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政府总结及来年计划报告范文

市政府总结及来年计划报告范文

市政府总结及来年计划报告

一、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

(一)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增速列全省第**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排全省第*位,各主要经济指标创我市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恢复交通、电力等生产要素,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采取调整电价、提前安排工业发展资金等扩内需、保增长的应对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增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分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增长**%。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元,同比增长**%;利润、销售收入分别增长**%、**%;完成技改投资**亿元。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户,达到***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户,超过*亿元的企业*户。全市“3+1”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其中,电冶、机械、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均超过**%,新材料产业增长**%。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经济作物面积***万亩,新增投产茶园4万亩,茶园面积达**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亿元。新栽纸浆竹**万亩,栽植巨桉*万亩,纸浆原料林基地总面积达***万亩。林业“三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畜牧经济继续支撑农民增收。全市骨干龙头企业**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家;各类农村专合组织**个。积极开展“**茶师”等特色品牌的劳务培训,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劳务收入**亿元,全市劳务工作受到国家表彰。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9.5%。主动承接灾后旅游市场转移,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线入选国家旅游局重点推介奥运精品旅游线;在央视开展了熊猫“晶晶”故乡行宣传促销活动;举办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20**年年会暨第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成功推出**灾后第一个新景区——神木垒;顺利完成大熊猫“团团”、“圆圆”赴台启运任务。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分别增长8%、30%。商贸、物流、运输、餐饮、邮政、通讯、中介、物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新(改)建“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769家。

(二)发展后劲更加增强

项目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增长42%,约占全省总投资的2.6%,创历史新高;投资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全市1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34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1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8%、50%。加工业预计完成投资24.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1%,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一年;永旺硅业一期300吨生产线半年内建成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速度”。以多晶硅、聚氯乙烯、化成箔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亮点突出,水泥、大理石等建材产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金窝、硗碛、栗子坪等电站建成投产,新增水电装机73万千瓦,累计建成380万千瓦。

发展平台得到提升。市工业园区升级扩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园区规划面积修编为15平方公里。市工业园区新增投产企业6家,累计建成投产企业30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工业税收分别达到2.3亿元、8.5亿元、0.4亿元,主要指标增速均实现翻番。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市农业园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候选名单。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网建设完成投资10.3亿元,建成**--华阳500千伏、雨城草坝220千伏输变电工程,4个220千伏和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9.7亿元,雅西、名邛高速公路进展顺利,“三路一桥”等地方重点项目得到推进,建成农村公路1012公里、农村客运站16个。新建乡村机耕道196公里、硬化110公里。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市博物馆、市体育馆、市行政中心、羽绒商贸城、新区医院、市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工程加快推进,陆家坝等4项污水收集工程完工,绿洲路等10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编制完成中心城区和水中坝公园建设规划。房地产完成投资3.7亿元,建设商品房6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7万平方米和廉租房4.2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理11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平方公里,新建沼气池14200口,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86处,解决9.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实现全市“一张网”目标。加快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市商业银行;成立了市发展投资公司、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对蜀通运业公司的国有控股,基本完成制浆造纸厂破产清算工作。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全年出让资源189宗,实现收益1.7亿元。雨城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进展良好;各县(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启动了10个单位公务卡消费试点。初步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年引进到位资金84亿元,增长14.9%,其中省外资金61亿元、加工制造业38亿元,分别增长54.9%和53.8%。外贸出口2,300万美元,增长108.5%,创历史最好水平。境外投资实现零的突破。

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占全市GDP总量的71%;民营经济增加值108亿元,增长16%,占全市GDP总量的51.4%,对全市GDP总量的贡献率为60%。

二、和谐**建设稳步推进

(一)移民工作平稳推进。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自主安置农村移民11901人,汉源农村移民对接安置协议签订率91.3%,委托建房协议签订率89.8%,单位职工建房协议签订全面完成。调整土地7723亩,完成94.4%。流沙河农田护堤工程竣工,土地整理和浅淹没区防护造地工程快速推进。新县城临时供水供电、26公里主次干道和支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启动45万平方米房建工程,6个集镇建设全面启动,30个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启动了26个。国道108线、省道306线和大渡河右岸环湖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74.5%。万里、竹马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迁复建进展顺利。移民融入和后期扶持工作扎实开展,库区外迁移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提前一年化解“普九”债务;完成23.7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启动建设(改造)希望学校、薄弱初中63所,在建寄宿制学校16所;延期高考、中考顺利举行,9月1日前灾区中小学生全部复课;启动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组织实施国、省、市级重点科技项目66项,新增创新型企业12家,新建专家大院2个。建立文化大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了全市文化、卫生事业大调研活动,启动我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宝兴硗碛藏族多声部民歌、荥经砂器烧制技艺、黑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获“中国藏茶之乡”称号,宝兴县、天全县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市人民广播电台开播,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6%、97%。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有两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乡卫生体系更趋健全,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7%,全市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4.44‰。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修志工作进展顺利。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精神文明、社会科学、外事侨台、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档案、保密等工作得到加强。

(三)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解决1,953名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调高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4083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5%。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率分别提高9.1%、6.3%、8.4%。城乡低保人数增加17500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市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新建敬老院6所,“五保”集中供养率32.8%。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现了应补尽补,农村“安居工程”建房633户,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8.7平方米。全面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10家省挂牌污染企业治理,部级生态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创建生态细胞工程214个。全面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阶段性工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森林覆盖率55%,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认真落实稳定第一责任,不断完善各项应急措施,制订和完善市级应急预案123个,突出抗冰保畅、抗震救灾、奥运安保、库区维稳等重点,保持了社会平安稳定。建立了72个乡镇维稳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3%。全力开展奶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预备役部队、民兵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征兵、双拥、安置和优抚等工作全面落实。

在全力抗震救灾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16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5件。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政务中心建设得到加强,设立市开评标中心,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通灾后重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37个部门553项行政审批项目向政务中心窗口完全授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9,887件,办结率98.7%、满意率99.6%。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审计、监察监督职能进一步发挥,市级党政机关基本公用经费支出压缩10%用于抗震救灾,工程审计、财政评审、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在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民兵和预备役人员、教育工作者、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倾情倾力支援我市的湖北省、海南省、广安市和其他省市区、兄弟市州,向积极为**灾区伸出援手的国内外同胞、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第一产业弱、第二产业小、第三产业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由于受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部分重大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房地产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我们将正视上述问题,知难而进,更加扎实地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抢抓机遇攻坚破难

20**年工作务求新跨越

今年是瀑电移民工作大会战之年,是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综观国内外形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弥足珍贵,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国内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形势可能更为严峻。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特别是占我市工业经济总量70%以上的水电、载能、机械加工行业受到明显影响。加上受特大地震灾害影响,灾后恢复重建和瀑电移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特殊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到20**年底安排投资4万亿元,省上到20**年底安排投资3万亿元,我市则力争到20**年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这些投资将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同时,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和巨大投资,也将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总体来讲,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着较牢的物质基础,较强的内在动力,较大的需求潜力;灾后重建、库区建设、扩大内需等机遇叠加,区位、交通、电力、资源等优势并存,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发展合力进一步形成,奋力攻坚、奋进跨越的条件已经具备。

20**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以投资为主导,以项目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和谐为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加快移民工作进程,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增长和群众收入增加,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目标的80%左右。9月底前,完成灾后农房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灾后城镇房屋重建;全面完成企业新建、迁建任务;全面启动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瀑电库区移民工作大会战的主要目标是:年底前做好移民工作;全力协助业主实现年内蓄水发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工作进度,大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一)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认真落实重建住房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住房贷款,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突出抓好建材保障。自建永久性农村住房31641户,恢复重建城镇住房3581户。加强住房恢复重建与保障住房供应体系的衔接,实现受灾群众户户有房住。

(二)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优先启动一批民生工程,9月1日前基本完成国定重灾县学校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医疗机构重建,两年内完成市政公用设施重建。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恢复重建;完成医疗废弃物处置、垃圾场二期和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工程;启动流浪乞讨儿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程;完成市体育中心建设、市博物馆布展。统筹推进供排水、电力、供气、通信、广电、消防、市场等市政公共设施恢复重建。

(三)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启动省定重灾县城镇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完善城镇功能。重点建设滨江大道、苍坪山隧道及城后路污水收集等工程,完成6条背街小巷改造,启动姚桥、先锋路、城后路等农贸市场配套设施工程;做好市区绕城公路和备用饮用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姚桥、北郊片区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纳入重建规划的公路项目,年底完成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12座震损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受损堰渠整治,加快机耕道、铁索桥、农机提灌站等农用设施恢复重建。强化建筑物抗震设防管理,推进防灾减灾能力恢复重建,推进生态体系恢复,加快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综合治理。

二、确保万无一失,全力做好瀑电移民工作

(一)切实加快移民安置进度。以移民建房为重点,抢抓移民安置进度。年内建成移民住房2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6个集镇和30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实现农村和集镇移民永久性安置。

(二)全力推进迁复建工程建设。以基本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为重点,加快汉源新县城建设。抓紧医院、学校、市场、车站、供电、供水、市政道路、金融保险、邮政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国道108线、省道306线、右岸环湖路和电网等专项迁复建工程,加快永定桥水利工程建设。

(三)确保库区工作有序推进。按照“三个万无一失”要求,落实“三个主体”责任,强化指挥体系,组建移民内安工作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落实北部6县(区)对口支援的各项措施,完善定期协调工作机制。强化施工组织协调,千方百计保证水泥、机砖、砂石、钢材等建材供应。落实维稳责任,畅通诉求渠道,确保库区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后期扶持政策,规范做好市内其他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工作。

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机遇,大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促进经济增长、为企业减负等一系列政策,研究应对之策,增强应对信心。

在项目推进上,加快推进库区建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工程;重点包装公路、铁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全力争取重大项目和资金。

在结构调整上,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抓好重点转移区域的项目推介工作,推动资源性产业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

在财税金融上,提前安排并适度扩大工业发展资金,适时对重点骨干企业给予贴息支持,充分用好对工业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融资新机制,着力健全政府、金融、企业沟通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改进信贷服务,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等金融支持政策。

在生产要素上,抓好煤、电、油、气、运等的统筹协调,确保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电力企业应根据情况在现行目录电价基础上下浮10%—15%,以临时差别电价方式支持企业生产。免征或暂停征收城建附加费、地方电网移民后期扶持基金。

在扩大消费上,积极开展“家电下乡”等活动,鼓励居民生活用品换代,引导城乡消费需求;提升旅游人气,拓展客源市场;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就业援助上,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对返乡民工的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结合拉动内需、灾后重建、瀑电迁复建等项目建设增加务工,通过在本地企业挖潜安置、搭桥签订优质劳务订单、利用湖北和海南对口援建优先外派劳务等方式扩大就业。

(二)强力抓好项目投资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市重大项目136个,投资220亿元;向省上推荐重大项目31个,投资143亿元。

积极培育重大产业。水电投资100亿元,新增水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加快瀑布沟、深溪沟、龙头石等电站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大岗山、飞仙关、锅浪跷、出居沟等大中型电站。加快壮大电冶延伸产业,加工业投资32亿元,增长30%;加快建设多晶硅、聚氯乙烯、化成箔等新材料项目;加快推进600万吨水泥项目;启动大理石深加工项目,整合提升石材产业;加快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启动一批重大技改项目。

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投资57.9亿元,加快雅西、名邛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雅乐高速公路;抓紧川藏铁路、成昆铁路复线、雅康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做好市火车站选址规划,力促川藏铁路成雅段开工;全面开工建设地方重点交通项目,建成农村公路440公里,建成县级客运站2个、农村客运站10个。建成石棉安顺、天全切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名山、宝兴、汉源、石棉220千伏和姜家沟、五龙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引青济名”、青衣江防洪堤、城市防洪排涝等项目前期工作。

不断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建立市级项目规划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实施协调小组,加大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项目用地、环境评价、安全评价、节能评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及施工建设过程中水电气路等要素保障的协调。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切实加强对项目的规划执行、建设标准、设计方案、技术规范和质量监理等环节管理,建立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库区建设、常规项目的分类管理制度。完善项目投资目标考核体系,提高考核比重。

(三)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提升产业竞争力。抓住中央对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的载能企业,积极引进并大力扶持高附加值的电冶下游产业项目。鼓励电冶、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因势调结构,重点选择煤炭、水泥、载能等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工业发展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发专利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抓好向省上推荐的53项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0%、25%、20%以上。

抓好产业园区发展。抓住灾后生产力布局调整时机,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原则,围绕我市“3+1”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和企业集聚,推动企业间分工协作和产业链延伸。加大园区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产出率。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产业导向、资金扶持、融资信贷、生产要素等方面向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倾斜,积极扶持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关联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户以上。积极做好拟上市企业的指导、服务。

壮大县域民营经济。积极探索“飞地”经济考核机制,健全市、县两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目标考核等体系,调动县(区)发展积极性。指导县(区)完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经营范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帮助民营企业进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争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新增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突出“蒙顶山茶”、“**藏茶”、“荥经长毛兔”、“汉源花椒”等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深化与**农业大学的市校合作,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专家大院”建设,建立农产品原料追溯机制,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发展农村专合组织,扶持优势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劳务品牌培训战略,加强对返乡民工的转岗、提升和创业培训。全面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粮食产量稳定在55万吨左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病险水库整治,结合农业发展项目、土地整理和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改造中低产田地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新建沼气池1.6万口。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开展农村山、水、田、林、路、气、电、房综合治理,推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涉农政策。在稳定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等权利。开展农村宅基地的登记发证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完成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五)全面提升第三产业

发展壮大旅游业。抢抓全省旅游市场转移及“中国生态旅游年”等机遇,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努力拓展客源市场。举办“第二届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第五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加大老景区的改造提升和新景区的包装打造力度,切实抓好灾后旅游重振项目工作,积极推动喇叭河、上里古镇、东拉山大峡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紫石乡生态民俗村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创建一批星级旅游饭店和农家乐。积极开展线路统筹,以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为重点,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接待游客73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着力发展房地产。全面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城市老区和低洼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全市投入土地700亩,开工建设廉租房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5万平方米,全市房屋开工5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以上。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扩大廉租住房享受范围,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民生性服务业。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加强茶叶、果蔬、兔毛、羽绒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加快一批综合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落实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培育旅游、住房等消费热点。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应对价格异动的机制,深入开展食品及重点产品安全、商标保护等专项整治,打击虚假广告、制假贩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项目备案、并联审批等集中审核事项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速推进水电、矿山、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继续推进全市电力“一张网”,实施直购电试点工作,落实新建装机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并入地方电网、上省网电量30%留地方使用的政策。全面实施水务改革,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全市融资平台,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继续抓好雨城区统筹城乡试点,探索山区县统筹城乡工作新途径。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优惠政策,发挥生态、资源等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以引进核心产品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的招商方式,实施大项目招商。加强与湖北省、海南省的交流合作,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全年完成招商引资90亿元以上,其中,加工制造业40亿元。

四、切实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和谐**建设

(一)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搞好社会事业区域性规划。抓好全市尤其是中心城区教育规划调整;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合理调配城乡师资力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保障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启动**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5个,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5%。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加快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3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强重点疾病防控。推进优生优育,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市电影公司改制,完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全市第二届运动会,积极参与全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着手《**市志》初纂工作。促进社会科学、外事侨台、统计、档案、保密、老龄、残疾人、慈善、广电、邮政、通讯等同步发展。

(二)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大力实施教育助学、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扩大“家电下乡”范围,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增加城乡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逐步解决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问题。创新开展就业援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鼓励灵活就业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民间创业投资,做好高校毕业生及新增劳动力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2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新增扩面8万人次。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解决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的临时生活困难。加强环境质量监管和水资源保护,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推进部级生态市和省级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

(三)扎实建设平安**。落实稳定第一责任,完善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建立集信访、司法、综合治理、矛盾调解为一体的工作机制,深化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有效调处矛盾纠纷。加强和改进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抓好民兵和预备役工作,切实加强国防动员“五个一”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五、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依法行政。坚持党委领导,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和行政赔偿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科学理政。建设学习型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公务员培训考核,创新人才引进、流动和使用机制,提高推动发展、开拓创新的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健全部门间平行协调配合机制。强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并联审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工作、政策支持、财力保障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集中力量解难事、办大事。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健全重大事项立项调研、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强化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

(三)高效施政。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建立“各个突破、逐级协调”的工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再建设。逐步建立政务工作诚信体系,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实行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落实责任化,对每项工作尤其是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都要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大力倡导立说立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和“真爬坡、真破难”的实干精神。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直面矛盾,破解难题。

(四)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规范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对灾后重建、移民工程物资和资金监管,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大行政监察、审计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的监督。深入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倡导自力更生、勤俭办事的作风,严格控制行政性支出,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公务接待,加强公车管理,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历经磨难,愈挫愈勇;展望新的一年,我们直面挑战,胸有成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高昂的斗志攻坚破难,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发展,以饱满的热情构建和谐,为夺取瀑电移民工作大会战、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