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

动画教育论文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美国数字动画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根基的国家,所以民族特色在他们的作品里并没有很大的体现,但是欧美动画却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其严谨的叙事手法和精良的制作技术,至今别的国家仍难有超越。以迪士尼为例: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表演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二)日本数字动画的特点

虽然从技术制作手法上来说,美国在全世界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从民族特色和艺术性上来说,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美国无法比拟的。从20世纪60年代的手冢治虫,70至80年代的宫崎骏、高烟勋到90年代的押井守、大友克洋再到新生代的和今敏和新海诚,日本以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手法,在世界动画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俄罗斯数字动画的特点

俄罗斯艺术家十分重视在作品中表现风格,他们认为,没有个性面貌的艺术是缺乏感染力的,坚持通过精益求精的油画技艺以及经典的民间传说来表达人文理想,和高超的实验动画技法。如VladimirMayakovsky和DzigaVertou以及伊万·伊凡·诺夫·瓦诺都将本国的文化融入到动画作品中,使俄国的的数字动画作品充满着浓厚的艺术味道和民族特点。总之欧美数字动画的人物特征夸张,日本动画的角色偏向于写实,俄国动画风格有着厚重的艺术味道等,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都能站在本国的文化根基上,把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嫁接在数字动画作品中。

(四)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必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的数字动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述语言,而这些正是我国欠缺的,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如同“山寨”品,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到处模仿,为别人做嫁衣,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始终难成大器。而我国的数字动画制作人零散地分布在各大城市,没有大型的动漫机构将其统一,加之每个公司都有很多因素制约,实现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就很难,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字动画就显的极为重要。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这一设计理念,在学习时期得到指引和发展,这对数字动画行业将是颠覆性的变革,因此在数字动画教学中体现民族特色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数字动画现状以及教学的侧重点民族特色

(一)曾经的辉煌

自从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却被误认为是苏联的影片,让老一辈的动画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并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到震惊中外的《大闹天宫》再到《哪吒闹海》和《三个和尚》等优秀的作品都是站在民族文化的厚土上,汲取精华融入作品中,使动画作品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因此中国当时还拥有“中国动画学派”这个荣誉称号。

(二)我国数字动画的迷茫

中国动画也曾辉煌过,也曾拥有具有民族风格鲜明的时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原因的冲击,动画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带有浓重日韩风格的动画作品,渐渐地迷失自我,没有了民族特色。实至今日中国的动画还是在模仿,不是模仿日韩,就是模仿美国,唯独没有本国特色。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的问题

因为长时间受国外文化和动画外衍产品的影响,具有本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缺失,使我们的青少年深陷其中。越来越忽视民俗文化。导致很多中国文化精粹断层,甚至消亡。而在教学中深受影响的学生也更喜欢日韩、欧美的设计风格,并以此来作为创作的样本,而作为教师也只能拿60至80年代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作品,来给学生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的范本,但相差几十年的审美差距,学生似乎并不领情,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本土动画时显得尴尬和无所适从。因此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动画,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四)开创特色数字动画的教学建议

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很多方面都被中国传统美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间美术也慢慢地被现代人所接受。如皮影、戏曲、剪纸等很多民间艺术运用到数字动画中,使数字动画具有民族特色,然而怎样在数字动画创作中,把民间艺术巧妙的融合进去,国画大师李可染有这样一句话:“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数字动画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思。这是一种境界“,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研课题,研究创作发展思路,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机械仿照民间艺术家的表现语言去套用数字动画,人们也不会喜欢,应深入的研究两者更好的融合方式。而“打出来”这相当于研究过程,通过了解和探研慢慢琢磨出一套合理的创作思路,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地消化。

三、数字动画教学中对民俗剪纸的借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以剪纸为例,我们可以借鉴剪纸艺术文化运用到数字动画教学中。

(一)中国民间剪纸文化形式论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一般是以平面纸张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其组成元素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而拼贴剪纸是以各种颜色的色纸剪成各个局部的形象,然后拼贴在一个画面上。

(二)“色彩”“造型”“想象力”在拼贴艺术剪纸中的体现

1、五行色的视觉震撼拼贴剪纸属于剪纸的分支,属于母女传承的民艺系统称作“母体文化”,是民族文化最深层的表现。运用了传统的五行色,青(木)、赤(火)、黄(金)、白(水)、黑(土)为色彩主题,正是这些传统五行色的运用和巧妙搭配给人明亮与欢快的感觉,营造出鲜明的艺术,通过色彩的渐变、堆叠,冷暖互补的用色方法营造出而瑰丽多彩,鲜明亮丽,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以及艳丽互补色的运用,如珠宝般夺目的视觉效果。2.拙朴独特的造型1)简约符号造型的运用拼贴剪纸给人呈现出瑰丽繁复的视觉效果,但仔细研究后他的造型很多是由简约的符号造型组成,而这种简约的符号用来设计创作数字动画中的角色造型会更加富有民族特点。2)对称式的人物造型对称式的人物造型是剪纸艺术的特有艺术特点,整体感觉拙朴,清晰、明朗,这种造型方式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3)丰富大胆的想象力任何作品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同注入的灵魂,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因为运用了想象力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发挥想象,并借鉴民间传统故事和童谣。会使学生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的富有灵气。

四、结语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在动画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艺术品的评价标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西方和东方对艺术品的理解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具有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这点在动画教育教学中也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在表现形式上会以社会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主题,是表达美好且积极的审美感受。而资本主义对于艺术品的表现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对于艺术品的理解,它与大众化、社会进步发展是相违背的,艺术品的表现并不主导体现作品的美感,而在一定程度上排斥艺术的美感。谈到艺术品的评价标准还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美国制作的动画《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票房之高并获得极大的反响,这些题材都是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中国动画却没有他们的影子。那么如何使我们本土的文化能够符合受众的审美标准,让本民族文化传承在中国动画的大家庭中,使得中国动画符合更多的受众群体,这时学校的教育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二、艺术品的装饰性在动画教育教学中的表现方法

(一)艺术造型装饰感的教学方法

在动画的造型教学中,运用艺术品造型的装饰感是一种常用的夸张抽象的教学表现方法,与之相悖的是写实手法,在通常情况下,在动画教学中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力。在造型的教学方面,就以绘画作品的艺术造型来分析装饰感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在动画作品中具有装饰感的造型是对美的主观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提炼和概括,这种装饰性在教学中则表现为以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做出一种变形和夸张,也就在一定层面上演变成图形语言和符号特征的装饰感。在课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配合大量的临摹练习,大胆进行创新提炼,活跃课堂的气氛,对良好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艺术色彩装饰感的教学方法

艺术造型的装饰感需要弱化三维空间的透视感,在线条的运用中来表现装饰美。在动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不局限于本身的真实色彩,采用大胆创新的色彩表现手法,色彩单纯、明快、对比强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尝试各种颜色,表现作品鲜明的个性,使作品表现得更加单纯、而不简单,指导学生在色彩的搭配上遵循美的法则。

三、艺术品的设计元素在动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符号元素的教育教学

从国内外的动画发展来看,西方越来越多动画师在创作中开始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设计元素,把中国民族化的标志性符号元素用来设计动画的制作。在动画教育领域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当中。传统文化更是动画艺术创作的力量源泉,了解了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元素,有助于掌握本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开创动画民族的创新之路奠定了新的道路。因此,应关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从艺术品的审美层次上教育和疏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符号元素。

(二)人文内涵的艺术符号元素的教育教学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汇集在此,这些传统文化都集中在民间美术形式当中。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精华,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这些艺术符号元素恰恰是我们动画专业每一位学生都应当熟悉和了解的。具有人文内涵的符号元素图腾符号,例如在器皿上的鱼形纹,以及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文符号——龙凤纹。龙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而凤,代表的是高贵、如意吉祥。如龙凤呈祥、龙头凤尾这样的成语。还有代表权威的“饕餮纹及夔纹”,以及代表富贵平安的“如意和祥云纹”、麒麟、中国结、十二生肖等艺术符号都是中国动画应该去充分借鉴的艺术资源。将本土艺术符号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动画的教学中,挖掘属于本民族人文内涵的艺术符号元素,发挥本地区生态物质文化的特色,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动画教学之路。

(三)艺术品传统符号元素的教育教学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尽管角色设计一般被用作动漫术语,但是角色以及角色设计(或说人物设定)可不是动漫专用。明确的角色概念源于戏剧,并事实上更早地存在于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最典型莫过于小说创作。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形象,经由故事情节而凸显;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发展又具备推动作用。因此,人物与特定环境下的故事,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对于动画,故事始终是主要元素,不管这个动画是真人饰演还是手工绘制又或是数字加工的。好的故事才会诞生成功的角色。一个成功的角色,必有其鲜明的性格形象魅力;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角色,更必有其灵魂、精神、感染力。同样这些角色的性格形象必然是通过其经历故事而显现。林冲、鲁智深、武松……这一系列角色,可以用小说、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形象塑造和叙事目的。故事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说故事的语言媒介不同,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艺术魅力不同。也就是说,真正的角色设计从故事创作开始的那一刻就随之开始了。从美日动漫文化来看,漫画和小说为影视动画提供了强大的故事来源。根据日本出版界数据统计,他们2013年播出的动画,源自漫画的有91部(40.4%)、轻小说的有33部(14、6%)、其他(小说、图书、玩具等)有34部(15.1%)。漫画可以被看作是应用了蒙太奇手段的绘本小说形式,好的漫画师是与小说家一样的说故事能手。几米的绘本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泰国等皆有译本,许多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电视剧。读者着迷于几米的画,着迷于几米画中的故事,那些成人的寓言和童话。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的宫崎骏,原先是漫画师出身。类似宫崎骏这样兼有作家、编剧或漫画师背景的大导演很多。徐克甚至说:导演是他的兼职,漫画师才是他的主业。的确,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绘制的结合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的影视分镜手稿,何尝不是浓缩的故事漫画绘本?沃卓斯基姐弟(《黑客帝国》、《云图》)、黑泽明(《影子武士》、《乱》)、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这些著名导演,无一不是分镜大师,无一不是说故事的能手。有了故事以后,角色形象也已然存在。至于视觉上的美术造型只是从胸中之竹到笔下之竹的终端呈现。这就是希区柯克经常说的: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从故事创作到最终的视觉呈现过程,才是完整的角色设计。倘使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身兼作家、脚本、导演甚至制片人),故事的原始意念自然可以被完整保留;如果这个过程是由团队协作完成,那么负责视觉造型输出的角色设计工作,同样必须从最初的故事切入,深刻解读,食其味、取其髓,方能成功化其形。一个称职的能够“深刻解读”他人故事的视觉造型师,其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绝不会低;对于不会画画的导演来说,他的视觉造型师应当能如同他的手脚一般把他的想法变成画面构图。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貌若表面审美造型的角色设计,若是不能让画笔下的角色表情、眼神、发式代替创作者说故事,那就只能是笔尖上的浪费。

二、好的故事:真实、自信而让人信服;自信的文化价值观源于对世界、历史、人生、艺术的观察、理解、坚持

并非所有的故事都动人。好的故事,必然是当下的真实。真实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让人信服。可以神游、可以穿越,但不论是神游到银河系外还是穿越到过去未来,故事的眼界、情感、思维、价值观,都必然系于当下。经典的故事都是生于当下而得以存于永恒。《功夫熊猫》以古代东方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却依然是“美国人黄皮肤白内容,依然梦工厂原厂路数设定,小人物大块头挫胖子转HERO标准节奏”。有些中国观众“憎恶这种故事类型,好吃懒做者轻易就可本领高强,不作准备恰恰会大获成功;而勤学苦练者都是呆子、都会失败,只能作为陪衬主角红花形象的绿叶存在。这种价值观是不可取的、有害的”,这是站在国人“天道酬勤”的角度去理解,殊不知对于教育这件大事,老美真诚地不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做学霸的潜质,而是向来迷信天分,等待时机成熟。几米用敏锐细腻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以情感、思绪为墨,藉画笔传达他对大千世界的真实看法。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几米的作品不只是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而是呈现了完整的价值观、想法及人生态度。宫崎骏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到后来的《龙猫》、《萤火虫之墓》、《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坚定的脉络,最终成就其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好的故事,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呈现,必然直接或间接地阐述创作者的面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并籍此而取得其存在的意义。成功的角色,不论是令人爱的,还是令人恨的,又或是令人又爱又恨的,总有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坚持己见”之处。

三、克制功利心态、重视文化价值教育、鼓励有文化价值的故事创作、并因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追求而自信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高校动画教育中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创作

(一)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创作的教师教学。

就我国当前的动画专业教育过程而言,主要的动画教学内容是三维动画以及二维动画。对于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大部分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创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美术基础就行,还需要有动画创作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以及文学思维创造能力,同样需要熟悉计算机基础技术技能,通常在三维动画创作以及二维动画创作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是为动画剧本的构思准备的。在动画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动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对动画创作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构思,明确动画创作的整个流程,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动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知道学生对即将进行创作的动画场景、动画人物、动画环境等要素进行精心揣摩,确定出整体动画结构。随后,在独立自主创作动画的过程中积极与动画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创作思维心得,推动动画创作的完整进行。最后,将所有动画内容创作完毕进行剪辑工作。

(二)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学生的创作过程。

对于二维动画以及三维动画的创作过程,二者都是需要学生在前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动画剧本的创作以及每一个动画镜头的创作工作,随后在进行自我的独立创作。其主要过程特点如下:

1.学生的创作首先是要在图纸或者计算机上完成动画创作的相关场景以及动画创作中涉及到的所有角色塑造和上色。

2.初期动画创作工程完成以后就需要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的多媒体剪辑软件进行后期的完整动画制作。

3.学生创作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的过程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功底,对学生的知识层面也有较高的要求。进行动画创作的学生应该是“万精油”,对于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微生物科学、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

4.整个动画创作过程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并熟知每一个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用法。

5.相对而言,三维动画的创作是二维动画创作的跟上一个台阶。对学生的创作而言,需要学生在完全掌握二维动画创作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三维动画的建模和后期渲染等创作工作。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动画教育中的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教与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从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创作与应用我们可以窥探出高校动画教育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协同进行的。因此,要想让高校动画教育符合动画行业和动画市场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同时也要走出课堂观察整个动画创作行业的发展以及动画市场的情况。

二、提高高校动画教育中动画创作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组织动画创作交流。

动画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绽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集中的过程。动画创作过程需要各方面的重要因素作为保障,例如人文创作思维、数学抽象性思维、电影构图思维、空间想象思维等。因此,当下我国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推进、积极组织动画专业学生进行动画创作交流会。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动画创作学术研讨会。通过动画创作交流能够让学生积极交流创作思维,教师推广创作新方法。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

教学资源通常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软硬件设施。本文中针对动画教育专业的教学资源特制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计算机软件设备、教师教学经验、教师自身动画创作能力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高校的优势教学软硬件集中起来,弥补动画创作教学中的教学资源缺失。为高校动画教育保驾护航。加强学生进行动画创作的动力,促进动画创作更上一个台阶。

(三)加强高校动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动画教育要实现优质高效的发展,就必须加强高校动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动画创作的素质能力培训,增强教师自身引导学生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抓住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即动画创作专业的专业研究生,对于创作能力突出的学生积极进行引进,加强动画创作队伍中的师资经验和实际创作经验。推进师资队伍的实践工作,引进教师创作机制,使教师融入动画创作的整体当中。

三、结束语

动画行业和动画市场发展迅猛,动画创作更需要日新月异。高校动画教育中动画的创作与运用探究为当下我国高等院校的动画教师提出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浅薄建议,高校动画教育专业与社会接轨,符合市场还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动画创作思维,积极进行适应性创作和改良性创作,最终适应当下动画产业的发展。

作者:董元鹏郑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第二篇:高校动画教育现状

一、紧扣社会需求,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问题

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但是动画专业成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以及动画产业整体效益较差的现状,难免让人对高校“动画教育”这一职责提出质疑。相较于高校动画教育的尴尬局面,各种动画培训机构却风生水起,倍受欢迎。比如水晶石、完美动力、火星时代等,这些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低,学员除了能学习到动画制作技能外,还能参加技术认证考试获得专业证书,并有机会被推荐进入相关动画企业,更有甚者,某些符合条件的学员能直接获得名牌高校的相关文凭。喜爱动画的非专业人士和许多立志于动画事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对此趋之若鹜。究其原因,一方面,培训机构能按照动漫企业的要求,为其量身定制培养一线动画生产所需要的技能型制作人才,绝大多数是技术熟练的中期制作操作工;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画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遭遇就业困境,这批“失业大军”需要通过此类培训机构获得就业机会,或是增加就业筹码。动画培训机构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紧扣社会与企业需求,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是“动画教育”的关键。动画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多就职于动漫公司、影视公司或广告、多媒体等行业,行业所需求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规格要求等,都应成为高校动画教育着重考量的细节。同时,在教育手段上,提倡校企合作,针对企业生产需求、用人标准和当地动画产业人力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培养方案。部分课程可结合生产实际,把鲜活的生产项目或动画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画企业典型的生产流程,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境界,避免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同时也让企业提早接触学生,参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另外,高校还需积极开展相关专业的“产学研”研究、研发掌握新兴技术,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充分执行其社会职责,高校的动画教育才能真正满足动画产业需求。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动画教育正朝这个方向努力,并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201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招聘会上,享誉国际的华特迪士尼公司以及上海维塔士也加入到挖掘中国动画人才的队伍中,他们感慨“中国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动漫人才给予高度肯定。同时,由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与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牵手,开办动漫营销制作专业定向班,产生了全国首个校企动漫“订单班”。还有电子商务、传媒业等也搭上动画这班顺风车,从中吸收了大量的美工、原画设计、摄影等精英人才。高校的动画人才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二、培养优秀原创人才,提高动画人才质量

目前,我国动画产业人力资源突出问题是:优秀的高层次原创人才极度缺乏。提到“动画教育”,很多高校过分强调动画技术、操作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创意和原创能力的培养,“会动画制作就是动漫人才”的观念泛滥,学会了建模、渲染,也熟练了FLASH、MAYA等动画制作软件,最终却发现仍无法独立创作动画作品,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动画制作的“技术工”。前述提到的动画培训机构,还有不少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其实就是在培养大量的技术工,充实动画制作的下游市场。这批人,往往沦为国内外动画企业和动画项目的加工匠,原创思想匮乏,知识面相对狭窄,无法带领动画项目制作,更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一旦计算机技术发展,动画制作手段变更,他们要么付出高昂代价重新学习,要么被淘汰;而且,随着职业培训的发展,这样的技术工人数激增,意味着这部分劳动力将愈发廉价。

总之,“技术工”虽在就业初期情况较为乐观,但由于知识面狭窄且缺乏创新力,其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显然,高校的动画教育需有自身特色,需有别于这种短视行为的技能培训机构。正如迪士尼大中华区创意副总裁凯文•盖格在动漫招聘会现场告诉应聘者:“我们寻找的人,要有令人欢笑的创意,有可以创造新世界、新角色、新故事的能力。”高校动画教育的目标不应是定位在培养只会动画制作软件的技术工,而应该是培养有思想,会创新,能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进行创作,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画人才。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动画教育多设立了素描、速写、文学、摄影、艺术概论等美术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特长课程,这是速成型培训机构所缺失的,但却是培养高级动画人才所必须的基本课程。其次,设立动画专业的高校,一般本身就有艺术、传媒、人文等院系,拥有较厚重的人文基础与文化底蕴,且高校的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藏书和丰富的专业学习资料可供学生自由研读,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开展动画教学,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融会贯通,胜任技术密集、文化内涵高、主题创意新颖丰富的动画创作工作,这是培训机构望尘莫及的。再者,“校企合作”大放异彩,或聘请知名企业骨干开设第二课堂,或让学生深入企业实干学习,或开设“实践实验室”,完全模拟企业运作,进行动画作品原创开发。

这些举措弥补了高校动画教育与产业脱节的短板,扭转“学”非所“用”的局面。当前,也存在不少“赶鸭子上架”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其师资、教学条件、设备都远远不能满足动画教学的需要。其所谓“动画专业教学团队”仅仅是艺术、计算机等专业师资的简单拼凑;其课程设置,大多模仿或照搬某些权威高校,如北影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等,脱离本校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特色;更有甚者,简单贴个“动画专业”标签,实际上与职业教育或培训机构相去无几。这是近年动画教育“井喷式”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动画教育的发展、进步,这种不合理现象将会逐渐消失。总之,高校动画教育需“文武并重”。其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动画生产制作实战技术,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兼具艺术与人文等综合素养,拥有知识更新与应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原创能力的创新型、国际化动画人才。

三、剑走偏锋,培养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动画产业是高利润的新兴产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动画产业所带来的利润,早已超越实体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何谓“动画产业”?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动画作品的创作、播出,利用其中的动画形象进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以提高动画作品的价值。虽然动画作品是这一产业链的核心内容,但最大的利润却来源于衍生产品。业界有“二八原则”之说,即动画作品播出收入占总收益的20%,衍生产品带来的收益占全部收益的80%。这意味着,动画作品的衍生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对于整个动画产业链的增值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动画产业刚起步,规模小、基础弱,在品牌授权、产品研发和销售等方面相对缺乏经验,特别是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奇缺。目前,各高校培养的大批动画人才,多集中在动画创作与制作环节。虽深谙动画制作流程,却对产业链的特性及运营管理茫无头绪;对初期市场研究、风险评估以及后期的播出放映、品牌授权、衍生品开发销售等无从下手。反之,许多动画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虽擅长营销,却对动画制作项目流程一无所知,更别提对整个企业动画制作团队进行合理分工、高效管理。可见,既了解市场运行规律、深谙经营管理策略,又熟悉动画制作的企业管理、营销人才极其匮乏。在“一窝蜂”式的动画专业办学热潮中,不同的高校学科背景不同,对学生培养方式、立足点也不尽相同。或立足于电影制作,在动画专业中设置了编导、电影等课程,强调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或在传媒学院设立动画专业,既有深厚人文气息,又能发挥新闻、传播等学科的优势,强调学生艺术、人文素质、原创与策划能力的培养;或设立于计算机学院,偏重于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创作训练。由此可见,若在动画专业的基础上,挑选部分合适的学生,分细专业,进行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培训;或在经济管理学科中,另辟“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定能培养出既懂动画创意产业又具备现代管理水平的特色人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杠杆在动画产业化的运营中闯出一条新路,把过去纯艺术形态的动画转化为文化艺术商品,引领动画企业健康发展并永葆强大生命力。

四、培养消费大军,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的动画产品总被固化为宣教工具,以儿童为对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30年,我国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2010年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时,0~14岁人口占16.6%,比2000年下降6.29%。儿童人口下降无疑限制了儿童动画市场的发展。事实上,动画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手段,其受众可以更加广泛,甚至老少皆宜。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动画全民化的成功,即是最好的证明。有消费、有需求,才能开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动画产业未来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势态,必定要扩大培养其消费群体。“真正看懂动画,而非一笑了之”,以动画为娱乐消遣,并让市场接受其开发的的动漫图书、音像出版和衍生产品,都需要漫长时间的逐步培养。在高校普及动画欣赏、影视鉴赏等相关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和提高其欣赏水平。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动画及其产业发展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氛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结语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愈发激烈;通过动画形式进行文化输出,影响他国人民的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更是各动画强国的惯用手段。在这种大环境中,国家领导决策层极其重视动画产业发展,并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投入扶持。纵观我国动画事业近10年的发展路程,虽有显著进步,但还是一种“豪放式”的发展模式,尚处于“动画制作大国”之列。“动画强国梦”的实现,需要无数动画人的坚持和努力,高校作为原创动画人才的培养基地,动画教育既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又必须引领艺术发展方向,为动画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动画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作者:陈锋单位: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第三篇:动画专业反思高校动画教育

一、急功近利,浮躁风盛行

大家都看到了中国这样一个广阔的动画市场,看到动画产业的前景无限,大家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投入到动画专业开办中去,忽如一夜春风来。1999年全国还只有两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到了2008年就激增到了全国447所高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一时之间中国高校的动画专业“遍地开花”,高校动画教育的过快发展,导致了部分高校师资匮乏,结构不合理,软硬件设施跟不上,直接导致了学生专业水平低下,与动画市场需要的人才相距甚远,自然缺乏市场竞争力,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只有少数名校老牌动漫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找到理想工作。高校动画教学也同样面临人才荒,动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人才,更需要熟练的技术操作人才,但拥有丰富经验的动画高手们往往因为学历不够而无法成为正式老师,高校过分重视学历和职称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任教的动画老师许多是毕业就直接上岗任教,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与市场灵敏度。除了师资力量的问题之外,在软硬件设施的配套方面也存在许多缺陷,配套实验室以及影音资源库在许多高校中都十分匮乏,这样只求量而无质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可能符合动画产业的要求,动画公司的缺口仍然存在,也就造成如今这样尴尬的局面,热门专业亮起了“红牌”。

二、生搬硬套,培养目标不明确

动画是一门集绘画、漫画、文学、电影、音乐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培养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办学成效,目前许多高校动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多是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不立足自身实际,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就仓促设立。因为对动画艺术性和主题性的忽视导致高校动画教学片面注重电脑软件技术,对于电脑制作动画的热情高于动画艺术的本身,甚至忽视传统,不立足本土实际情况,舍近求远,盲目跟风,流行什么就学什么,而不立足于本国本校的实际情况。还有一些院校强调创作思维与艺术理论的重要性,但却仅流于形式,纸上空谈,不从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创意都是脱离了实际的空谈主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在脑海中有模糊的创作意识但却缺乏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不能联系,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往往眼高手低,只会空谈而没有动手能力。所以70%的学生进入到动画公司后无法直接上手,都要经过公司的重新培训,培训期间工资很低又辛苦,许多学生感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且受不了辛苦最终选择跳槽或转行。

三、闭门造车,课程设置不合理

动画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且与科技紧密结合,衍生产品多,营销周期长,动画产业涉及漫画、动画电影电视、游戏动画、广告动画、衍生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这就要求高校动画教育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市场因素,满足市场需求,而不是闭门造车。现在许多高校动画教学的课程设置实际是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大家在开设专业课程时都偏向于求全不求精的方式,表面上看来课程丰富、涵盖面广,但实际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什么都略懂皮毛却什么都不精,读书应求其精深,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学四年时间有限,有些学生表示要学的课程多,且每门课程开设的时间短,还没有读懂读透就紧赶着学习下一门,而且相对于实际操作,理论的学习似乎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的时间,将实践与练习放到课后是对学生自觉性的一大考验,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许多学生就只是被动的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无法融会贯通成自己的技能。最后许多动画专业的毕业生连一部像样的动画短片都交不出手,理论强而动手能力弱是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企业更需要的是专才,要么是很擅长创意的前期构思人才,要么是画功过硬表现能力较好的设计人才,要么是电脑技术水平熟练的渲染合成建模人才。以上探讨了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现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下面就上述问题来探讨下有哪些可行的改善方案,使得中国动画专业早日摆脱“红牌”这种尴尬的境遇。

首先,要明确目标,树立指导思想。明确动画实际是一门艺术,动画教育脱离不了艺术教育的范畴,动画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明确动画教育的艺术内涵才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动画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目前中国整个动画市场都略显浮躁,要改掉这种浮躁之风首先要从高校做起,脚踏实地,回归本源,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重视传统,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鼓励发掘中华悠久传统文化;鼓励创作,不约束动画形式,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其次,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合理安排,高校动画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符合,在培养方式上求精不求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更加细致化,教学更加深入化。动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所以动画专业教学应该重视实践与练习,同时要兼顾技术与艺术,强调动画的创造性与艺术,以完整作品为评价标准,多做项目或参加比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保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灵敏。另外教学过程中也要鼓励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顽强的毅力,动画这一行本来就是表面风光实际困难重重的一条荆棘路,在高校的教育培养上要接地气,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动画行业的方方面面,利用好社会、企业的优势资源,深化联合办学,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好实习基地,注重实用性,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再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多方面引进人才,建立校企师资互助平台,聘请活跃在企业一线的资深动画人进行讲学与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现有师资队伍,则要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与丰富的理论知识且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同时学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培养深造、进修提升的机会和平台。另外,高校的动画教学应适应动画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因此学校要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完善教学设施,配备适应实践教学环节的先进设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同时,高校之间可以建立动画影音资料共享电子图书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四、结语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应该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反映出我国现阶段高校动画教育并没有适应动画产业的发展需求。高校动画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修养,重视民族文化与传统,因地制宜地探索动画教育教学方式和艺术教育方法,不盲从照搬国外的理念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之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艺术性创意的合格动画人才,真正适应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

作者:李颖婕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第四篇:动画创作与高校动画教育研究

一、从动画的创作谈一谈高校动画教育

动画创作教育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综合艺术教育,例如它与文学艺术、戏剧电影、美术摄影、计算机等学科都息息相关,因此说动画创作教育的特点就是跨学科性。正因为这一特殊的原因,很多不同的高校都开设了动画教育课程,使得动画创造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向。

1.高校动画创作教育为培养更多的影视人才服务。

对于试听艺术的动画创造而言,一些高校开设了包含影视教育的相关专业,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等。这类高校在影视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学生在学习动画创作时,不仅仅只学习动画美术创作以及动画制作方面的内容,还应涉及以视听语言为动画创造基础的学习之中,包括电影语言文学、戏剧文学、舞台场景设计等内容,为将来培养出更多影院动画和电视动画方面的创作型动画人才提供基础的课程教育。

2.高校动画创作教育为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服务。

在动画创作教育中,美术是动画创作的基础,例如动画创造角色的造型,色彩风格,场景艺术创作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美术基础来决定的。传统的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设计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将高校动画创作教育与传统的艺术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得动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动画创作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风格各异的动画创作的产业,也可以将这些动画创作应用到更多的艺术中去,例如运用到雕塑中,运用到水墨动画中等等,为培养更多的创作型的艺术人才服务。

3.高校动画创作教育为培养更多的综合人才服务。

高校动画创作教育以自身的专业课程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动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例如与广告专业结合,培养符合广告产业的多媒体互动动画人才;与建筑设计专业相结合,培养虚拟动画展示方面的人才;与生物工程或机械工程类的专业相结合,培养机构模拟及材料仿真动画演示人才;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培养网络动画以及语言编程动画方面的人才等等。基于这些跨学科的动画创作教育,高校不但拓展了动画创作教育的领域,也使得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具有实用性、技术性与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动画创作人才,将来可以在更多的专业领域提供完善的服务。

二、从动画的运用谈一谈高校动画教育

我国动画的运用可以说是前景非常光明,但是又存在诸多困难。动画的运用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类动画产业迅速发展,高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先进的动画教育的经验模式,探索一条符合动画运用教育的新思路。

1.将动画创作与动画应用有机结合。

学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创作型人才,这些人才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但是却没有一整套运用的产业基础,使得这些创作难以与社会接轨。所以高校应加强动画运用教育的研究,引入外部力量,让更多人才与社会上的动画公司、传媒公司等提供接洽的机会,使得动画运用得到加强。高校也可以创办动画教育基地,以此为平台,将更多的动画创作人才输送到所需要的机构,增加动画运用的几率。

2.发挥高校优势,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动画运用平台。

高校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开拓新的动画运用模式,例如可以组建高校自己的动画创作团队,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各项动画技能,又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参加各类动漫节或者影视动画作品活动等,使动画创造能够很好地运用起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3.利用人才优势吸引资金,提升动画创作的运用质量。

我们都知道动画制作要消耗大量资金,而高校需要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了解行业需求,吸引外部资金参与到动画创作的制作中,使得动画创作得到高质量的运用。

三、总结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有助于审美教育动画片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汇集了绘画、音乐、电影多种艺术形式,带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动画片所具有的形式美,如角色造型、动作表演、视听语言等,也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在大多数幼儿观看的动画片中,色彩大多鲜艳明快,角色造型也多是轮廓夸张、辨识度高,配乐往往轻松活泼郎朗上口,这种十分直接强烈的视听语言会对幼儿审美思维产生刺激,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强烈的审美体验之中。

(二)有助于情感教育通过动画片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抓住他们的泛灵心理。泛灵心理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心理,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的一种表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香蕉时,如果说“我们一起帮香蕉宝宝脱衣服吧”,孩子往往就感兴趣了。所以,当家长和老师在指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幼儿的泛灵心理来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懂得爱和关心。比如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当孩子们看到喜羊羊和同伴在与灰太狼的斗智斗勇中反败为胜时,会感受到巨大的快感,为喜羊羊的成功鼓掌欢呼。因为他们会把情感集中在喜羊羊身上,而不是灰太狼身上,所以他们不会对灰太狼的失败感到沮丧。许多动画片的创作初衷就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宣扬,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能得到初步的道德修养。儿童在笑声中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对友情和亲情等的理解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促进社交能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和社会行为三个大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榜样模式的观察学习获得的。他还特别指出,电视在呈现具有特征的模式方面特别成功。动画片的情节发展主要是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与行为交往来开展。这些角色间的语言交流和行为交往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社会交往的参考模式。例如《小马王》、《海底总动员》等片,都是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素材,片中的主角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再如《花园宝宝》一片中两个主人公每次见面的时候都要亲一下对方,导演安妮伍德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向观众传递一种朋友之间的友爱———喜欢你的朋友就请勇敢的表达出来,要珍惜和善待你的朋友。

(四)提高语言能力动画片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活泼幽默、简单易懂的台词,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动画片角色的夸张变形、言谈举止,处处体现了儿童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发展也遵循着儿童的思考逻辑,使孩子之间容易获得共同话题。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观赏动画片,能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在语言中体会表达交流的愉悦,感受丰富多彩的语音语调,同时训练了倾听的能力。动画片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刺激他们语言能力的自觉发展。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灰太狼的台词:“我还会回来的”,幼儿一下就能记住这种个性十足的台词。

二、总结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背景音乐结合作品表现的年代,都是一些八零群体的儿歌和流行歌曲,作为一部系列短片,每一集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主题,但是“哐哐”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其他角色都是贯穿整部系列短片中,让其看起来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哐哐日记》的成功让皮三有了更多的想法,在2011年网络媒体优酷网的支持下,推出了新的系列短片《泡芙小姐》《。泡芙小姐》作品延续至今,有之前《哐哐日记》的延续性,主角不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妙龄女郎,被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见证中国快节奏发展下的种种都市生活,体现当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不再是之前的视觉风格语言,以三维动画和实拍场景相结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视觉感受。上个作品的视觉风格到现在的风格,都体现出技术上的革新,作为独立动画人的皮三能用现代人的审美去刷新自己作品的视觉语言,这也对制作上增加难度同时也让制作团队壮大更好的学习。笔者认为,从之前的独立动画《哐哐日记》到现在的更倾向于商业动画的《泡芙小姐》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和区别,在制作技术上更加的趋向于主流商业动画,三维动画制作的流程和技术,再以实拍相结合,用两种视觉语言去表现故事画面。在剧本故事上不再是一种追忆,一种发泄,一种好玩,延伸到从“泡芙小姐”的现实生活,也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去讲述情感故事,反应中国的社会,具有当代现实主义的色彩,让观众有更多的思考,不再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有着更多的现实表达。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动画没有中国元素,中国特色,所谓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都局限历史的痕迹,皮三的《泡芙小姐》没有历史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却很出彩的反应中国社会下的人文的生活,这才是中国特色,中国创作。虽然具有商业气息的动画系列短片,仅仅是在技术和推广这个层面上,片子的情感表达和观念的思考仍然是独立的,有自己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系列短片完全可以作为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的一个典型案例去解读。大多数人都为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权衡去苦恼,作为艺术的前提,商业性是垫脚石,没有了商业,没有了技术,没有了资金何谈去做艺术。笔者认为在独立动画中以商业性的角度去制作完全没有失去独立动画的独立性。作品中表达的语言,观念仍是自己的是独立的,是具有思考的。这才是独立动画的一个生存延续性的可行性和价值所在。

独立动画与动画教育

作为一个从事动画研究创作的个体,中国独立动画的存在的价值意义不单是作为一个片种的存在,更多的是为高校动画毕业生的提供一个发展方向和空间。大量的独立动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商业动画相结合,才能壮大国内动画片的品质。中国动画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创性,抄袭盛行快节奏的年代很容易让动画从事者迷失方向和放弃坚持。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大多动画专业的学生都具备自己的独立语言和思维方式,每年的毕业设计都会有很多新颖的题材和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出现,然而到了最后却没有了声音,不是动画人的错误,是在高校中的动画教育,仅仅是针对动画技术层面上的学习,忽略了独立动画观念性的灌输和实验动画与商业动画的结合方式方法等原因造成的。在短短的大学动画专业课程中,从动画前期的基础概论、技术基础课程到后期技术上的方向研究,到毕业设计的制作,缺乏了太多的交叉性学科的贯穿,如新媒体艺术、观念影像等课程,缺乏了独立动画制作的实践性课程,特别是与商业动画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如此一来,在单一的动画教育背景下,对从事动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不就是做技术层面上的工作要不就改行,或者保持自己的原创性独立动画却找不到与商业相结合的道路最后放弃,这才是中国动画一直不能成为动画创作大国的主要原因。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纳西;民族文化;区域;传承;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的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1]区域活动是集中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幼儿按自己的兴趣与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内容,自由分组进行活动的一种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作为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如何让纳西文化走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如何让本土文化与主题区域碰撞出新的火花?让幼儿在纳西文化的熏陶中领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传统的纳西民族文化得以发扬与传承,是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幼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准备

1、创设紧扣主题的民族特色区域和活动环境幼儿园的区域是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这说明环境在幼儿学习与成长中的重要性。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与发展的,活动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因此,设置本土化的区域,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环境,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础与策略。笔者在设置班级主题区域时,总是思考如何把纳西文化、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拓展主题内容的认知与积累相关经验时,能把本土性的民族文化与主题活动紧密相融合。以《盖房子》为例:在美工区(东巴小小设计师):展示纳西男女服装、饰品,同时,提前给幼儿准备了扎染用的纱布、白布让孩子们能动手绘制纳西羊披与披肩。建构区(机智淡然即起房盖屋);以丽江的青瓦白墙民居、古城石板路为背景,投入鹅卵石、纸质青砖、纸杯等,让幼儿建构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图书区(天雨流芳):以东巴字画为装饰,自制东巴字卡、东巴明信片,让幼儿可以认识与主题和生活相关的东巴象形文字。角色区(纳西雅阁):以纳西雕花六合门为背景,准备了纳西鸡豆凉粉、海棠果(可自制饮料)、瓜子,生活中常见的新鲜蔬果等,让幼儿学习纳西人的生活习惯与待客之道。班级里的区域都给幼儿提供了学习主题内容与纳西文化的空间,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愿动手操作中,智力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本土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在每月的主题活动中,笔者结合主题内容,有机地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环境。如《工作达人》主题活动:用东巴象形文字制定各区域规则,让幼儿知道在区域中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认识规则中的东巴象形文字。在主题墙上设计出猜测与说一说的东巴猜字壁,让幼儿在猜说中学会看丽江各个风景名胜区、民族服饰、饮食的东巴象形文字和会说出它们的纳西语名称,使幼儿知道纳西文字与其它文字的不同,以此来引起幼儿对东巴象形文字的兴趣。

2、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关注孩子的人。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笔者认为对纳西文化的了解不是那么广泛与深入。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经常向身边的同事与家长学习有关纳西族的知识,了解纳西文化的渊源,以备解决孩子们随时会提出来的问题。同时,根据主题内容调动家长收集本土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材料投入到各区域,让区域材料丰富多样。让来接孩子的纳西族爷爷奶奶教孩子们学说东巴语、猜字壁上的东巴象形字(由于民族地方汉化,老人的发音更正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为了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能了解更专业的纳西文化,带领孩子们到丽江东巴博物馆去参观,请工作人员解说东巴文化发展的历史。让幼儿在感受纳西先民的聪慧与伟大中,领略纳西族悠久丰厚的传统文化。

二、幼儿在具有纳西民族文化特色区域中的智力发展

1、提高了幼儿的纳西口语表达能力随着丽江的发展,丽江城区与城郊的人们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讲纳西话的人都在逐年减少。再加上家长怕孩子上幼儿园在语言上不适应,在丽江城区学说纳西语的孩子就更少了,这很不利于传承纳西民族文化。而为孩子们设置的民族特色区域,刚好弥补了这块短板。孩子们可以跟老师请来的家长学说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纳西话,可以在东巴猜字壁上学认东巴象形文字,可以在老师的翻译下听纯纳西语的歌曲,可以跟班上纳西族老师学纳西童谣与歌曲。同时还有意与班上纳西族的孩子们用纳西话交流,鼓励语言区的孩子们每天学说纳西话。在有利于学习本民族语言的环境中,孩子们无意识地会与家长用纳西话问候与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使家长惊喜不已。看到孩子的变化,家长们都愿意积极与老师一起教孩子学说纳西话,使孩子们对学说纳西话产生了兴趣,也让孩子学习纳西话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孩子们在不断丰富纳西语言的同时,也让民族语言得到了传承,让本民族的“根”驻扎在了孩子的心中。

2、幼儿对东巴象形文字产生了兴趣东巴象形文字像画又像字的独特表现方式,能很快吸引幼儿的眼球。那如何让孩子在区域中把眼中的美转化成心中的爱呢?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首先,让幼儿了解东巴象形文字的起源和结构特点。然后鼓励幼儿使用东巴象形文字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在美工区用彩泥制作传统的东巴面偶,廖偲含捏塑的东巴动物面偶总让我惊讶,李静萱的东巴人总是栩栩如生,而赵佳宇的东巴动物塑形让我自叹不如;在绘画方面,班里的许多孩子喜欢把东巴象形文字画在自己的作品中,如龙怡萱小朋友画的《我的幼儿园》,她画了高层楼房后,用东巴象形文字画出了人物(男、女不同,用高矮区分老师与幼儿)、蝴蝶、小鸟、太阳和花草树木,并涂上了丰富的颜色,使整幅画显得独特而又漂亮。在图书区,小朋友总喜欢去看东巴字卡,猜东巴猜字壁上的东巴象形文字,当小老师教区域内的同伴读出东巴象形文字等。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学习、操作中,幼儿对东巴象形文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有了想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提高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表达是直观、实在的,当美的事物出现在他们眼前,往往就想把它表现出来。在区域中的幼儿就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心中的美:如在建构区搭建四方街、玉龙雪山、黑龙潭公园;在美工区绘画与制作出心中的丽江古城、纳西人家与节日的丽江繁景;在图书区听听与丽江有关的故事、认认东巴象形文字,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去过的丽江风景名胜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同伴听;在表演区惬意地打跳、敲敲鼓、高歌一曲;在益智区,动手编织与绣出七星、尝试制作纸。

4、幼儿的音乐舞蹈节奏感得到了发展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可谓是百花齐放,有的喜欢画画、手工,有的喜欢去动手尝试、探索,而有的孩子特别喜欢纳西打跳与敲击乐器。我们班的音乐区是孩子们的最爱,在纳西童谣与纳西打跳音乐的感染召唤下,区域内的孩子们会拿着老师自制的乐器边敲边跳。他们有时自编动作,有时鼓动同伴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有时当演员、当评委、当老师,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动作是与众不同的,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当幼儿的动作越来越优美时,展现在面前的是分工与合作的场景,他们分成了乐器组与舞蹈、打跳组。随着熟悉的纳西音乐响起,一部分孩子在忘我的跳舞,另一部分孩子敲击乐器为他们伴奏,孩子们每天独创的节奏型都不一样,但跳舞的孩子总能调整动作跟上节奏。而音乐区的热闹场景,往往会引来其他班的老师与小朋友来观看,这给孩子们提供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让他们有了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愿望。所以,孩子们的动作更灵活、优美,节奏感更强了。总之,把纳西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传承纳西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与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空间,也让幼儿的智力能力在民族文化这片净土上得到了可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

动画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明确教学目的

动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二维、三维动画和漫画创作及后期制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目的在于培养可以从事动画原画以及创意设计、编导、三维电脑动画创作方面的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在高校中的教育要面向就业。这样,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动、漫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也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美学素养和视觉感受能力,使他们掌握本专业的各种表现语言和技巧,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

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教育,基本功的训练当然重要,但是也千万不能忽视美术修养。没有对美的认识何谈艺术?在教学中做到基础能力与审美修养并举,万万不可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对于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艺术的形态、艺术形式和风格上。对于动画专业,主要通过“多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多听多看多分析,多接触优秀的动漫作品,只有不拘泥于书本才能开阔视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应当多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影片和动画作品,了解当今的动画发展趋势。日本是当今众多优秀动漫作品创作的摇篮,他们的作品构思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特别是继承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涌现出一批动画大师,我们应当多向他们学习,并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国家和民族,创新是其灵魂。对于动画事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涌现出新的优秀的作品,才能推陈出新。对于个人亦是如此。在高校的基础教育中,我们教师应当把创新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时时处处。鼓励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新的理念。激发学生展现自我,大胆创新。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教学相长,好处无穷。

举一个例子,比如激发学生们在材料上的创新。通常,在基础训练的色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用特定的某一种材料来作画,可是对于本科的高校教育来说,这种方式就显得死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程时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亦不能深入分析所研究的对象。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各地文化交流广泛深入,视野逐渐拓宽,艺术思想不断碰撞,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就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就是我们内心的思想、感情、态度、情绪……由此看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则更加重要。

生活中的材料各种各样,而我们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改变我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思考方式。比如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重材质与轻材质、液体与固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没有比动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也更应该具有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前面提到过,动画的制作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越多种学科,兼顾艺术与技术的艺术门类,动画及数码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要想真正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团队才可以完成。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另一个是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团队出谋划策,即是团队的协调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