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

报告写作指导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复合型教学模式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普通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加快教改的步伐。在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根据应用文文种的特殊性,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含方式、手段,下同)中,本文以语言法(含指导法)、直观法、实习法、反馈法为主要方法,优化组合出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将其选择性地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以争取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质量。

一、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依据

创新创业背景下普通高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和笔者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属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谋职以及工作提供某种帮助,其侧重点难以致力于应用文写作原理的系统讲授,只能是遵循实效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实践予以基本原理、方法以及要领方面的指导。而应用文写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的选择,着眼点必然集中在具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上,主要选择的应该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的一般应用文以及部分通用公文的写作。这一点也决定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更便于指导学生直接进行写作实践的、有利于提高其实际的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而理论性强的课程所常采用的问题探索法等有利于增强理论思维能力的方法,属于辅助性方法。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内容选择的规定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只能是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要领,具备常用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能力,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常用应用文,例如,计划、总结、请示、报告、调查报告、求职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讲话稿等。这种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认定,同样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应该从实效性原则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出发,选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的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符合上述要求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方法,除巴班斯基著作中所提及的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三类之外,主要还有反馈法。[1]

二、可供“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遵循实效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选择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前提是了解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等教学法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扬长避短,合理组合。语言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法,在巴班斯基的著作中也叫“口述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谈话等。在应用文教学中,语言法还包括我们前文提到的指导法以及下文提到的反馈法。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而言,语言法优点在于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传递出大量的关于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的、方法的、要领的信息,缺点则在于不能较充分、较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因此,从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出发,我们应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要领方面的理论指导,以突出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但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巴班斯基认为,直观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明显表现出要靠直观形象感知信息的学生来说,使用这种方法的效果会更好”。其短处在于,如果使用过多,“则会抑制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阻滞学生讲话能力和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的发展”[2]。为了给学生提供模仿写作的范例和模板,直观法几乎在应用文写作每个章节的教学中都要运用,其主要形式是应用文范例和模板的演示。不过,它主要起的应该是辅助作用。巴班斯基所谓的“实习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指的就是各种形式的作文实践的方法,包括填写、改写、仿写、创写等。填写,即以填充模板的形式作文,适用于较简单的结构上属于“一贯式”应用文文种的写作。改写,即以改动范文的形式作文,使之在具体内容上与现实的需要相一致,适用于结构上属于“项目式”等应用文文种的写作。仿写,即仿照范文的结构方式、修辞技巧等而作文,适用于结构上属于“文眼式”等应用文文种的写作。创写,即参考例文,按照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创新性作文,适用于包括上述三种结构形式在内的所有应用文文种的写作。采用这一方法,学生可把所获得的应用文写作原理、方法技巧等,在综合作用之下,转换为实际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可以说,离开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应用文写作教学就会流于“嘴上谈兵”,绝对不能收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因此,实习法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不足是不能保证学生深刻地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理,不能保证学生发展逻辑言语和抽象思维。[2]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有时也应该运用问题探索法。巴班斯基认为,问题探索法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因此,“当教材内容基本上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的合理延续时,当教材内容便于学生独立得出结论,能够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得出概括时,采用问题探索法尤其有效”[2]。但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却是在另一种情境中,即针对具体的应用文文种写作,教师已经用语言法讲授了基本原理、方法技巧,又用直观法演示了写作范例以及模板,然后才能采用问题探索法,组织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探索与写作相关的某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在讲授某些重点内容的时候,也往往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以通过修改而提高写作质量。在整个课程的检查环节,反馈法是经常采用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学习通”、QQ、微信等现代的通讯方式的普及,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教师既可以一对一地进行辅导,还可以把指导意见传递到全教学班范围。从这一点看,若想求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如同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一样,反馈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反馈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的这一点看,将其归入语言法也未尝不可。这样,它在具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优势的同时,也拥有与语言法相同的所有长处和短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两面性,既都有长处又都有短处。单独地运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很难收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因此,“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前提必然是:探索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形成较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

三、“优化组合”中所参照的文种结构类型

为追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形成较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从便于教学出发,根据主体内容结构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应用文大致划分为“一贯式”“项目式”“章条式”“主次式”“总分式”“旨证式”“对应式”“文眼式”等类型。所谓“一贯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主体内容很单纯,形式上一般只有一个段落,语意表达上一贯到底的应用文,例如,令(命令)、性的公告、转发性的通知、信息沟通性的便函等。有时,普通工作中的临时事务性通知、某些告知性的启事以及邀请函(请柬)等,也采用这种结构。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的简要意识。所谓“项目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主体内容较复杂,采用分项排列形式,一项一项地分段表达,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应用文,例如,令(命令)、性的通知、会议通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常采用这种结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会议通知的写作,在应用文教学中属于重点之一。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层次感和顺序感。所谓“章条式”结构的应用文,也可称“条款式”“条文式”,指的是主体内容复杂,采用分章分条分款形式,逐次表达,各章与章、条与条、款与款之间大致上是一种并列关系的应用文,多出现于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法定强制约束性一类公文以及章程一类政党、社团规范性文书中,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大部分内容复杂的应用文写作,往往不分章,只分条罗列,如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合同等。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层次感和顺序感。所谓“主次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主体部分形式上虽为并列关系,但内容上却有主有次,以次要的内容补充主要内容,使之表达严密的应用文。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主要内容,接下来公布的是连带的次要内容。大部分内容复杂的文种,内容方面往往都有主次轻重之分。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主次意识。所谓“总分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所列内容彼此并列,没有主次轻重之别,从“应该如何做”角度来共同表达主旨(主要意思),主旨与各部分要点之间为总分关系的应用文。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其“强化信息更新”“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做好社会热点回应”“加强互动交流”的内容,都是解说应该如何“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工作”这个主旨的。这种结构形式在较长篇幅的意见、指导性通知以及领导讲话稿等文种写作中比较常用。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总分意识。所谓“旨证式”结构的应用文,其特点是:先把要讲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观点),然后再用事实或道理(材料),从“为什么这样说”角度来证明这句话(观点),两部分之间为阐释论证关系。例如,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的报告》(国经贸发〔2000〕××号),其第二部分的基本结构是:先概括指出“普遍存在棉花掺杂使假的问题”,再罗列事实证明;先概括指出“棉花掺杂使假不择手段,性质恶劣”,再罗列事实证明……一般来说,报告、调查报告、通报、总结等文种,经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调查报告、总结的写作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培养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能力。对应,是应用文写作中拟制小标题和内容表达时应强调的一个原则。一般而言,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往往是一种总分关系,大标题覆盖小标题,小标题支撑大标题。这一点决定了拟制小标题时必须注意从某一个侧面对应于大标题。有时,在内容表达时,也常常出现先总说再一一对应的现象。在这方面,吴新元在其著作《公文写作速成:原理·标准格式·例文解析》中列举了实例,同时又做了恰当的分析,[2]此处不再赘述。我们将“对应式”结构单独提出来,意在指导学生注意思维的严谨性。所谓“文眼式”结构应用文的提法,源于房立洲文章的启发。[3]房立洲所说的“文眼”,语意不同于刘熙载的《文概·艺概》,指的是公文写作构思中的“聚焦点”。房立洲所说的公文写作中“抓文眼”法,指的是公文写作构思及行文过程中,根据公文内容(亦即工作内容)的某些特征做出“聚焦”,然后“细化”开来,大做文章的技巧。我们介绍该文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技巧,并以“文眼式”来命名此类结构的应用文,意在引导学生巧于构思,善于修辞,以提高总结类应用文写作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类别划分,并未注意逻辑上的严密性,我们的着眼点更多的是教学上的方便性。

四、“优化组合”的六种复合型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对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应用文文种内容结构的理解,可以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下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填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改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仿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创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讨论→练习—创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探索→练习—创写→反馈”模式。教学方法的组合是一回事,是否优化又是一回事,其关键点在于:能否将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运用于最为恰当、最为适合的特定位置,以解决具体的应用文文种的高质量的教学与实际的写作指导问题?换言之,应该如何将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与不同应用文文种写作教学合理搭配起来,才算“最优化”?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填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一贯”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练习—改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项目”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练习—仿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文眼”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创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章条”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讨论→练习—创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主次”式和“主分”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探索→练习—创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旨证”式和“对应”式文种。教学过程本身反映出的良好效果、较高质量的学生作文,都证明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的采用,基本上切合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际,切合了我们所确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切合了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实际。换言之,我们给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找到了较为恰当、较为适合的特定位置,与各种应用文文种写作教学实现了另一层次的“优化组合”,最终达到了巴班斯基所倡导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赵维贤,译.丁酉成,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5-138.

[2]吴新元.公文写作速成:原理·标准格式·例文解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64-65.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2篇

一、毕业实践(报告)写作要求

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工作岗位实际进行实践,结合所学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分阶段撰写规定内容,要求四个阶段的工作相互衔接。

1.第一阶段:撰写自我介绍(800字以上)

实践目的:了解实践单位的性质、主要机构和经营活动,明确实践内容,制定实践计划。

写作要求:撰写个人情况介绍。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作,含学习经历或社会实践经历、目前工作所在单位的名称、主要经营项目、个人工作岗位及职责等。

2.第二阶段:撰写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深入了解实践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才构成和发展战略等。

写作要求:详细分析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

3.第三阶段: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2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围绕第二阶段的调查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做深入调查。

写作要求:围绕实践中的调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如对本单位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与规划,进行人才培训与开发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单位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方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分析。

4.学生自我评价:撰写毕业实践(报告)后的自我鉴定(800-1000字)

实践要求:对毕业实践(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写作要求:本部分内容应该是学生对本次毕业实践(报告)的全面总结和自我鉴定,对自己在毕业实践中的学习态度、工作情况以及收获等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要求各阶段撰写的内容前后一致,最后注明参考资料的出处,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撰写内容前后矛盾者按照不及格处理。

毕业实习报告格式见附表。

毕业设计方案

系部:文法系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

年月日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一)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撰写自我介绍(800字以上)

实践目的:了解实践单位的性质、主要机构和经营活动,明确实践内容,制定实践计划。

写作要求:撰写个人情况介绍,要求含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目前工作所在单位主要经营项目、个人工作岗位职责等。

指导教师评语及下阶段要求: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二)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撰写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深入了解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才构成和发展战略等。

写作要求:详细分析所在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

指导教师评语及下阶段要求: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三)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2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围绕第二阶段的调查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做深入调查。

写作要求:围绕实践中的调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如对本单位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与规划,进行人才培训与开发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单位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方法分析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分析

指导教师评语及下阶段要求: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撰写毕业实践(报告)学生自我鉴定(800-1000字)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面表达;双语思维;创新意识;文化认同;国际理解;学情调查;书法审美

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报告的全部内容,以18种外文的方式呈现给世界,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智慧、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影响深远,意义非凡!高中学生有责任担当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赋予的重托,努力学习英语,积极传播汉语,以达到中英文化的相通交流,文明互鉴,让世界了解已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让汉语越来越国际化!高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题恰能给高中学生在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以最基础的培养和锻炼。经过对镇原中学26名英语教师和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我校在英语书面表达教与学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只想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取得高分,而不愿做一些细致入微的写作指导和基础写作练习;对于书面表达中的“书面”缺乏实质性指导和强化型练习;不能很好地进行专项写作指导;关于写作的竞赛活动很少开展,只有少量书面表达作业训练,学生缺乏书面表达的激情和信心;书面表达训练缺乏层级性,出自学生之手的高水平作文罕见。学生层面则是句子意识不浓,大写规则凌乱,标点不明确;词汇库存量严重不足,调用关键词能力差,一旦遇阻,不会曲线救援,只会原形直入,不会灵活变体,所调词汇简单并多次重复,缺乏用同义词、反义词、同义短语的更换替代,调词错误,张冠李戴,还反复出现;句法上缺乏选用恰当句式录用所选词的正确形式的思维意识,依汉语思维进行简单的对译而忽略了语法和词法的准确性,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不能得到应用,随心所欲乱堆词汇,很少运用从句和特殊句式,非谓语结构更是稀奇罕见,名言警句谚语则是凤毛麟角;段落发展不充分,段中句子随心摆放,写作思绪凌乱。主题句、发展句与结尾句位置不当,逻辑不严密。句与句之间缺乏连接过渡词语。篇章布局与编辑方面更是写到哪就算哪,无布局编辑力。要点不齐全,或与主题无关的句子介入太多。如何开头和结尾,考虑不足,提炼不精。改、删、增的校正意识不浓。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一、认真学习,长远规划,树立写作目标

首先,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分级要求,研究英语教学专家对高考英语大纲的解读和书面表达的命题走向分析;明确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分细则;领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制定高中三年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的宏观规划。

二、坚持学情调查,因材施教

依据各年级、各教学班的学情,制定分年级分阶段的写作教学计划,分层施教。以学生的个体目标为准,制定个人攻关微计划,进行阶段性验收和测评,循序渐进地向更高目标迈进;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锻炼达成终极目标的毅力。坚决贯彻高水平引领,低水准指导和实施的写作指导原则。

三、坚持输入以广博、准确为灵魂,输出以得体、规范为标准

心中有积累,下笔方有神。鼓励学生用零碎时间积累零散素材;督促学生每日晨背(从单词—句式—段落—满分作文),依学生个人学情自主选择,长期坚持,将记忆变为习惯,并能不折不扣地同遗忘作斗争,确保提取万无一失。教师要精选提分素材,督促指导学生日常落实。

四、坚持上好写作知识指导课,进行写作基础

四课的全方位指导认真对待书面表达的第一课———26个英文字母的书写基本功;花更大的力气上好英语写作的第二课———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式,让学生认清写作的基本功就在于自己已掌握的单词能在这五种轨道中正常运行,造出千变万化的句子!上好英语写作的第三课———英文段落的特点和段落的发展模式。要让学生明白英语段落的基本发展模式及好的英文段落的衡量标准;好的段落应该是一道推理严密,思路清晰,论证充分的几何证明题。上好英语写作的第四课———英语书面表达的基本格式(开始段、主体段、结论段),有了良好的段落发展意识,篇章结构便成了写作中的“一碟小菜”!熟悉写作专题和各种文体的不同要求至关重要。

五、坚持上好写作示范课

师生依题限时创作,手写体全方位展现,同台挑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师生互评,鉴赏亮点,指出弱点并提供改进意见。同时注意收集月考、中考、期末考试的典型作文,个例剖析讲评,渗透高分作文得分要点,高考书面表达评分细则;低分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从错误中求进步,在纠错练习中再提高,真正做到量力而行,写出符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好作文来!并鼓励自己稳步提升,获取考场高分作文!

六、开展作业设置与竞赛活动相结合的实战演练

规范作业本,从四线三格本到横格本再到空格本的顺利过渡,严格要求,规范书写,逐层逐级达到自己想要的美丽英文。规范在先,再求速度,在规范书写的基础上求速度。快速规范必须在作业本上练出来!上好依单元设计的微作文课,积极开展书法作品展,进步书法对比展,各级作文竞赛,精选优秀作品,及时评奖。提升学生练习英语书法的兴趣,积极尝试英语书面表达的自信,尤其要注重后者,鼓励进步,重视全部,以提升全校学生的英语书写水平和书面表达水平。

七、合理利用每年度的《试题调研》书面表达专辑,鉴赏高考满分作文;熟悉写作模板,反复模仿,灵活套用,最终生成属于自己风格的高水平英语书面表达。八、鼓励学生用汉语构思,用英文翻译的写作思路,倡导学生将短小精美的英汉文章互译,增强文化认同,互鉴吸收。在英汉互译中,让学生领略各自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增强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抱有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的雄心,加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报告的英汉双语对照版很值得一读。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法学专业;多样化;评价机制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学教学的最后环节,法科生通过毕业论文向学校和社会展示接受本科4年教育的成果,证明自己可以初步胜任法律职业。但在实践中许多法学本科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并没有通过毕业论文这一途径得到锻炼和实现,法学教育长期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协同育人机制难以建立和实施等等,这些都导致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困难重重,鉴于此法学本科教育在毕业论文改革中,除了需要重视毕业论文中实践能力的体现,丰富毕业论文的形式,还需要加强对于多样化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现状

传统的学术性论文范围过于宽泛,如“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研究”“人工智能的法律控制”,此类题目,涉及内容非常繁杂,很难在几千字的篇幅内将问题说清楚和透彻;其次学生对于文献研究的能力不足,许多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的数量少且观点陈旧。学生没有具备文献检索的能力,对于检索工具选取、高级检索策略等都不够熟悉。有些学生对于所收集到的文献,只能做到对观点的陈述,缺乏必要归纳和分析;再次学生对于科研不够重视,也没有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平时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锻炼。在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写作水平较低、论证不够充分合理的情况,还有专业术语使用不够严谨、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欠缺、难有新颖的观点等情况。大多数毕业论文都是在综合论述他人的观点,没有利用自己掌握的科研资讯去研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也鲜有人能够认真的进行社会调查并从中获取得数据,因此论文的观点和结论没有创新性。

二、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成因

人才培养中仍采用应试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考核形式单一落伍。目前,法学专业大部分课程在设置之初就确定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即使有些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来替代,但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对于结果导向性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学生对于教学实践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实践作用仍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学生对于学校安排的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学生在实习单位由于时间较短,难以深入事务案件中关键问题和漏洞,论文缺乏新颖观点也是情理之中的。此外,如果学校没有适当引导,学生不会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脱离实际的选题让学生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与研究生入学、职业资格考试等相冲突,毕业论文被迫给考研和就业让路的情况。学生写出的毕业论文就很容易出现质量不高、格式不规范的情况。毕业论文形式单一的现状难以符合养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目标。新时代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要求不再止步于掌握法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表达、沟通和学术能力,并和其他学科相互融会贯通。现行的传统的学术性论文,在重视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辨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外,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考察。

三、毕业论文多样性改革的提出和面临的问题

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进一步要求,积极探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研究组提出了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的构想,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多样化形式包括:理论研究论文、实践案例评析、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公开、项目成果、获奖作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选择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多样化毕业论文的提出

1.形式多样的论文是对于传统学术毕业论文的重要补充,是为了适应地方应用性本科高校建设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形式多样化的论文形式灵活多样,不同就业意向的同学可以结合未来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论文形式。让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从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中去选题,学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观点充实的文章。

2.形式多样化符合法学专业需要重视实践的专业特点。长期以来法学教育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学生实际处理案件的能力重视不足。多样化的毕业论文鼓励学生采取案例评析、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等形式完成论文让学生把毕业论文与事务部门实习、自身创新创业结合,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强调法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形式多样的论文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多样化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发挥特长、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减轻应试教育机制下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焦虑和恐慌。

(二)多样化毕业论文面临的困境

作为衡量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质量最后的试金石,对于多样化的毕业论文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导向,确定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的外在物化形式、主要任务和考察的侧重点。多样化毕业论文评价标准亟待建立,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提高。

四、建立多样性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一)多样化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外在物化标准

1.学术性毕业论文要求,对于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和传统毕业论文基本一致,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理论,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的论文,论文字数在8000字左右。

2.实践案例评析,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所接触的实际案件,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出发,发现案件中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中学习法律意识、技能及职业的综合实践性教学内容。在此类论文的选题中要求学生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协商后确定题目,并且需要得到校外指导老师的认可。案例评析字数在5000字左右。

3.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对实习企业的调查了解,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法律风险:企业设立、人力资源、业务合同、侵权责任、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风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甄别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评估报告字数在8000字左右。

4.项目成果或获奖作品。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或作品报告,介绍项目或作品的完成步骤、完成关键点、取得成果和作品的创新性、持续性以及对于该项目或成果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等,重点在于介绍学生在该项目或者参赛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反思,成果或作品报告字数在5000字左右。

5.公开,要求该论文必须是本专业论文并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要对该论文的学术价值、的书刊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低质量的论文和学术造假的情况。

(二)多样化毕业论文对于法科学生能力培养的标准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题确立、开题、撰写、答辩等每个环节对于下一环节和整个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有制约作用,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贯穿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多样化的毕业论文除了上述任务、物化形式和字数要求的要求外,还需要包括对于选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考察。

1.论文选题能力,考查学生对于研究对象选择的过程,确定研究问题的范围。选题首先要有灵感,灵感来自于平时对于生活、学习、实践的感悟和总结,同时还需要学生把握好该问题难易程度,为下一步开题做好准备。

2.文献检索和综述的能力,通过检索查阅有关文献,学生需要能够收集该问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对于问题作出系统性分析和总结,发掘一些对今后研究有益的思路,也是对于前期选题意义进行反思。

3.创新能力,由于本科学习法学时间限制,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求所有法科本科生都能提出开创性研究课题的要求是不切实际。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不仅仅体现为新颖的观点,也可以考察学生运用新颖的材料,选择新鲜的视角、对于已有观点的深化、对原有观点赋予新的时代价值或者对于原有观点的批判的能力。能够满足其中材料新、视角新、观点新中任一个要求即可视为满足创新性要求。

4.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是多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实践。在实务部门进行毕业实习环节中留心收集相关材料,鼓励学生选择案例评析和企业法律风险报告类论,并邀请校外指导老师对学生的选题和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5.表达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考察法科毕业生素质的基本指标,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考察学生论文的立意、构架、逻辑、论证、修辞等各种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够对问题进行挖掘、提炼和总结。在与指导老师沟通及答辩环节,学生还需要进行口头汇报和辩说,这对于学生临场的反应和表达都是一次考验。

6.学术规范意识,即要求学生专业的各类论文或报告符合学校毕业论文的要求:字数、字体、脚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等都要符合学术规范,这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基本科研方法。

(三)评价机制的多元化

毕业论文评价机制的多元化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元化。在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下,不同主体对于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掌握不同,评分的差距有可能带来误差,因此需要丰富评价主体来降低误差,多元主体可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的主体。除了充分发挥校内教师力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评价作用,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论文聘请实务部门的同行专家参与论文的审阅和评价。传统毕业论文评价多在论文定稿后进行,只考察论文的学术性,评价角度多元意味着除了在最终环节进行评价外,在论文写作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也需要开展评价,学生在各环节的态度和进程都影响最终成绩,并明确各环节所占比重。评价方法多元是论文质量除了通过分数高低来体现,还可以考虑加入社会认可程度因素,例如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如果校外指导教师能够认可其价值或企业采纳其建议,则在成绩上适当给与提高。通过上述措施,在实现与社会力量协同育人的同时,丰富毕业论文实用价值,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

(四)动态贯穿于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毕业论文评价主要集中在评阅和答辩阶段,忽视了质量评价对于法科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考核与激励。为了全面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评价,评价机制应当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每个环节设立观测点,前一个观测点不符合要求,不得开展下一环节的工作。这种过程考核评价模式也是对于扭转应试性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尝试,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督促学生切实利用好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来提高论文的质量,改变临时突击型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模式。

(五)多样化毕业论文需要多样化的指引

多样化的毕业论文对于论文指导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评析和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等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论文,除了需要校内老师的指导外,还需要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邀请校外实务部门老师承担部分指导任务。在选题和开题阶段,校内指导老师工作是指导学生熟悉论文写作规范,确定论文的类型和题目,分析论文结构。对于打算撰写上述实践性论文的学生,校内论文指导老师还要结合论文类型和题目,设计学生的实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收集什么资料。校外指导老师工作是实地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启迪学生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在论文写作定稿的过程中,校内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相同类型的学生在一起讨论,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并对论文的结构内容进一步修改。校外的指导老师对于定稿的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提出可行性建议。在毕业论文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形式多样化论文是对于论文改革的一种尝试,兼顾了法科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多元化的论文离不开多元化、动态化、全方位监控和评价体系,应当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通过设立明晰操作性强的各项指标、要求和标准进行量化考核,遵循严谨的写作规范,科学构建毕业论文环节的实践考核体系,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实践能力、科研水平等综合能力的目的,切实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不断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建设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晨,闫薇.高校转应用型背景下本科毕业设计多样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0):161-162.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5篇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一)师生互动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中职学校的各学科中,应用文写作具有学科的特殊性。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在课堂上展示鲜活案例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这样展示的案例有利于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师生间良好的课堂互动。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教师及时了解任何一位学生的状况,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形式的指导。为了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同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也通过电子邮件或QQ留言向教师提出,教师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就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在这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而知识的真正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则是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答疑的即时性,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生生互动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生生互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比如学生的写作作品可以在生生之间互看,也可以互评。而在生生互动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加有利于生生互动的开展,效果也更明显。比如生生作品“互看”。在“互看”中,可以观摩优秀,也可以互相观摩。在观摩优秀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写作作品通过邮件、群共享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通过观摩同学的优秀作品,除了使学生得到启示以外,还可以有助于学生产生一种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互相观摩中,借助网络平台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应用文写作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看,互评,各展所长,互相促进。在生生互动中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互帮”。应用文写作中有些具有特殊性的文体,比如调查报告。要想写好调查报告,需要让学生了解调查报告写作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完成调查报告时,就需要学生体验合作调查、研讨以及写作的整个过程,这就需要进行合作学习才可能写出有一定价值的调查报告。为了实现良好的合作效果,实现互帮,学生可以建立自己小组的学习交流群。通过学习交流群,及时地公布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汇总、整合并调查所得的信息,制订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在生生合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互评”。网上互评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即在互评时,学生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这样便于方便快捷地收集、整理评价结果,评价的结果也相对更真实可信。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网上互评,比如可以进行同学间互评、小组间互评以及班级间互评。互评后,教师还可以帮助小组相互反馈这些互评结果。在反馈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无论补充还是建议,都要陈述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互评,学生能知对知错,还能知己知彼。在对方的评论中,学生不但能得到启发,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人机互动的自学模式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除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也是学生增长知识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自主学习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要进行独立的分析、实践、质疑和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人机互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首先可以建立应用文写作课程网站。在课程网站中,教师要展示多种学习资源。这些资源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还要适应就业要求。比如可以建立这样一些板块:教学课件、练习题库、作业检测等。在这些板块中,不妨设计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和课件,使其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基础,考虑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相应的板块和速度进行学习和练习,实现人机互动式学习,提高自学效率。

二、结束语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6篇

(一)起草者的思想与领导意图相同一

公文是各级机关在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是领导者行使领导职能的重要手段。公文写作任务一股由机关秘书人员承担,只要公文写作任务一下达,秘书人员必须按照领导要求努力完成。公文写作不同于其它文章的写作,是受命写作,而不是自由创作,是“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公文内容必须体现领导机关的工作意图,不允许掺杂作者个人的意见。作者思想与领导意图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公文的质量,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就告诉我们,秘书人员在公文写作中一定要首先领会领导意图,弄清发文的目的、对象、内容、要求、时间等要素,然后再写作。领导意图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秘书人员也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领导机关制发文件的工作意图。

(二)写作内容与客观实际相同一

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书,并具有法定的效力,因而,公文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所提措施是可行的,不允许有半点虚构和夸张。公文起草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因此,写请示和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否则,就是欺骗上级组织;写决定和指示,必须符合执行单位的实际,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落实。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在动笔起草公文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并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的任务措施和要求必须从受文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切实可行。行文应简短,文风要朴实,做到实在、管用。

(三)行文格式与发文用途相同一

公文是具有规范体式的文书,公文写作是一种规范写作。国家规定的公文格式,是为了充分体现公文的法定权威性和约束力,以便更好地实现发文目的。每种行文格式各不相同,都与发文用途密切相联。发文用途规定了行文格式,行文格式反映发文目的,为发文用途服务。例如,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就要选用“命令(令)”的文种和体式;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就要选用“指示”的文种和体式;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就要选用“报告”的文种和体式。每个文种的选用是不同的,选用什么文种主要是由行文用途所决定的。遵循这一原则,就能正确选择公文的文种和体式,明确表达发文用途,实现公文的效用;违背这一原则,就可能选错文种,用错体式,不能有效地发挥公文的作用,甚至给工作造成损失。这就要求我们,秘书写作必须熟悉党、国家和军队机关公文处理有关条例和办法,严格按照法定的格式撰写公文,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根据发文用途和行文关系正确选择文种,采用恰当的表达体式,学会模式制作,使所写的公文既规范,又适用。

(四)公文语言与行文关系相同一

公文是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工具,因此,它的语言既区别于文学作的语言,具有明白、平实、简洁、规范等特点,又是要符合行文双方的隶属关系,根据行文关系选择公文用语。例如,“报告”、“请示”是上行文,在公文用语上必须体现出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尊重、请教、礼貌,多用陈述语气;“决定”、“指示”等是下行文,在公文用语上必须体现出坚定、果断、要求,多用祈使语气;“函”是平行文,在公文用语上必须体现出尊重、平和、谦恭,多用商量的语气。这种特定的语句、语气和语词,都是由行文双方的隶属关系决定的。遵循这一规律,就能实现公文表达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实现行文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秘书在撰写公文时,一定要根据行文双方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语气表达形式;否则,就有失体统,不合规范。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7篇

应用写作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分析应用写作课程现状的情况下,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方面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用写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思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成为衡量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许多员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实用的文章”指的就是应用文。应用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课程。那么何为应用写作呢?应用写作就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综合能力,为就业和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所在院校针对社会这一需求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常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笔者就教学过程的探索谈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1.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本科院校只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专业性写作课程或者应用写作选修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一或者大二,总课程大约30课时。现有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种不少于20个,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很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很多院校尽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学到应用写作的知识,写作课程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文体的写作,应用文作为常识性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应用文的重视度不够。而且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它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没有记叙文的有声有色,议论文的深入浅出,抒情文的强烈感情,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3.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可选的教材版本很多,但这些教材始终没有突破介绍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题这一传统的编写思路,内容庞杂,重理论、轻训练,例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需求,写作训练单一、陈旧,无法开拓学生思路。

4.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写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任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写作格式,最后出题让学生仿写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貌似循序渐进,实则弊病很多,收效甚微。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以致用,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而应用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明确,它培养的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是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学术定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广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在借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应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突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素质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思路,按照“职场需要、按专业发展优化、按照职业成长”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项目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对接校园活动、对接职场、对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和“必需、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把应用写作分为校园类、职场类、其他应用类等,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需要的实际情况,按一定顺序讲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先讲校园类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个人简历、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接下去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需要到的职场类应用文,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合同等,最后其他应用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顺利对接职场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并用于实践之中。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导,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搜集写作材料,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运动会、学代会等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班务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总结、个人简历、自荐信、海报、议案、演讲稿等应用文种,把枯燥乏味单调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的社会调查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做社会调查,然后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而且让枯燥的应用写作变得鲜活起来。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文文种不同,写作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院的硬件设施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项目任务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评教学法等。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课教师给出调查报告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和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是事务性文书,报告是公务文书,两种文书分属不同的类别,在格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和报告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其区别。在语言掌握上也是如此,应用文语言和文学性语言区别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语言的错误,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例文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然后掌握应用文的开头、结尾等专门用语,并用于写作之中。应用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具备写作能力,任课教师无论是任务的设定还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确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的写作理论有具体真切的了解,再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4.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和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主要是师范院校文学院培养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熟悉写作理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深入的了解,没有行业实践背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专业实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职业需求无法体现,结果是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例文,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院校意识到这种教学的不足,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能弥补语文教师专业的不足,但由于他们写作知识不系统,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背离写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要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应用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语文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熟悉行业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专业职业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业水平,强化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使教学活动符合写作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用写作这一职业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风平,等.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应用写作[J].2007(2).

[2]张建.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报告写作指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写作;编写理念;写作任务真实性

一、引言

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加强课程教材的基本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2000年以后,商务英语写作教材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出版教材数量已达354种,在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外贸函电,而涵盖了商务计划书、公司简介、会议纪要等方面。在内容上,教材体系完成了从业务流程导向型向言语行为与信息导向型的转变;在重点上,完成了从重文本分析向重话语交际策略的转变。虽然商务类英语写作教材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有关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的研究不论是在数量、方法和深度上都远远滞后于其他英语教材或商务英语教材。本文对国内典型高职类商务英语写作教材进行分析,旨在为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和经验,从而推动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

二、研究目的

本文对国内典型高职商务英语写作教材进行微观理论分析,目的是探讨教材对于商务文本的理论认知,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1)典型教材中体现了哪些写作理论?(2)典型教材中例文和写作任务是从何种角度进行设计?

三、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研究的典型教材是2007年出版的A教材和2011年出版的B教材。A教材自出版至今已印刷19次,无论从使用时间跨度和数量来看都是国内高职商务英语写作使用较广泛的教材;B教材虽出版时间较晚,但却是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规划教材。

四、研究发现

(一)写作教学理论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是英语写作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三类教学方法。成果教学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紧密相关,语法表达正确与否是衡量写作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是群体之间交际活动,教学的重点在写作过程中,强调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体裁教学法认为写作是完成某个特定的社会目的,有其自身的语境和目标听众,因此目的不同,写作文本形式不同,语言结构选择不同。A教材共14单元,1、2单元为介绍部分,主要介绍商务写作基础概念和原则,3-6单元介绍商务写作四大基本文体,该部分侧重写作格式的学习;7-9单元围绕商务写作主要功能意念展开,主要侧重写作技巧的学习;10-14单元主要涵盖3-9单元中未涉及的商务写作特殊应用文体,该部分侧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B教材共20单元,前面18个单元将相应单元按照不同文本分成了4个模块,分别为日常办公文本、求职类文本、对外宣传文本、对外交流文本,19-20单元为商务英语写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相关知识。其中,每单元设计有4个板块,板块1为单元知识领入部分,板块2为写作任务,板块3为更多的写作范例,板块4为词句填空、段落排序、文本套写和段落翻译等语言技能实训。通过对单元内容以及单元模块的分析,可以看出A教材主要是以过程教学法为指导思想,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每单元的教学环节安排上,其中每单元90分钟的教学时长中有45分钟是根据过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但是教材对过程教学法的不同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在教材中过程教学法都是按照pre-paring—formatting—organizing—drafting—revising这一顺序进行的,但是实际上过程教学法的各个环节并不是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的,并且可以递归循环的(如下图)。B教材主要是以成果教学法为指导思想,通过大量的商务题材写作训练,让学生将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有机结合,熟练地撰写典型商务英语文本。1-18单元都从该单元商务文本的概念、结构、类型、写作技巧几部分开篇,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完之后提供8-10篇参考范文让学生不断加深印象,最后通过记忆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和更多词句填空、段落排序、文本套写和段落翻译等语言技能实训来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19-20单元为商务英语写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相关知识,主要涉及了商务文本的作用、写作原则、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和遣词造句的练习。纵观全书,教材主要以大量练习为支撑,而这些练习中以语言能力的练习为多。教材中提到了“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提示下自主探索商务英语文本的写作特征和规律”,但实际每单元中并没有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只是将例文提供给了学生,至于例文间有何种联系和区别,教材也没有列明,需要教材使用者自己琢磨和领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类典型教材都是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但是通过对两类教材的仔细研读发现编者都没能够在编写说明中明确地提出教材编写理论,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高职商务写作类教材编写理论缺位,正如束定芳提出的我国目前教材编写理论普遍缺位,往往是先有教材再设计授课大纲、计划和内容,而教材的编写往往都依赖于编者的经验和对同类教材的参考。

(二)写作任务

1.写作任务本质通过细读教材的各个环节,可以发现,A教材认为商务英语写作是基础英语写作的后续课程,是在用英文正确、清楚、符合逻辑地表达思想基础上以强调学生在国际商贸环境中的一种有效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书面形式;B教材认为商务英语写作是涉及遣词造句、段落发展、语言修辞、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书面沟通技巧和能力。可以看出两类典型教材都将写作本质的重心放在了语言能力上,认为写作首先要注意的是英语语言本身。

2.写作任务真实性商务英语写作是在商务活动背景下有目的沟通,是以达到目的的交际事件。商务文本写作往往商业目的性强,并非在真空中进行,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能接触到反映职场真实复杂语境的语料和情境范例或题目要求,学生就越有机会对不同情境做出接近真实的语言修辞反应。A教材每单元中有一处关于真实写作任务场景的描述,但该写作任务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选择题,并没有让学生依据该场景完成写作任务,教材在参考答案部分也未就该任务给出参考范文。B教材每单元中有4-5处关于真实写作任务场景的描述,但任务的真实性上却稍显不足。如“你收到200台激光打印机,然而发现其中20台缺少连接线。写信投诉此事,并要求对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写作任务中缺少对方公司的信息,激光打印机的型号,补救措施的具体指向等真实职场里所必需信息,那么这样的写作任务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输出。

3.写作任务完整性商务写作体裁涉及信函、企业简介、简历、备忘录、会议纪要、产品说明、会议日程、口头报告、报告、年度报告、合同、问卷、贸易单证、项目建议书、商务旅行、海报和广告等数种体裁,A教材聚焦了信函、备忘录、邮件、报告等文体,对于合同、口头报告、问卷、项目建议书、海报、广告、贸易单证等文体都没有涉及。B教材除了聚焦A教材涉及的文体外,还用适当的篇幅讲解了企业简介、产品说明、商务旅行等文体,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从体裁涵盖的范围来看,B教材略优于A教材。

五、结语

两本教材在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都不够明确,通过仔细辨认A教材有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体现,B教材有成果教学法,但编者都并未在前言中提及,这可能是编者依赖于经验而搭建的教材框架,自身对教材的编写理念都模糊不清。A教材在形式上有创新,以学生的口吻和需要来串联整本教材,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新颖;B教材在形式上比较传统,采用了先讲解后分析再练习的形式。在写作任务上,两本教材都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能力上,而学生的写作能力中的体裁能力,即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语境和读者来决定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上意识还不够。A教材在这个能力培养上有尝试,遗憾的是浅尝辄止了,没能进一步深层次挖掘。写作任务的真实性上,B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前后互文的写作场景和范文参考,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吸收加工的互文文本集合,使得语境话语更加丰富。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高专商务类英语写作两本典型教材在写作理念和写作任务上都还有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编写理念和写作任务的真实性方面意识都还比较欠缺,理念和真实性缺失后任意编造将无法引导学习者正确认识商务英语写作以及面对以后工作场景中不同的写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文萱.商务英语写作教材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