项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结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办公管理、供应链管理、组织管理、生产管理、用电管理、计划管理、决策管理等多个方面,而且还实现了对用户用电计量、算费、收费、账务、查询等服务相关信息的统一规范管理,实现了科学的电力调度。

二、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营维护措施

电力企业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运营维护时,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案对信息传输进行控制,确保系统内的各个设备都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让整个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搜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异常检测

若要对系统异常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则必须对系统的架构、流程框图、信息流转流程等细节深植于心,才能在异常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根据系统数据反馈进行故障的分析。

(二)系统优化

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通过对现有系统设备的改造和优化,让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发挥更加强劲的性能。

(三)故障检查

要加强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日常检修工作力度,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反馈等做详细检查、跟踪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做提前预防,以便将来故障出现时进行迅速排除。(四)机房监测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中,要采用状态检修的方式,利用监测仪对机房各区域的设备、线路连接、传输通道、数据信息进行严密的监测。

三、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故障处理

但凡是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总会出现多少不一、轻重不同的系统故障,有的系统故障甚至会导致对系统设备较大的损坏,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系统故障的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损失的发生。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故障处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测试法

测试法是最直接的故障处理方法,其主要是借助万用表、误码仪、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等检测仪表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再将检测数据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从而将与标准值不一致的指标找出来,达到故障排除的作用。

(二)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将故障系统中的不同的元器件,比如线缆、设备、模块、芯片等,用新的替换旧的,以确定所更换元器件是否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故障问题大方向以确定时的故障处理。

(三)内自环法

内自环法是在线路板、支路板、设备等出现故障时常使用的方法,其主要是利用设备的内自环,通过检查系统内部设备进行故障处理的方法。内自环法是在系统故障处理中使用到的比较先进的故障检测方法,设备线路的流通状况是其进行故障处理的关键指标。

四、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督机制

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信息系统,离不开对相关的安全监督工作。随着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安全监督工作也从以往传统的单线条式的监督调整为综合监督模式。主要表现为:

(一)为了保障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电力企业内部通常都需要建立自身的安全监督部门,该部门负责对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引入监督相关程序,通过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进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除了电力企业内部的监督外,政府也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方式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运行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并且从法律的高度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使其正确地使用和操作电力管理信息系统。

(三),通过为广大群众提供沟通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对电力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帮助企业、政府发现实际中被忽略的问题。

五、总结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针对电力行业的特点,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以“有利于生产业务的开展、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在达到既定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工支出”作为开发原则。不同的电力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系统,但通用的工作包括管道维护、施工方案设计以及事故的应急处理等方面,这便对系统设计提出了要求。在信息管理方面,要求该系统具备对于电力管道进行属性查询、分析和统计等功能,并实现电力管道与水利、电信以及地表道路、建筑等其他地理要素的交互式分析处理;在电力管道规划设计方面,要求系统能够进行三维显示及模拟,这一功能对于事故的快速处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数据的输入输去及转换方面,应该满足地理要素文件和常见工程制图软件的相互转化。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存储、检索、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相关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可以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处理、管理,满足电力行业的基本要求,因此,基于GIS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2功能要求

根据电力行业工作的内容,将其抽象为计算机表述,整个系统应该包括数据输入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三维模拟子系统这四大部分,每个子系统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各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相关性,在实际应用中相互配合完成工作。

2.1数据输入子系统

电力行业所涉及到的数据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栅格数据,如区域地形图、航空遥感图等,一般以二维矩阵的形式表示,其数据值代表实体的特征;第二种是矢量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如管道位置及走向,工井盖板分布,以及电力管道材质等,一般抽象为点、线、面三种图或者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第三种是文档数据,主要是早期工作的图纸和文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只参与数据导入和管理。因此,数据输入子系统必须支持前两类数据的输入、编辑和基本显示,同时提供和其他软件的接口,满足不同格式的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

2.2数据分析子系统

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是电力行业日常工作的重点,快速准确地进行自定义检索和统计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该子系统支持不同数据的条件查询,能够快速检索得到满足条件的数据,支持联动显示,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编辑。管道设计、维护等其他施工管理部分主要涉及到空间分析功能,要求该子系统能够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对规划施工、事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子系统支持数据的统计功能。

2.3数据管理子系统

电力行业是一个信息高度集中的领域,数据是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数据存储结构的选择以及存储的方式直接影响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下文的数据库选择主要针对该问题具体展开说明。该子系统必须满足数据必要的显示和输出之外,还需要实现多种数据的分类和配套功能,即能够将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或描述相同对象的数据统一管理,并能够实现前两种数据的相互转换。

2.4三维模拟子系统

三维模拟是近十几年来发展成熟的技术,其建立在已有的数据之上,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展示,或者对未知区域进行拟合,在材料结构分析和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中,这一功能对电力管道的事故处理具有重要作用。该子系统要求支持不同类型和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综合显示,包括栅格文件,如DEM数据及矢量文件,如地表公路及地下管道等;同时,该子系统支持自定义建模,通过设置模型的标准和边界参数等方式推测未知区域。

3数据库结构

基于GIS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主要存在表达问题和效率问题,前者是指在数据库中如何表达CIS应用中复杂多样的空间对象,后者是指如何提高空间对象在数据库中的访问效率。为了解决对应的问题,常用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关系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中已经非常成熟,它以关系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具有物理数据存储与逻辑数据库结构的独立性、以简单数据结构提高数据访问能力等优点,但是一个空间对象可能需要多张表、成千上万条记录,查询时间较长;面向对象数据库具有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与内存中的结构相一致的优点,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数据库系统的不足,但是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尚未推广,并且存在查询表达能力不强的问题。本系统数据库采用对象———关系模型的形式,既满足关系数据库中表达能力的要求,又提供了面向对象建模的能力,方便后续三维模拟的开展。这一模型采用空间扩展的形式,旨在建立一个空间对象表达模型,通过DBMS对GIS数据层的空间属性和用户属性统一管理。这一模型实际上是通过增强数据库的空间功能来从跟不上解决问题,具有长远的应用前景,是本系统数据库结构的最佳选择。

4开发探讨

最短路径分析是空间分析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检索某一点到指定点的最短路径,或者某一指定点到一个点集的最短路径,当每一条路径附有一个权值时,则需提升至最优路径分析。在电力行业,这一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为某一新增的用户供电,当供电所为固定值时,则采用指定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分析;若查询新增点与所有供电所距离以选取最短路径时,则采用指定点与点集之间的距离。此外,电力事故抢救时,工作车到事故点的驾驶路径则还需要考虑各路段的交通状况,在系统中表现为一个权值,可采用最优路径的方法进行查询。

5结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基建工程管理不到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管理人员自身,部分电力基建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法律意识较为薄弱,责任心较差,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责不是很清楚,时常抱有侥幸心理,从而导致管理不到位,给工程质量留下较大的隐患;其二是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方法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从而导致管理人员不能更好的对自身的管理职责进行履行。

1.2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电力基建工程中合同纠纷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由于在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需要签订合同,由于在合同签订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部分合同条款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之合同本身存在较大的漏洞,甚至部分合同在签订时还存在着互相欺瞒的情况,从而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

1.3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从而出现在其位不谋其职,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1.4电力基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目前电力基建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地方,这对于电力基建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势必会导致工程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给电力基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2基层供电企业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思考

2.1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完善电力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按电力基建程序办事,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抓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大力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依照建设法规、相关规范、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工作,严格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检标准,编写并归档保存所有验收记录、纪要及相关资料。

2.2落实基建管理人员责任制基建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强化基建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管理人员自身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的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才能更好的确保基建工程的质量,更好的应对风险。所以对于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对其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能够完全落实到位。

2.3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订、履行的管理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

2.4严格基建管理人员资质认定的措施因为基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为了确保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资质审查,只有具备相关的资质才可以上岗,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核查,严禁虚假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为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的保障。

2.5严防不良风气的滋生,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要想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还应该加强思想工作的开展,因为工程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所以要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法制观念,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上抵制不良风气的滋生。充分的发挥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3结束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建管合一项目开发模式的严重缺陷。目前,大部分电力工程项目开发实行建设和管理合为一体的法人责任制。在这种制度下,投资人组建项目公司,并承担项目法人资格,对工程项目的筹建、融资、建设、运行、经营以及还贷、资产管理等实行全程负责。项目公司既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责,也要代行建设单位的职责。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后在内部实行的是微观形式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法人实行的则是宏观项目管理模式。建管合一项目管理模式的严重缺陷在于:⑴投资人既担任项目法人角色,也承担建设单位管理职责,法人与建设单位同属一个行政系统,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⑵建、管、用同为一体,既当裁判官,又为执行者,难以有效控制资金投入;⑶人员使用难以人尽其才,项目开发建设时所招募的设计、施工人员,当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这些人员转为运营管理,无法再充分发挥他们项目管理才能,也不利于以后再开发其他工程项目。

DBB项目管理模式。DBB(Design-Bid-Build)模式是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其特点是项目实施必须依照设计→招标→建造的先后顺序进行,完成前一个阶段后才能开始后一个阶段。由于具有通用性强、管理方法成熟以及有利于规避和减少投资风险等优点,而广为国际上金融、投资、咨询管理领域所采用,如亚行、世行贷款项目等。DBB模式的缺点是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高、容易引发项目索赔纠纷等。

总承包商模式

总承包商模式,即DB(Design-Build)模式,是将项目管理的费用都包含在设备、服务等总价之中,承包商对项目实行总承包,并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管理及承担项目风险。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后移交给业主。由于总承包商通常都具有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的经验,所以一般无需业主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管理,也有人将其称为交钥匙工程,但其与TurnKeyMethod模式还是有一些区别,后者将可行性报告、融资、购地等也包含在承包商的服务范围内。DB模式的问题在于一些业主将项目完全交给总承包商后,放任不管时也会出现问题,虽然项目责任由总承包商承担,但最终责任还是由业主负责。

改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想法

1工程监理制的改进。首先,工程监理制应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上延伸,这可以参考其他领域的做法,如在工民建领域就出现了监理介入设计工作,并为投资人提供融资咨询等项服务;除主要负责质量的监理,有些业主还聘请主要负责投资管理方面的“投资监理”。其次,当三方管理模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考虑采用其他项目管理模式,如PM(ProjectManagement)模式。PM模式是业主聘请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由后者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实现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建成投产全过程管理的模式。与业主签订PM合同的项目承包商称作PMC(ProjectManagementContractor),作为业主的代表承担项目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等全要素的管理。由于PMC与业主是人关系,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整的,这有助于双方通过合同条款约束各自的权利和业务,并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项目管理。

2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实行建管分离。目前,我国水电领域试行的“流域滚动开发模式”很有借鉴意义。该模式是获得某一领域多个梯级水电站开发权的发电集团公司,为进行整个流域多个梯级水电站的开发而组建流域开发公司。当完成某一梯级水电站建设后,项目管理人员就投向下一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另外组织专业运营管理人员负责对已建成的梯级电站进行运营管理,以完成还贷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采用这种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的效果,有利于专业化的建设管理。建设部门由于不负责运营管理,就会更加注重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和项目管理的业绩,同时运营人员也会专注于运行管理,这样避免了盲目扩张投资的弊端。

3利用CM模式,弥补DBB模式的不足。CM(ConstructionManagement)模式,即建设管理模式,是由业主委托专业项目管理公司,采取一定条件下的“边设计、边施工”组织形式来进行施工管理。由于CM公司通常与业主签订的是成本加利润的计价合同方式,这也促使其通过施工管理来协调设计与施工的矛盾。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使施工管理商较早地介入工程项目,再选择工程项目快速路径法,可实现提早施工、提前竣工的目标,有效地改善了DBB模式“按部就班”的缺陷,既可缩短工期,也节省了项目投资,业主也可早获收益。

4总承包模式的监控要求。采取DB模式甚至包括EPC模式后,如果业主放任不管就很难避免问题的出现,加强监督和控制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监控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和施工质量以及投资的审核等。同时,监控以不影响承包商正常施工为度,要采取有预见性的方法和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