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范文

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2-10-30 03:25:30

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我市文化建设力度,重振文化雄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市政协总体安排,9月份,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学习文教体卫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就我市文化建设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运行规律,自加压力,抢抓机遇,砥砺奋进,镇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书画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和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相比,我们不免心存遗憾,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如果我们不懈怠而是持之以恒的加强,可能我市文化建设面貌比时下会更好一些。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仅仅是初步的、低水平的,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不到位。虽然我市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但是仅仅还是一个吃饭型财政,市镇(办)财政并不宽裕。因此,市镇(办)两级对文化投入少,仅靠上级文化扶持项目、资金支撑。多年来,文化馆、图书馆两馆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造成文化建设经费欠账较多,活动经费短缺,这是影响我市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瓶颈。据调查,多年来,我市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的人均文化经费、图书经费、体育经费,均未纳入财政预算,难以保持正常工作和活动开展。

(二)文化阵地建设不平衡,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全市现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视台1个,电影公司(含数字电影服务站)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万册,面积500㎡,按标准我市应存书45万至90万册,藏书相差甚远。文化馆面积基本达到相关要求,但图书馆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除文化、文物系统外,教育部门刚刚建成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市总工会有工人文化活动中心1个。市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都是计划体制留下来的简陋的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设备老化。图书馆无钱买书,剧团改制后,无钱排练新剧目,演出的老剧目市场萎缩,经营困难,昔日走南闯北、誉满三秦的风光不复存在。杂技团现已名存实亡,演员过去已被分配到其它事业单位,从事与本职专业无关的工作,从前的辉煌已成历史,令人扼腕叹息。广播电视台没有正式的办公楼,近几年一直在金谷酒店内办公。全市现有乡镇文化站14个,基本有固定场所,有编制,配备站长1名,干事1-2名。除田阜、南市、庄头3个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达到要求外,其他11个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不健全,硬件配置相差很远,存书和文化器材配置不到位,长年无专人负责,文化活动基本没有开展。文化站由于乡镇财政投入极少,设备简陋,功能不全,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许多文化站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的一些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分散的、无组织状态中,难以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23个行政村,120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4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发放了文化活动器材。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23家,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已经建成中心机房1个,电子阅览室1个,乡镇服务点8个,农村基层服务点223个。但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基层服务点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由于没有专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利用率极低,甚或很多村的文化器材存放在村领导或私人的家里,形同虚设,未能发挥服务群众的应有作用。

(三)各种文化人才缺乏,整体素质在下降。一个地区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表现在文化人才少,文化人才素质不高。如文化馆,现有职工61人,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人数12人,占总人数的19%;从专业技术职称看,中级以上职称4人,助理馆员8人。如图书馆,在职53人,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26人,中专、高中以上学历46人;从专业技术职称看,中级以上职称2人,初级以上职称14人。如广播电视台,现有职工77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6人。经过多年培养,市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剧团、杂技团)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舞台精英,但由于我市剧团条件差,待遇差,近两年先后有2名“台柱子”加盟省戏曲研究院,3名骨干拟调入礼泉剧团。市演艺公司人才流失势不可遏,发展前景令人担忧。由此可见,在我市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中,正规大学毕业的少,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很少,省市拔尖人才、有较大影响的人才很少。特别是文化原创人才不足,文化体育专业人才比例严重失调。正是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我市文化产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现有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分别是市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012年1至6月,市文化演艺公司经营收入30.68万元,净利润31794元,职工收入21.495万元,上缴利税1万元。民营文化企业多分布在文化娱乐、音像零售出租、网络文化服务、书报刊零售等领域,主要是歌舞厅、游戏室、网吧、音像店等,经营业主主要是个体户,呈现规模小、收入少、影响力小的特点。其中,网吧23家,娱乐业29家,印刷业21家,音像业22家,书报零售41家。文化产业总投资8000万元,从业人员2100人,实现利税120多万元。

(五)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市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还是看电视、听广播和娱乐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在数量上还更少,形式上仍然较为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和庙会活动。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闲时间,群众自发操办社火,唱木偶戏、皮影戏,耍牛斗虎、八斩,唱秦腔,看杂技,和庙会基本销声匿迹。现在和过去相比,群众文化活动偏少,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偏少、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我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缓慢,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给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吃饭型财政、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我市文化发展的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对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乡村原有文化阵地丢失,近年来,又重建镇(办)村文化阵地。特别是在乡镇,尽管上级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有要求,群众有需求,但重经济轻文化的理念在农村基层领导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经济出成绩出效益,文化只投入不产出。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文化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经济与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由此带来财政投入不足,全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二)文化政策落实不够,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缺乏。一方面,国家在文化上的投入过去一直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远远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中、省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中央、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但有不少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对于这一规定,至今我市没有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要将文化馆、图书馆的业务费和公共图书馆的购书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安排的文化馆业务活动费和图书馆的购书费分别不得低于所辖人口人均0.20元的最低标准,乡镇(街道)财政每年安排的文化站的业务活动费不得低于所辖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标准。这些政策都没有落实。除了人头经费外,市、镇(办)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

(三)居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文化消费水平低。在居民消费中,受经济制约和传统习惯影响,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具体来讲,有的人重房子盖的漂亮,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吃好穿好,不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因此,居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很少。特别在农村,农民消费呈现典型的简朴特点,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少数几件大事上。农民花钱买文化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强。可见,居民崇尚节俭的观念基本没有变,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依然是居民基本的消费行为特征。

三、加快我市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在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正是文化建设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如果我市适时地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文化事业的发展又会进入一个新的辉煌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推动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整体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建设相比,多年来,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手硬、一软手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用浓厚的责任意识,打造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执政意识。把文化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工程。我市虽然对文化建设做出了布局与规划,但这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不利于文化建设发展。市委、政府应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市文化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评估制度。按照中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适当提高文化在综合考核中的比例,把文化建设软目标变为建设西部强市的硬抓手。

(二)引入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文化建设的投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是包不下来的。要引入多元投入机制,解决文化建设投入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税收政策和经费支持政策,把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镇(办)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外,设立文化活动奖励扶持经费。“扶上马,送一程”是改制政策的明确要求,建议政府出资向市演艺公司每年购买一定的戏剧文化产品,让市演艺公司定期在镇(办)村、广场、影剧院、居民小区演出,并鼓励群众购买我市文化产品,形成强大的主流文化舆论氛围。同时出台补贴标准,支持市演艺公司配合全市中心工作,排练以爱老敬老、遵纪守法、重视科技为主题的剧目。对服务“三农”的重大活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等要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投资格局。三是要积极探索投入机制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要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兴办民营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从现有文化体育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构成情况看,文化原始人才不足,文化专业人才比例严重失调,制约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议政府面向市场,招聘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把他们充实到文化单位。针对市演艺公司人才流失的情况,公司一方面要返聘部分已退的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的余热,对中青年演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把调离到其它岗位上的专业专术人才通过优越倾斜的待遇召回来,发挥他们应有的特长作用。同时公司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配制度,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利益留人。

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一是对现有文化人才队伍逐年分批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二是健全镇(办)文体专干队伍,积极制定出台村级文化活动器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管理员、社区健身路径管理员管理办法,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并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为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员基础,确保惠民工程真正发挥作用。

(四)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努力推进以激发农村内源性动力为主的“种文化”,发掘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为主的“掘文化”,与政府部门的“送文化”良性互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充实群众生活,占领思想阵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其乐,共同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一是节俗文化活动。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濒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二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我市农村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和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各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市镇两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发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如阜寨于堡村的“牛斗虎”,汤坊许家的“八斩”,西城北汤台的“皮影”,桑镇祝原、汤坊上新庄的“木偶”,马嵬庞家的高跷,西吴窦马王家的“社火”,赵村界庄的“竹马”等。三是各类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鼓励文化单位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到农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具有现代农村特点、地域特色和艺术水平的文艺作品。全面贯彻实施电影“2131工程”,整合电影放映资源,建立和发展流动数字电影放映服务网,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五)突出汉文化特色,打造汉文化名片。是现今汉代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市,有继承和弘扬汉文化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打造成汉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一是打造文化产业园。建议以汉茂陵博物馆和西吴重点镇为依托,以西咸新区建设为契机,在西吴打造汉文化产业园。把独特的民间艺术集合起来,融入汉文化产业园,以此作为文化名片,带动文化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议财政出资将赋制成拓片,以市礼礼送贵宾。二是建议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民间文化)文化艺术节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局牵头,在国庆节、中秋节或农历正月十五前组织民间文艺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我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baogao/diaoyanbaogao/61188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