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2-10-10 09:00:0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部也提出“均衡发展将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近年来,新乡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赋予的责任,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但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客观存在,与具有优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市区相比,农村学校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等硬件、软件条件都要相对落后。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广大农村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差距、加快推进新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我市现有小学765所,初中96所,完全中学42所,小学在校生21.67万人,初中在校生14.01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率102.6%;初中学龄入学率达99.67%,初中学生毕业率102.48%,“三残儿童”入学率97%,小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之内。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23173人,其中小学14643人,初中8530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小学教师“大专化”比例达到73%。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并于年、年先后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坚持“两基”巩固提高与“双高普九”并举,坚持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对县督导、中考定向生制度改革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7个县区(管委会)均通过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省级验收,比全省规划提前两年实现“双高普九”达标“一片红”。

(一)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努力达到“三个增长”的要求。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280844万元,比增35.6%,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4.51%高11.09个百分点。全市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初中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98%、29.56%;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比上年增长92.30%、106.14%。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同等标准并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已全面免除学杂费,每学期受益学生超过30万人;免费义务教育教科书发放人数从年的2.06万人扩大到2010年的27.39万人,每学期提供免费教科书超过230万册;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已全面推行免费营养早餐;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350元/生•年、初中550元/生•年。上述“两免一补”经费除省、市补助80%外,各县区均按要求配套到位。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化债任务,至年底,全市“普九”债务31377.88万元已基本化解。

(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先后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等教育重大工程项目,-2010年全市新建校舍面积50.60万平方米。其中,年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重建后加固”的原则,突出无设防校舍的重建任务,规划用5年的时间,改造中小学校舍256.53万平方米,其中加固校舍899幢、面积114.0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045幢、面积142.4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3.01亿元,市财政将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3亿元用于补助中小学“校安工程”。截至2010年,已动工项目206个,面积41.02万平方米,已竣工项目67个,竣工面积11.63万平方米。小学资源整合工作有效开展。年起,我市各级政府通过撤校并校、撤校设点、建设寄宿制小学等措施进行整合。到2010年,共撤并小学122所,撤校设点185个,建成42所寄宿制小学,进一步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建设,改造薄弱校。在全市实行省级示范校、达标校的帮扶、辐射、捆绑发展薄弱校政策,对申报省级示范校、达标校的学校,要求必须捆绑帮扶一所农村初中学校,使其达到市级以上示范初中的水平,逐步推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已确认小学标准化学校15所,初中标准化学校19所,并对20所初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进行市级验收。

(三)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年以来,共招聘录用

名师范类毕业生,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其中,2010年全市新招聘教师668名,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学校紧缺学科,开齐开足课程的矛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在全市范围内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的结构比例各5%;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时,对山区、海岛和边远学校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每月增发一定数额的补贴。大力开展教师全员校本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培训,健全完善市、县、乡、校四级培训网络,并实施教师培训提高工程,以师资的均衡促进校际间的均衡。2010年市本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6期,参训的教师和校长达12054人次。全面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和教学技能大赛,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鼓励和鞭策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截至2010年共成立19个“名师工作室”,拥有省特级教师85人,省级骨干教师221人、省学科带头人166人,市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3200人。

(四)素质教育成效明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加强和改进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初步形成,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校园“绿色网室”等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样本校开放周(日)、片区教研、中考中招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对农村课改的专业指导和政策引领,促进了城乡课改工作的同步发展。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得到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体育被列入中考科目并切实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新课程体系。年起我市在省一级达标学校中试行招收定向生制度,今年定向生招收比例提高到统招生计划总数的30%。定向生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初中教育择校倾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建立了实施素质教育常规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涌现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义务教育与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依然十分困难,师资队伍也存在着明显不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我市县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状况不一,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后,县区政府履行教育投入及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我市仙游县及秀屿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县区,地方财力不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教育投入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他个别县区虽然财政状况较好,但对教育投入的主动意识不强,未能有效落实“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通过教育督导机构督导检查后才追补到位。从年至2010年,全市共追补教育经费达1.5亿元。同时校舍安全、城市中小学扩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都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且相应的配置资金无法足额预算并拨付到位。经费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在城区及集镇中心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好,优质学校生源普遍爆满,班生规模过大,导致生均公用面积、生均校舍、生均运动场地严重不足。一些学校把必备的功能室全都用作教室,从而直接影响了实验课、体育课等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依然十分落后,一些学校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的低标准校舍仍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必备的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及其相关的仪器设备无法配齐配足。一些寄宿制学校宿舍建起来了,食堂及相应的设施及人员没有配套,学校只提供蒸饭服务,学生还是以盒饭配咸菜的方式就餐。相当一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配备卫生设施及医疗卫生人员,学生的健康保障无法得到落实。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落后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布局调整无法适应教育发展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以及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区学校布点不足、容量严重不够,超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还很突出。这种状况在城区的几所名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年市规划局、教育局编制了《新乡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对荔城、城厢、涵江、秀屿(笏石)城区范围内的中小学的布点进行了规划。按照规划,城厢城区规划小学18所、中学10所;荔城城区规划小学16所、中学9所;涵江城区规划小学41所、中学11所;笏石城区规划小学15所、中学10所。但时过8年,这一规划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已经规划为学校的用地被变更为其他用途,新区建设要求开发商建设配套的学校及幼儿园因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而无法实现。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虽然取得进展,但由于受思想观念、地理条件、人口变化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布局调整工作进展不平衡,布局过散、规模过小、设施破旧、师资力量不足、质量难以保证的学校仍然存在。学生数在20人以下的山区小学教学点,仅涵江区就有25个,这种状况仙游县、城厢区同样普遍存在。这些学校成为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薄弱的学校群体。

(四)师资结构配置不合理。目前,我市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基本符合省规定的要求,教师整体素质较过去有一定的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理论上农村学校教师总量超编,但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些学校的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编,导致无法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二是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队伍结构得不到优化,出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不正常现象。据统计,全市农村小学50岁以上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的17.2%,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极少。这些老教师有的是过去“补员”进来的,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受到正规的师范教育的训练,在语音、知识储备、基本技能上有较大缺陷,很难适应日趋发展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三是历史遗留的“捐资生”问题。过去我市职业技术学校曾招收培养了一批“捐资生”,这些人大都是上不了普高分数线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多数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据统计,目前全市尚有4000多名“捐资生”毕业的小学教师。这些人占用了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编制数,虽然有一部分经过培训提高已经成长为合格教师,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基本素质问题,无法胜任教学工作。

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编制问题。前几年沿用的23:1的小学师生比编制标准核定农村学校教师人数,由于一些学校规模偏小,教师编制就受到直接的影响,从而出现教师包班上课或复式班上课的现象,更谈不上开齐开足课程。虽然从年起已经实施新的编制标准,但这一问题在短期之内还无法得到克服。二是培训经费问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短缺,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按照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由财政按当年度教师工资总额1.5%—2.5%预算安排,然而这一规定在一些县区很难得到落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经费无法组织或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三是山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山区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每月还要多支出一定数额的交通费,虽然各县区在绩效工资中对山区及边远地区的教师给予倾斜,但与城区学校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许多优秀教师通过各种门路纷纷调动下山,加上前几年一些县区通过公开招考的办法从农村学校挖走本来就很匮乏的优秀教师,加剧了城乡学校教师结构的不均衡。

(五)学校管理不到位。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除了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不均衡外,学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学校校长没有清晰的办学思路和明确的办学目标,认为农村学校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只求学校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办学质量,失去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不够。对一些教师不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视而不见,导致开齐开足课程的基本要求无法得到保证;对一些教师未按规定做好教学实验不闻不问,导致教学仪器利用率很不理想。由于管理的缺位,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也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教育理念缺失,缺少应有的精神。

(六)存在错误观念。主观上也有一些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错误观念,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受政绩评价和原有的重点建设思路的影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所反映的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相关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模式探索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已有政策的宣传、落实存在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或者是惯性曲解现象;二是教育层面,名校、热点学校生源好,易出成绩,用老师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这些学校福利待遇好、生活便利,导致教师不断向教育先进区和热点学校集聚、支教挂教政策落实走形式;三是社会层面,由于长期存在的学历至上的用人制度和环境,社会上对教育的评价标准也是“人才教育”,对学校的认可度也是由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决定的。正因为如此,“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分数,上所好大学有个好前程”的传统观念使得家长们在孩子就读学校的问题上不甘“落后”、也不敢放松,想法设法挤进名校,对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从理论上看,经济社会发展是教育均衡的基础,也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新乡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使新乡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好“五大战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新乡市生产总值完成81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增幅在上年居全省首位的基础上继续居全省第一。可以说,新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积极出台各项“惠农”政策,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的局面。在全市一盘棋的大格局中,城市与农村在彼此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中焕发出巨大活力。在一系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中实现了l+1>2的倍增效应。在此背景下,处于弱势发展地位的农村教育备受关注,它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必须首先要求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说,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新乡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也将为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新农村建设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人才需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应对能力。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新乡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目前及未来的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要实现新突破,还是以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的非农产业发展要实现新突破,都需要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将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与成败。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追切需要解决农村教育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综合所述,新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制度和保障体系。

(一)强化政府主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

政府是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理所应当要切实承担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1、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实现办学条件的相对均衡

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本着倾向农村、倾向薄弱的原则,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弱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升,尽快实现各区、各校办学条件上的相对均衡。在重视农村学校建设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城区和城郊的薄弱学校。现在城厢、荔城等区采取了弱校合并改造等措施,合并改造以后的新校建设标准比较高,但要注意合并改造的合理性,不要给学区学生入学带来距离、交通等方面的不便。

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师交流和培训

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和落实教师交流制度,加强农村、弱校校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师资配置上提升和均衡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力量。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和落实教师交流制度。实践证明,教师交流制度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措施,但我市目前的教师交流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当然,义务教育学校区域人事管理制度是个障碍。因为存在着优秀师资不愿交流到弱校,强校也不愿意放手,直接影响原有利益格局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和细则,并要强化落实。其次,要通过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待遇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一部分优秀师资。近几年,我市各区都实行了严格的新教师考试录用制度,新教师整体素质比较高。近三年新录用的毕业生主要到农村学校支教,应该说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但如何使这些高素质的教师长期留在农村学校,还是个问题,还需要在农村教师待遇等方面有所提高才行,否则仍会出现大量的农村学校“好不容易培养成骨干,就飞走了"的现象。再次,要增强对农村、弱校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的培训主要是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训,而这些教师主要分布在各热点、窗口学校,专门针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的培训还是太少,而且形式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不强。适合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不一定是农村学校最需要的,应该多做调查研究,多征求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的意见。

3、加强督导检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督导、教育立法和教育投资,被称作现代教育制度的三个支柱。可见,教育督导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目前的督导制度存在明显弊端,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似乎是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造成督导机构无位、无威,很难发挥其应有职能。经费投入是否到位,城乡一致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否落实,学校办学行为是否规范,应该建立一套日常的监测预警制度,必须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与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与评估机制,让督导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与评估的重点仍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等问题。督导与评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应该突出实效性,应当把教育督导与评估的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一些与督导、评估结果相适应的奖惩制度。

4、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与公办学校形成有益互补和良性竞争

新乡市应该鼓励并创设良好的社会力量办学氛围,形成一定规模的、规范、良好的民办义务教育市场,与公办学校形成有益互补和良性竞争态势,也为有择校愿望的家庭提供需要。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国外很多发达地区私立教育发展很好,在我国很多地区,也形成了民办教育与公办学校并行发展的良好态势,很多民办学校以其充足的资金、一流的硬件设施和高待遇下的优良师资、较高的教学质量,满足了部分富有阶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对各公办学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市应该鼓励和培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市场,营造宽松而又规范的民办教育氛围,也给巨大的择校需求提供一个合理的排解渠道,减轻公办学校均衡发展的压力。

(二)强化学校担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均衡教育举措最终要落实到各学校,各级各类学校也要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担当责任。

1、提升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学校更要树立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师资特点等培育学校发展特色,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加强学区内与各对口小学的交流、衔接、宣传,减少学区内学生的流失。

2、提升教师素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激励和引领教师自主学习,尽量多的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钻研和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校内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大力挖掘本校教师潜力,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作用,促进本校教师的整体提升。

3、提升发展理念。学校的领导要有先进的理念、发展的意识、管理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不仅要把自己的学校发展好,还要有大局意识、合作精神,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考虑问题,尤其是窗口学校校长,更要起到“窗口"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支持和落实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制度,创设开放、开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社会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

现代教育是一个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开放的大系统,缺少了哪个环节,教育都是不完整的,都会导致很多问题。社会的作用主要是争取社会公众能够与国家的政策理念、政策目标达成共识,并通过积极配合、参与管理、转变机制等方式提供一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国家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但现在社会上的人才观、教育观存在一定偏见,甚至呈现一种“沙漠化’的不良环境,这对教育均衡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加强社区教育建设,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环节,社区教育是已被证实且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的有效形式。我市社区建设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主要是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社区教育从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组织等角度,还是大有可为的。

2、加大教育均衡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从媒体、学校等各个层面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各层面准确领会和宣传政策变化的趋势和实质内容,既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利于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也能促进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大环境。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被举报文档标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baogao/diaochabaogao/5777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